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春玲 《中国化工贸易》2014,(2):206-206,321
锦136块位于欢西油田南部,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南部鸳鸯沟地区,该块1981年4月投入开发,由于边水较为活跃,多数油井均水淹,且部分油井井况问题无法继续生产,断块开发效果变差。针对该井区构造及油气水分布关系较为复杂,剩余油分布不清,断块后续挖潜困难较大等因素,利用VSP测井技术,结合精细油层对比,重建断块构造模型;开展井区四性关系研究,落实各砂体油气水分布规律,结合老井试油试采资料开展了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油藏挖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明确,构造认识不清楚,储层剩余油分布零散等特点,研究中以断块群油气藏形成机制和构造模式理论以及动态实践印证为指导,主要应用精细地层对比、结合三维地震剖面、开发动态监测资料、新钻井RFT资料以及动态分析方面的资料,多手段进行研究区内的复杂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再认识、加强注采调整生产应用,在现场开发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锦16块进入"双高"开发期后,为了提高最终采收率,开展化学驱三次采油。在化学驱正式开展之前,开展了"二三结合"挖潜,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主要研究技术与挖潜对策有应用井震结合、等时对比等方法开展精细储层描述技术、状态空间解释模型水淹层测井二次解释技术、水驱、化学驱井网叠置优化设计研究、潜力层识别技术及分类技术研究同时明确剩余油分布规律有针对性挖潜,系统总结"二三结合"挖潜技术,为类似老油田的高效二次开发和化学驱提供了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4.
东辛油田永3-1复杂断块油藏断层发育、构造复杂,结合地质研究和构造精细解释,应用地质建模技术可实现构造模型的三维可视化,通过分析断层在空间的延伸及相互切割关系,建立了断块区地质模型;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分析研究剩余油的分布状况,精确的指导断块剩余油挖潜工作。由分层分块开发设计模式转变为从平面(各小块间)、层间到层内的立体优化设计,最大程度地提高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5.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具有“三难”的特点。断块破碎,构造幅度小,刻画难度大,储层薄,变化快,预测难,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难度大。本文以A断块为例,针对目标区低采出、低采油速度的开发现状,通过开展该断块的精细油藏描述、剩余油分布研究、开发技术政策论证及开发调整部署等多项技术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调整技术,通过该技术在A断块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马厂油田马26块位于东濮凹陷的中部,属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由于断层多、构造复杂,稳产基础薄弱。在油藏构造精细解释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多靶心定向井技术,实施了调整挖潜,挖掘不同类型的剩余油;共部署实施6口井,平均单井当年产油1063吨,取得了较好的产能接替效果,为同类油藏后期调整挖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次研究针对复杂断块油藏的特点,从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控制因素着手,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进而为复杂断块油藏的二次开发提出相应的挖潜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于注水开发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田,剩余油的研究和挖潜是提高水驱动用程度的前提。本文通过对桥口油田水驱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析,在储层分类基础上,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分布类型,采取了不同的挖潜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同类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提高水驱动用程度的研究及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高场油田为复杂断块油藏,经过30多年的开发,目前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结合近几年新钻井生产情况,对各油组进行采收率重新标定后,认为仍存在很大的潜力。通过小层对比与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对构造储层再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地质储量进行重新复算,结合目前油井生产状况与动态变化,从平面上与纵向上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下步意见,进一步挖潜高场油田剩余油。  相似文献   

10.
剩余油分布的描述和预测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课题。本文应用开发地质学方法对濮城油田文 5 1断块区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即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 ,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 ,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因素 ,归纳剩余油分布类型 ,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剩余油分布的描述和预测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课题。本文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应用开发地质学方法,对濮城油田濮85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即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统计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因素,归纳剩余油分布类型,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于注水开发的多油层非均质复杂小断块层状油藏,剩余油的研究和挖潜是提高采收率的前提。本文通过对马厂油田开发状况和剩余油分析,在储层研究基础上,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采取了相应的挖潜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同类多油层非均质复杂小断块层状油藏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及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齐109断块目前处于蒸汽吞吐后期,平均单井吞吐14.3轮,地层压力仅在1M Pa左右。在区块整体转换开发方式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通过动静态分析,开展油藏精细描述、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找出剩余油富集区,针对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断块下步挖潜工作方向,建议优选断块中部地层压力低的井区实施小区域转蒸汽驱试验,为断块全面转驱积累经验,最终达到提高断块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对文16断块油藏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及精细储层评价,结合动态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并针对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断层控制、整体分散、局部富集的特点,提出并建立断块型油藏特有的剩余油富集理论,在油藏中寻找局部构造高点、高含油饱和度韵律层段、低采出程度砂体和低效条带或低含水、低采出程度单元等剩余油富集区,并采取配套对策实施分类治理挖潜,提高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真武油田是苏北盆地一个富有代表性的复杂小断块油田,它具有多含油层系、多断块、多油水系统、多油藏类型的特点。在精细建模的基础上,应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与硼中子测试、油藏工程综合分析多种手段,研究剩余油的宏观三维分布规律和现状。应用核磁共振和微观水驱油物模试验相结合确定剩余油的微观分布规律。为高渗高含水油藏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也为剩余油的高效挖潜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海外河油田由于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进入"双高"阶段后,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常规的生产测井资料已无法满足动态挖潜需要,而碳氧比测井技术对套管井剩余油监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通过应用碳氧比测井,并结合沉积微相、生产动态分析,深化油田水淹规律和剩余油分布研究,为油田开发调整及油井措施挖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后,微构造对剩余油的分布往往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正向微型构造区域剩余油开发潜力较大,其次为斜面微型构造区域,负向微型构造区域剩余油开发潜力较小。在对葡萄花油田北部四断块葡I油组典型"窄"、"薄"砂体油藏进行研究后,认为微构造对该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不大,而沉积微相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能力较强,这对"窄"、"薄"砂体油藏剩余油挖潜可提供一定的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油藏精细地质研究及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技术,结合A油田目前开发井网特点和动态开发数据,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研究表明剩余油分布规律主要受沉积微相、开发井网、沉积构造等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形成的剩余油富集区开展了相应的剩余油挖潜对策研究,以此来提高油田驱油效率及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文中油田文209块高含水期存在的构造复杂,认识程度相对较低,剩余油分布零散,认识和挖潜难度大等突出问题,通过开展地层精细对比、构造精细研究、沉积微相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综合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等多项专题研究。理顺了内部次级断层的组合与配置关系,深化了区块构造格局的认识,重新认识沉积相类型,明确了沉积微相与不同类别储层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通过密网格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采用剩余可动油储量丰度研究剩余油,准确定量地反映剩余油潜力的富集分布,明确了本区剩余油分布特征及规律,针对性地提出油藏调整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真武油田为复杂小断块油田,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油田挖潜难度越来越大。通过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认识了剩余油分布规律,为油藏下步开发调整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