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南斯拉夫引进了苏联出口型T-72M主战坦克,南斯拉夫国营兵工厂在此基础上稍加改进后.于1982年制造出了首辆M-84主战坦克.1984年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该型坦克除装备南斯拉夫人民军外。还出口科威特。在90年代初南斯拉夫解体后.生战坦克的制造与维修由克罗地亚继承.塞尔维亚也具有一定的坦克改装能力和维修技术。 20多年来,南斯拉夫已发展出多种坦克——M-84.M-84A.M-84A8.M-90“威力”.M—B4A4“狙击手”.M-95“反抗者”.M-84AB1等。下面分别详细介绍每种主战坦克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2.
全电式坦克     
坦克是一种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装甲防护能力的履带式装甲战车。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部队的基本装备.具有高速度,大纵深突击的能力.主要用于与敌坦克及其它装甲战车作战.也可以用来压制和消灭敌人的反坦克武器和其它炮兵武器.摧毁敌人野战工事并歼灭其有生力量。正因为坦克实现了火力.机动性和防护能力的完美结合,所以它才能够纵横疆场.逐鹿群雄.大放异彩.成为名副其实的“陆战之王”。随着作战样式、战场环境和目标特性的不断改变。对坦克的战略机动和战术机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坦克的重量有了很大的限制。而另一方面,性能先进、威力强大的反坦克武器不断涌现又对坦克的生存能力造成了巨大威胁。如何有效地平衡坦克火力、机动性和防护能力之间的关系,使坦克在信息化的高技术战争中仍能发挥重要作用,就成了各国坦克专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需求牵引和技木推动一直是坦克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困。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以前制约坦克发展的一些关键技术瓶颈也在不断地被攻克和解决。特别是各种新原理,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广泛应用.更加促进了坦克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性能的大幅度提升。为坦克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之而来的是坦克领域一些新概念、新名词的不断涌现.让人耳目一新,全电式坦克就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坦克逐渐成为配角 作为近代武器出现的装甲战车.可以概括地分为三类。一是凭借强大火力驰骋战场的坦克,二是依靠装甲防护和1A速机功能力将步兵运抵前线井提供火山支援的甚甲输送乍和步异战年.三是能够迅速转移阵地为前线部队提供间接火JJ支援的自行榴弹炮。装甲一谨4三的这利一分奘栏笫.狄It译夫战朝闸坫本崮定F来,井直延续至夸。  相似文献   

4.
自从坦克诞生之日起,防护能力的强弱就是衡量其主要性能的指标之一。矛与盾的较量始终是推动坦克发展的主旋律。随着对坦克装甲车辆乘员生命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坦克从大规模集群作战向城市内小规模巷战的不断过渡,如何提高坦克防护能力的问题(在重量不变或者减重的要求下)也变得越来  相似文献   

5.
严剑 《国外坦克》2005,(8):47-49
1945年3月8日.在科隆围歼战中.1辆德军“虎”A坦克沉寂在该市天主教堂的广场上。“伏虎英雄”是美军第3装甲师的T26E3“潘兴”坦克。从照片中可以看出.T26E3坦克是从侧面将“虎”A击毁的。  相似文献   

6.
环宇军讯     
《国外坦克》2006,(7):3-6
法国推出“勒克莱尔”城市战坦克;美国推出廉价轻型装甲组件;法国步兵战车计划将如期完成;美国陆军增强扫雷能力;英国“武士”步兵战武器开始试验……  相似文献   

7.
多数外国专家认为,除了火力和装甲防护外,机动性是坦克的一个重要性能。因此,研制人员竭力想提高现代坦克已达到的性能水平。首先做得注意的是:西方各国的专家们力求扩大机动性本身的概念,使它具有若干另外的含义。其中,突出强调坦克的所谓战斗速度,或者准确地说,强调坦克在战場上的机动性。有这样一种意见:装甲防护良好的、轻重的和噪音较小的坦克在战  相似文献   

8.
《兵器》2011,(6):F0003-F0003
由顶级战争游戏开发团队,历时三年鼎力打造的年度战争网游《坦克世界》,6.4版本已震撼开启。集MMO、FPS、竞技对战,战略等众多特色于一身的《坦克世界》,  相似文献   

9.
周辉  邹涛 《轻兵器》2023,(12):76-78
<正>从1980年代开始,装备M1主战坦克的美军在多次对外太规模军事行动中以其机动性好、火力精准强悍等优势而闻名世界……漫画吧在此为您展示美军M1主战坦克的各种战术——步兵不仅要随时注意坦克的炮口指向,还要用无线电、曳光弹等引导坦克射击,因为在城镇战中步兵的视野和敌我识别能力要远高于坦克。  相似文献   

10.
金中 《国外坦克》2005,(1):52-53
坦克作为一种强大的武器登上战争舞台以来,已将近90个春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坦克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坦克的性能得到相应提高,各国军队装备的坦克也不断更新换代。坦克从1915年问世以来,究竟它有多少代了,至今坦克专家们还没有仔细地划分。但是坦克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是坦克初露锋芒、走向成熟到称雄战场的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来,是坦克的飞跃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发展的坦克,按战斗全重、火炮口径分为重、中、轻型坦克,60年代以来发展的坦克,按用途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  相似文献   

11.
近来,世界上的几次局部战争都包括了城市作战,步兵在城市作战中需要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的防护力和火力,因此主战坦克也逐渐成为城市战的主角。那么,究竟该不该研制专门适用于城市战的主战坦克呢?请看本期四王府·争+鸣栏目。图为正在进行城市作战训练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彩页编码0958]  相似文献   

12.
新概念防护 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坦克装甲车辆仍将是网络中心战的核心。同时,其在战场上也将面临来自陆、海、空等多方位立体攻击,包括动能弹、穿甲弹、破甲弹、反坦克子母弹、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地雷和软杀伤武器(如电、光、波、场、核、生、化等武器)。面对性能不断提高、种类形式多样的威胁,坦克装甲车辆单纯依靠增加装甲厚度等传统防御手段已难以抵御。综合防护概念的出现,为今后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确定了发展方向,为其战场生存力的提高提供了发展空间。综合防护系统是在现有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整体式防护手段,通过将坦克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装…  相似文献   

13.
<正>百年来的发展证明,坦克具有良好的火力攻击、机动作战、生存防护能力,而且已逐渐成为能够执行战场观察、警戒、跟踪、目标识别、定位导航、数据处理、威胁估计及控制武器等作战功能的综合体和地面作战系统平台。随着装备数字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坦克指挥控制系统也不断发展完善。发展过程指挥控制系统与指挥控制战指挥控制,是指对战场的观察、监视、指挥、控制和管理,是通过指挥员对参战人员、武器装备的指挥调度,并通过指挥员实施作战计  相似文献   

14.
隈罗斯T一72改进型丰度坦克(排行第七)韩围88式土战坦克(排行第八)意大利CI。阿瑞特”丰战坦克(排行第九)当今世界主战坦克——龙虎榜(3)  相似文献   

15.
“萤火虫”坦克是二战期间M4系列坦克中紧优秀的坦克,它参加了意大利战场和诺曼底登陆战以及其后在法国和德国本土进行的一系列作战,直至德国投降。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的炮/管射激光寻的攻击导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满足现代装甲战不断增加的需求,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子公司——MBT公司设计和开发了一种激光寻的攻击导弹。通过半主动激光寻的制导,激光寻的攻击导弹可实现隐蔽发射,并能够定点摧毁8km以外的装甲目标。目标既可由发射坦克,也可由另一辆坦克、直升机、无人机或前置观察员指示。  相似文献   

17.
据悉,俄罗斯正在研制一种安装在主战坦克如T-72和T-80上的主动防护系统,以提高坦克对抗反坦克制导武器的能力。该防护系统完全是自动化的。坦克顶部装有雷达,此雷达不断地搜索接近坦克的反坦克制导武器。当主战坦克受到威胁时,在0.05秒内主动防护系统便自动起作用,并发射出一颗小弹丸。在反坦克武器命中坦克之前,该弹丸将在反坦克制导武器的前面爆炸。整个主动防护系统由电子装  相似文献   

18.
正评价主战坦克的作战能力主要体现在火力、机动性、防护力和指控能力四个方面。坦克发动机作为机动性的动力源,其在坦克构成中地位举足轻重,因此人们经常把坦克发动机比作坦克的"心脏"。坦克从诞生至今的百年时间中,坦克发动机的发展与作战要求的不断提高密切相关,它经历了选用发动机、专门研制发动机和柴油机化等阶段。追溯起源1939年以涡轮喷气发动机为动力的飞机在德国腾空而起。1941年,喷气式飞机首次在英国进行了飞行试验。此后,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作战飞机全部使用了燃气轮机。航空  相似文献   

19.
沈强 《兵工科技》2008,(3):50-52
当今世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恐和反分裂战争形态,战争样式与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的作战地域已经不是过去的那种野战环境,空间相对狭小的城市战环境反而成了主流,突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作为陆战之王的主战坦克,如何应对新的挑战?于是,为将来的城市战环境量身定做“城市战坦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过去30年内世界各国发展的三代战斗坦克,它们的研制发展过程及技术特征。兰十年来,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不断提高和改进坦克的性能: 1.提高火力性能: (1)提高昼、夜和艰难视野条件下的侦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