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鞍钢轧辊生产及使用情况近年来,鞍钢每年消耗轧辊总量在1.7万吨以上,其中铸铁轧辊为1.3万吨,约占年消耗轧辊总量的76%。铸钢轧辊由机修总厂供给,每年约0.14万吨;锻钢轧辊由外部购入;铸铁轧辊由轧辊厂供应。鞍钢轧辊厂每年生产铸铁轧辊的能力近1.4万吨,其产品有冷硬铸铁轧辊、半冷硬铸铁轧辊及复合铸铁轧辊(约占20%)。该厂主要工艺装备有:35吨反射  相似文献   

2.
针对合金钢棒材生产线轧辊更换频繁,轧辊消耗量大的问题,分析得出轧辊表面龟裂、剥落、断辊和轧辊内部缺陷是影响轧辊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通过控制轧辊断裂技术的研究,提高孔型加工精度、改进轧辊切削工艺、改善轧辊冷却效果,通过对轧辊堆焊及修复技术的研究,提高轧辊的使用寿命,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型钢轧辊非常规配置和孔型车削模式的方法及使用情况与效果.非常规配置轧辊是指打破常规的轧辊配置方式,改变轧辊孔型配置的加工工艺或将每套轧辊的轧辊支数加以改变,使其发挥轧辊的潜在功能.在非常规配置轧辊方面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河北冶金》2006,(3):I0006
唐山联强冶金轧辊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生产离心复合轧辊的专业生产厂家之一,与钢铁研究总院有着长期的、全面的技术合作。主要产品有铸铁轧辊、半钢轧辊、高速钢轧辊共三十多个品种。年可生产离心复合轧辊及辊环16000吨,常法轧辊4000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在轧辊制造及使用过程中表面残余应力的变化,通过选择不同轧辊材料、匹配不同的轧辊生产制造工艺,在轧辊制作的热处理、机械加工前后分别对轧辊表面进行应力检测;对比轧制生产过程中典型的轧辊失效案例,总结、分析轧辊表面残余应力对轧辊使用的影响,并给出了常规轧辊应力分布表。  相似文献   

6.
《涟钢科技与管理》2009,(4):F0003-F0003
热轧板带的凸度和板形主要取决于轧辊的机械磨削、轧辊温升、轧辊磨损以及轧辊的弹性弯曲变形有叠加作用。轧辊弹性弯曲变形又受机架负载(轧制力)和轧辊反向弯曲力的影响。目前控制板形的方法主要有可反复移动的CVC工作辊、弯辊。PC辊和轧辊分段冷却几种。  相似文献   

7.
对钢轧辊孔型进行火焰表面淬火,是冶金工厂提高钢材产量、降低轧辊消耗和减少轧辊储备量的一项有效措施。轧辊孔型表面淬火后,提高了孔型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换轧辊次数,提高了轧制吨数。提高钢轧辊的耐磨性,也可从轧辊本身的材质方  相似文献   

8.
轧辊是耗用量很大的冶金工具,仅我省的每年用量就在6000吨以上。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需求量将更大,因此,提高轧辊质量,降低轧辊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铸造轧辊性能良好,制造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因此在轧辊使用中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在我国,铸造轧辊占70%左右。铸造轧辊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轧辊材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董贵 《鞍钢技术》1989,(5):52-62
5 可逆式冷轧机的轧辊消耗和管理在冷轧薄板的生产过程中,轧辊消耗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轧辊的管理,努力降低轧辊的消耗。轧辊消耗的增加,将导致成本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厂运输负荷。更换轧辊次数增多,使用寿命缩短,还会影响轧机产量。轧辊消耗增加意味着轧辊质量不高和技术管理不良,必然影响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姜有胜 《甘肃冶金》2011,33(2):15-17
本文从轧辊的材质、硬度,轧辊的设计和制造等方面概括论述了轧辊的特征与机械性能,以棒线轧机使用的轧辊为例阐述了轧辊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环节,并从金相学的角度来探讨轧辊热处理后的机械性能,从而找出延长轧辊工作时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轧机辊系分布质量动态效应对板材质量的影响,将辊系看成弹性连续体,根据Bernoulli—Euler Beam理论建立辊系横向振动的动力学模型。运用Ritz级数法推导出振动控制方程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并用模态分析法对振动方程的系数矩阵进行解耦,以获得辊系主振型、固有频率及动力响应曲线。通过分析动力学模型得到的辊系横向振动三维图可知,辊身中部的振动比边部明显强烈,并且挠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挠度变化导致辊缝也在变化,这说明辊系变形不光与静力学有关,它还与动力学因素有关,其中轧辊分布质量动态效应就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因此深入对辊系分布质量动态效应研究,更能反映出辊系的微观变化,并将为板形和板厚的实时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对某单辊驱动四辊冷轧平整机振动测试结果及其工作辊接触界面的摩擦学、阻尼特性,工作辊的稳定性,自激和受迫振动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振动信号的分析与比较,得到了平整机的振动特征以及振动与振纹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支撑辊使用初期,平整机振动的主要成分是自激振动,且自激振动的根源在于工作辊接触界面的负阻尼特性,而负阻尼产生源于轧制界面异步轧制搓轧区改变了摩擦力方向及辊间接触界面打滑现象的存在。在支撑辊使用中后期,由振纹引起的强迫振动加速了振纹的形成,系统的振动为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共存。研究结果为解决实际生产中平整机振动带来的冷轧带钢质量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谢长贵  赵树波  杨林 《中国冶金》2015,25(12):36-39
针对某1220六辊冷轧平整机带钢和支撑辊表面振纹问题,结合1220六辊冷轧平整机振动特点,实施了连续跟踪测试,详细分析了支撑辊换辊周期内各阶段振动频谱,并运用ANSYS对平整机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了不论在平整机处于何种轧制阶段均出现了600Hz的第八阶固有振动为主的异常振动,该振动与工作辊对支撑辊的相对运动相互作用导致支撑辊表面振纹。最后,结合振纹间距与振动源的关系,分析了引起平整机第八阶固有频率振动的原因,提出了振纹控制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四辊轧机在轧制过程中,辊系受力非常复杂,研究辊系的振动除考虑其它因素外还应考虑万向接轴附加弯矩的影响。建立工作辊耦合动力学模型,证明辊系振动存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耦合关系,并进行数值仿真,得出万向轴倾角的存在使部分扭振转换成万向接轴弯振,进而影响辊系的动力学特性;仿真表明,万向轴倾角在一定角度下位移响应会出现分岔等现象。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迁钢1580热连轧生产线F2轧机在轧制薄规格产品时频繁出现的异常振动现象,组织了对其扭振、垂振及水平振动的综合测试。分析表明:轧机扭振和垂振是受迫振动,激励来自工作辊水平振动,工作辊轴承座衬板与机架衬板间间隙过大是造成轧机振动的直接原因,提出了减小工作辊轴承座与机架间间隙的振动抑制方案。现场对工作辊轴承座分别加装0.3和0.7mm两种规格的衬板垫片进行了试验,测试信号显示异常振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对热轧轧制力公式做麦克劳林级数展开,建立轧辊表面振纹再生振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以实际某轧机技术参数为例,应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比了轧辊表面振纹形成前后轧机振动的状态,仿真表明轧辊表面振纹严重影响了带钢表面质量。同时,通过比较不同振纹深度对轧机振动的影响,得到了振纹深度与振纹激励、辊系振动强度的关系曲线和系统位移响应的分岔图。最后,针对轧辊表面振纹的形成和再生振动,提出两条抑制振纹的措施,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速铝板轧制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冷轧机垂直振动现象,结合轧制工艺润滑原理和机械振动理论,建立基于辊缝动态摩擦方程的轧机垂直振动模型.该模型由辊缝几何形状模型,轧辊-轧件工作界面的动态摩擦模型,变形区内的正向轧制应力、摩擦应力分布模型,以及单机架铝板冷轧机二自由度垂向系统结构模型组成.同时,为研究轧辊-轧件工作界面动态摩擦机制影响下的冷轧机垂振机理及系统稳定性,采用某厂单机架铝轧机设备及工艺参数,搭建Matlab/Simulink平台,分别模拟仿真轧制压力和正向轧制应力曲线,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并讨论分析了变形区混合摩擦状态,轧辊-轧件表面粗糙度、轧件入口厚度与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综合信号测试与有限元仿真,对济钢冷轧厂双机架冷轧机组(CCM)2^#机架发生的振动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此类振动为共振,可能由支撑辊磨辊不良产生表面缺陷,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简谐激振力引发轧机发生垂振。  相似文献   

19.
In a previous series of experiments the subjective intensities of translational (Z-axis) and angular (roll, pitch, and yaw) vibrations were compared, using a psychophysical matching technique. To test the validity and generality of the matching results, an independent set of similar data was obtained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 using the method of category production. Seated subjects set levels of translational vibrations, in the X-, Y-, and Z-axes, and angular vibrations, in roll and pitch, that they judged to be "uncomfortable" on a scale of vibration discomfort. Frequencies of 2.5, 3.15, 4.0, 5.0, 6.3, and 8.0 Hz were presented in each vibration direction. As frequency increased the mean acceleration judged to be uncomfortable increased for Y-axis and roll vibrations, decreased for Z-axis vibrations, and was essentially constant for X-axis and pitch vibrations. The Y- and Z-axis results correspond well to equal intensity contours in existing vibration exposure criteria, and the roll results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data from the roll matching experiment. The X-axis and pitch results are similar to the results from the pitch matching experiment and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backrest in determining the effects of X-axis translational vibrations and angular vibrations in pitch.  相似文献   

20.
张明  彭艳  孙建亮  张阳 《钢铁》2016,(12):103-111
针对2160 mm热连轧机组第2架精轧机(F2)在轧制薄规格产品时频繁发生振动的问题,对该轧机开展了综合测试。介绍了振动现象,分析了振动类型。考虑轧制界面动特性,建立了新的轧制界面摩擦力模型,表征了界面的正负阻尼作用。在此基础上,考虑上下辊系不同运动状态构建了轧机扭转和水平方向的耦合振动模型。基于上述模型,模拟了轧机的自激振动,仿真结果表明,轧机振动形式为上下工作辊扭转和水平方向均反向运动,振动频率为扭转一阶固有频率,与现场测试现象相符合。最后分析了轧制工艺参数对轧机自激振动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抑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