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稀土硼铬共渗工艺及渗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5钢、T10钢固体粉末法稀土硼铬共渗工艺及渗层的耐磨性、耐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能。发现RE-B-Cr共渗速度低于RE-B共渗,但稀土对硼铬共渗有明显的催渗作用,其最佳浓度为3%;RE-B-Cr共渗层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和较小的硬度梯度,和渗硼层相比,耐磨性和耐蚀性分别提高3倍,抗700℃氧化性提高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粉末法RE—B共渗工艺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正交法进行了试验方案的设计,系统地研究了粉末法RE-B共渗工艺,得到了具有最佳催渗效果的RE-B共渗工艺。试验还观察了渗层的显微组织,测定了渗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并与单纯渗B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粉末法RE-B共渗工艺优于单纯渗B工艺。  相似文献   

3.
稀土对真空机械粉末渗锌层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和添加RE对渗锌层的影响,对经了渗层厚度、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尺寸增厚值、单位面积的增重、Zn的浓度分布和Zn渗层的形貌、渗层和基体交界面的冶金扩散层等。渗锌层主要由FeZn4和FeZn相组成。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添加RE能增加渗锌层的厚度。渗层中Zn的浓度分布和显微硬度略低。但相结构与不加RE的无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在相同的激光工艺参数条件下,对经调质,离子渗N、离子NC共渗和稀土催渗NC共渗的42CrMo钢进行相变复合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离子NC共渗和稀土催渗NC共渗渗速度快,渗层深度大,渗层和钢表面的碳浓度高,使Ms点降低,增加了复合处理的硬化层深度,提高了硬化层的硬度,硬化层组织不高于其它复合处理,在滑动磨粒磨损条件下,其耐磨性比其它复合处理的更好。  相似文献   

5.
对铜在含硅气氛中低温沉积、随后进行扩散处理的表面化学热处理进行了研究。使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仪、电子探针(EPMA)等对渗层进行了显微硬度、成分和结构分析,探讨了工艺参数对渗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这种表面化学热处理可以在铜表面形成Cu5Si和Cu15Si4,其硬度较基体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模具盐浴稀土钒硼共渗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r12Mov.Cr12,9CrSi和T8等钢的盐浴稀土钒硼共渗共艺,渗层组织与性能;讨论了共渗工艺参数、共渗剂成分配比及稀土元素添加量等因素对共渗层的影响。冷作模具的使用寿命经RE-V-B共渗处理后比常规工艺处理的提高3~7倍。  相似文献   

7.
硼钒稀土共渗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B-V-RE共渗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共渗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催渗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共渗前效果最为明显。稀土La的渗入起到了微合金化的作用。V原子以弥散的VB、V2B3、V2C形式存在于渗层表面。与单渗B、B-RE、B-V共渗工艺相比,45钢B-V-RE共渗层耐磨性及腐蚀性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GCr15钢冷作模具的铬钒共渗表面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GCr15 钢固体粉末铬钒共渗工艺参数,并运用金相、硬度、扫描电镜能谱及波谱分析、X射线结构分析、耐磨及脆性等试验方法,测定了共渗层的组织、相结构、渗层硬度分布、磨损及脆性等特性。结果表明,该共渗渗层组织均匀,结构致密,具有高硬度、良好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及较低的脆性等。应用于冷作模具,获得了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1Cr18Ni9Ti不锈钢的N ̄+注入态,N-C-O共渗及N-C-O共渗+注入复合态的表面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态由于同时具有一定厚度的改性层与非晶态表面,而达到了耐磨性及抗蚀性的最佳统一。X射线低角度掠射技术(GIXRD)及超显微硬度计UMHT-3被用于N~+注入层的组织结构分析与硬度表征,并采用俄歇能谱仪(AES)测量离子注入层的氮浓度分布,同时还讨论N ̄+注入对提高N-C-O共渗态抗蚀性能的贡献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0.
钢的稀土硼铬共渗层耐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东  许斌 《表面技术》2003,32(4):22-24
通过对钢单渗硼层和稀土硼铬共渗层的硬度、脆性和磨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稀土硼铬共渗层在保留了单渗硼层高硬度的同时,明显降低了脆性(约为42.7%),使共渗层的粘着磨损、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性能都得到较大的提高,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用挤压铸造法制备Al2O3短纤维石墨颗粒混杂增强ZL109复合材料,并研究富Ce混合稀土对该混杂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稀土元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该混杂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特别在低载荷下,其作用更为显著;稀土对复合材料磨损机制的影响与载荷有关,在较低的载荷下,犁沟磨损是复合材料的主要磨损机制,并存在轻微的剥层破坏;但在较大载荷下,稀土元素加入后,特别是稀土含量高于0.6%后,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由犁沟磨损转变为严重的剥落磨损,复合材料耐磨性反而降低,这可能与稀土含量高时富含稀土的针状相析出有关。  相似文献   

12.
微量稀土和铬元素对渗硼层疲劳磨损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MM-200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微量稀土和铬元素对Fe2B单相渗硼层疲劳磨损特性的影响,并对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和铬元素的渗入可提高渗硼层的疲劳磨损性能,其原因是稀土和铬元素的渗入使渗层组织致密,表层疏松减轻。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加入微量稀土元素Ce和Y对Cu-Cr-Zr合金时效析出特性和电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Cr-Zr合金中加入微量稀土元素,经固溶、时效处理后,可有效提高合金的显微硬度,而电导率略有降低.添加微量稀土元素对合金的电滑动磨损性能有改善作用,最高可使磨损率下降9.9% (体积分数);但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其作用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SURFACEMODIFICATIONONSTEELBYRAREEARTHANDLASERTREATMENT①ShenYifu1,2,FengZhongchao1,ChenJizhi1,LiangYong11InstituteofMetalResea...  相似文献   

15.
球墨铸铁活塞环激光合金化及其摩擦磨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是研制新型激光陶瓷合金化活塞环的阶段研究报告,采用CO2激光器对球铸铁表面的C-Si-B-RE+WC涂层进行了激光合金化处理。研究了强化层的组织和性能,并对激光处理的试样进行了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对球墨铸铁表面的C-Si-B-RE+WC涂层进行激光处理可获得硬度高、耐磨性好、没有裂 的强化层。在环块式磨损试验机上用不同合多化涂料的试块对GCr15钢试环进行了摩擦学试验,。结果表明当WC完全溶  相似文献   

16.
高速钢稀土SNC共渗的组织和性能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妍  宋绪丁 《表面技术》2002,31(2):22-23,39
研究了Re元素对W6Mo5Cr4V2高速钢离子SNC共渗组织、耐磨性和抗咬合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Re具有细化渗层氮碳化合物、提高渗层硬度、使渗层硬度梯度平缓等作用.可有效地提高抗粘着磨损和抗咬合性的能力.在丝锥上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凯军 《热加工工艺》2005,(7):37-38,40
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加稀土硼氮共渗工艺参数及稀土加入量,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SAM观察和分析了渗层组织、相结构及微区成分;将加稀土硼氮共渗样与硼氮共渗样进行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加稀土后耐磨性能明显提高;渗层脆性及硼化物致密度得到改善;渗层中碳、氮含量提高,增强了硼化物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生产实践表明:加稀土硼氮共渗的使用寿命较普通硼氮共渗处理的提高20%。  相似文献   

18.
微量稀土元素和铬对渗硼层粘着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微量稀土元素和铬对Fe2B单相渗硼层粘着磨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和铬元素的渗入可提高渗硼层的承载能力、耐磨性和减摩性。对磨损机理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17-4PH stainless steel was plasma nitrocarburized at 500 °C with and without rare earths (RE) addition. The nitrocarburized lay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quipped with an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zer, X-ray diffraction, hardness tests and pin-on-disc tribome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rare earths atoms can diffuse into 17-4PH steel surface and change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nitrocarburized layer. The incorporation of RE elements increases the layer thickness and the hardness of the nitrocarburized layer up to 29% and 70–120 HV, respectively.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s and wear rates of the nitrocarburized specimens are apparently lower than that of un-nitrocarburized one. The wear mechanisms of steel specimen plasma nitrocarburized with and without RE addition are different mainly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microstructure, the phase proportion and the hardness of the modified layer.  相似文献   

20.
稀土/钛变质贝氏体铸钢的高应力冲击磨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高硅贝氏体铸钢变质前后的高应力冲击磨损性能和失效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变质处理后贝氏体铸钢的磨损性能明显提高,其磨损量约是变质前的1/2。这是因为稀土/钛变质剂能有效地改善铸钢的晶粒和组织粗大、成分偏析造成的组织不均匀等问题,使铸钢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