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磊  闫洪  郑志强  胡小武 《热加工工艺》2012,41(10):175-178
研究了盾构刀具用5Cr5MoSiV1钢的球化退火工艺,讨论了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碳化物颗粒的数量、大小、形态分布及退火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加热温度的上升,碳化物颗粒数量逐渐减少,粒径逐渐增大,颗粒趋于圆整化且分布更加均匀,同时硬度逐渐降低。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其对碳化物的球化及退火硬度的影响与加热温度的影响类似。对于5Cr5MoSiV1钢来说,900℃×4 h为最佳球化退火工艺。  相似文献   

2.
冷轧丝杆所用45钢,采用球化退火组织比正火组织轧制性能好,轧制件质量好,轧辊寿命长,试验表明:要获得45钢较好的球化退火组织,加热速度、奥氏体化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温温度等工艺参数,是影响球化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球化温度、不同等温时间下,预冷球化退火以及常规球化退火后D2钢的组织性能变化,并对其组织中合金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冷球化退火在显著缩短球化退火时间的前提下,保证了退火工艺对组织性能及碳化物球化程度的要求;最优的预冷球化退火工艺为试样在860℃保温15 min,水冷至400℃,立即在730℃保温60~90 min,最后出炉空冷。  相似文献   

4.
Cr12钢电脉冲球化退火热处理工艺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正交实验法对Cr12钢进行脉冲球化退火研究,找出了Cr12钢在脉冲电场作用下理想的球化退火工艺参数,并进行了相应的新工艺实验,得到Cr12钢较理想的球化组织,同时降低了Cr12钢的退火加热温度,缩短了保温时间,其硬度可比常规等温球化退火低60HBS左右,更好地改善了Cr12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β处理温度,变形量,再结晶退火保温时间及锻造多火次空烧对TC11合金显微组织中α相细化、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β处理温度必须等于α+β/β+20℃~30℃锻造温度宜取930~970℃(取低些邓;变形量必须取>50%)再结晶退火温度为950℃保温时间1h有利于α相细化,球化。调调整950℃退火温度下的保温时间为5h,可使α球化,粗化,可用以调整锻件最终于力学性能,毛坯多火次空烧,对锻件最终获得  相似文献   

6.
探索了GCr15钢Ac1f透烧球化退火工艺,通过在奥氏体化时适当降低温度、延长保温时间,消除了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均匀组织,获得了均匀细小弥散分布的球化组织。文章认为透烧时间应当根据生产的现场条件来决定,透烧加热不利于等温过程消除成分不均匀。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GCr15轴承钢在球化退火过程中所产生的球化不充分、球化组织较差问题,对GCr15轴承钢球化退火钢材进行了取样,并分析了其缺陷组织。结果表明,此批钢材球化组织缺陷产生的原因是原始钢材组织不均匀,网状渗碳体较严重,球化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保温后冷速过快。工艺调整后,将钢材先进行正火处理,得到了均匀、无网状碳化物的原始组织,再将球化加热温度降低到790℃,冷却速度控制在20℃/h,最终得到了细小、均匀,完全球化的粒状珠光体组织,满足了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60Si2Mn冷拔珠光体钢丝进行快速球化退火处理,即将其加热到810 ℃奥氏体化,保温1.5 min后随炉冷却至500 ℃出炉空冷,研究了其力学性能、球化效果、球化时间和快速球化的机理,并与普通球化退火及等温球化退火这两种常用球化退火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两种常用球化退火工艺相比,快速球化退火显著缩短了退火时间,且球化效果更好,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分别为620 MPa、745 MPa、21%和66.7%。球化时间的缩短主要是因为冷拔变形使钢中的位错密度和畸变能增加,促使片层状珠光体能够在加热过程中快速溶断,并促进渗碳体组织的球化。  相似文献   

9.
根据热模拟试验测得42CrMoVNb高强度螺栓钢的Ac1、Ac3分别为773 ℃、811 ℃,并由此设计试验钢的球化退火工艺,通过改变保温温度、保温时间对其球化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维氏硬度以及冷镦试验,对不同球化退火工艺过程中碳化物的球化演变和硬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钢经Ac1以上780 ℃短暂保温0.5 h,缓冷至710 ℃保温6 h球化退火及Ac1以下750 ℃保温3 h,缓冷至710 ℃保温6 h球化退火后,均能得到良好的球化组织与较低的硬度,碳化物形态均趋于球状且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冷镦性能。Ac1以下750 ℃球化时,保温时间越长碳化物球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对比研究了双相区和亚温球化退火工艺对SCM435钢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微观组织和拉伸断口形貌,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球化程度。结果表明,在双相区球化退火后,钢的组织含片状渗碳体,渗碳体颗粒呈聚集状态,断口形貌显示等轴状韧窝,大小均匀;亚温球化退火后,渗碳体颗粒尺寸细小且弥散分布,断口韧窝比两相区退火的大;片状渗碳体随亚温区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逐渐溶断球化,但超过最佳临界值时渗碳体颗粒将按Ostwald规律熟化,碳化物颗粒球化率与硬度具有负相关关系。在亚温球化退火工艺下,最佳保温工艺为720℃保温5 h。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Gleeble 1500热模拟机,分析70mm厚锻造及轧制镍基合金690板材的热塑性及热裂纹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锻造和轧制板材均有优异的热塑性,同种材料表层试样的热塑性高于中心位置试样的热塑性。模拟加热过程发现,较低温度条件下轧制板材的热塑性高于锻造板材的热塑性,随着温度的升高锻造板材的热塑性高于轧制板材的热塑性。模拟冷却过程发现,锻造板材比轧制板材具有更好的热塑性。热模拟试样的断面较为光滑,部分位置出现熔融现象。横向可调拘束裂纹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锻造及轧制镍基合金690板材具有较高的热裂纹敏感性。热裂纹的数量及长度随着施加应变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加热速度、加热温度以及冷却速度对高频焊管用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热速度对奥氏体相变点有显著影响,随加热速度的提高,相变点呈线性增加。在850~1000℃范围内,当加热温度达到925~950℃时,强度达到最低值。随加热温度进一步升高,强度增加。随冷却速度的降低,钢的强度显著下降,组织粗化,且出现带状组织。  相似文献   

13.
利用JMatPro 7.0软件模拟预测Q1100高强钢的平衡相组成、钢的连续加热奥氏体化(TTA)曲线和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淬透性以及热物理性能参数。计算结果表明:Q1100高强钢奥氏体化温度Ac1=713.3 ℃,Ac3=831.9 ℃。钢在连续加热过程中,加热速率在1000 ℃/s时,奥氏体均匀化时间最短。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均随冷却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冷却速度为100 ℃/s时,硬度、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其最大值41.7 HRC、1180 MPa和1267 MPa。热物理性能参数密度和杨氏模量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热导率则先减小后增大;比热容、泊松比和线膨胀系数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7075铝合金汽车支撑摆臂锻件固溶处理温度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7075铝合金汽车支撑摆臂锻件固溶处理过程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锻件在不同升温方式、不同转运时间以及不同水温淬火下的温度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锻件随炉升温时,达到预定温度所需时间为112.1 min,最大温差为4.8 ℃;炉子到温后放入锻件升温时仅需71.2 min,最大温差为10.4 ℃。转运时间为3、3.5和4 min时,锻件中冷却最快部位的温度分别下降到384.0、375.9和367.8 ℃,最终确定转运时间不能超过3.5 min。采用25 ℃水淬时,冷却时间为95 s,冷却最快和最慢部位通过淬火温度敏感区的平均冷却速度分别为782.8和19.1 ℃/s,最大温差为237.6 ℃;80 ℃水淬时,冷却时间为56 s,锻件中冷却最快和最慢部分通过淬火温度敏感区的平均冷却速度则分别为587.4和16.8 ℃/s,最大温差为216.0 ℃。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入炉温度、升温速度、保温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摆放位置等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高锰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基于超声跨态处理条件下的激光焊接热循环测试试验,分析超声振动对焊接过程的热影响表明,功率超声对焊接过程的热影响主要集中在声学效应、传热学效应及机械搅拌作用三个方面;研究了不同超声振动功率对焊接最高温度、加热速度、高温停留时间以及冷却时间等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功率超声对焊接过程的热影响分析对其本质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随超声功率的增加,焊接最高温度和高温停留时间均呈先降低后升高最后再降低的趋势,并且焊接最高温度在超声振动功率为1200 W左右达到最大值;升温时间呈持续增加的趋势,但不同超声功率所对应的增加速率各不相同,而冷却时间则保持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刘丽萍  关晓光 《轧钢》2018,35(2):20-25
利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并通过实验室热机轧制,研究了加热温度、终轧温度、轧后冷却速率、卷取温度及卷取后保温时间对T700钢显微组织、析出物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经工业试制,开发出满足用户要求的抗拉强度700MPa级高强汽车用钢板。研究表明:在设定的化学成分条件下,较适宜的加热温度为1 240~1 270℃,终轧温度为860~890℃,卷取温度为550~600℃。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work, Ni55Fe18Ga27 ferro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 was prepared through a suck-casting method. The effects of annealing and heating/cooling rate on the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s were investigat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s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upon the heating and cooling process. However, the start and the finish temperatures (Ms and Mf) of martensitic phase transformation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upon the cooling process with the increase the annealing time at 300 °C. The start and the finish temperatures (As and Af) of inverse phase transformation increased slightly upon the heating proces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nnealing time. The result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evolu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after heat treatment.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phase temperatures show great dependence on the heating/cooling rate of the DSC test, As and Af increased and Ms and Mf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heating/cooling rate.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二次加热淬火和低温回火工艺改善?120 mm锻造耐磨钢球的使用性能,研究了二次加热淬火工艺中不同升温速率和淬火冷却时间对钢球硬度分布、冲击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得出钢球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以2.8℃/min的速率升温至840℃并保温1 h,出炉空冷至800℃后淬入35℃水中冷却350~400 s,然后出水空冷至80...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电加热快速热循环注塑工艺原理和模具结构,构建了电加热注塑模具的二维和三维热响应分析模型,分析获得了加热过程和冷却过程中模具型腔表面的热响应规律和温度分布规律,探讨了模具结构、加热元件和模具材料等因素对模具热响应效率和温度均匀性的影响。加热阶段,模具型腔表面的平均升温速率可达3.3℃/s,经过70S加热,模具表面可升高至250℃左右;冷却阶段,熔体的平均降温速率约为3.6℃/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