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付涛  郭英  杨永 《河北化工》2014,(10):77-78
探讨了合成3,3-二甲基-1-丁烯(新己烯)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叔丁醇和盐酸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氯代叔丁烷,探讨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采用加压方法,无水AlCl3为催化剂,以氯代叔丁烷和乙烯为原料合成氯代新己烷(2,2-二甲基丁烷);确定了合适的加成反应条件,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采用反应精馏的方法,氯代新己烷脱氯化氢制备新己烯。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合成氯代叔丁烷的最佳反应温度为20℃,最佳反应时间为60 min;合成氯代新己烷的最佳反应压力为0.75 MPa,最佳反应温度为45℃;脱氯化氢制备新己烯的最佳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  相似文献   

2.
3-羟基- 4-甲氧基苯甲醛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殷建平  王芳斌  黄可龙  于金刚 《精细化工》2006,23(5):460-462,520
以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溴代、甲基化和水解3步反应合成了异香兰素,改进并优化了合成路线。溴代采用三氯甲烷作为溶剂,在0℃的条件下反应6 h,n(对羟基苯甲醛)∶n(溴素)=1∶1.05;确定了水解反应的最佳条件:氯化亚铜作催化剂,于130℃反应4 h。反应总收率达62%以上。用IR,1HNMR确证了中间体和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3,6-二溴咔唑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本文采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法、液溴法和硅胶法三种方法合成了3,6-二溴咔唑,实验结果表明,硅胶法为较佳路线,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室温下反应时间为12h,原料咔唑、N-溴代丁二酰亚胺、溶剂二氯甲烷、催化剂硅胶的用量物质的量比为1:2:131:47时,产品平均收率可提高到89.25%。同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原料配比、反应时间、溶剂用量和催化剂用量四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4-硝基甲苯为原料,经过芐位溴代生成4-硝基芐基溴,然后与无水乙酸钠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乙酸对硝基芐酯,最后在15%NaOH溶液中水解合成4-硝基苄醇。考察了不同的溴代试剂和相转移催化剂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Br2(1.1eq)-H2O2(30%,1.1eq)-AIBN(0.05eq)为溴代试剂、四丁基溴化铵(0.05eq)为相转移催化剂时,总收率达44.6%。该合成路线操作容易,后处理简便,且反应溶剂及重结晶溶剂都可以回收重复利用,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樊真 《塑料助剂》2007,(4):17-20
采用碳酸双(三氯甲)酯(简称BTC)代替剧毒光气合成溴代聚碳酸酯(简称BPC)系列阻燃剂,研究了溶剂、碱、催化剂、反应温度、结晶剂对合成溴代聚碳酸酯的影响、反应时间与催化剂用量的关系、溴代聚碳酸酯相对分子质量的控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溶剂为A或B,用量为每摩尔TBA1.5~2.5 L;碱用量为每摩尔TBA 2.8~3.5 mol,浓度为5%;催化剂为BTMA,用量为每摩尔TBA 10~40 g;反应时间2~6 h;反应温度10~60 ℃;结晶剂为C,用量为溶剂A或B的3倍(体积);作为阻燃剂,溴代聚碳酸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500~6 500,通过调节TBA与BTC的配比及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的用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以百里香酚为原料,通过溴取代反应合成4-溴代百里香酚。采用FTIR、1H NMR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产物结构。探讨了溶剂种类、溴代剂种类和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微波加热功率对产物得率的影响,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为:以N-溴代丁二酰亚胺为溴代剂,n(百里香酚):n(N-溴代丁二酰亚胺)=1:1.5,溶剂为乙酸,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15min,微波反应功率500W。在上述条件下,4-溴代百里香酚的得率为65.1%。  相似文献   

7.
溴代乙酰葡萄糖和溴代乙酰鼠李糖的便捷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氯酸为催化剂,D-葡萄糖和L-鼠李糖分别与乙酸酐反应,制得相应的全乙酰化糖,不经分离直接加入乙酰溴和甲醇,利用反应生成的溴化氢原位发生溴代反应,一锅法制备了溴代乙酰葡萄糖和溴代乙酰鼠李糖,收率分别达到92.5%和85.6%。从产品结晶后的母液中,以干燥的二氯甲烷作溶剂,采用重结晶法分离得到溴代乙酰鼠李糖合成的副产物2,3,4-三-O-乙酰基鼠李糖。产品和副产物的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认。  相似文献   

8.
以叔丁醇为原料,首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代叔丁烷,然后与乙烯反应得到氯代新己烷,最后经消除生成新己烯。本试验中氯代叔丁烷的合成由回流反应改为常温反应,收率达到90%以上。氯代叔丁烷与乙烯的加成反应中用自制的硅铝复合催化剂替代无水三氯化铝,催化剂用量减少50%,收率达到88%以上。新己烯合成中用氢氧化钠替代氢氧化钾,收率达到85%以上。改进后的工艺条件较温和,原料易得,具有一定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2-氯丙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氟代、溴化、消除反应得2-氟代丙烯酸甲酯。研究了条件对氟代、溴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化反应优化条件为:n(KF):n(C4H7ClO2)为1.3:l,溶剂用量为45mL,反应温度180℃,氟化反应产率达到92.2%;溴化反应优化条件为:n(NBS):n(C4H7FO2)为1.2:l,溶剂DMF用量为100mL,引发剂用量为6g,溴代反应产率为81.9%。总收率可达40%以上,具有一定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吴胜琨 《安徽化工》2009,35(3):39-41
采用四溴双酚A(简称TBA)和非光气物质碳酸双(三氯甲)酯(简称BTC)代替剧毒光气研制溴代聚碳酸酯(简称BPC)系列阻燃剂,研究了溶剂、碱、催化剂、反应温度、结晶剂对合成溴代聚碳酸酯的影响以及反应时间与催化剂用量的关系、溴代聚碳酸酯分子量的控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溶剂为A或B,用量为每摩尔TBA15~2.5L;碱用量为每摩尔TBA2.8~3.5mol,浓度为5%;催化剂为BTMA,用量为每摩尔TBA10-40g;反应时间2-6h;反应温度10-60%;结晶剂为C,用量为溶剂A或B的3倍(体积);作为阻燃剂,溴代聚碳酸酯的分子量为2500—6500,通过调节TBA与BTC的配比及分子量调节剂的用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以烯丙基溴和硫脲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的作用下,以水作溶剂,制得5-烯丙基异硫脲盐,并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水解,酸化,制得了重要的含硫香料烯丙硫醇。用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对其含量和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A process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oxidation of 4-t-butyltoluene to 4-t-butylbenzaldehyde via an indirect route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either 4-t-butylbenzyl bromide or 4-t-butylbenzal bromide. The organic bromides were formed using a photolytic HBr/H2O2 route in the absence of solvent. The bromination steps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efficient in that all the substrate could be converted, consuming all the hydrogen peroxide at this stage of the reaction. Partial hydrolysis (up to 50%) of the benzyl bromide to the aldehyde was achieved employing the Sommelet route using hexamethylenetetramine. However, up to 58% aldehyde yield could be afforded from the benzal bromide using a suitable phase transfer agent and a small amount of co-solvent. In both cases, the extent of over-oxidation to 4-t-butylbenzoic acid was reduced by careful control of the bromination step and eliminating dioxygen from the reactor. © 1998 SCI.  相似文献   

13.
溴甲酚紫光度法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秦宗会  谭蓉 《日用化学工业》2006,36(6):392-394,408
在pH 6.40的NaH2PO4-Na2HPO4缓冲液中,溴甲酚紫与十六烷基溴化吡啶(CP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最大褪色波长均在588 nm处。CPB和CTAB的浓度分别在1.5×10-6mol/L~1.8×10-5mol/L和1.0×10-6mol/L~1.6×10-5mol/L遵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83×104L.mol-1.cm-1和3.23×104L.mol-1.cm-1,检测限分别为5.12×10-7mol/L和4.75×10-7mol/L,回收率为97.4%~104.1%。方法有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可用于水样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宋志国  王敏  姜恒  宫红 《工业催化》2008,16(1):48-50
溴化钾作为工业生产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的副产品,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与苯甲醇进行反应合成苄基溴。考察了反应条件,确定较佳工艺为:溴化钾0.1 mol,苯甲醇0.08 mol,浓硫酸5 mL,水2.5 mL,回流反应4 h分离,收率高达94%。粗产品经气相色谱分析证明纯度较高,产品经IR和折光率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曙红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在弱酸性的HCl-NaAc缓冲介质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溴化吡啶(CPB)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能与曙红亚甲基蓝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后者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660 nm和658 nm,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与溶液的显色程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在最大吸收波长处,CPB和CTAB的浓度分别在0~2.10×10-5mol/L和0~1.98×10-5mol/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79×104L/(mol.cm)和1.38×104L/(mol.cm),检出限分别为8.27×10-7mol/L和9.88×10-7mol/L,平均回收率为99.5%~102.6%。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可用于水样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N,N-二甲基二茂铁基甲胺分别与溴代辛烷、溴代十二烷、溴代十四烷和溴代十六烷反应,合成了4种二茂铁表面活性剂:N,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辛烷基溴化铵(Fc8)、N,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Fc12)、N,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十四烷基溴化铵(Fc14)和N,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Fc16)1。HNMR与元素分析结果表明,Fc8、Fc12、Fc14和Fc16的分子结构与理论结构吻合,质量分数96%;分别测定了4种化合物在还原态(I+)和氧化态(I2+)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还原态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5.92、0.67、0.46和0.07 mmol/L,仅为相应的直链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MC值的1/40、1/25、1/5和1/15;而在氧化态时表面活性不明显。通过该化合物在氧化态和还原态的表面张力曲线的对比,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可逆变化能力。因而,可以调节化合物所处的氧化态或还原态,控制其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间接测定溴乙酰溴中二溴乙酰溴含量的HPLC方法。将溴乙酰溴水解生成溴乙酸,辅以LC-MS技术,对其主要杂质进行定性研究。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流动相为V(10 mmol/L三乙胺溶液)∶V(乙腈)=95∶5,检测波长为205 nm。溴乙酸与二溴乙酸在0.001~1.0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0.87%,二溴乙酸相对校正因子为0.37。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离子色谱法测定结果一致,方法准确可靠,适于对溴乙酰溴原料中二溴乙酰溴杂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溴化苯并噻唑盐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世柱  吕钧陶 《化学试剂》1993,15(5):310-311
以橡胶促进剂-M为原料合成了苯并噻唑和对偶姻综合反应有催化性能的5种溴化苯并噻唑盐,讨论了溶剂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溴甲烷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熏蒸剂,一直被广泛应用于耐久储存品、易腐烂商品及建筑物等的熏蒸,在仓储物保护、检疫及装运前熏蒸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溴甲烷是一种耗减臭氧层的物质,已经被列入逐步淘汰的熏蒸剂。为了中国今后能够实施有效的淘汰,本文就目前在耐久储存品和易腐烂商品熏蒸方面替代溴甲烷的主要技术和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川西盆地富硼钾溴地下卤水组成,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三元体系NaBr-Na2SO4-H2O和NaBr-KBr-H2O在373 K时的相平衡,测定了373 K条件下平衡溶液的溶解度和密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相应的相图和密度图。研究发现:两个三元体系在373 K条件下均属于简单共饱和型,无复盐及固溶体生成。相图中均有一个共饱和点,2个平衡固相结晶区和2条单变量曲线。在三元体系NaBr-Na2SO4-H2O中,平衡固相分别为:NaBr和Na2SO4,三元体系NaBr-KBr-H2O相应的平衡固相分别为:NaBr和KBr。并简单讨论了密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