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云龙  漆德瑶 《化学传感器》1991,11(2):22-26,31
电位法测量了碱金属离子由水相到 TBP(磷酸三丁脂)—CH_3~-OH 混合溶剂相的标准迁移自由能ΔG_t°。研究了溶剂化作用同膜对金属离子选择性的关系。随着 TBP 在混合溶剂中含量的增加,碱金属离子的ΔG_t°随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这同 TBP—PVC 膜对碱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次序相一致;而与四苯硼酸盐—TBP—PVC 膜对碱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次序不完全相同。说明了 TBP 为溶剂的四苯硼酸盐膜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除了取决于溶剂化作用外,还与膜相和水相中离子的交换反应常数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四苯硼酸盐为活性物质的PVC膜电极中,其溶剂的性质对电极的选择性有重要作用.采用不同性质的溶剂可制备对不同阳离子响应的选择性电极.溶剂对选择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Fabiani研究了四庚基硝酸盐为活性物质的NO_3~-电极中不同溶剂对电极选择性的不同影响;Craggs等认为溶剂的介电常数、粘度及金属离子的溶剂化对膜的选择性起了重要作用;Fiedler探讨了中性载体K~+,Ca~(2+)电极中溶剂的介电常数对选择性及电极性能的影响.本文作者曾测量了四苯硼酸盐在磷酸三丁酯(TBP)、硝基苯(PhNo_2)及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等不同介电常数及粘度的溶剂中的极限当量电导,研究了四苯  相似文献   

3.
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PVC膜离子选择性电板性能的影响见文献[1~4],本文探讨了溶剂的介电常数,粘度及其他一些因素对膜选择性的影响,研究了采用二元混合溶剂来改变溶剂的性质,从而达到改善膜对离子的选择性及其他性能;研制了以TBP(磷酸三丁酯)与0-NPOE(邻硝基苯辛醚)混合物为溶剂,KTPB(四苯硼钾)为活性物质的Li^ 选择性电极.  相似文献   

4.
液膜离子选择性电极最早的结构是用液态电活性物质浸渍于微孔膜孔隙内构成敏感膜。膜的内侧与浸有内参比电极的内参比溶液接触。但这一结构的电极易受微孔膜的性质、试液搅拌速度、电极插入试液深度等因素影响。结构改为电活性物质与溶剂介体分散于高聚物 PVC 中作敏感膜,膜的内侧同样与内参比溶液接触后,在许多方面改善了电极的性能,成为新研制的液膜电极中最主要结构形式。后来发展的石墨棒作为内接触元件的石墨棒内导全固态 PVC 膜电极,因省去了内参比溶液具有结构简便,易于保存和运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离子选择电极最重要的部分是敏感膜,对于PVC膜离子选择电极来说,其性能好坏决定于PVC敏感膜性能的优劣,而影响PVC敏感膜性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活性物的种类、质量、溶剂的选择,骨架材料的种类等等。在人们研究PVC膜电极过程中,往往重视活性物和溶剂的选择,而对于作PVC膜所用辅助原料的质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却往往易忽  相似文献   

6.
Levins前先用IgepalCO-880制成中性载体钡离子液膜电极。Jaber又用AntaroxCO-880为活性物质、邻硝基二苯醚为介体溶剂制得钡离子PVC膜电极,电极稳定性稍有改善,但选择性稍差。后来,M. Güggi等以活性物质N,N,N′,N′-四苯基-3,6,9三氧代 一烷二胺制得PVC膜钡电极,性能稳定,而中性载体制备方法复杂,选择性未有改进。黄德培等以三(苯乙基)苯基原乙烯基醚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基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对PVC膜pH电极的膜组成进行了优化,并对按最佳膜组成制备的两种PVC膜pH电极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为了克服pH玻璃电极内阻高、易破损、难于微型化及不能用于含氟化氢溶液的pH测试等困难,不少研究者致力于非玻璃类型的pH电极的研究,其中研制具有pH响应功能的液膜电极,近年来渐已取得一些进展。继Leblanc等人的工作之后,Simon等研制成几种中性载体的PVC膜电极,其中以三(月桂基)胺为中性载体的PVC膜电极性能较优。在我们实验比较研究一系列叔、仲、伯胺及含氮等基团杂环化合物等数十种有机物用作H~+载体的过程中,发现甲基二正十八胺(MDODA)和AmbarliteLA—2等物质可作性能较优异的PVC膜pH电极的载体。本文报道在比较数种溶剂介体对MDODA电极性能影响的基础之上,以正交设计试验法确定电极的最佳膜组成,并简述了按最佳膜组成制备的两种PVC膜pH电极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增塑剂PVC膜离子电极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中性载体PVC膜阳离子选择电极时,增塑剂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已有研究,一些纯增塑剂PVC膜电极的性能也已报道。常用的增塑剂为醚类或酯类化合物,它不仅起增塑的和溶剂的作用,而且由于其所含的官能团与阳离子的配位作用,也有着载体的效能;再因它们的极性吸引阴离子进入膜相的能力不等,导致对亲脂性阴离子干扰的影响不一。因此在研制PVC膜离子电极时,必须要考虑选用的增塑剂可能的协同作用。为了便  相似文献   

9.
铯离子选择电极研制,国外曾报道过四苯硼铯液膜型、冠醚—PVC 膜型和非均相固膜型等类型。但四苯硼铯—PVC 膜铯电极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在离子缔合型阴离子选择电极研究的基础上,报道一种以四苯硼铯为活性物质的PVC 膜铯电极——离子缔合型阳离子电极。经过活性剂、溶剂、增塑剂的筛选试验和膜配方配比试验、确定膜的最佳组成为:四苯硼铯的硝基苯饱和溶液5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0%、聚氯乙烯20%。  相似文献   

10.
麻黄碱是一种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是一种拟肾上腺素药。因此对麻黄碱快速有效的测试在医学和植物生理学是具有一定意义的。目前麻黄素碱常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法等测定方法,一般需要昂贵仪器设备和麻烦的测定手续。1975年深町和美报道了以硝基苯为溶剂的PVC膜麻黄素碱选择电极。作者以四苯硼酸盐为沉淀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溶剂制备了 PVC 膜麻黄素选择电极,并测试了电极的各项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11.
固态膜碘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及应用较多,曹月如等用PVC膜—乙基紫—I_3离子电极测定了化学试剂中的碘含量。本文以十六烷基三辛基碘化铵作电活性物质,用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作增塑剂,研制成功PVC膜碘离子选择电极。用此电极作指示电极,采用氧瓶燃烧—自动电位滴定法,对一些含碘药物的含碘量进行测定,终点附近约有100mV以上的突跃。测定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二丙烯酸脂肪族尿烷酯低聚物为基料,采用光固化法研制布洛芬离子选择性电极.实验中对电极的内导体和膜的成分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膜与PVC比较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较强的附着力,电极对布洛芬离子的线性响应范围为5.6×10-5~1.8×10-2mol/L,检测下限6.2×10-6mol/L,电极斜率54.3mV/decade,对常见阴离子电位选择性系数进行了测定,电极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在用于药物布洛芬的测定中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锂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活性物质研制成的锂离子选择性电极到目前为止已有好几种。Li_(16)V_(12)O_(29)的晶体膜锂电极,几—癸醇、酸性偶氮染料为交换剂的液膜锂电极,开链酰胺分子的中性载体膜电极,八甲基四氧Quatonene氢化物和八苯基环四硅氧烷为活性物的PVC膜电极以及16—冠—4,14—冠—4,12—冠—4的中性载体膜电极等。这些电极中除酸性偶氮染料为交换剂的液膜锂电极有较好选择性,八甲基四氧Quatonene氢  相似文献   

14.
以季铵盐和碱性染料为定域体的PVC膜阴离子选择电极人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同时电极亦可制成相应的涂碳PVC膜电极和PVC液态膜离子选择电极。但尚未见制备苦酮酸根电极的报导。本文以三庚基十二烷基碘化铵、乙基紫、结晶紫与苦酮酸生成的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制备了PVC膜、涂碳PVC膜和PVC液态膜苦酮酸根电极,测试了其电极性能。以  相似文献   

15.
合成洗涤剂生产中对洗涤剂单体和成品中有效成分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等的质控分析,普遍采用重量法或两相滴定法,工厂排放水中痕量洗涤剂的测定采用次甲基蓝比色法。近几年我们开展了离子选择性电极在洗涤剂分析的研究工作,本文拟对近来我们在阴离子洗涤剂选择性电极的研制及其应用工作的进展作一回顾,主要内容涉及到以三庚基十二烷基铵等长链季铵为定域体制备的液膜和PVC膜十二烷基苯磺酸  相似文献   

16.
P.Bergvld在1970年发现将Mos场效应管的绝缘层栅siO_2或Si_3N_4与溶液相接触,能对H~+产生Nernst响应。随后到1975年S.D.Moos利用PVC膜离子选择敏感材料涂层于上述场效应管绝缘层栅上,制备成功了各种类型的离子选择性场效应管敏感器件(总称ISFET)。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研制PVC膜pH电极获得较宽线性范围和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周期表中除La系、Ac系元素外,金属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与应用已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根据金属离子的特性而选择适宜的电活性物质并预报指定电极的干扰离子分布区,仍是有待深入研究的工作。离子选择电极研究工作中,诸如干扰与不干扰,一些金属离子易于研制成离子缔合型选择性电极;另一些金属离子易于研制成中性载体电极等现象,实质上是模糊图象。显  相似文献   

18.
以3,5-二叔丁基水杨醛和(1R,2R)-环己二胺为原料,合成了手性(R,R)-N,N'-二(3,5-二叔丁基水杨醛)-l,2-环己二胺钴配合物[Salen-Co(Ⅲ)]作为PVC膜电极的载体.在优化的条件下,将载体、增塑剂和PVC按一定比例制作具有优良响应性能的PVC选择性电极(Salen-Co/PVC).由于手性S...  相似文献   

19.
钡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国内外已有报导。Levins首先报告了用壬基苯氧基聚氧乙烯乙醇(Igepol—CO—880)钡络合物制成的液膜钡离子选择电极;随后Jaber等人以类似材料(Antarex—CO—880)制成了PVC膜钡离子电极,稳定性和寿命有改善,可使用30天,但选择性稍差。Güggi等以N,N,N',N'—四苯基—3,6,9—三氧杂—1,11—二氧代十一烷二胺(即四甘铣双二苯胺)为活性材料,制得PVC膜钡电极,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1,3-二(4-邻羟基苯亚胺次甲基)苯氧基丙烷为中性载体制备了PVC膜Fe3+离子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对Fe3+呈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近Nernst电位响应性能。电极斜率为21mV/dec,线性范围为3.0×10-5~1.0×10-1mol/L,检出限为1.0×10-5mol/L。采用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电极的响应机理,并将电极作为指示电极初步用于EDTA的电位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