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超临界CO2萃取花椒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花椒籽油。研究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25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120rain。  相似文献   

2.
采用L9(34)正交实验与单因素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萃取温度、压力、CO2流量、时间等对超临界CO2萃取枸杞籽油出油率的影响,优化了枸杞籽油的萃取工艺,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温度45℃,流量30L/h,压力30MPa,提取时间6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枸杞籽油出油率为18.86%。采用HPLC-APCI-MS柱前衍生法分析了枸杞籽油的组成,测得枸杞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9.01%,其中亚油酸与油酸含量最高,分别占63.05%和21.13%。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CO2萃取黑加仑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黑加仑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为40℃,分离釜Ⅰ压力为6MPa,萃取时间为120min.在上述务件下黑加仑籽油的萃取效率为60.26%,采用超临界CO2萃取黑加仑籽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萃取枸杞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分离技术,从枸杞籽中萃取分离枸杞油,对其理化指标检测后与使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枸杞油理化指标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辅助超临界CO2提取枸杞籽油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枸杞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超临界CO2提取枸杞籽油.以出油率为指标考察超声波处理条件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处理条件.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处理温度60℃、功率300 W、时间6 min的条件下,枸杞籽油的出油率可达到22.35%.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萃取番茄籽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番茄籽油进行萃取,经过单因素和优化实验,对不同萃取时间、压力和温度下油的萃取率、脂肪酸组成和品质进行了比较.其中萃取时间和萃取压力对番茄籽油的萃取率影响显著(α=0.05),萃取温度影响较显著(α=0.1).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2 h、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30 MPa,萃取率达96.34%.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由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番茄籽油的主要脂肪酸质量分数分别为棕榈酸(C160)约13%,硬脂酸(C180)约5%,油酸(C181)约22%,亚油酸(C182)约56%,花生酸(C200)约2.8%.通过测定番茄籽油过氧化值、酸价、碘价和皂化价,显示番茄籽油有较好的品质,不同的萃取条件对番茄籽油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枸杞籽油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作为影响因素,采用Box-Behnken中心设计模型,以枸杞籽油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枸杞籽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40~60目、萃取压力37.8 MPa、萃取温度38.4℃、静态萃取时间5 min、动态萃取时间41 min,在此条件下,枸杞籽油得率为21.78%。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萃取植物籽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论述了影响超临界CO2萃取植物籽油的不同因素以及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植物籽油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2萃取沙蒿籽油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沙蒿油的工艺过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了最佳萃取条件,即:油料粉碎度40目,油料含水量7%,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60min,CO2流量4L/h,此条件的取油率为17.62%.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沙蒿油维生素E含量为1170mg/kg,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超过80%,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甾醇、黄酮类等有效成分,是极具保健作用的优质食用油,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L9(34)正交实验与单因素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萃取温度、压力、CO2流量、时间等对超临界CO2萃取枸杞籽油出油率的影响,优化了枸杞籽油的萃取工艺,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温度45℃,流量30L/h,压力30MPa,提取时间6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枸杞籽油出油率为18.86%。采用HPLC-APCI-MS柱前衍生法分析了枸杞籽油的组成,测得枸杞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9.01%,其中亚油酸与油酸含量最高,分别占63.05%和21.13%。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胡椒油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萃取胡椒油的实验装置,以CO2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压力、操作温度、胡椒颗粒度及CO2流量等因素对胡椒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考虑设备投资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由此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胡椒油的较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22MPa~26MPa,操作温度313K~323K,胡椒颗粒度30目~40目,CO2流量0.3m^3/h~0.4m^3/h,胡椒油累积萃取率为80%~90%。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2萃取生姜油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研究从生姜中提取生姜油的最佳生产工艺,着重探讨粉碎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02流量等参数对出油率的影响,并应用正交试验探讨优化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5h,C02流量380kg/h等工艺条件,可使干生姜粉的出油率达1.81%.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萃取榛子油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萃取榛子油的合理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h,在此工艺条件下萃取榛子油提取率为89.7%。  相似文献   

14.
以猕猴桃籽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 萃取猕猴桃籽油的分离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分离工艺条件对萃取毛油的分离效果,并对二级降压分离工艺的分离Ⅰ、分离Ⅱ的压力和温度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萃取过程中采用二级降压分离,其中分离Ⅰ压力9MPa、温度42℃,分离Ⅱ压力6MPa、温度为室温(20~30℃)时,所制得猕猴桃籽油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0.12%,酸价1.2mg KOH/g,可不需精炼即能达到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16.
玉米胚芽油的超临界CO2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恩俊 《中国油脂》1998,23(6):12-13
从事了超临界CO2萃取玉米胚芽油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玉米胚芽原料的粒度,改变原料的形状,降低原料的自然堆积比重,采用塔板式装料方式可以明显提高传质效果,使出油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高、中、低筋小麦胚芽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方法,主要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小麦胚芽油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3个因素对于小麦胚芽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h的条件下萃取效果最佳,萃取率为11.05%。运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不同筋度小麦胚芽油的脂肪酸成分组成,其中低筋小麦胚芽萃取出的小麦胚芽油中亚油酸相对含量高达58.23%。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特有的优质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山核桃为原料,采用先进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山核桃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所得的油脂与传统工艺提取所得的山核桃油进行了品质比较,结果表明: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来提取山核桃油是可行的,其最佳的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h,所得产品的质量优于传统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姜黄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对萃取率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萃取工艺条件:萃取压力27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3.5 h,CO2流量为9 k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