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含水砂柱在厌氧条件下开展汽油模拟石油类污染地下水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简称为BTEX)各溶解组分均能够自然衰减.BTEX总浓度衰减的速率系数为0.0158d^-1,其中苯浓度衰减的速率系数为0.0243d^-1,甲苯为0.0268d^-1,乙苯为0.0118d^-1,二甲苯为0.0085d^-1.苯与甲苯相对容易衰减,而二甲苯与乙苯的衰减则需要较长的时间.BTEX溶解组分浓度及电子受体浓度的降低、二氧化碳气体的明显产生以及黑色硫化亚铁沉淀的产生,表明砂柱在严格厌氧条件下存在三价铁和硫酸盐被优先用作电子受体的内在生物降解作用,参与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杆状铁还原菌和硫酸盐还原菌.  相似文献   

2.
以Sb掺杂Ti/SnO2电极为阳极,铝板为阴极,设计了一种电化学氧化与电化学还原联合作用反应器.以浓度为100mg/L甲基橙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电化学氧化与电化学还原联合作用的处理效能,并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初步探究了甲基橙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20 mA/cm2、电解质浓度为0.10mol/L条件下,先电化学还原反应60 min再电化学氧化60 min联合处理甲基橙模拟废水,甲基橙的脱色率为94%,COD去除率为85%,处理能耗为0.21k Wh/g(COD).降解前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表明,电化学联合作用先使甲基橙的偶氮键断裂,然后破坏其苯环共轭体系,从而使甲基橙降解.  相似文献   

3.
电解液浓度对镁合金阳极氧化膜层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由氨水、有机胺、Na2SiO3、Na2B4O7和添加剂组成的电解液中,以恒电流方式对AZ91D镁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并研究了电解液各组分浓度对AZ91D镁合金阳极氧化膜层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解液各组分浓度对膜层硬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机胺具有抑制火花放电、提高膜层硬度和降低膜层粗糙度的作用;Na2SiO3是提高膜层硬度的主要成分;氨水、Na2B4O7和添加剂对膜层硬度的影响较小.在该电解液体系下可以在镁合金表面沉积一层组织致密、显微硬度达400~500HV的氧化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添加氧化剂时,滤柱原位生成的铁基吸附剂净化低浓度As(Ⅲ)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及长期运行效果,分别从滤柱除砷最佳铁砷比(质量比)、滤速对滤柱除砷效果影响、砷沿程去除规律及机理等方面,系统分析滤柱除砷工艺性能.结果表明:滤柱R1、R2分别在进水As(Ⅲ)质量浓度为50、100μg/L,滤速为5 m/h条件下运行,筛选出的最佳铁盐质量浓度为1.2、2 mg/L,对应最佳铁砷比约为20∶1.以进水As(Ⅲ)质量浓度为50~70μg/L、总Fe质量浓度约为2 mg/L的滤柱R3为研究对象,发现滤速提升过程中As去除条带不断下移,主要集中在上部60 cm滤层,而Fe去除条带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Fe在20 cm和20~80 cm滤层内去除质量浓度均约为1 mg/L;滤速由3 m/h提升至10 m/h过程中,滤柱反冲洗周期出现小幅度缩短但基本维持在72 h以内,滤柱稳定运行的极限滤速为10 m/h.铁盐自催化氧化过程可能生成了利于As(Ⅲ)氧化的中间产物,滤料表面及滤料间形成的r-FeOOH、Fe(OH)_3为砷的吸附去除提供充分吸附位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亲核取代和醚交换反应合成了双烷氧基取代噻吩,并由电化学氧化聚合方法制备了能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共轭聚合物——聚3,4-二辛氧基噻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法、光谱电化学法等测试手段和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能和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薄膜具有稳定可逆的氧化还原性能和电致变色性能;其氧化还原电位在630~900mV之间,其还原态可见光谱在450~650nm之间出现三重峰特征;聚合物薄膜还原态呈透明紫色,氧化态呈浅蓝色,600nm处最大对比度为18.1%。  相似文献   

6.
利用污水地下渗滤中试系统,考察脲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酶活性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靠近散水管位置,脲酶活性强,且随进水氨氮含量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强;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布主要受基质深度的影响,随着基质深度的增大而增强;亚硝酸还原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不同深度的脲酶活性与总氮去除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氨氮和总氮去除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60~80 cm区域内,亚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总氮去除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通过分析酶活性与氮去除效果的相关性,提出可将脲酶和亚硝酸还原酶作为指示地下渗滤系统总氮脱除效果的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流态化预还原产物再氧化速度规律的研究,分析了温度、湿度、时间及氧浓度等因素对再氧化速度的影响,指出了环境中氧浓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再氧化产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沉积型矿物粉末中加入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溶液,配制成悬浮液,矿物中的还原组分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用一台精密电位计可测量反应过程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值(AEh)。赤铁矿标志着氧化环境,△Eh为 7mV; 菱铁矿标志着还原环境,△Eh为37mV;黄铁矿标志着强还原环境,△Eh为83mV,三种矿物代表着三种沉积环境。这表明,矿物地球化学环境法与氧化还原电位法所获得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泛水岩系统物理化学场的基本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在垂向上 ,在水—沉积物界面附近形成了氧化垒、碱性垒和化学组分浓度垒 ,其中以成矿金属垒的规模最大 ;在平面上 ,东区形成的成矿金属浓度垒的规模要比西区大 .泛水岩系统整体上呈低温、弱碱性强氧化环境 ,该系统中的成矿物质和成矿环境均有利于多金属结核的生长 ,且东区比西区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流态化预还原产物再氧化速度规律的研究,分析了温度,湿度,时间及氧浓度等因素对再氧化速度的影响,指出了环境中浓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再氧化产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污染河流中苯系物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室内试验选用3种天然砂土作为渗透介质,以生活污 水模拟污染河流,68d以后发现,苯、甲苯和苯系物总量的总去除率在粗砂中分别为32.06%、21.39%和 27.13%。在两种中砂中总去除率2号柱为76.26%、81.40%和87.99%,3号柱为68.94%、74.41%和 81.69%,粗砂小于中砂,并且由于2号柱的粘粒物质含量大,其总去除率大于3号柱和1号柱。苯系物各组分 浓度随深度呈递减趋势,苯系物的净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地表以下0.4m范围内。水动力特征的改变影响污染物 的迁移和转化特征,苯系物的去除机理为挥发、吸附和生物降解,其中最主要的是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研究,建立了顶空-毛细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苯乙烯、异丙苯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对平衡时间、水浴温度等进行了优化选择,并通过选用elite-wax色谱柱,使难以分离的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得到了较好的分离.结果表明:苯系物各组分线性方程的相关性良好,其检出限为0.28~0.77,μg/L,平均回收率在89.5%~109.6%之间.该方法准确、快捷、线性范围广,满足饮用水和地表水中低浓度挥发性苯系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Flotation performance of a de-slimed (-150 + 53 μm)Jordanian siliceous phosphate was evaluated in a batch laboratory flotation column 100 cm high and 5 cm inside diameter. The collector used during anionic flotation was sodium oleate while an amine acetate (AEROMINE 3100C) was used for cationic flotation. Flotation comparison at different collector dosage,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and frother concentration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difference in performance between cationic and anionic flotation was obtained with these flotation parameters: 30 × 10 6 (mg/L) frother concentration, 250 g/tcollector concentration, and 3.4 cm/s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At these operating conditions amine (cationic) flotation gave 7% higher flotation recovery, a 6% cleaner concentrate grade, and was 6% more efficient at removing silica.  相似文献   

14.
用模拟移动床色谱对C60进行了分离。工作参数:直径1cm长10cm的半制备柱;固定相为ODS;残余液流速2.2mL/min,萃取液流速2mL/min,进样流速12mL/h;室温;切除C60前杂质的流动相V(甲醇):V(甲苯)=60:40,切换时间14.5—15.5min;切除C60后杂质的流动相V(甲醇):V(甲苯)=50:50,切换时间19.5—20.5min;在上述条件下,对80%C60固体粉末进行分离,C60的纯度可达95%,收率大于70%。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易于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坍落度测试的粗骨料充填料浆流动性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矿充填法开采,为使充填料浆的流动性满足长距离管道输送形成的充填体力学强度满足采矿生产,需对其流动性进行坍落度测试以确定合理的输送浓度。由试验测试可知,对于相同表观流动性的料浆,随着戈壁料用量比例的加大其浓度也得到提高,戈壁料∶分级尾砂为2∶1、1∶11、∶2的各灰砂比料浆制备输送浓度分别为82%-78%、80%-76%、78%-74%时的管输性能好,相应的坍落度约为25-27 cm、24-27 cm、24-26.5 cm,形成的充填体强度可满足采矿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一株烃降解菌Rhodococcus ruber Z25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烃降解茵株Z25分离自大庆油田中新201区块采油污水样,经形态观察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Rhodococcus ruber Z25.该菌株在20~45℃,0~5%盐的质量浓度下生长良好,适宜生长温度为30~40℃,最适盐的质量分数为2.5%.Rhodococcus ruber Z25菌株能以液体石蜡为唯一碳源生长并合成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48 h,细菌生物量和糖脂产量分别为1.53 g/L和13.22 g/L.经气相色谱对Rhodococcus ruber Z25菌株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原油降解的全烃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该茵株在好氧条件下优先降解石油中的轻烃组分,在厌氧条件下优先降解石油中的重烃组分.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半无限平板单元的平板扩散模型常常直接被用来预测钢筋混凝土圆柱开始腐蚀时间,而忽视截面形状对氯离子扩散的影响。采用考虑时变性及圆形形状特性的扩散方程,分析了近海盐雾区圆形截面形状对开始腐蚀时间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海岸线距离越远、半径越小,采用平板扩散模型高估开始腐蚀时间的现象越明显。提出腐蚀钢筋混凝土圆柱截面承载力计算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半径对不同服役期近海盐雾区截面承载力退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半径的增大,钢筋腐蚀对截面承载力的影响变小。当混凝土圆柱暴露在重度盐雾区时,可直接采用平板扩散模型评估钢筋开始腐蚀时间。为了控制采用平板扩散模型所引起的退化率差值在5%内,当钢筋混凝土圆柱暴露在轻度盐雾区且半径小60 cm时,需考虑形状对开始腐蚀时间的影响,进一步评估圆柱截面不同服役期截面剩余承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虎杖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条件:用质量8倍于虎杖粗粉,浓度为80%乙醇,温度60℃,浸渍3次,每次2 h,提取率为96.3%。再经硅胶柱层析分离虎杖乙醇的提取物,氯仿-甲醇梯度洗脱[V(氯仿)∶V(甲醇)=9.8∶0.2~7.0∶3.0]。薄层层析检测得到5种单体: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大黄酸、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以虎杖饮片为基准,得率分别为0.03%、0.92%、1.56%、2.0%和1.41%。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修复地下水中溶解态石油烃污染物,在研究填充介质配比基础上,分别利用低温石油烃降解菌-泥炭-粗砂和泥炭-粗砂构建了泥炭生物反应墙和泥炭反应墙,考察了反应墙对地下水中BTEX、PAHs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泥炭与粗砂最适体积比为20:80,此时墙体渗透系数为1.17×10-4m/s,有效空隙率为7.5%;泥炭反应墙对BTEX去除率为32.63%~79.15%,吸附寿命为50~55 d,吸附能力大小为二甲苯〉乙苯≈甲苯〉苯,出水萘、α-甲基萘、β-甲基萘和菲浓度均低于2.85μg/L;泥炭生物反应墙对BTEX、PAHs修复效果良好,去除率分别为83.6%~97.83%、97.48%~99.85%,微生物降解作用明显,BTEX降解率为75.66%~90.16%。研究表明,泥炭生物反应墙内污染物去除过程为泥炭吸附和微生物降解,泥炭对石油烃特别是多环芳烃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生物降解能有效延长泥炭对污染物的吸附寿命。  相似文献   

20.
异丁酸与硫酰氯反应得异丁酰氯,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异丁酸滴加温度25-30℃,滴加时间0.5h;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5h;收率为92%-93%,在催化剂无水三氯化铝存在下,甲苯与异丁酰氯进行酰基化反应得到2-甲基-1-(4-甲基苯基)丙酮,收率为75%,合成产物经红外光普、核磁共振谱鉴定结构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