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晋祠圣母殿为典型案例,讨论其重檐建筑形制与结构构成特点,并以此为线索,阐发古代重檐建筑的基本构成特点.通过调查晋中地区宋金时期建筑,发现圣母殿殿身的简式单槽殿堂结构是宋金时期晋中地区祠庙建筑主殿常用的结构形式.圣母殿上下檐的结构形式、斗拱铺作数存在差别,反映了形制等级的差异.圣母殿扩大前廊空间采用梁栿抬柱式减柱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晋祠圣母殿为典型案例,讨论其重檐建筑形制与结构构成特点,并以此为线索,阐发古代重檐建筑的基本构成特点。通过调查晋中地区宋金时期建筑,发现圣母殿殿身的简式单槽殿堂结构是宋金时期晋中地区祠庙建筑主殿常用的结构形式。圣母殿上下檐的结构形式、斗栱铺作数存在差别,反映了形制等级的差异。圣母殿扩大前廊空间采用梁栿抬柱式减柱法,文中分析抬柱式减柱法在后世重檐建筑中的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3.
太原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西南五十华里,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从考证。圣母殿为该寺最雄伟的一座大殿,它与其他建筑构成庙观内主要的中轴线。圣母殿由外形上看,殿基柱额,是龙蟠螭绕,琉璃瓦顶吻兽相望,是极为华丽的一座大殿。殿内上下檐皆施斗栱。因位置及功用不同,结构各异。殿内装修虽经过历代重修仍保持古老的手法。塑像更具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山西重点文物建筑——晋祠进行了详细介绍,分别阐述了晋祠中三大国宝建筑——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的布局、建筑风格、特色及历史沿革,为今后古建筑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庑殿式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形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建筑常应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皇家建筑当中,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最常采取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太庙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棱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在封建社会,庑殿式建筑实际上已成为皇权、神权等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成为皇家建筑中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除皇家建筑之外,  相似文献   

6.
王建华 《山西建筑》2006,32(1):329-330
分析了晋祠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环境与选址,从山门、水镜台、献殿、圣母殿等方面介绍了晋祠的空间布局与建筑组成,最终体现了晋祠传统建筑的意境是晋祠园林艺术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7.
马炳坚 《古建园林技术》1987,(14):22-28转29
庑殿式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形制,是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庑殿式建筑成为皇家建筑中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本文主要研究庑殿建筑的基本构造、庑殿推山法、庑殿建筑常见的柱网排列方式及与构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尧庙在山西临汾市城南六华里的尧庙乡,俗称尧王庙。它所在地势平坦、建筑规模宏大。广运殿是尧庙内主体建筑,位于庙内中轴线上,建筑形式奇特,重檐歇山式四周迴廊,前檐带彩楼三间,结构三层,建于唐显庆三年,经历多次修缮,解放前最后一次重葺为民国年间,1985~1986年落架重修。根据掌握的资料,笔者将广运殿落架修复前后的建筑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大中汉三嵕庙的地理位置、整体布局及特点、历史沿革,分析了正殿、耳殿、配殿和戏台的建筑形制,并通过与宋《营造法式》《清式营造则例》、当地元代建筑、当地清代建筑的比较,总结出大中汉三嵕庙正殿、耳殿、配殿和戏台的建筑形制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尧庙在山西临汾市城南六华里的尧庙乡,俗称尧王庙。它所在地势平坦、建筑规模宏大。广运殿是尧庙内主体建筑,位于庙内中轴线上,建筑形式奇特,重檐歇山式四周迴廊,前檐带彩楼三间,结构三层,建于唐显庆三年,经历多次修缮,解放前最后一次重葺为民国年间,1985~1986年落架重修。根据掌握的资料,笔者将广运殿落架修复前后的建筑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石材》2016,(1)
正承德溥仁寺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是承德外八庙中现存的唯一康熙时建造的寺庙。占地面积32500m~2。共三进院落,建筑形制是汉式伽蓝七堂式。山门内中轴线上布置主殿三座:天王殿、慈云普荫殿、宝相长新殿。两侧对称,有钟楼、鼓楼、配殿、僧舍等建筑。正殿慈云普荫殿,殿内供迦叶、释迦牟尼、弥勒。东西坛上供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宝相长新殿,单檐硬山布瓦顶,内供9尊无量寿佛。1溥仁寺石质文物现状  相似文献   

12.
关王庙位于阳泉市郊区东北 12公里处白泉乡林里村南玉泉山山腰 ,背靠岗恋 ,前临河水 ,树木葱郁。关王庙规模不大 ,依山而建建筑 ,座西南朝东北 ,呈二进院落。中轴线依次为马殿 (山门 )、献殿、正殿 ,献殿前左右两侧为配殿 ,正殿前右侧为官窑 ,左侧置围廊。其中正殿为宋代遗构 ,  相似文献   

13.
张国花  刘宝兰 《山西建筑》2022,(8):15-18,22
晋祠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我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彩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圣母殿作为晋祠内保存至今最古老、形制最完整的宋代木构建筑,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从国家到地方文物部门都对圣母殿的保护和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对...  相似文献   

14.
<正>二郎庙位于高平市城西北8.5km寺庄镇王报村,建筑于村北的土岗上,这里地势平坦,西面群山连绵如屏,东面丹水潺流含烟,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地方。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二郎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郎庙坐北面南,单进院,占地面积1433m~2。该庙创建年代不详,至迟在唐代时已有。历代屡有修葺。现存建筑有:戏台、献殿、正殿,东西垛殿、  相似文献   

15.
故宫“前朝”的主要宫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组建筑排列在“工字形”的三层台基上。太和殿是在三台上又叠起一座O.98米高的须弥座,座长63.96米,宽37.17米。大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式屋顶。从庭院地面起到殿脊通高35.30米,建筑本身高从台明下皮至正脊上皮为26.19米。大木结构是“十三檩前后插金造重檐庑殿”。上层檐为单翘三昂九跴斗棋,下层檐为单翘重昂七跴斗棋,木柱排列成行,东西十二根,南北有六根。装修为前檐七间装“六  相似文献   

16.
纬平 《城乡建设》2007,(12):74-75
一 中国的祠堂很多,南方几乎村村都有祠堂.但作为古老的皇家祠堂,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可能只剩下太原的晋祠.它有珍贵的"古建三宝"-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有神奇的"晋祠三绝"-宋塑侍女、千年周柏、难老泉;有著名的"晋祠三铭刻"-《晋祠之铭并序》、《大方广佛华严经》、《柏月山房记》.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彩塑艺术的博物馆,素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  相似文献   

17.
砖在明代建筑上开始大量使用,出现了不施木构梁架纯粹用砖砌筑的建筑,俗称为无梁殿。本文以明代无梁殿——峰峰玉皇阁为例,探讨明代无梁殿叠涩做法和形制特征。明代的砖砌无梁殿根据内部空间结构分为拱券型和叠涩型,峰峰玉皇阁为叠涩构造,是北方地区少见的此种形式的实例,其形式和构造特征体现了当时北方中原地区叠涩建筑的营造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和测绘以及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利用数字技术对该建筑的结构、构造、形式及比例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建筑形制特征。期望为研究明代北方无梁殿建筑形制特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现代建筑对传统建筑的形式延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宋辽金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南北交流更加频繁,催生出了璀璨的建筑文化。为了更深层次地探索宋辽金时期木构建筑的营建过程以及构造特点,文章以外檐斗拱为线索,对现存宋辽金时期厅堂类建筑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对象为辽代建筑独乐寺山门、宋代建筑少林寺初祖庵以及金代建筑晋祠献殿,将这些建筑外檐斗拱的构造方式拆解分析,进行对比,总结此时期建筑构造方式的转变趋势,为同类型同时期建筑的修缮与复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明代砖砌无梁殿是中国特有的建筑遗产类型,也是明清皇家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因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与结构构造而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和科学价值。本文介绍了明代砖砌无梁殿的源起与发展,以灵谷寺无梁殿、永祚寺无梁殿、开元寺无梁殿和隆昌寺无梁殿这四座典型明代砖砌无梁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时域典型明代砖砌无梁殿的建筑形制与构造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明代砖砌无梁殿造型简约质朴、庄重雄伟,具有明显的宋代建筑风格,随着年代演进,无梁殿屋顶趋于陡峭,拱券由圆变尖,建筑风格更加精美,复合拱结构科学稳定;明代后期无梁殿建筑具有典型的明清官式木构建筑特征,研究结论可对该类型建筑遗产的加固修缮及其仿古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献殿是庙宇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庙宇内献享空间的形成与变化有重要影响,但在学界缺乏对献殿系统的研究。该文以山西庙宇建筑中献殿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究庙宇建筑中献殿这一特殊单体建筑的发展规律,分析了献殿在庙宇建筑中的空间布局规律以及对庙宇空间形态的影响,同时对理解传统祭祀建筑的演变过程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