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岗岩侵位机制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地壳不同层次侵位的花岗岩浆具有不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与围岩之间存在不同的密度差和粘度差,加之不同地壳层次存在着不同的岩石流变学特征,导致花岗岩浆在地壳不同层次具有相异的侵位机制和侵位构造特征。一般来说,在下地壳层次侵位的岩体形成于封闭—半封闭环境,不利于岩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矿床的形成;在中上地壳层次侵位的岩体因处于相对开放环境,且又经历过一定程度的分异演化过程,因而有利于形成诸如接触交代或其他岩浆热液矿床。由于不同侵位机制的岩浆体系具有不同的机械力和化学活动性,从而产生不同特征的侵入接触构造体系,营造出不同的侵入接触成矿环境。在中上地壳层次侵位的杂岩体以多次脉动、增量式生长为特征,其增量生长方式可表现为反环带-外侵式、正环带-内侵式和不规则-离散式,其中有利于成矿的杂岩体往往表现为反环带-外侵式。  相似文献   

2.
姑婆山花岗岩体西南接触带的新路和水岩坝钨锡矿田的控矿构造主要是侵位构造,包括侵位断裂、侵位褶皱穹起、侵位界面和侵位面理等。白面山式锡矿床,并不是以“过渡层”为矿源层成矿,而是以“过渡层”这种构造薄弱层产生犁式滑脱断裂,矿液通过侵位断裂上升沿之充填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3.
南渡—莲塘岩体属多期侵位的花岗岩类深成岩体,可分解为2个序列7个单元.侵位空间受控于左行走滑剪切带的拉张区,岩体中保留有岩浆液态流动构造和丰富的侵位塑变构造,具有以主动侵位为主,被动侵位为辅的双重特征.各种构造型式表明:岩浆的演化和侵位与博白—岑溪断裂带多期走滑有关,可厘定为一种新的剪切脉动侵位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造解析证实,山西中条山北峪花岗岩体内各类定向构造分别为岩浆流动构造、边缘片理带和韧性剪切带。对各类捕虏体尤其是新发现的相当于中条群余元下组透闪石大理岩捕虏体和岩浆侵位机制的研究推断,北峪花岗岩体为中条晚期底劈侵位(伴有顶蚀作用、气球式膨胀作用)的岩浆岩体。  相似文献   

5.
广西平桂地区隐伏花岗岩可分为三类:出露岩体边缘隐伏花岗岩,出露岩体外围全隐伏花岗岩,出露岩体内部隐伏的晚期侵入花岗岩。根据本区岩浆侵位、控岩构造、接触变质、岩(矿)脉、物化探异常、遥感影象等特征,提出5个隐伏花岗岩预测区。在预测区公婆山—骆驼山地段开展壤中电导率及吸附汞测量找矿评价,钻探结果发现了隐伏锡矿。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鄂尔多斯陆块西缘贺兰山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赵池沟岩群的分布、岩石地层特征,以及与长城纪盖层、吕梁期花岗岩的接触、侵位关系;并从岩石的宏观构造和镜下残余结构分析入手,进行了变质岩的原岩恢复.最后,用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火山沉积岩的形成时代为2 047~2 060 Ma,据此判定赵池沟岩群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  相似文献   

7.
利用LA-ICP-MS 锆石U-Pb 测年对桂北地区龙胜花岗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龙胜花岗岩体主要由内部的花岗闪长岩和外侧的二长花岗岩组成。采取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各2 件测年样品, 分别获得3 组岩浆锆石U-Pb 年龄: 第1 组年龄是内部的岩浆侵位年龄436 Ma±和外侧的侵位年龄425 Ma±; 第2组年龄是645 Ma±的捕获锆石年龄; 第3 组年龄是810 Ma±的捕获锆石年龄。岩体的侵位年龄表明, 龙胜花岗岩体内部和外侧分别形成于志留纪兰多维列世(Liandovery)和罗德洛世(Ludlow), 为加里东期侵入体。第2 组和第3 组捕获锆石年龄分别对应泛非构造热事件和全球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的年龄记录,暗示泛非期构造热事件的年代学记录在桂北地区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礼岷金矿田构造压影域控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礼岷金矿田分布五大花岗岩体,经研究发现,该五大岩体沿“X”型共轭断裂侵位于泥质地层中,金矿床产于岩体外接触带的持定位置,形成于造山期后的伸展构造环境,在共轭断裂剪切作用下,在岩体外接触带中形成挤压域和压影域非均匀应力场,金矿床仅限于压影域内,这是岩浆期后成矿热液向低压构造区迁移的结果。据此,在预测中发现了新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北京密云地区四合堂北二长花岗岩体、番字牌南花岗岩体、冯家峪花岗岩体和花岗闪长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首次获得四合堂北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29±2)Ma,番字牌南花岗岩岩体侵位年龄为(130±1)Ma,冯家峪花岗岩体和花岗闪长岩体侵位年龄均为(127±1)Ma,表明这4个岩体均在早白垩世发生侵位。四合堂北花岗岩体和番字牌南花岗岩体侵位于四合堂推覆体上盘,并切割太古代片麻岩的片麻理;冯家峪岩体侵位于大水峪—北石城正断层的上盘,并切割了该断层。这些岩体的侵位时代为限定云蒙山变质核杂岩的活动时限提供了精确的年代学制约。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尔泰克兰盆地及外围广泛发育花岗质侵入岩。对分布于克兰盆地西南部和东北部的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及年代学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克兰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机制提供新的依据。研究的花岗岩类有中细粒含二云正长花岗岩、中粗粒二云二长花岗岩、白云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英云闪长岩,LA-MC-ICP-MS 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04.6±4.7)、(386.7±4.8)、(395.6±2.9)和(406.6±3.1)Ma,表明岩体侵位于早—中泥盆世。结合区域年代学和地质背景的研究成果认为,克兰盆地花岗岩形成时代有奥陶纪、泥盆纪和二叠纪,其中泥盆纪花岗岩的分布范围最大,泥盆纪特别是400 Ma左右为克兰盆地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的高峰期,与区域上一致。克兰盆地泥盆纪花岗岩与康布铁堡组火山岩时代大体一致,花岗岩侵位略晚于火山岩,花岗岩与火山岩的时空关系表明两者为陆缘弧构造背景下同一岩浆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Eldjurti岩体是俄罗斯境内高加索地区阿尔卑斯造山活动晚期形成的黑云母花岗岩体经对生成环境和岩浆在垂直方向上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Eldjurti花岗岩浆在上升侵位之前已开始结晶分异,大部分造岩矿物的中心部分是在岩浆上升侵位之前结晶生长的。  相似文献   

12.
甘肃小柳沟铜钨矿床成矿构造类型及控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柳沟铜钨矿床有3种成矿构造类型:层间裂隙构造,控制着矽卡岩型矿体,为背斜层间滑动形成的张裂隙;切层裂隙构造,控制着石英脉型矿体,是由深部岩体侵位形成的张裂隙;层间破碎带构造,控制着破碎带型矽卡岩矿体,为背斜层间滑动形成的破碎带.建立的成矿构造模式表明,矿体由背斜构造和岩体侵位构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斑岩型铜矿成矿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菲律宾位于环太平洋铜矿成矿带西带的外带上,分布有较多的斑岩型铜矿床.斑岩型Cu-Au-Mo矿床与白垩纪-渐新世辉绿岩、蛇纹岩、闪长斑岩侵入有关,含矿斑岩具有来源深、就位浅、多期次侵位、各期次侵位空间共存的特征.大洋板块的俯冲是形成斑岩铜矿床的主要因素.大洋板块俯冲形成了adakite和含矿斑岩,导致了大洋板块的膝折和撕裂,形成撕裂构造窗,控制斑岩铜矿床的分布.由于板块俯形成的撕裂带影响,形成了NW向切割造山带的正断层为特征的断裂系统,是控制含矿斑岩浅成侵位和矿床空间分布的重要构造系统,特别是大型线性构造或线性构造的交汇部位,是沟通浅表与深部过程的高渗流带和含矿斑岩岩浆上升侵位的重要通道,与板块俯冲形成的撕裂构造窗相联结,更趋于形成大型斑岩铜矿.  相似文献   

14.
五台幔枝构造的演化与金、银多金属矿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五台—恒山花岗岩—绿岩地体与燕山地体(西侧部分)所分布的金、银多金属矿床,是受太古宙超大陆地壳裂解作用所形成的裂谷型热幔柱,和复合或叠加的中生代幔枝构造控制,均沿EW向及NE向韧性剪切带分布.在幔枝构造的内部是以金(铁多金属)矿床为主,其外围拆离带是以银多金属矿床为主,形成“金三角、银镶边”的特征.它们的成因皆和地幔活动导致的壳幔岩浆侵位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稀有金属伟晶岩的结晶过程是认识其成矿作用的重要方面。前人利用冷却模型所推测出的侵入变质围岩的伟晶岩冷却时间为几天至几千年,但对侵位于花岗岩中伟晶岩的结晶过程缺乏相关研究。基于此,对新疆大喀拉苏及镜儿泉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的野外地质观察及年代学研究显示,两处伟晶岩的侵位模式不同,侵位时花岗岩围岩的温度有别。大喀拉苏1号伟晶岩(年龄为(248.4±2.1)~(228.4±0.3)Ma)主要侵位于较冷花岗岩围岩(年龄为(261.4±2.1)Ma)的席理面,边缘可能出现过度冷却。最新铌钽铁矿U-Pb年代学显示,镜儿泉1号锂辉石伟晶岩形成时代为(250.8±1.0)Ma,熔体侵位于温度较高的花岗岩(年龄为(252.9±1.9)Ma)内部断层,其冷却结晶受花岗岩温度及区域地热梯度制约,冷却时间可能超过3 Ma。综上所述,过度冷却模型的适用性、铌钽铁矿U-Pb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解释同位素年龄与冷却模型所得结晶时间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条山北峪奥长花岗岩地质学及其地质年代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北峪奥长花岗岩(体)位于中条裂谷的西部,和霏细斑岩及辉长岩组成侵入杂岩体,呈南北向展布。区内中条群因受多期挤压作用,构成剥离断层和叠加褶皱的干扰图形,貌似“短轴背斜”的构造背景。北峪奥长花岗岩与相邻的铜矿峪变花岗斑岩均为S型花岗岩,属裂谷早期拉张阶段产物,但岩性并不雷同。从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北峪奥长花岗岩的源岩为下地壳麻粒岩相沉积物经分熔作用的结果,形成于大陆环境。据同位素数据分析,侵入杂岩体的辉长岩和靡细斑岩应在2700Ma左右,北峪奥长花岗岩是在2300Ma以前侵位,略早于铜矿峪变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17.
天水渭北地区地处祁连与北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特征、接触关系、形变及变质特征 研究证实,尽管岩体有较强烈的变质和变形作用,但岩体内保留有清晰的原生岩浆组构,岩体与围岩有清楚的侵 入关系,因而从变质地层中识别和解体出来众多的变质花岗岩类。主要成岩期及代表性岩类有:晚元古代为片 麻状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同位素年龄为953.4~1450Ma;震旦纪为片理化石英二长岩—石 英闪长岩,同位素年龄为547Ma。识别和解体出的这些变质花岗岩类,为进一步研究祁连和北秦岭两大构造单 元的岩浆事件和构造演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根据1:5万重力资料控制随机搜索法反演结果推断:大厂隐伏花岗岩体主体部分为北西向的两个岩脊隆起带,中间夹一岩沟;周边有几个局部小隆起。岩体形态受构造控制,已知矿床的分布与岩体形态及侵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大冶铁矿接触带发现岩浆成因的大理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斌等在大冶铁矿尖山矿段近矿的大理岩中,发现了大量熔融包裹体或流体-熔融包裹体,并认为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种新的碳酸岩类型,即壳源成因的碳酸岩.本文报导了发现熔融包裹体的大理岩中存在一些具有岩浆性质、甚至被动侵位的地质证据,主要包括:大理岩侵入体前缘局部发育的、类似于次火山岩表面的流动构造与气孔构造;接触带大理岩沿破裂构造(断层或节理)被动侵位于闪长岩体中形成的大理岩脉;大理岩局部包裹已破碎的闪长岩角砾.因此,在野外宏观构造上得出支持此处大理岩是岩浆成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浙江东南山门及平阳盆地中钱仓等几个岩体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从这些岩体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包体测温等资料及侵入的时代,岩体发育的构造部位综合分析,认为浙江东南存在A型花岗岩带。 钱仓等A型花岗岩体其时空分布和成因上明显与沿海永嘉-镇海深断裂带有关。富碱的A型花岗岩是在断裂处于拉张情况下侵位,是浙东南地区岩浆活动的晚期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