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8,(7)
该文作者受贡布里希在其论文集《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中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图画解读机制的启发,以现有的心理学理论提出了一些观点和见解。其中,模式与识别、图示与认知说明先天因素和后天习得图像认知的影响;经验与期待说明过往经验对图画认知的影响;完形与图画回归阐述完形在图画理解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4)
"视知觉"一词源于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该理论既是艺术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又是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实践,更是视觉完形理论的开创性思想。书中涉及的心理学、物理学等专业学科的研究方法,使人们对艺术设计中知觉抽象的感性认知更加具体、科学。而对知觉抽象的研究,旨在探索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同时不断寻求在艺术设计中创新的途径或更具有科学性的艺术形式表现方法,从而在设计的过程中找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这毫无疑问是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苏扬 《山西建筑》2010,36(17):23-24
从建筑设计中视知觉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儿童视知觉的特性,对幼儿园建筑设计中建筑色彩、建筑尺度、建筑形态要素等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并给出建议,对视知觉理论与建筑设计两方面结合的意义做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领略世界最新潮流、感受世界最新时尚并向顾客传达美感,提高服装文化品味,是所有服饰展示空间的第一功能。这类购物场所与其它类型相比,具有购买弹性较大,交易次数不多,选购数量有限,挑选性较强等特点。一般在购买时,大多数顾客都希望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以便对其质量、款式、颜色、价格等方面作认真细致的比较,反复考虑挑选后,才作出购买决定。 服饰展示的形式有墙面垂直式、水平台面式、柜台式、货架式、悬挂式等;展示的方法有叠放、排列、造型等多样化配置。尤其加上设计得法的照明,会使顾客在观赏和选购的过程中,感到优雅、舒适、和谐,让顾客始终保持兴致勃勃的选购情绪,无疑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视觉认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广州太古汇是由建筑公司Arquitectonica设计的商业建筑综合体。本文以其大型购物中心为例,首先从动力方面分析了使用者的视知觉和心理感受。然后结合视知觉特性充分考虑,从建筑空间的边界、导向和序列、光影、色彩、材质、符号等建筑空间形态要素及其表达进行了分析介绍。太古汇在很多方面值得借鉴和参考,尤其是如何利用艺术手段和设计方法创造出优的视觉效应,塑造人性化的内部商业空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4)
本文以论述了京式视觉语言的三个表现方式:色彩、图形、肌理,进而从选择性优势、平衡感的营造以及整体和谐的呈现详细论述京式地毯的知觉特征。以视觉与知觉的结合,在此理论基础上说明京式地毯对观者的情感与人文这两方面的思维引导。进一步证实了京式地毯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7.
从视知觉的角度看,人感知空间的基础在于眼睛接收到能产生视觉意义的信息,而非简单地看到空间实体。因此,建筑空间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在其设计中需要基于视知觉特性对光和空间实体进行双向的互动考量,以进一步拓展建筑空间设计的视觉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4)
色彩是油画的表现语言,与油画有着重要的关系,作为画者表达艺术情感的符号,色彩与视知觉之间亦存在着联系。笔者通过讨论油画与色彩语言的关系、油画色彩在视知觉中的表现以及油画色彩语言的重要意义三方面内容,深入剖析油画色彩语言的内涵,进而更好地理解油画艺术。  相似文献   

9.
陈一颖  李勇 《山西建筑》2007,33(34):17-19
对建筑空间中人的视知觉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例、尺度、序列、图和底的关系,光影、色彩、材质、符号等建筑空间形态要素及其表达进行了分析介绍,指出建筑师是利用空间中视知觉的规律和特点,用空间形态的语言来表达其设计思想,从而在设计当中自然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0.
刁游 《建筑技艺》2022,(S1):226-229
通过解读柯布西耶建筑中视知觉呈现的不同策略,将之归纳为一个线索:通过制造“重叠,冲突与矛盾”来引发“思考”。以该线索审视王澍的建筑作品,发现其暗含的思维相似性,从而提供解读王澍建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徐超 《建筑与文化》2016,(2):158-16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集中区不断涌现,各个地方都在修建博物馆类建筑,文化集中区成为了一个城市市民活动的优选场所、旅游的关键性元素,同时在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集中区的建设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外著名的文化集中区的分析引申到武汉的文化集中区,从文化场馆自身和文化集中区的公共活动空间等方面分析国内的文化集中区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尹豪  戴子琪 《建筑与文化》2016,(12):180-182
花卉节事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花期的记载与农历节气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赏花活动负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花卉节事活动发展至今,形成了展会式花事活动及主题性节日花事活动等形式,更加注重满足民众自发性和参与性的需求。而且成为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带动了酒店业、交通业、商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但是,花事活动依然存在活动形式雷同、文化内涵薄弱、缺乏专业化管理和完善的管理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魏方  张莹  辛昊儒  常湘琦 《室内设计》2023,38(1):124-132
景观感知已成为风景园林、城乡规划 等学科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而众包技术的产 生与应用降低了景观感知的研究困难程度,以大 样本量的用户产生内容为景观感知研究提供了 新的方法与思路。本文简要阐述了景观感知的 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以“显性—隐性”数据的 适用为切入点论述了众包技术在景观感知研究 中的数据类型及技术类型,通过对不同研究主 题与不同研究尺度下多个案例的对比分析,阐述 了众包技术在景观感知与偏好研究中的具体抓 取与应用方式。文末总结并提出了众包技术在 景观感知研究应用中存在数据力度、数据精确 度和技术操作等方面的不足,对数据获取和技 术平台搭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张斌  周蔚 《时代建筑》2012,(1):76-81
致正建筑工作室在嘉定新城远香湖公园配套服务建筑的设计中,面对重塑的场地与模糊的功能,尝试从潜在使用者的身体感知出发去界定建筑与场地的关系,从而让建筑揭示和强化其周遭的环境特质。  相似文献   

15.
Assessing Public Perception of Landscape: the LANDMAP experienc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ssessing public perception of landscape continues to be both an academic and a policy challenge. The involvement of the public in landscape matters has been and continues to be both controversial and problematic. Constraints of time and resources, together with a reluctance to delegate responsibility to the public, have generally limited the scope and influence of much participation to conventional reactive strategies. The potential of a new methodology to identify public perception of landscape in Denbighshire is assessed. Forming part of a wider initiative known as LANDMAP, a technique adopted by the Countryside Council for Wales for identifying distinctive landscape areas, household questionnaires and focus groups have been used to evaluate public perception in response to carefully selected photographic media. The results afford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public perception and allow particular landscape types to be evaluated in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terms.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for two selected areas shows that the public has strong attachments to managed rural landscapes in general, and wishes to see more integrative and participative strategies for 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Such attitudes challenge planners and policy makers to rethink their approaches towards conventional landscape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planning.  相似文献   

16.
阿房宫始建于秦代,是我国历史记载中最大的宫殿建筑。秦代盛行夯土建筑,且建筑技术已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秦国仅仅存在15年就灭亡了,现存的秦国建筑遗址多为秦统一天下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建筑,阿房宫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上林苑建造的朝宫,在秦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政治地位,其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对人们了解秦代宫殿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阿房宫遗址考古资料和阿房宫遗址地区相关规划的研究,以及不同设计方案的对比,来寻求如何实现遗址保护、秦文化传承与展示,同时又能以史为鉴,让后人铭记“秦因奢而亡”的历史教训,利用公园绿地为古都西安的生态环境和市民休闲体验打造城市公园场所的规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三山五园”地区是北京西郊清代皇家园林历史文化保护区,包括颐和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等皇家园林以及联系它们的外围缓冲地带。除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之外,这一地区还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对改善北京市整体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近些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区域内大量的商业活动和建设活动使景观三山五园地区的景观发生了改变,破碎化程度不断加深,直接影响了这一区域景观的整体性,成为区域生态格局的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障碍。本文通过对这一区域2003年,2007年、2011年、2015年4个时段景观变迁和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揭示出“三山五园”地区内景观破碎化的空间分布和内部水平差异,为三山五园地区的整体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日传统建筑有着相似的文化特质。在借鉴西方先进设计理念方面,日本走在了中国的前面,获得了成功。通过文化传统、资源环境、设计市场、创作过程等四个方面对中日建筑创作环境的差异进行比较,找出影响中日建筑创作发展背景因素,列举了这些因素带来的影响,寻求这些因素与建筑创作视角、认知、理念、精神之间的因果关系。借鉴日本社会和建筑界对建筑创作的正确理解、态度、和处理方式,认识并修正中国建筑界因一些不良因素导致的偏差,增加建筑创作中的价值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浅析知觉现象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斌 《福建建筑》2011,(1):23-25
现象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停留在理论阶段,而对建筑设计实际操作层面的现象学应用则鲜有提及.文章对现象学与建筑学研究的主要承接关系进行梳理,并通过已有案例对知觉现象学在建筑设计操作手段层面的应用途径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知觉现象学的应用价值在于使人通过丰富的知觉体验获得更深刻的空间感受.  相似文献   

20.
Natural environments can provide individual cognitive benefits, and naturalness is often regarded as a valued property of environment.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visual perception of naturalness and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waterscapes of varied naturalness levels on people’s cognition, by proposing and verifying two hypotheses: 1) subjective restoration varies across waterscapes of varied naturalness levels; and 2) waterscapes of varied naturalness levels affect people’s working memory accordingly. Through a between-subjects experiment, participants in this research were randomized into three experiment groups (waterscapes of high, medium, and low naturalness level)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erceived Restorative Scale and the Restoration Outcome Scale are introduced to measure the subjective rest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running memory accuracy, shifting cost, and Stroop task indicators are used to measure an individual’s working memor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scapes of varied naturalness levels summarized upon the research and the findings on the corresponding cognitive benefits, suggestions are concluded for optimizing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investments in landscape design practice, as well as guiding visitors’ usage of waterscapes: 1) waterscapes are recommended in spatial creation for their productive cognitive benefits, if financial and ecological conditions permit; 2) in terms of cognitive benefits, waterscapes of high naturalness level are conducive to high subjective restoration and enhanced inhibition function of central executive system; 3) waterscapes of medium naturalness level can lead to a relatively high subjective restoration and improved updating function of central executive system; and 4) waterscapes of low naturalness level can bring about a better attention restoration and better performance on shifting function of central executiv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