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作为现代运动的产物,现代建筑遗产是国家身份的象征,也是城市文化和记忆的组成部分。然而,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无声见证,许多现代建筑遗产由于一些原因仍然缺乏保护。如今,现代建筑遗产问题因未受到重视而面临极大隐患。现代建筑遗产保护需要科学的保护方法,而其保护方法又应该建立在准则基础上。文章通过对中国现代建筑遗产保护重要性进行研究,阐明中国现代建筑遗产的基本概念和价值体系,回顾遗产管理制度和法律,对中国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研究案例进行评估,对中国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问题、困境和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2013西安建筑遗产保护国际会议是DocomomoChina自2012年通过申报着手组建之后的首次会议,作为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建筑遗产保护案例展评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国的现代建筑遗产保护案例30余项,反映出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文化多元性、经验丰富性与成果示范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筑遗产在经历了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保护失控后,全社会对其保护的意识日趋强烈。如何辩证地看待其保护、更新、利用和发展?国内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案例,接轨国际主流观点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遗产保护之路呼之欲出。在此背景下,文章结合本单位中外合作建筑遗产保护教学总结和国内实践案例,从可持续发展、历史建筑适应性更新与活化、历史建筑适应性更新与活化、文化景观遗产等方面为当今国内建筑遗产保护发展动态做宏观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王黎明 《山西建筑》2010,36(26):33-34
基于消费主义文化主导的视野下,人们对于历史及历史建筑保护的误解,对遗产、建筑遗产和遗产保护等概念作出科学分析,通过与美国的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的横向比较,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实践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保护策略,从而促进我国建筑遗产的保护更新。  相似文献   

5.
2007年6月召开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从不同本位、尺度与层面对方兴未艾的我国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事业作了适逢其时的回顾与前瞻,有关我国建筑与城市、聚落遗产“原真性”的讨论,有关遗产保护实践的策略、目标等问题的研究为其中亮点。  相似文献   

6.
工业建筑遗产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遗产价值取向上与传统遗产明显不同。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时间起点,从现代工业建筑入手,总结并归纳出从工业建筑发展成为工业建筑遗产的四个标志性阶段:工业建筑"现代化"时期、工业建筑"艺术化"时期、工业遗存"遗产化"时期以及工业遗产"博览化"时期,以期厘清工业建筑遗产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为工业建筑的多元价值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建筑遗产保护自清代以来发展了一百多年,对建筑遗产价值的认识经历了遵从传统、借鉴西方、自我思辨三个阶段.文章通过对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发展历程的梳理,从实例的角度,列举了价值认识的特殊之处并剖析其内在原因,以期为中国特色建筑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筑师》2013,(6):128-128
2013年10月910日,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国际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理事会(DOCOMOMO)、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ICOMOS)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际建筑师协会亚澳区遗产工作组、国际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联合承办的“2013西安建筑遗产保护国际会议”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9.
自DOCOMOMO组织提出“现代建筑遗产”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保护后,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将DOCOMOMO“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理念与国内“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体系结合研究,分析“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理念的启示,并结合昆明地区的保护实例,指出《文物保护法》在保护“现代建筑遗产”中的局限性,最后从“完整性”、“可读性”、武汉保护法规的启示与马德里文件中的相关规定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0.
张松 《城市建筑》2006,(12):8-12
保护文化遗产的国际宪章、公约和建议是世界范围内遗产保护的纲领性和法规性文件,本文通过梳理国际宪章中有关建筑遗产的保护理念和保护原则,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建筑遗产保护的历史性、原真性、完整性等学术理论问题,并针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特殊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史靖塬  史耀华 《建筑师》2017,(4):115-118
"真实性"~([1]),是国际遗产保护遵循的重要原则,厘清其概念与内涵,有助于对建筑遗产进行科学性保护。本文在对"真实性"概念缘起基础上,对遗产相关类型的"真实性"进行整理,然后对"真实性"概念发展、内涵演进进行梳理,最后,对建筑遗产的"真实性"保护提出了相关原则,以期对未来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邸锐  黄华明 《工业建筑》2011,41(8):18-21
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的固有脉络的梳理,以国内外相关城市在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分析广州市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设计》2013,(12):268-269
2013年10月9-1O日.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国际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理事会(DOCOMOMO)、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ICOMOS)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际建筑师协会亚澳区遗产工作组、国际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理事会中国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建筑遗产进行现代意义上的保护始于清末,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经历了开端、初兴、发展三个历史时期。本文对三个历史时期中建筑遗产保护的情况进行了考证,并着重对建国后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刘怡  雷耀丽 《华中建筑》2006,24(8):131-134
建筑遗产历经漫长的时空变迁后,在对其价值认知中,所依存和成长的背景环境和传统风貌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内容。建筑遗产保护要求既保护好建筑遗产本体,又保护建筑遗产的背景环境。基于以上思路,该文对成都杜甫草堂的保护规划中,寻求一种重视建筑遗产环境认知和整体保护与发展的途径,以达到更好的传承与诠释。  相似文献   

16.
陈曦  陈亚珉  张鹏 《建筑师》2023,(4):87-94
建筑遗产的保护教育起源于欧洲,文章通过梳理与遗产教育相关的国际会议主题、决议等内容,总结现代欧洲建筑遗产教育方面典型及深具影响力的机构特征,建构起欧洲遗产教育发展的路径:早期的建筑遗产保护教育课程的重点是对于建筑师的专业教育,之后逐渐过渡到综合保护指导下的多学科/跨学科教育。国际会议的召开与保护网络的建立促进了保护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保护的伦理变迁也对保护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研究欧洲的建筑遗产保护教育的历程,将为中国遗产教育的研究提供参照的他山之石,也为未来遗产教育的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中法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从工业遗产的保护思路与方法、发展历程和再利用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反思我国目前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上的欠缺与不足,提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8.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回顾国内外工业考古、工业遗产、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和保护利用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组织、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以期使读者深入了解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全貌,同时对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基本概念、背景、方式和研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宋晓庆  牛钰坤 《山西建筑》2007,33(34):38-39
为了应对快速城市化给建筑文化遗产带来的破坏和威胁,对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和国际原则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国际纲领,以寻求保护之道,作为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发达国家建筑遗产保护教育体系的分析和探讨,文章指出中国高校教育在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国外遗产保护教育的成功经验,建议中国高校应在建筑遗产保护的普及教育、专业教育、社会培训等方面发展提高,同时对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作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