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花炜 《治淮》2003,(11):6-8
淮河干流防汛通信系统经过20年的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系统从以语音通信为主,到语音、数据、图像综合业务的应用,时刻紧跟水利事业的发展脚步。该系统规划、设计密切结合水利实际,设备选型实用、可靠、先进,已成为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和水利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1991年以前的通信建设(一)淮干一期数字微波通信系统1982年7月,中国政府与意大利政府签署《1983~1985年经济、技术、财政合作计划》,计划由意大利政府提供赠款,兴建淮河洪水预报及调度项目,以改善淮河沿线的防汛通信及数据传输条件,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和速度。项目内容包括在淮…  相似文献   

2.
洪浩  李睿 《治淮》2007,(10):16-17
淮河,在今夏经受住了一场仅次于1954年流域性洪水的洗礼,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这场历史性的大洪水,现代通信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淮河防总利用淮河现代化防  相似文献   

3.
董敏 《治淮》2013,(11):29-30
一、系统概述与建设现状应急通信系统不是一种单一的通信方式,而是一组涵盖地面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支撑各种应急业务需求的,具有不同属性和功能的综合通信方式,应急通信是在各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开展应对或救援行动所必需的通信保障。作为应急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卫星通信为主要传输手段的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在处理洪涝灾害、水污染突发事件的抢险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著提高了水利机构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淮河防汛信息及决策系统的发展已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过程。80年代以来淮河水利委员会相继引进国外先进的通信设备,如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卫星地面站设备、一点多址微波通信设备以及数字程控交换机等,建成了沿淮河干流和连接沂沭泗水系的两条数字微波通信线路,线路总长达540余公里,建立了淮委与国家防总、水利部和沂沭泗管理局以及沿淮各防汛要地的通信联络。在此基础上于1993年在沂沭泗水系建成一点多址微波通信系统。1994年又建成沿淮河干流的800兆赫集群移动通信网络,该网络以淮河微波干线  相似文献   

5.
防汛通信系统作为重要的防洪非工程措施 ,是防洪调度指挥的重要通信手段 ,是传递雨水情、指挥调度命令等信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在防汛抗洪中起着“千里眼 ,顺风耳”的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随着国家和河北省的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即水工旱灾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 ,防汛通信系统必将为全省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土地利用现状,按照有利于行蓄洪区运用、有利于流域防洪安全的要求,分析研究行蓄洪区土地利用问题,认为应该加强行蓄洪区土地管理,分区控制行蓄洪区土地利用,采取适应性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实现行蓄洪区土地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7.
贾利 《治淮》2000,(5):14-15
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几年来,通过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四省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1997年底基本实现了企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水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1998年部分河流水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目前,距离实现淮河水质变清目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水质现状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水质目标的要求还有多大差距?本文根据1999年的监测资料,对淮  相似文献   

8.
董自刚 《治淮》1999,(5):3-4
3月22日至25日,水利部部长汪恕诚一行赴安徽、江苏两省检查指导淮河防汛工作,并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进行了调研。其间,汪部长一行还与淮委中层干部进行了座谈。针对当前治淮及淮河防汛工作的重点,针对如何转变观念,从宏观上研究水利,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针对流域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路等,汪部长都作了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9.
《治淮》2010,(8):1-1
<正>7月份以来,淮河流域降雨明显增多,淮河上游先后出现3次大范围强降雨,淮河干流及部分支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一些地区发生严重内涝。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7至8月我国多雨带位于长江中游沿江、江淮等地区,淮河流域防汛工作已进入"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
1982年7月和8月,淮河发生两次洪水,从50年代开始建设的淮河防洪工程体系,在保障淮河安全渡汛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其时有些骨干工程在建设,有的正在加固除险,有的是带病运行,在防洪调度中必须区别情况,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调度,以发挥其调控洪水的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治淮》2002,(10):10-11
今年入汛以来,淮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致使淮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流域各级防汛部门有条不紊的部署、开展  相似文献   

12.
邵善忠 《治淮》1998,(3):34-36
一、问题的提出 淮河干流凤台束水段位于正阳关以下40km处,该河段上起峡山口,下至灯草窝,全长9.3km,直线距离5km,河道弯曲,河床狭窄,束水严重,是淮河中游整治工程的重点和难点。按照淮河流域修订规划的要求,淮河中游正阳关以下近期治理的目标为:扩大淮河干流中小洪水的行洪通道,使正阳关以下的行洪能力基  相似文献   

13.
朱华康 《治淮》1993,(3):25-27
一、淮河干流的突发性污染状况近年来,在淮干沿岸城市和工业发展的同时,淮河支流沿岸城市和工业也有较大发展,排污量增加,河流水质呈下降趋势,淮干的突发性污染的形式也有变化。反映这种污染形式的典型例子,是1989年2月和1992年2月淮干的突发性污染。这两次污染的情况大体相同,是在淮干自身污染较重的情况下,又与来自支流颍河的大污水团发生遭遇而形成。使颍河口以下淮干水质急剧恶化,沿淮城市和工业给水水源破坏,给生活和生产用水带来长时间、大范围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淮河干流又发生大面积突发性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金庭 《治淮》1994,(9):3-5
污染的形成 由于沙颖河流域和淮河干流沿岸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无节制的排放,较长时间地在河道积蓄。根据1993年统计资料表明,沙颖河流域有城市污染源36个,污废水年排放量达4亿吨,占全流域污废水排放量的17.4%;COD年排放量为12.7万吨,占全流域排放总量的16.8%。淮河干流沿岸城市污废水年排放量2.7  相似文献   

15.
淮河干流洪水资源化效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义声 《治淮》2003,(9):10-11
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受气候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衡,空间分布自北向南递增,年内分配约65%的降水集中在汛期,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际间降水丰枯悬殊,连续丰、枯水年交替出现。水资源相对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530m~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4,远低于人均1000m~3的国际水资源紧缺标准。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城镇人口的急剧增长,需水量不断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为缓解水资源日趋短缺的严峻形势,淮河干流洪水资源利用研究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本文以淮河  相似文献   

16.
刘凤利  冯刚 《治淮》2001,(1):16-17
一、概述 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语音方式,而是全方位(包括图像、语音、数据)多媒体的组合,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过去对大容量、宽带的图像多节点交互式传输变得现实可行。防汛调度远程图像数据计算机监控系统就是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于一体的监控系统,是现代技术的最新运用,它的运用使您坐在办公室任一台联网的PC机上,就可以掌握各主要防洪地点、重要闸坝的实时图像和数据等信息,做  相似文献   

17.
1996年6至7月,淮河流域连降大到暴雨淮干出现四次洪水过程。特别第四次洪水来势迅猛,而后期又无明显降雨,如何合理调度行蓄洪区和水库,确保淮干渡汛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淹没损失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8.
淮河干流中、下游平原区分布着23处行蓄洪区,这些行蓄洪区的布局与调度使用关联着231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这些行蓄洪区多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多年来,区内人口、经济及耕地等情况有了很大变化。1991年大水以来,曾研究过取消行洪区的问题,终因人口众多,难以安排,未能实现。现经多方研究认为近期(2010年前)宜采用大力进行调整,在此,仅就调整方案谈一些个人看法,以期引起同行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王玉太 《治淮》2005,(3):5-6
淮河和秦岭是我国的南北气候分界.淮河干流以南为亚热带,以北是暖温带.由于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并且处于海洋向内陆的过渡区,所以淮河流域的降水时空分布变化大.该流域的地形是山丘区位于流域边缘,内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势低平,易涝洼地面积大.黄河夺淮将近700年,在淮北大片地区泛滥,使干支流河道遭到巨大破坏,酿成了洪泽湖,并且淤塞了淮河入海尾闾,被迫改向南入江.淮河水系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不足1.3亩,经济欠发达.  相似文献   

20.
荆小卫 《治淮》2001,(9):15-16
沂沭泗防汛通信系统是全国水利通信网及淮河通信网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20年的建设与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了以程控交换机为枢纽,以数字微波为干线、超短波电路和有线线路为支线及辅助电路的专用通信网络,可以提供话音、传真、计算机联网、水文自动测报信息传输、电视会议等业务服务,在防洪保安、水利管理、水利经济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