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选择具有区域选择性联锁功能可确保断路器上下级完全选择性保护,减少故障动作影响范围,并缩短断路器的分断时间。介绍了区域选择性联锁的原理及应用,给出了区域选择性联锁(三级)联线及参数整定示意图,并进行了分析。此功能适用于断路器短路短延时和接地故障保护。  相似文献   

2.
具有区域联锁选择性保护装置的控制器(ZSI)由DSP和MCU采集电流互感器信号,经放大、滤波、A/D转换,DSP处理后发出各种保护指令,对短路短延时和接地故障实现多级区域联锁选择性保护,可组成发、配电系统的实时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3.
区域联锁选择性保护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一种区域联锁选择性保护装置。它由DSP和MCU采集电流互感器信号,经处理后发出各种保护指令,对短路延时和接地故障实现多级区域选择性联锁保护,该保护装置可组成发、配电实时监控系统。该保护装置可靠性高、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区域选择性联锁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选择性联锁(ZSI)作为一种新的保护方式,克服了传统配电系统保护中上下级间难以达到配合的选择性,短路电流对系统的冲击大等缺点。在原有保护的基础上,正确的使用和配置区域选择性联锁,能够有效的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区域选择性联锁(ZSI)作为一种新的保护方式,克服了传统配电系统保护中上下级间难以达到配合的选择性以及短路电流对系统冲击大等缺点。在北京南站房工程中,在原有保护的基础上,正确地使用和配置区域选择性联锁,有效地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对瞬时过电流脱扣器和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进行合理整定,使断路器短路过电流具有选择性。阐述了能量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联锁技术,采用这些技术可完善断路器短路过电流的选择性,保证配电网络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区域选择性联锁作为一种新的保护方式,克服了传统配电系统保护中上下级问难以达到配合的选择性、短路电流对系统的冲击大等缺点.在原有保护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和配置区域选择性联锁,能够有效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提高电气设备的寿命.  相似文献   

8.
论区域选择性联锁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选择性联锁(ZSI)作为一种新的保护方式,克服了传统配电系统保护在上下级间难以配合,及短路电流对系统的冲击大等缺点。在原有保护的基础上,正确的使用和配置区域选择性联锁,能够有效的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区域联锁选择性保护也称完全选择性保护是一种新概念的保护方式.是提高配电系统选择性保护性能的一种措施.它克服了传统性配电系统保护中上下级间难以达到的真正选择性保护。通过系统中各级断路器配套控制器之间通信或数据交换实现相互联锁选择性保护。确保离故障点最近的断路器瞬时分断.从而缩短清除故障所需要的时间.减少电气配电设备在短路或者接地故障时所遭受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的负载监控、需用电流保护、区域选择性联锁、双电源自动切换、机械联锁、通信和短信模块等功能,以及在供配电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平  谭本刚  郑文涛 《低压电器》2010,(9):49-50,55
针对400 V备自投开关切换至短路母线上时往往由于备自投装置的选择性问题导致进线开关跳闸进而使得低压系统全部失电,提出了保护整定配合和区域选择性联锁的解决方案,有效避免了因低压备自投误动导致的扩大性跳闸。  相似文献   

12.
秦莉  王立地 《广东电力》2010,23(6):43-47
针对火力发电机组启动和停运过程中的诸多复杂问题,指出火力发电机组采用程序自动启、停系统(automatic procedure start-up/shut-down,APS)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介绍APS分级结构原理、主控器的逻辑设计和功能,分析模拟量调节、数字量顺序控制和自动联锁在同一系统中的应用特点以及影响APS过程自动化的难点,提出采用"交叉引用、条件自举"新理念,采用新技术设计的断点进阶方式、主令控制器、三态式自动调节、两位式自动开关、缺省自动式联锁实现APS"一键启、停"的控制策略,为保障机组安全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体式智能塑壳式断路器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分体式智能塑壳断路器在低压开关柜中的应用及前景,将其一拖一产品用于低压抽出式开关柜的抽屉单元中或将一拖多(最多一拖八)等群组控制产品用于低压固定式或抽出式开关柜。采用一拖多产品时,在有上下级关联的系统中可实现区域选择性联锁和负载监控功能,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分体式智能塑壳断路器的智能控制器安装在各种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配电装置的板面上,不但可增加多种功能和可通信,还可提高整体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产品的安装、调试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刘迪  李锻 《电子测量技术》2009,32(6):140-142,150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以其运算速度快、编程方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设计采用CPLD为核心,设计了28输入/24输出数字逻辑可编程控制器。通过外围电路的设计、硬件描述语言编程和程序下载等实验,制作了一种新式可编程控制器。可以应用自顶向下设计方法设计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在系统编程,满足一般的工业现场控制要求,并且在程序执行速度和性价比上远优于现有可编程控制器(PLC),具有使用和进一步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的远程数据监控系统。硬件部分包括TC35模块、单片机MSP430F147、电平转换电路、传感器和电源,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TC35模块,在软件设计方面,通过把与短消息服务有关的AT指令封装入单片机的程序里的方式来控制GSM的动作。利用GSM网络,实现了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以16位单片机为核心,用于新一代塑壳断路器的智能型控制器设计方案。它可实现线路保护及电源设备免受过载、短路、接地等故障的危害,能实现参数现场可整定和合/分闸操作控制功能,还具有实现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数据传送双向通信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主要论述了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一种开关电源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采用开关电压调压芯片LM2596作为主控单元,主控制器通过控制程控电阻模块,实现并联供电系统输出电流的自动调节分配.同时芯片连接电流传感电路与过流保护电路,对输出电流实时检测,并反馈给主控器,实现过流保护.供电系统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并且供电效率达到60%以上,设计的产品可应用于通信设备和电子产品中,实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基于免疫遗传算法(IGA)的递归模糊神经网络(RFNN)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应用于感应电机双闭环控制系统中的转速控制器中,对感应电机实现了精确的速度控制.在与传统PI控制和递归模糊神经网络控制仿真比较中,采用该方法的系统显示出良好的控制性能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永磁直线电机的非线性摩擦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智能控制和重复控制设计方案实现永磁直线电机的跟踪控制。为了补偿摩擦力首先应用基于RBF神经网络控制器与PID控制器相结合来实现对周期信号的跟踪。为了进一步提高周期信号跟踪性能,在反馈控制回路中增加一个来源于Bzout恒等式特解的离散时间重复控制器。合成混合控制器(包括神经网络控制器、PID控制器和重复控制器)在直线电机运动控制中能够实现周期性参考输入信号跟踪及扰动抑制。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能够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An interlocking system consists of an interlocking logical unit and a power controlling unit. After this logical unit calculat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rain position, the rail shifting position, and the signal, it decides the aspect of the signal. The power controlling unit supplies electrical power to the switch motor and the signal light according to the decision of the logical unit. This paper proposes a small‐sized interlocking system which uses a triplex redundant off‐the‐shelf controller with fail‐safe checker as an interlocking logical unit. A majority voting circuit ensures the safety of parallel output from the interlocking logical unit. This circuit satisfies the condition of total self‐checking (of D.A. Anderson) and also the condition of high availability. In other words, no single fault ever leads to a hazardous state and this circuit ensures safety after single fault occurrence. © 1999 Scripta Technica, Electr Eng Jpn, 128(2): 63–73, 1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