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了马铃薯挥发性风味物质。经分析鉴定,在鲜马铃薯中得到3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蒸熟马铃薯泥中得到31种,60 ℃下保温3 h的马铃薯泥中得到37种。鲜马铃薯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是碳氢化合物,包括甲基环戊烷(25.74%)、正己烷(5.86%)、正戊烷(5.93%)等;蒸熟马铃薯泥和60 ℃下保温3 h马铃薯泥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是醛类,包括己醛(88.92%)、戊醛(3.437%)、(Z)-2-庚烯醛(2.077%)、壬醛(0.748%)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出HS-SPME-GC-MS法检测美味牛肝菌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方法,并对恒温干燥、真空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的美味牛肝菌伞部、柄部干制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美味牛肝菌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效果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平衡时间;在萃取温度79℃、萃取时间28 min、平衡时间23 min的最佳萃取条件下,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共31种。通过对不同干燥方法下美味牛肝菌伞部及柄部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分析,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1种,其中醇类10种,醛类13种,酮类13种,酸类1种,酯类5种,含硫、含氮及杂环类化合物8种,烯类1种。真空冷冻干燥后美味牛肝菌伞部及柄部的总挥发性风味物质、八碳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及峰面积均高于恒温干燥及真空干燥方式。该研究结果为美味牛肝菌风味品质的调控及精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泥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妍  马晓军  王黎瑾 《食品科技》2007,32(2):100-10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制备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离并鉴定新鲜的及在4℃下冷藏1d的马铃薯泥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由检测结果可知,新鲜样主要风味组分有47种,而冷藏样主要风味组分有37种。新鲜样中最丰富的是醛类化合物,出峰面积相对比例76.94%,其次是呋喃类8.08%,醇类6.85%。冷藏样中出峰面积相对比例较高的是醛、酯、醇类化合物,分别为93.27%、3.45%和1.03%。新鲜样和冷藏样中醛类含量均最高,是由蒸煮阶段不饱和脂肪酸在脂肪氧合酶催化下生成的。  相似文献   

4.
黄瀚  贺稚非  李洪军  王兆明  余力 《食品科学》2015,36(20):130-134
以伊拉兔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别对超声腌制、滚揉腌制、静置腌制后的兔肉和鲜兔后腿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取出来的物质进行定性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总共测得挥发性成分67 种,4 种处理方式后的样品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分别为 44、32、42 种和43 种。4 种处理后的主要成分风味物质都以醛类、烃类、酯类、酮类和醇类为主,醛类为最多。超声腌制和滚揉腌制兔肉风味成分的总峰面积要显著低于鲜兔肉,有助于兔肉的脱腥进而改善兔肉的风味。  相似文献   

5.
2种韩国泡菜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2种知名品牌的韩国泡菜A和B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然后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通过对固相微萃取的纤维头、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的选择来优化其实验条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从2种韩国泡菜A和B中分别鉴别出65和5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2种韩国泡菜中含有34种相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乙醇、乙酸、烯类和硫醚类等。研究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以及气-质联用技术可以很好来分析泡菜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并说明不同品牌泡菜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发酵时间下风味发酵液发酵面团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风味发酵液发酵12,24,36,48,72 h时,面团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进行气味感官评定及pH值、总酸度(TAA)和面团流变学特性测定。结果:因不同发酵时间下产生的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等,8种气味(乳香、干酪味、花香味、水果甜香、酒味、麦芽味、青草香和酸味)的强弱度不同;面团pH值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TTA则相反;面团的拉伸阻力、拉伸比及拉伸面积随发酵时间的延长整体呈先增后减趋势,延伸性则先下降后升高,表明适度发酵(发酵36 h)有利于面筋网络的形成和稳定。5个面团中共检出9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22种、酯类27种、醛类12种、酮类14种、烷烃类10种、酸类7种;发酵12,24,36,48,72 h的面团中分别检出27,43,38,41,37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酸类及酯类物质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先升后降,均在48 h达到最高(分别为47.31%和20.96%),醛类、酮类及酸类物质含量则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结论:不同发酵时间的挥发...  相似文献   

7.
HS-SPME-GC-MS分析冷榨和热榨葵花籽油的挥发性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振童  陈洁  范璐 《中国油脂》2015,40(2):90-9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对冷榨葵花籽油和不同炒籽温度下的热榨葵花籽油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葵花籽油样品中共检测出59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是萜烯类、醛酮类、烷烃类、杂环类及羧酸类物质;冷榨葵花籽油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萜烯类、烷烃类及醛酮类物质,含量分别为38.96%、16.19%和12.20%;炒籽温度110、130、150℃下的热榨葵花籽油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与冷榨葵花籽油的相似,但含量有很大区别,而170℃和190℃下的热榨葵花籽油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是吡嗪等杂环类物质和醛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8.
杏仁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超临界萃取的杏仁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结果表明,采用CAR/DVB/PDMS萃取头,吸附温度70℃,吸附时间40min,经质谱数据库检索,共检索出34种成分,其中,苯类物质的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8.28%。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卤料包循环熬制对熟制小鱼干风味的影响。采用电子舌研究经第一锅卤水卤制的成品风味小鱼干A和第五锅卤水卤制的成品风味小鱼干B的风味差异。通过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A、B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舌中,经第五锅卤水油炸卤制后的风味小鱼干B在鲜味、苦味和咸味更强。从电子鼻结果来看,A、B样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W2W(有机硫类)、W1S(甲烷短链烷烃类气体)和W1W(硫化物)传感器上,前两者在小鱼干B中有所减少,而W1W(硫化物)则有所增加。通过GC-MS从两种产品中共检测出62种挥发性物质:A样品中检测出了45种物质,B样品中检测出了54种物质。共同检测到的物质有36种,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主体风味物质包括芳樟醇、茴香烯、乙酸芳樟酯和4-烯丙基苯甲醚等在风味小鱼干B中含量更高。综上,卤水的循环熬制有利于促进小鱼干中有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生成以及香辛料中风味物质的融出。这可为后续风味熟制小鱼干的技术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血浆蛋白粉对猪肉凝胶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方法,分析血浆蛋白粉对猪肉凝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75μm CAR/PDMS萃取头,55℃萃取40min,可得到较好的萃取效果;猪肉中添加血浆蛋白粉后,从其凝胶中新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16种,包括酮类1种、醇类3种、酸类2种、碳氢化合物7种、杂环类1种、醚类1种和酯类1种。  相似文献   

1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联用对干辣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用4种不同涂层的SPME鉴定了干辣椒中的63种成分,比较了其对干辣椒中香气成分的萃取效果和特点,该实验显示选用PDMS或DVB/CAR/PDMS萃取头较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不同萃取方法对库买提杏干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效果,从而找到更适合杏干挥发性成分分析的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结合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对提取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溶剂的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杏干挥发性成分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到的杏干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两种方法共提取出46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6种。其中,HS-SPME检测出24种,以醇类(7种)、酮类(5种)、酯类(6种)为主;主要化合物有芳樟醇5.22%、α-萜品醇10.48%、香叶醇2.55%、香叶基丙酮3.05%、β-紫罗兰酮18.8%、乙酸香叶酯2.95%、二氢猕猴桃内酯17.7%、领苯二甲酸二丁酯3.77%等。SDE(二氯甲烷)检测出25种,以醇类(7种)、酯类(6种)、烷烃(5种)类为主,主要化合物有芳樟醇9.87%、松油醇9.71%、植醇2.34%、β-紫罗兰酮6.5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04%、丁基羟基甲苯5.46%、二十四烷2.15%、二十六烷3.75%等。SDE(乙醚、正戊烷)检测出18种,以醇类(3种)、酮类(3种)、酯类(3种)、烷烃类(5种)为主,主要的化合物有芳樟醇3.48%、松油醇3.74%、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3.67%等。HS-SPME和SDE法各有优点和缺点,结合起来,更能全面、准确地分析鉴定杏干的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HS-SPME在桃果实挥发性芳香物质分析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实验研究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在"大久保"桃果实挥发性芳香物质(VFC)分析中的应用,并且对电解质-盐,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应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100μm萃取头,加入饱和电解质NaCl(0.3g/ml)2ml,在40℃萃取40min,GC谱图峰面积最大,桃果实VFC萃取和检测效果最好。对方法加标回收率、线性范围、最小检测限进行研究,表明方法灵敏性和重现性好。"大久保"桃果实HS-SPME-GC-MS研究表明,主要的VFC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内酯类、烃类和其它类型化合物等,在已鉴定的46个化合物中己醛、反-2-己烯醛、苯甲醛、芳樟醇、β-紫罗酮、γ-癸内酯、δ-癸内酯等为主要的呈香物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嗅闻仪针对玫瑰花露中易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条件及气相色谱-质谱分离检测条件的系统研究,并采用气味活度值结合香气强度值评价主要成分对总体香味的贡献。选用Rtx-Wax色谱柱,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最优参数为:50/30 μm二乙烯基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固相微萃取头、样品用量8.0 mL/20.0 mL样品瓶、萃取温度75 ℃、萃取时间40 min、平衡时间20 min、解吸时间4 min。结果表明,经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分析,共检出92 种化合物,其中,73 种已被确定结构,占易挥发成分总量的98.77%。气味活度值及香气强度值分析表明,丁香酚、玫瑰醚、香茅醇、芳樟醇、丁香酚甲醚、苯乙醇为玫瑰花露的主体香气成分。其结果为玫瑰花露香气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研究哈密瓜汁中挥发性芳香成分(VFC),对电解质(盐)、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应用PDMS/DVB/CAR(聚二甲基硅氧烷/ 二乙烯基苯/ 碳分子筛)50/30μm 萃取头,8mL 哈密瓜汁中加入2.4g 饱和电解质NaCl,在40℃萃取40min,哈密瓜GC 谱图峰面积最大,VFC 萃取和检测效果最好;该方法加标回收率为86.8%~97.6%,线性范围8.24~217ng/mL,最小检测限7.21ng/mL,方法灵敏度和重现性好。哈密瓜中主要的VFC 为乙酸乙酯、乙酸丙酯、2- 甲基丙酸乙酯、丁酸乙酯、2- 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和壬醛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不同萃取方法对茯砖茶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效果,找到更适合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分析的萃取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Series Mass Spectrometry,GC-QQQ-MS)比较分析了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茯砖茶挥发性成分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到的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两种方法共提取出90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40种。其中SDE法提取到79种,以碳氢化合物、杂氧化合物、酮类和酚类为主;主要化合物有植酮、雪松醇、棕榈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二苯并呋喃、菲、香叶基丙酮、邻苯二甲醚、邻甲酚、联苯等。HS-SPME法提取到50种,以碳氢化合物、杂氧化合物、酮类和酚类为主;主要化合物有咖啡因、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二苯并呋喃、二氢猕猴桃内酯、联苯、香叶基丙酮、植酮、雪松醇、菲、1,2,3-三甲氧基苯等。两种方法各有优劣,相互补充,结合分析可为茯砖茶挥发性成分鉴定提供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干枣及其不同提取物的香气品质差异,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结合电子鼻技术对干枣及其加热回流和微波辅助热回流提取获得的浸膏和净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枣及其提取物共检测出96 种挥发性成分,主要香气成分为酸类、酯类、醛类和酮类;加热回流提取方式下,酸类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最高,浸膏和净油中分别为44.433%和39.304%,并且酮类挥发性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几个样品(P<0.05);微波辅助热回流提取方式下,酯类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最高,浸膏和净油中分别为52.196%和45.863%。GC-MS和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由浸膏提取得到的2 种净油具有相似的香气特征,载荷分析表明,W1S、W1W、W2S和W2W为干枣及其不同提取物香气成分的主要识别传感器。总而言之,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可以较好地用于分析干枣及其不同提取物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8.
辐照对大葱粉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葱经过干燥处理后进行60Co-γ辐照处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萃取大葱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然后采用气质联用法对不同处理中的挥发性含硫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含硫化合物中以二甲基硫醚的含量最高,葱白中的含硫化合物总量要高于葱叶中的含量。辐照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含硫化合物的百分比含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技术,建立了啤酒中酒花香组分的分析方法。啤酒样品采用PA萃取头,在40℃萃取30 min后直接进行GC/MS分析,鉴定了含量在μg/L量级的里哪醇、β-香茅醇、α-萜品醇、香叶醇、反式-橙花叔醇、乙酸香茅酯、香叶酸甲酯、乙酸香叶酯等8种酒花香组分,随后又以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并以萜品烯-4-酵为内标,实现了定量测定。样品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14.9%,回收率为70.4%~128.6%。应用该方法测定了市售的7种啤酒中上述酒花香组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谢靓  李梓铭  蒋立文 《食品科学》2015,36(16):163-169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预处理盐渍辣椒样品,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未接种和已接种耐盐植物乳杆菌在质量分数10%和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的挥发性成分,4 组样品共检出194 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27 种。种类数:已接种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94 种)>已接种质量分数10%盐渍辣椒(92 种)>未接种质量分数10%盐渍辣椒(83 种)>未接种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78 种);挥发性成分总相对含量:已接种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75.63%)>已接种质量分数10%盐渍辣椒(66.89%)>未接种质量分数10%盐渍辣椒(66.43%)>未接种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53.31%)。盐渍辣椒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酸类、酯类、醛酮类和烷烃类等众多复杂的香气成分,接种耐盐优势菌种后挥发物质种类、相对含量明显增加多,有助于盐渍辣椒香味物质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