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目的:筛选能够降解褐藻胶的新菌株,对发掘具有潜在产业化价值的褐藻胶裂解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褐藻胶为唯一碳源,从辽宁省大连市渤海湾沉积物中分离出高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分类地位,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并命名为LG-3。结合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以及16S rDNA系统发育树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属于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sp. LG-3)。LG-3菌株摇瓶发酵24 h后产褐藻胶裂解酶的酶活力为32.11 U/mL。最适的反应温度为30℃,最适p H值为8.0。金属离子Mn2+、Na+、Fe3+促进酶活性,Zn2+、Ag+、Cu2+、Mg2+、Fe2+对酶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化学试剂β-Mercaptoethanol、urea、EDTA、Triton-100、Tween-80、2,3...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产生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提高褐藻胶裂解酶的生产水平,为褐藻胶生物酶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条件。方法: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从烟台海岸带土壤中筛选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DNA序列比对进行菌种鉴定,优化其产酶条件,分析酶解产物构成。结果:筛选得一株高产褐藻胶裂解酶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LT1;最优产酶条件为:海藻酸钠9.5 g/L、蛋白胨6.7 g/L、Na Cl 0.5 g/L、接种量2%、培养温度31.0℃、摇床转速170 r/min、培养基初始p H值为7时,酶活可达214.64 U/mL。该酶降解海藻酸钠的酶解产物为三糖、四糖和五糖。结论:筛选到褐藻胶裂解酶高效产酶菌株Paenibacillus sp. PLT1,可用于发酵生产褐藻胶裂解酶或褐藻寡糖,在食品加工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芽孢杆菌W1在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驯化后,在琼脂平板上产生透明水解圈,通过筛选得到实验菌株S1,鉴定后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经过发酵培养实验,确定其最佳产酶条件:以蛋白胨和尿素为氮源,褐藻酸钠0.5~0.6%(质量分数),培养初始pH值7.5,培养温度32℃,180r/min摇床发酵84hr-108hr.  相似文献   

4.
采用透明圈初筛方法得到一株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B1,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 sp.)。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菌株B1产酶条件进行优化,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褐藻酸钠1%,氯化铵0.2%,Na Cl 3%,KH2PO40.02%,Mg SO40.01%,Ca Cl2·2H2O 0.1%,初始p H5.5。最佳的培养条件:装液量75 m L,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22 h。在该条件下,褐藻胶裂解酶最高酶活力提高到71.94 U/m L,提高了72.11%。   相似文献   

5.
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从腐烂的海带中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褐藻胶的菌株,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白蚁菌属(Isoptericola),命名为嗜盐白蚁菌WX(Isoptericolahalotolerans WX)。菌株WX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褐藻酸钠6 g/L、蛋白胨5 g/L、酵母粉2.5 g/L、NaCl 25 g/L、MgSO4 2 mmol/L、CaCl2 0.5 mmol/L、KH2PO4 1 mmol/L、FeSO4 0.2 mmol/L、MnSO4 0.3 mmol/L;摇瓶最佳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瓶装瓶量50 mL,pH 8.0,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44 h。2 mmol/LMg2+和0.2 mmol/L Fe2+对酶活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褐藻胶裂解酶活力达到432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13倍。此外,嗜盐白蚁菌WX同时具有淀粉酶和褐藻胶裂解酶活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利用芽孢杆菌发酵生产褐藻胶裂解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芽孢杆菌在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驯化培养后,可在褐藻酸钠的诱导下分泌胞外褐藻胶裂解酶,经过发酵实验,其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尿素,褐藻酸钠的较适浓度为0.5%~0.6%,在培养初始pH值为7.5、32℃、180r/min的条件下摇床发酵36h~84h时,产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从腐烂的海带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褐藻胶的菌株,经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测序鉴定,将其命名为Cobetia sp.WG-007。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该菌株摇瓶发酵最适产酶条件为褐藻酸钠6.0 g/L,蛋白胨5.0 g/L,NaCl 20 g/L、K2HPO40.25 g/L,菌株在25℃条件下发酵培养30 h达到最高酶活,为160.7 U/mL,相比优化前酶活力提高了3.52倍。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弧菌HB161653产褐藻胶裂解酶活性,该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弧菌HB161653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优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海藻酸钠5 g/L,蛋白胨7.5 g/L,NaCl 25 g/L,K2HPO40.2 g/L,Mg SO40.1 g/L;最优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7.0,接种量1.5%,发酵温度28℃,发酵周期12 h。在此优化产酶条件下,褐藻胶裂解酶活力可达42.1 U/m L,较优化前(26.0 U/m L)提高了62%。该研究可为弧菌HB161653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规模化生产和褐藻寡糖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从海南省红树林、天涯海角、黎安镇及海口等地采集的样品中分离获得4株高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法监测该4株菌的发酵液酶活随培养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当达到产酶高峰时,菌株E03的发酵液酶活最高(0.58U/mL),菌株S20和W14的发酵液酶活相当(0.230.27U/mL),W13的发酵液酶活稍低(0.13U/mL),但产酶规律呈现明显差异。由菌落形态特征结合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菌株E03属于假单孢菌属,菌株W14和W13属于弧菌属,而菌株S20属于黄杆菌属。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使用乳糖替代IPTG(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褐藻胶裂解酶在重组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可行性,通过摇瓶实验,分别对诱导终浓度、诱导温度、诱导时机、诱导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利用响应面对条件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使用Ni-NTA亲和柱对粗酶液进行了纯化得到纯酶。结果表明,诱导乳糖终浓度22 mmol/L,诱导温度29℃,诱导22 h,酶活可达到8.552 U/m L。说明乳糖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菌的高效诱导剂。   相似文献   

11.
12.
从太岁中筛选得到一株初始产酶较高的琼脂糖酶产生菌,经形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鉴定之后,认定其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命名为Paenibacillus sp.P1(简称为P1).P1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细胞,对明胶和纤维素都没有水解活性.研究该菌的生长及产酶过程发现,该菌株最适发酵产酶时长是40...  相似文献   

13.
对紫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ceoruber)IFO 15732产褐藻胶裂解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褐藻胶的裂解酶活为指标,该菌株最适发酵条件为:海藻酸钠0.4%、酵母粉0.15%、KH2PO40.1%;MgSO4·7H2O 0.05%(w/v),pH=6.0。最适发酵产酶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6d。在最适培养条件下,菌株的最高产酶活力达到57.8U/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产低温几丁质酶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方法:本实验以渤海海域海泥为样品,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通过平板筛选法筛选产低温几丁质酶细菌,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结果:菌株鉴定结果为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sp.),单因素优化结果为:胶体几丁质12.0 g/L、酵母膏6.0 g/L、发酵温度15 ℃、初始pH7.0、转速为220 r/min、装液量75 mL/250 mL、接种量1%、发酵时间96 h,酶活力达4.566 U/mL,比优化前提高389.91%。结论:为下一步酶学性质研究及低温几丁质酶在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黄杆菌褐藻胶裂解酶基因(rFlAlyA)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高效表达,高密度发酵48 h最高酶活力为2550 U/mL,蛋白质量浓度达4.5 mg/mL.经(NH4)2SO4沉淀和SP强阳离子交换柱纯化后得到电泳级纯酶,分子质量约为30 kDa.褐藻胶裂解酶rFlAlyA最适pH值为7.5,在pH 4.0~11.0范...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乙偶姻的生产对石油的依赖,本研究利用分光光度法从浓香型大曲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乙偶姻(Acetoin,ACT)且对酸度、乙醇具有较大耐受性的芽孢杆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对该菌株pH、温度、装液量、接种量、转速等5个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由极差分析可知,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可得然多糖是一种可溶性多糖,是由葡萄糖残基以β-1,3糖苷键连接组成的直链无分支葡聚糖.这种多糖被广泛应用在食品行业中.聚合度的不同导致这种多糖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因此发现具有合成可得然多糖的不同微生物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但到目前为止,只报道了粪产碱杆菌和农杆菌具有合成这种多糖的能力.研究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能合成可得然多糖的细菌,通过16S rDNA扩增、序列比对,发现该菌株(Cu-4)是革兰氏阳性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通过对影响该菌株合成可得然多糖的因素研究,发现葡萄糖是最适碳源,酵母粉是最适氮源,培养基初始最适pH为7.0.文章首次报道了Pseudomonas sp.也能合成可得然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