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鲜切杏鲍菇为试材,在不同贮藏温度(0、5、10℃和室温)下,通过测定呼吸强度、失重率、PPO活性、相对电导率、颜色L*含量变化,并结合感官变化研究了不同温度对鲜切杏鲍菇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0℃延迟了鲜切杏鲍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高峰的产生,抑制了相对电导率和失重率的升高,可以有效降低菇片的变色、腐烂及褐变,保持杏鲍菇的新鲜品质,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2.
贮藏温度对鲜切杏鲍菇呼吸强度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切杏鲍菇为试材,在不同贮藏温度(0、5、10℃和室温)下,通过测定呼吸强度、失重率、PPO活性、相对电导率、颜色L*含量变化,并结合感官变化研究了不同温度对鲜切杏鲍菇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0℃延迟了鲜切杏鲍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高峰的产生,抑制了相对电导率和失重率的升高,可以有效降低菇片的变色、腐烂及褐变,保持杏鲍菇的新鲜品质,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3.
不同温度对采后杏鲍菇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为实验材料,分别置于2、4、6、8、10、12℃下贮藏,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杏鲍菇采后生理生化及品质的影响,以此确定杏鲍菇的最佳贮藏温度。结果表明,贮藏温度2、4℃较好地保持了杏鲍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0.01)、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有效抑制了蛋白质、VC、总糖、水分的快速流失(p<0.01或p<0.05)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快速增加(p<0.01),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p<0.05),延缓了杏鲍菇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及衰老进程,较好地保持了菇体的商业品质。因此,2~4℃为杏鲍菇的适宜贮藏温度,延长了杏鲍菇的贮藏期,为杏鲍菇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气密性和阻隔性不同的包装膜包装处理下杏鲍菇品质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建立综合评价函数,以此筛选最佳包装材料。结果表明,9个生理生化检测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简化为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3.203%,能够较好地反映原始数据的信息;综合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包装膜处理杏鲍菇的综合品质得分从高到低为:高压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丙烯(OPP)>低压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乙烯(PE)>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未包装(CK)。由此可见,包装膜有利于杏鲍菇贮藏保鲜,且LDPE包装材料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不同采收期与采后处理方法对杏鲍菇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3):118-123
为探讨采收期与采后处理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贮藏品质的影响,文中以2种商业采收期(以菌盖直径为45~55 mm、菇体长短为10~15 cm计为小菇,菌盖直径为55~65 mm、菇体长短为15~20 cm计为大菇)的杏鲍菇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采收期鲜菇的营养特性,研究了不同采后处理条件下2种采收期的杏鲍菇的感官、营养成分、膜透性等贮藏品质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结果表明:鲜菇的营养成分中除总糖含量略低外,大菇的可溶性蛋白、总酚、灰分及脂肪的含量均高于小菇;整个贮藏过程中大菇的失重率、硬度、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小菇;相比打孔及开口处理,PE(聚乙烯)袋密封处理能够更好地抑制2种采收期杏鲍菇的失重率、硬度、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的增加。综合分析认为,大菇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更好的耐贮性;PE袋密封处理的贮藏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包装膜透气性对低温(1±0.5℃)下韭黄短期自发气调(MAP)贮藏效果的影响,本文测试了5种梯度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透过率的聚乙烯薄膜包装袋包装后韭黄在贮藏过程中感官指标、腐烂指数、包装袋内气体成分、相对电导率、组织含水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和抗坏血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O2和CO2气体透过率分别为(4623±834) cm3/m2·24 h·0.1 MPa和(18033±3356) cm3/m2·24 h·0.1 MPa的聚乙烯包装袋MAP处理后,贮藏至28~42 d时包装袋内O2和CO2含量维持在11.67%~13.67%和2.43%~3.45%相对平稳状态,使用此包装袋能延缓贮藏过程中韭黄腐烂指数、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减缓感官指标、组织含水率、可溶性糖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该包装膜可作为适宜的MAP处理材料结合冷藏技术延长韭黄采后保鲜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具有不同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透过率的包装膜对西兰花采后自发气调包装保鲜过程中包装袋内气体成分及西兰花贮藏品质变化的影响。采用预冷后的新鲜西兰花,经4种不同O2和CO2透过量的聚乙烯薄膜密封包装,包装袋尺寸为30 cm×25 cm,调查了不同包装处理在1±0.5 ℃下冷藏60 d包装袋内气体成分、组织电导率、色差、感官指标、Vc和叶绿素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O2和CO2透过率的包装膜对包装袋内气体成分、色差L*值和西兰花贮藏品质及货架期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O2和CO2透过率分别为16398.3 cm3/m2?24 h?0.1 MPa和68644.9 cm3/m2?24 h?0.1 MPa的包装膜从贮藏第1 d开始即可维持包装袋内O2(11.86~15.78 kPa/500 g)和CO2(2.61~4.25 kPa/500 g)水平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直至贮藏期结束袋内西兰花仍保持较好的新鲜度和总体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三种包装膜(PE、PE+微孔、PP)对白灵菇贮藏品质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聚乙烯(Polytene,PE)包装膜白灵菇褐变程度为所有处理最低,外观品质最好。贮藏至第12天,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1.39%、70.68%,总糖含量为所有处理中最高。重量和硬度分别下降了0.82%、1.15%,电导率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最低,几丁质酶(Chitinase,CHT)和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Glu)活性分别降低了46.87%、48.56%。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最高,其中CAT的活性提高了2.42倍。抗氧化物质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分别提高了1.62倍、8.18倍。木质素含量增加了1.20倍。PE+微孔处理贮藏后期虽增强SOD活性及提高抗氧化物质的生成,但延缓褐变效果较差。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处理组褐变氧化、失重则最严重。综上,PE包装膜的贮藏效果最佳,其可能通过延缓细胞壁的降解,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来增强其抗氧化性,该研究结果可为白灵菇采后贮藏保鲜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杏鲍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1-MCP处理对杏鲍菇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失重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硬度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及对贮藏前后菇体断面微细结构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1-MCP的处理浓度为0.3μL/L时,能有效减缓菇的失重率、褐变和软化程度、减小菇体断面微细结构的变化,具有明显的保鲜效果,有利于延长杏鲍菇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中短波紫外线和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蓝光联合处理鲜切杏鲍菇,探究光处理对鲜切杏鲍菇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处理可有效保持鲜切杏鲍菇的色泽,延缓总酚、类黄酮及VC含量下降,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鲜切杏鲍菇经LED蓝光结合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B,UV-B)和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处理后,VD2的含量可达0.77 μg/100 g mw,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贮藏第2天较初始提高了20.85%,在贮藏第10天时还原糖含量是对照组的2.06 倍;LED蓝光结合UV-C/B处理增强了活性氧代谢、次生代谢相关酶的活力,抑制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产生;鲜切杏鲍菇微观结构表明LED蓝光和UV-C/B光波处理均可抑制细胞壁、线粒体的降解。综上所述,LED蓝光结合UV-C/B处理可以较好地保持鲜切杏鲍菇的贮藏品质和营养价值,有效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杏鲍菇为实验材料,对其顶部、中部和底部进行切割,选择不同的温度进行干制复水,对复水率最佳和最差的样品进行营养物质含量的检测以及机械质地的感官评定。结果表明,经过70℃干制的杏鲍菇的营养含量总体上比经过40℃干制的高;杏鲍菇顶部和中部的70℃干制品在硬度和咀嚼性比40℃干制品高,底部则相反;70℃顶部干制品弹性与40℃顶部干制品相差较大,其他部位的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不同保鲜膜处理对低温贮藏下鲜切南瓜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的"蜜本"南瓜为试验材料,研究可食性多功能防腐保鲜膜对鲜切南瓜的保鲜效果。将经切割后的南瓜用不同保鲜膜包裹处理,测定其硬度、弹性、咀嚼性、黏性、乙烯释放速率、丙二醛(MDA)的变化,探讨不同保鲜膜处理对鲜切南瓜的质地和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保鲜膜处理能不同程度地保持鲜切南瓜的质地,延缓乙烯释放量的增加,减小MDA积累;其中,2号保鲜膜(主成分为壳聚糖、海藻酸钠、丁香油等)处理效果最好,有效地提高了鲜切南瓜贮藏期间的品质,并延长了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13.
不同薄膜包装对杏鲍菇采后衰老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杏鲍菇"为试材,研究了[32.7μm聚乙烯袋(MA1),19.1μm的聚乙烯袋(MA2),32.7μm的带孔聚乙烯袋(CK)]3种不同薄膜包装对杏鲍菇采后衰老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25℃条件贮藏2 d时,CK杏鲍菇表面出现大面积的褐变,失去了商品价值;而MA1和MA2薄膜包装处理可将杏鲍菇采后的货架寿命延长至8 d。在采后8 d的贮藏期间,与MA1相比,MA2处理可减缓杏鲍菇原果胶含量的下降,抑制膜透性和MDA含量的增加,维持较高的纤维素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另外,MA2处理可减缓杏鲍菇粗纤维含量的增加幅度,维持较高的可滴定酸含量,但对VC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说明MA2薄膜包装延缓杏鲍菇采后衰老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预处理对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切片方式、切片厚度、蒸汽烫漂、浸渍等预处理对杏鲍菇真空微波联合负压远红外干燥产品水分含量、硬度、脆度、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杏鲍菇按照斜切方式、切片厚度7mm、蒸汽烫漂时间90s、麦芽糊精浸渍处理质量分数4%时,所得杏鲍菇脆片色泽亮白、口感酥脆。  相似文献   

15.
超高压处理对鲜杏鲍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新鲜杏鲍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高压不同处理方式下(不同压力100 MPa、150 MPa、200 MPa、250 MPa、300MPa,不同保压时间3 min、6 min、9 min、12 min、15 min、18 min),对杏鲍菇多酚氧化酶(PPO)、失重率、色差、硬度、感官等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后杏鲍菇的PPO酶活力和弹性随着压力的升高和保压时间的延长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色差的亮度(L*)值和硬度则逐渐降低,黄度(b*)值和失重率则逐渐增加。在储藏期内(0~12 d),贮藏温度为4℃,超高压处理下(压力200 MPa保压时间9 min)的酶活力低于未处理的杏鲍菇样品,而高压处理的失重率增幅大于未处理组样品,而色差和硬度变化则小于未处理组样品。通过实验分析得到杏鲍菇超高压处理的最佳压力和保压时间参数为:200 MPa、9 min。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干燥工艺对杏鲍菇品质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杏鲍菇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优选杏鲍菇干燥模式,选用热泵、热风、真空冷冻和真空微波4 种干燥工艺对新鲜杏鲍菇进行干燥处理,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杏鲍菇主要营养成分、色度、糖(糖醇)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总蛋白受干燥方式影响较小,总糖含量在真空微波干燥条件下最低(13.56%),总酚含量(39.97 μg/g)和粗脂肪含量(1.27%)在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最低,色度方面真空冷冻干燥能较好保持杏鲍菇色泽;杏鲍菇中含量丰富的海藻糖受干燥方式影响为:热泵>真空冷冻>热风>真空微波干燥,主要的糖醇甘露醇含量变化为:热泵和真空冷冻>热风和真空微波。杏鲍菇4 种干燥方式条件下共鉴定出68 种挥发性风味成分,热泵、热风和真空微波干燥后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均最高,主要风味成分为异戊醛、正己醛和2-甲基丁醛,真空冷冻干燥后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主要为1-辛烯三醇,同时还检测出酯类、酮类、烃类、吡嗪类以及少量其他类物质,各风味成分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风味。对比不同干燥方式,真空冷冻干燥能较好保持杏鲍菇品质和风味,热泵干燥在经济性和稳定性方面可以做到较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生物保鲜剂R-多糖低温保鲜荔枝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将生物保鲜剂R-多糖应用于荔枝贮藏中,以广西禾荔为试材,在3~5℃贮藏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R-多糖处理对荔枝保鲜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R-多糖可以显著抑制荔枝发生褐变,提高荔枝好果率,尤其是3%R处理的荔枝在3~5℃冷库中贮藏21d,好果率达77.61%。3%R处理能明显降低荔枝果实的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VC、总糖、可滴定酸等营养物质的消耗,抑制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的上升,花色素苷、总酚的下降以及PPO、POD活性的变化和SOD活性的降低,从而延缓荔枝的成熟和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