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响应面试验优化玉米淀粉挤出-酶解复合法糖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过挤出-酶解复合法液化后的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葡萄糖淀粉酶为糖化酶,采用挤出-酶解复合法糖化玉米淀粉挤出酶解物。以葡萄糖(dextrose equivalent,DE)值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糖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挤出工艺。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葡萄糖淀粉酶添加量140 U/g、原料质量分数70%、挤出温度85℃,由此工艺得到的淀粉糖DE值为42.1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得出DE38产品葡萄糖含量26.17%、麦芽糖含量25.29%、麦芽三糖含量14.86%,DE42产品葡萄糖含量29.57%、麦芽糖含量33.40%、麦芽三糖含量17.23%。红外图谱显示挤出物中含有葡萄糖等低聚糖特征峰,扫面电镜图显示原料经挤出后表面生成多孔状结构,X-射线衍射图显示有新的晶型结构生成,Brabender黏度曲线表明挤出物中含有小分子可溶性糖,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单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糊化,采用响应面优化玉米淀粉挤出法糊化工艺,对影响玉米淀粉糊化工艺的主要因素:挤出温度、水分添加量、挤出孔直径做出研究。结果表明:当挤出温度为114℃、水分添加量23%、挤出孔直径4 mm时,玉米淀粉糊化度为97.7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玉米淀粉挤出法糊化工艺的因素由强到弱为挤出温度挤出孔直径水分添加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温型α-淀粉酶对马铃薯淀粉进行水解,以马铃薯淀粉水解液的DE值为评价指标,在p 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马铃薯淀粉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p H7.90,酶解温度62℃,酶解时间60 min,在此最优条件下酶解马铃薯淀粉的DE值达57.93%。   相似文献   

4.
双螺杆挤出改性处理脱脂玉米蛋白粉。以脱脂玉米蛋白粉含水量、挤出温度、螺杆转速为响应因素,可溶性蛋白含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脱脂玉米蛋白粉挤出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物料含水量68%、挤出温度163℃、螺杆转速30Hz(225r/min)时,挤出脱脂玉米蛋白粉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3.43%。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挤出改性后玉米可溶性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布,结果显示其分子质量介于3500~14300D之间,且主要是分子质量为3500~6500D的多肽。改性后的玉米蛋白粉其理化性质都有了较明显的改善,说明双螺杆挤出改性玉米蛋白粉效果明显,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淀粉酶反应温度和作用时间及酶用量对莲藕浆液酶解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通用旋转设计和响应面分析莲藕浆液淀粉酶酶解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莲藕淀粉的最佳酶解工艺参数为:淀粉酶用量0.15%,反应温度60.69℃,作用时间116.35min。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玉米抗性淀粉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焕新  于博  金征宇 《食品科学》2011,32(22):11-15
研究普鲁兰酶法制备玉米抗性淀粉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加酶量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优化玉米抗性淀粉制备工艺,建立各因素与抗性淀粉得率关系的数学回归模型。确定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普鲁兰酶加酶量12.8ASPU/g、反应时间32h、反应温度46.2℃、pH5.0。在该制备条件下,抗性淀粉得率为46.2%。  相似文献   

7.
利用酶解-挤出复合法对绿豆皮膳食纤维进行改性,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影响改性工艺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绿豆皮膳食纤维改性前后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以持油力、持水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胆固醇能力为绿豆皮膳食纤维理化性能的考察指标。结果表明,当纤维素酶添加量120 U/g、酶解时间4 h、水分添加量70%、挤出温度140 ℃时,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2.74±0.29)%。改性处理后绿豆皮膳食纤维的表面结构疏松、粗糙,出现多孔性、多层褶皱特征,相对结晶度明显下降,各纤维素组分重新分布,而且有一部分不溶性膳食纤维转化为可溶性膳食纤维。改性处理后绿豆皮膳食纤维的持油力、持水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胆固醇能力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波辅助酶解制备玉米抗性淀粉,以玉米抗性淀粉收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普鲁兰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4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分析。结果表明4个因素的影响主次关系为普鲁兰酶酶解时间耐高温α-淀粉酶酶解时间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普鲁兰酶添加量。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微波辅助酶解制备玉米抗性淀粉的最优工艺参数: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3 U/g干淀粉、酶解时间30 min,普鲁兰酶添加量8 U/g干淀粉、酶解时间4.5 h。  相似文献   

9.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玉米淀粉挤出物的酶解力与糊化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挤压机的系统参数(挤压机螺杆转速、套筒温度、喂入料水分含量),研究了系统参数对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玉米淀粉挤出物酶解力与糊化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挤压机螺杆转速对玉米淀粉挤出物酶解力及糊化度的影响较小;套筒温度对玉米淀粉挤出物酶解力及糊化度的影响较明显,套筒温度为60 ℃时挤出物酶解力最高,普通玉米淀粉、高直链玉米淀粉、蜡质玉米淀粉三种挤出物的酶解力分别为1.102、0.948、0.926;喂入料水分含量对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玉米淀粉挤出物酶解力及糊化度的影响最明显,随着水分含量升高,酶解力先增大后减小,喂入料水分含量为25.0%时不同直链含量玉米淀粉挤出物酶解力最大,普通玉米淀粉、高直链玉米淀粉、蜡质玉米淀粉挤出物的最大酶解力分别为0.862、0.948、0.861,同时糊化度呈下降趋势。这为研究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玉米淀粉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酶法改性处理玉米胚芽蛋白粉,并比较改性前后玉米胚芽蛋白粉的功能性质.以改性时间、底物浓度和加酶量为响应因素,玉米胚芽蛋白粉凝胶硬度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玉米胚芽蛋白粉酶改性工艺.结果表明:酶法改性玉米胚芽蛋白粉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改性时间3.18 h;底物质量分数10.88%;加酶量24.16 U/g,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凝胶硬度为98.13 g.改性后的玉米胚芽蛋白粉其功能性质有了较明显的改善,说明酶法改性玉米胚芽蛋白粉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利用Amanoβ-糖苷酶对槐角异黄酮进行水解制备染料木黄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槐角异黄酮水解率。探讨酶质量浓度、水解时间、p H值和水解温度对异黄酮水解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确定最佳水解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水解条件为酶质量浓度0.5 mg/m L、水解时间3.68 h、p H 4.95、水解温度59.2℃。在此条件下,槐角异黄酮水解率达95.76%。该研究为自然界药用植物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优化玉米黄粉蛋白的酶解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H-stat法测定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对玉米黄粉蛋白的水解度,通过Box-Ben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水解条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中心组合试验,以水解度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优水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蛋白酶水解的最适条件为酶解pH11.10、酶解温度55.00℃、底物质量浓度112g/L、碱性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酶活单位比值5:1、加酶量48000U/g、酶解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玉米黄粉蛋白水解度实测值为30.23%,模型的预期值为30.84%。采用复合酶水解可提高玉米黄粉蛋白水解度,且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酶法水解虾壳制备促钙吸收肽。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pH、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底物浓度对水解度和钙结合活性的影响。以钙结合量为主要指标,应用响应面分析法(RSM)进一步优化促钙吸收肽酶解工艺。结果表明:以碱性蛋白酶为试验用酶,最佳酶解条件为pH10.2,酶添加量4100 U/g,酶解时间5.5 h,酶解温度55℃,底物浓度10%。在此条件下水解度可达到16.33%±0.27%,钙结合量达(1.954±0.020) mg/mL。  相似文献   

14.
大豆蛋白分子质量大、结构较紧密、油滴吸附速率较慢,因此乳化特性较低,不能满足其在现代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需求。改善大豆蛋白的乳化特性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挤压预处理、酶解改性和挤压预处理联合酶解过程对大豆蛋白乳化特性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大豆蛋白在不同改性过程中蛋白构象的变化、蛋白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乳化特性的改善情况,为研究挤压-酶解过程改善大豆蛋白乳化特性的机制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柑橘果渣酶解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柑橘果渣为原料,研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对果渣出汁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柑橘果渣酶解出汁率的酶解温度、pH值、酶量、酶解时间四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果渣酶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果渣酶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49.17℃、pH4.23、混合酶酶量0.68mg/g、时间3.4h,在此条件下,果渣的出汁率为22.36%。  相似文献   

16.
17.
以多孔淀粉吸油率为指标,利用Placket-Burman Design(PBD)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nhnken Design(BBD)试验对反应挤出与酶联合作用制备多孔淀粉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PBD试验得出影响多孔淀粉显著效应因素为物料水分含量、α-淀粉酶添加量、酶解时间、糖化酶添加量。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确定粉吸油率的九个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四个最大响应区域,并采用BBD试验优化了工艺。得出最佳配方工艺:物料水分含量36%、α-淀粉酶添加量0.52%、酶解时间7.7 h、糖化酶添加量1.73%,挤压温度70 ℃、螺杆转速120 r/min、pH5.0、酶解温度50 ℃、底物浓度25%,吸油率达到最大值68.49%,与预测值相近,较对照提高14.97%。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反应挤出与酶联合作用与天然淀粉酶解法相比,其制备的多孔淀粉在孔的数量、孔径大小、分布均一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