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SA/CS-CaCl2/PMCG新型生物微胶囊的扩散与截留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测定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EG传递透过SA/CS-CaCl2/PMCG生物微胶囊的性能,确定了SA/CS-CaCl2/PMCG膜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2000左右。同时又测量了小分子物质葡萄糖、乳糖、乙醇和谷氨酸在3种SA/CS-CaCl2/PMCG微胶囊中的扩散性能,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了这些物质在不同微胶囊的混合扩散系数Dm以及相应的微胶囊膜层中扩散系数D1。结果表明: Dm随PMCG浓度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呈减小趋势,而D1则随PMCG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D1《Dm,说明微胶囊中的传质阻力主要在微胶囊膜层中。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海藻酸钠/纤维素硫酸钠-CaCl2/聚亚基二胍氯化氢微胶囊(SA/NaCS-CaCl2/PMCG微胶囊),并以该微胶囊固定化培养枯草杆菌HL-1用于发酵制备纳豆激酶,考察了PMCG对枯草杆菌生长的影响,比较了微囊化培养与游离培养过程中的菌体生长、耗糖速率以及纳豆激酶产物分泌能力.最后经过连续6批培养,酶活可达到2465 IU•ml-1,是游离培养过程的3倍.  相似文献   

3.
In this work a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chitosan microcores entrapped in ethylcellulose is presented.Vitamin D2 was eficiently entrapped in chitosan microcores with spray-drying method and was microencapsulated by coating of ethylcellulose.The average size of chitosan microspheres was 6.06μm.The morphology and release properties of microcapsules were tested.The results of release in vitro showed that the microcapsule could realize sustained release for 12h in artificial intestinal juice.  相似文献   

4.
生物微胶囊固定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生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和常用生物微胶囊体系以及生物微胶囊固定化技术,着重介绍了由NaCS和PDAD-MAC构成的新型的NaCS-PDADMAC生物微胶囊体系,对生物微胶囊固定化技术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生物微胶囊技术在微生物发酵和动物细胞培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控制胶珠或胶囊的尺寸是生物微胶囊在人工器官和细胞固定化应用方面的要求.建立了一种通过气流作用于针头出口处的液滴,来制备比较均一的、可控尺寸微胶囊的方法.通过对针尖出口处液滴的受力分析,建立了描述液滴尺寸和气体出口处流速之间关系的方程.通过该方程可以根据对胶珠(或胶囊)尺寸的需要,计算得到应该实际控制的气流速度.最后通过Alginate/Ca凝胶珠和NaCS/PDMDAAC微胶囊两种体系,在不同气流速度下获得的胶珠和胶囊尺寸,对建立的方程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同时对制得的胶珠和胶囊的尺寸分布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气流法可在1.0mm~2.6mm范围内获得尺寸较均一的胶囊和胶珠.  相似文献   

6.
贺娜  于晓晨  于才渊 《辽宁化工》2009,38(9):593-596
根据细菌的生长情况,考察了阿拉伯胶、β-环糊精、麦芽糊精3种壁材及其混合对细菌活性影响,并进一步确定主要的胶囊材料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微胶囊体系具有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进一步考察了该体系壁材的成膜性。  相似文献   

7.
NaCS-PDADMAC生物微胶囊对苏云金杆菌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由NaCS和PDADMAC通过界面反应而构成的新型生物微胶囊——NaCS-PDADMAC生物微胶囊.考察了NaCS、PDADMAC和NaCS-PDADMAC生物微胶囊对苏云金杆菌生长和耗糖的影响,进行了用NaCS-PDADMAC生物微胶囊固定化培养苏云金杆菌的研究,结果表明NaCS-PDADMAC生物微胶囊对微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微生物的固定化培养.  相似文献   

8.
以丙烯腈(AN)、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甲酯(MA)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热膨胀微胶囊。通过热膨胀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等分析方法,考察了单体配比、发泡剂种类、反应压力、异戊烷用量和粒径大小对微胶囊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烯腈(AN)、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甲酯(MA)的摩尔比为12:4:1时,微胶囊的膨胀性能最佳;异戊烷、正己烷、异辛烷作为发泡剂,所制备微胶囊发泡性能优异;异戊烷作为发泡剂时,需加压反应,当加入量为30%时,膨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水为囊芯,以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ET)为囊壁,采用乳液-溶剂蒸发法合成一种水溶性囊芯的微胶囊,微胶囊表面光滑,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约100μm。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显微镜(OM)表征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特征,粒径及其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乳化剂浓度和芯/壁比例等对PET微胶囊大小和粒径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赵敏 《橡胶工业》2015,62(4):244-244
种用于橡胶材料自修复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来水利  陈峰  王克玲 《应用化工》2009,38(8):1132-1135,1138
研究了分散、乳化条件及成囊工艺对以苯乙烯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苯乙烯微胶囊状态的影响。讨论了不同乳化剂及其配比,不同乳化分散时间、搅拌速度和固化温度对微胶囊的包覆率、粒径的大小及分布情况的影响,最终确定以阿拉伯树胶和DBS按1∶3的比例混合作为乳化剂,1500 r/min搅拌,分散乳化60 min,85℃固化3 h作为制备环氧树脂微胶囊的优化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得到平均粒径为15μm左右,粒度分布均匀的球形微胶囊,包覆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A facile and efficient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microencapsulation of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in polyurea via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of toluene-2,4-diisocyanate and H20 through the atomizing emulsification approach. The resultant microcapsules were well-shaped and uniform sphere with diameter ranging from 2 to 6 um. Thermogravimetry (TG)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curves revealed that the microcapsules showed good thermal stability (no decomposition observed under 245℃). Besides, the microencapsulated TiC2 has been used as an efficient catalyst fo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ethyl orange. Furthermore, the photocatalysis of immobilized TiC2 could be enhanced by introducing UV absorbing agent to the wall of microcapsules.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三元共聚物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多聚电解质间的凝聚作用,在细胞生理条件下制备了一种液核带正电的新型微胶囊体系.该微胶囊的液核为N-乙酰化率50%的壳聚糖衍生物(HNC) 溶液,壳膜由HNC与异丁烯酸 (MAA)-羟乙基异丁烯 (HEMA)-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三元共聚物(MAA-HEMA-MMA)凝聚而成.从N-乙酰化率15.3%的市售壳聚糖(FNC)出发,乙酰化制备的HNC在细胞生理pH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溶解特性和质子化率.黏度80~3000 cPa•s间的HNC溶液可制备外观整齐、尺度均一的球形微胶囊.HNC分子量及浓度、pH、凝聚时间等对微胶囊的壳膜结构和表面特性都有一定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微胶囊的渗透性和强度.高浓度HNC有利于制备高强度的微胶囊,而低浓度HNC则有利于制备渗透性较好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14.
陶磊  宗成中 《橡胶工业》2018,65(2):205-210
以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在硫磺溶胶的表面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硅包覆硫磺微胶囊,分别从核壳材料比,醇水比以及催化剂浓度等几方面对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究,通过扫描电镜对微胶囊形貌对比后确定了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认为在醇水比为80/20,氨水用量为2.5~3ml条件下选用一定量的TEOS可以得到形貌规整,包覆完整的硫磺微胶囊,并对包覆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伟  辛毅  张纾  王红美  于鹤龙 《化工学报》2008,59(6):1595-1599
采用一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自修复微胶囊。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微胶囊壁厚、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借助纳米探针对微胶囊及其壳材进行压痕实验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自修复微胶囊包裹完整,表面粗糙,微胶囊平均粒径为100μm,平均壁厚为10μm,微胶囊修复剂芯材含量约为75%;纳米压痕分析显示微胶囊的弹性模量比环氧树脂的略小,说明了当环氧树脂基体内裂纹扩展时,裂纹更易于向微胶囊扩展,证明了环氧树脂微裂纹打开微胶囊释放修复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乔吉超  胡小玲  张团红  管萍 《化工进展》2006,25(8):885-889,927
介绍了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的原理,分析了溶剂蒸发法制备药物微胶囊的工艺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以下3个主要方面:(1)微液滴的形成;(2)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3)微胶囊颗粒的回收和干燥,并对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聚酰胺微胶囊缓释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荣  高新  张杏梅 《化学工程》2007,35(2):56-59
通过对染料微胶囊缓释性能进行定量研究,制备出一种环保型分散染料微胶囊。文中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分散染料微胶囊中染料扩散到丙酮溶液中的吸光度,并通过非线性函数方程Boxlucasl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建立了与微胶囊缓释性能规律相适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这一模型的分析,得到制备过程工艺条件对聚酰胺分散染料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得到制作环保型分散染料微胶囊所需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公雪  王程遥  朱群志 《化工进展》2021,40(10):5554-5576
微胶囊相变材料(MCPCM)利用微胶囊技术将相变材料包覆实现功能化,避免其泄漏及团聚问题,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因而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制备方法出发,首先介绍了MCPCM的芯材和壳材,详细阐述了喷雾干燥法、溶胶-凝胶法、复凝聚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和微乳液聚合法的原理及方法。围绕上述方法,文中阐述了MCPCM的微观形貌,并分析了粒径分布、包覆率、芯壳比对MCPCM储热和热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同时,概括了MCPCM在建筑节能、蓄热调温纺织、军事航空、能源利用等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对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