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引入卤代醇类化合物制备了适用于乙烯淤浆聚合工艺的新型高性能Ziegler-Natta催化剂(简称GH催化剂)。采用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了催化剂的组成、粒径和形态等;采用淤浆聚合法研究了催化剂的聚合性能,并与国产商业化催化剂(参比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GH催化剂的活性达21.6 kg/g,聚乙烯堆密度达0.34 g/cm3,粒径≥75~830μm的聚乙烯粉料质量占聚乙烯粉料总质量的97.9%,且GH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和其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合的性能均优于参比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钒系聚乙烯催化剂MAV-01,以三异丁基铝(TIBA)为助催化剂,研究了淤浆聚合体系中催化剂加料方式对其聚合性能的影响。优选了较佳的加料方式为:先将助催化剂加入氮气保护的反应系统中,加入定量氢气,然后加入乙烯到接近反应压力0.9MPa,将钒系催化剂加入聚合体系,之后补充乙烯至反应压力1.0MPa。在此条件下,钒系催化剂MAV-01的聚合活性较高,制备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熔体流动速率和较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相似文献   

3.
国产SEL催化剂首次在420 kt/a Hostalen ACP淤浆法高密度聚乙烯工艺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分别生产了PE100级管材专用聚乙烯23050和中空吹塑专用聚乙烯ACP 5531B.结果表明:SEL催化剂试用期间装置运行平稳;与参比催化剂相比,SEL催化剂聚合活性基本相当,1-丁烯单耗较低,氢气单耗较高...  相似文献   

4.
以1-己烯为共聚单体,利用釜式淤浆工艺双反应器串联聚合生产双峰聚乙烯PE100管材料树脂,研究了两个反应器聚合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及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条件的变化对产品熔体流动速率、密度及催化剂活性具有较大影响,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加入新型给电子体制备了适用于乙烯淤浆聚合工艺的Ziegler-Natta催化剂。采用激光粒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吸附仪及X射线衍射仪分析和表征了催化剂的粒径、形态和物理结构等。采用乙烯淤浆聚合法研究了该催化剂的乙烯淤浆聚合性能,并与进口参比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氢气分压为0.28 MPa、乙烯分压为0.45 MPa、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 h的条件下,催化剂活性达到21.3 kg/(g·h),聚合物堆密度达到0.34 g/cm3,粒径小于100μm的细粉含量为1.87%,催化剂的综合指标优于参比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气相法聚乙烯BCG-Ⅱ型催化剂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气相法聚乙烯BCG-Ⅱ型催化剂的组成、粒径分布及催化剂的淤浆聚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CG—Ⅱ型催化剂的活性较高,聚合物堆密度适中,应用在Unipol乙烯气相聚合工艺装置上操作良好,所生产的树脂颗粒均匀。干爽且流动性好,产品质量合格、稳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MgCl2/AlCl3复合载体负载钒化合物制备了乙烯聚合用钒系催化剂FVC-01,以氢气为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研究了淤浆工艺中不同助催化剂对FVC-01活性及所制聚乙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l):n(V)的增大,FVC-01活性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所制聚乙烯的表观密度和细粉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而熔体流动速率逐渐增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化不明显;以三异丁基铝为助催化剂时,催化剂活性能更好释放,制备的聚乙烯具有较高的表观密度和较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粒径分布窄,细粉含量低,有利于装置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HDPE吹塑专用树脂5200 B的工艺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高密度聚乙烯5000S的生产工艺为基础,根据聚合物的基本物性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选择了以聚合并联方式生产吹塑专用树脂5200B的工艺方案。在进行5200B转产时,对催化剂进料速率、氢气/乙烯、聚合温度及淤浆掺和比等工艺条件进行了调整。试生产结果表明,当第一、二聚合釜中主催化剂进料速率分别为39,17kg/h,助催化剂进料速率均为44kg/h,氢气乙烯摩尔比分别为1.90~2.20,0.20~0.22,淤浆掺和比为52.5:47.5,聚合温度控制在85℃时,产品综合性能优良,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采用MgCl_2/AlCl_3复合载体负载钒化合物制备了乙烯聚合用催化剂FVC-01,以三异丁基铝为助催化剂,氢气为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研究了淤浆工艺中聚合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及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VC-01解决了钒系催化剂对聚合温度敏感性高的问题,催化剂聚合性能稳定;聚合温度为82~84℃时,催化乙烯聚合的活性达5.22 kg/(g·h),聚乙烯的表观密度大于0.38 g/cm~3,细粉质量分数小于1.00%,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WD)为16.5~21.5,较用钛系催化剂生产的聚乙烯的MWD宽,可在单反应器内开发宽MWD的聚乙烯。  相似文献   

10.
以乙酸乙酯(EAC)为内给电子体对乙烯淤浆聚合用钛系Ziegler-Natta催化剂进行改性,并与未改性的催化剂进行了对比。通过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催化剂的颗粒大小、粒径分布和颗粒形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EAC与氯化镁和四氯化钛的相互作用;通过乙烯淤浆聚合的方法评价了不同EAC含量催化剂的活性和聚合反应动力学行为等。结果表明:n(EAC)∶n(Mg)=0.15时,催化剂活性可达39.72 kg/g,且具有颗粒形态好和反应动力学平稳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