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煤基多联产系统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电力和优质燃料2个方面的重大需求看,煤基多联产系统显然是未来洁净煤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的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中国能源系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对煤基多联产系统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国内外发展概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程靖  汪寿建  孙国恩  王冰  蔡宗远 《广州化工》2010,38(3):39-42,61
煤基多联产系统是未来洁净煤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发展煤基多联产系统对我国能源工业的战略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将起到重要作用。煤基多联产应当是大容量而且能够大规模应用的,煤基多联产的龙头煤气化技术就应当是规模化的。发展多联产的主要目的是要大幅度地提高煤炭利用的效率和经济性,从而减轻资源需求压力并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3.
将高密度三塔式循环流化床(TBCFB)应用于串并联综合型多联产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碳循环的流程与参数共优化的煤基多联产系统,促进低阶煤资源的高质高效转化。碳循环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系统以热解煤气循环作为热解气氛,提高了焦油产率,实现低阶煤高质化转化;二是在TBCFB使用富氧燃烧,提高了烟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将烟气替代氮气直接用于燃气轮机发电工质,减少了氮气消耗。利用Aspen Plus对全系统进行模拟,对多联产系统进行物料、能量和?衡算,研究未反应合成气循环比和烟气注入量对过程的影响;以能量利用效率为优化目标,对煤基多联产碳循环系统的操作条件寻优。结果表明,动力单元注入气体使用烟气时,煤基多联产碳循环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达49.7%,高于用氮气作为热解气氛的传统煤基多联产系统,相比传统的单产系统,煤基多联产系统的能量可节约13%,对于年处理30万吨煤的系统,折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4.9万吨/年。  相似文献   

4.
《广州化工》2012,40(8)
随着我国资源短缺的日益加剧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提高,煤基多联产系统作为一种资源利用率高、环保效果好的生产系统,能更好的解决我国现在所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是未来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本文章综述有关煤基多联产系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展望了该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资源短缺的日益加剧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提高,煤基多联产系统作为一种资源利用率高、环保效果好的生产系统,能更好的解决我国现在所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是未来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本文章综述有关煤基多联产系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展望了该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洁净煤技术》2004,10(4):75-76
题  目期 页 题  目期 页专论与综述煤基多联产系统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概况1 5现代测试技术在矿物加工学科中的应用 1 1 1煤炭直接液化在中国能源战略中的作用 2 1煤基多联产系统关键问题及在中国可能的发展途径2 4洁净煤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 1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坑口多联产系统 3 4中国无烟煤资源与性质 3 8山东省煤炭资源及其利用途径 4 1清洁能源行动网站的建设及应用 4 8清洁生产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4 1 2洗选加工跳汰机中除杂物设施的制做及改进 1 1 6智能选煤的探讨与分析 2 9高产高效选煤厂管理模式探索 2 1 3…  相似文献   

7.
煤基多联产是洁净煤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煤基多联产系统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国内外发展概况进行了概述。指出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是未来洁净煤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2008年11月27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新型煤化工协调工作委员会和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在上海主办了新型煤化工——煤基多联产论坛。本次论坛荟萃了来自全国各地煤化工专业领域的近200名精英,大家就共同关心的国家能源战略、煤化工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竞争性分析以及煤基多联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等问题开展了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上海煤化工项目建设需要,上海华谊集团公司确定将安徽省无为县作为建设煤基多联产精细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未来50年发展主攻方向。目前无为煤化工项目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项目建设目标是焦炭联产甲醇2400kt/a以上,并利用年产2400kt甲醇和500kt煤制烯烃(MTP)向煤基多联产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煤基多联产系统(化工过程-动力装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阐述了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地区以及大西北地区采用煤基多联产系统的重要性和经济可行性,文中引述了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对此类系统所进行的技术经济分析,这对我国推广多联产系统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明 《洁净煤技术》2011,17(2):1-2,7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是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提出煤炭洗选、煤制合成天然气和煤基多联产作为短、中、长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概述了中国炼焦、合成氨、甲醇、二甲醚、煤炭液化等煤化工领域的工业技术现状,分析了近年来该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分析预测。指出,中国煤炭液化、煤基甲醇及其下游产品、煤化工联产等新型煤化工尚处于发展初期,今后20年将面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机遇与前景。  相似文献   

13.
贾小平  万树文  钱宇 《化工学报》2013,64(12):4373-4378
煤气化合成气为核心的多联供多联产系统是能源化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联供因子和联产因子是影响多联供多联产系统性能的两个关键因素。以天然气辅助煤多联供甲醇电多联产系统为例,根据其结构特性,提出以甲醇合成模块中未反应合成气进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的分流比率为联产因子,以进系统天然气的与原煤的的比值为联供因子,考察系统规模、损率、产品成本分别跟随联供因子和联产因子单因素变量变化规律,并讨论煤炭价格和天然气价格对系统产品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坑口多联产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多联产系统概念,提出了坑口煤气化多联产系统方案,并简要总结了坑口煤气化多联产系统的关键技术以及其系统优势,同时分析了坑口煤气化多联产系统规划建设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坚持科学发展观 做大做强现代煤化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其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将在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协同发展,长期共存。传统煤化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低效益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认真转变增长方式,走循环经济之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全局。阐述了现代煤化工的基本特征;介绍了煤化工相关领域最新技术进展及产业化现状;分析了自主创新和引进的关系。指出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发展能源替代品应有序推进,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应坚持一体化、基地化、大型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曹湘洪 《化工进展》2011,30(1):80-87
针对我国目前出现的盲目发展煤化工、煤制油的状况提出了实现我国煤化工、煤制油产业科学发展的建议。一是发展煤化工、煤制油必须坚持“适度、有序”原则;二是综合考虑社会投入,发展煤基车用替代燃料应定位在煤制油上,不宜发展“醇醚燃料”;三是发展煤化工、煤制油要高度关注国际原油和石化产品市场,认真分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发展煤化工、煤制油要积极推动煤炭生产企业与石油化工企业的以资本为纽带的强强联合。  相似文献   

17.
马炯  李宝杰 《大氮肥》2012,35(1):7-12,16
煤化工及热电联产一体化解决方案作为一项煤化工项目与热电动力供应有机结合的整体系统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美欧等国都在加快IGCC技术研发和工业化应用的发展步伐,中国也进行了相应技术研究和试点项目的建设。本文简要介绍煤化工及热电联产一体化解决方案(IGCC技术)的基本特点、目前世界发展情况,以及在我国推广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陈嵩嵩  张国帅  霍锋  张军平 《化工进展》2020,39(12):5009-5020
针对国内大宗化学品的供需平衡、煤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与分析。文章指出,从产量与需求数据可以看出,合成氨、尿素以及甲醛已严重过剩,亟需开拓下游产业链,增加消费需求;煤制甲醇(CTM)、甲醇制烯烃(MTO)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甲醇、乙烯、丙烯的对外依存度有所降低,但乙烯、丙烯产出比需及时调整优化;近年来煤制天然气、对二甲苯和乙二醇技术为国内研究热点,特别是煤基乙二醇技术的成功产业化,使得乙二醇的对外依存度由75.0%降至54.4%,但煤制聚酯级乙二醇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作为油气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国内对天然气和对二甲苯长期依赖进口,积极开展煤制天然气和煤制对二甲苯技术的研究对我国能源及化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提出了我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应着重开展合成氨、甲醛大宗化学品下游产业链开发,解决煤制乙二醇产品质量差的问题,突破甲醇-甲苯芳构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综述美国煤基喷气燃料的发展动态,包括煤基喷气燃料组成、生产工艺和性能等。阐述我国研究煤基喷气燃料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可能需要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