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日本在七十年代首先提出“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以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为主要脉络的新技术革命的潮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从1988年开始,由原机械电子部成  相似文献   

2.
机载激光测深,是最新发展的海道测量技术之一。它和传统的水面船艇测深相比,可以不受海浪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快速地测量海底地形。目前,在日本等国家已经用于海洋测绘中,并取得较好的效果。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机载激光测深技术也会很快的被引进国内,本文主要简单介绍激光测深技术的背景、原理、应用领域等。  相似文献   

3.
一、设备诊断技术的发展概况 设备诊断技术开发得比较晚。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由于人们开始认识到发展故障诊断技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发展速度、研究规模和取得的成果都是十分令人鼓舞的。在美国,一九六一年开始执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阿波罗计划,在日本,作为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得以复兴与经营工程学的实践应用是分不开的。经营工程学的雏型是工业工程,可以说日本企业的振兴得惠于工业工程的引进和发展。1 传统工业工程 1925年日本大贩财政界出资,创立了大阪府立产业能率研究所,与此同时东京也设立了日本能率协会。但工业工程真正发挥作用还是从战后开始的。其主要原因是:引进了美国的“质量管  相似文献   

5.
《工具技术》2011,(9):30-30
<正>针对日本模具业正在萎缩的现象,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秘书长曹延安认为,这只是日本模具的表面现象,其实日本正在有意将模具制造业转移到其它国家。当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增速必然放缓。日本模具业在经过1998年产值达到1.87万亿日元的高峰后,尽管连续几年增速放慢,但仍在一直增长,而且从去年开始已有所回升。另外日本的模具技术仍旧是世界领先。日本模具业的增速放缓主要是由向其它国家转移造成的,而不单是技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当今国际间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为的增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欧共体、加拿大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南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我国台湾省等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的人力对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并开始尝试进行国际间的合作研究。智能制造计划(Intelligent Manufactur-  相似文献   

7.
宋晒燮 《钟表》1995,(1):18-20
1.韩国钟表业的现实地位 (1)制造业 韩国的钟表业早在六十年代初开始,当时只有几家韩国公司开始从事从国外(主要是日本)进口零部件组装机械手表和时钟。不久通过引进日本的技术和商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生产线,部分使用国产零部件。在那时,日本的钟表业已具有七十年的历史,而且韩国钟表业的兴起大部分应归功于日本。  相似文献   

8.
《机电一体化》2012,(2):10-10
据统计,2007年日本机器人销售额为5850亿日元,其中出口额达到3730亿日元。推动机器人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向海外发展的日本企业数量逐渐增加,同时海外的汽车制造商也开始积极引进机器人。目前,日本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制造业和电子机械产业。电子机械产业中的电子零部件封装、半导体封装、无尘室、组装等领域的需求占了机器人销售额的一半。  相似文献   

9.
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是部分发达国家企业提高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成功经验纵观国际上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有些国家主要是依靠自主开发成长起来的,如美国;同时也有通过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发展起来的成功范例,如日本、韩国等。二战后的日本从1950~1970年,只用了100多亿美元,几乎掌握了世界各国在半个多世纪内开发的大部分科技成果。据估计,如果这些科技成果靠他们本国去开发,至少要用60年的时间,耗费1000亿美元以上的投资。日本经济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开发,形成…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壮大,人工智能技术开始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使得传统行业衍生出很多新业态。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社会朝着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发展,是众多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代表着不同行业的数字化技术发展新维度。文章主要以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中的实践为核心,从4个方面展开探讨,以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各行各业朝着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日本包装机械工业概况日本包装机械工业的发展是以食品和化工工业为中心,为适应大量生产方式和超级市场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它起步晚,发展快。其特点是中小型单机为主,技术较落后,但产量大,出口量也大。这与欧美各国回然不同。日本包装机械生产始于1905年,五十年代已有一定基础,1960年以后发展很快。先从香烟、饼干、糕点等食品包装机械开始,随着塑料薄膜等新包装材料的开发,以及方便食品和加工食品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日本包装机械工业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日本红枫苗木繁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红枫是一种非常美丽的彩叶植物,具有极高观赏经济价值,主要介绍日本红枫引种繁育栽培技术,包括日本红枫扦插与嫁接育苗技术和示范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由日本产业界26家大公司、大企业的经理、厂长和学术界22所高等院校的教授等发起筹建的日本设备管理学会,已开始募集会员,并将于1989年4月1日正式成立。 近年来,随着产业界工厂设备向着高技术化、自到化发展,设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日益增加,以TPM为主导的维修技术的重要性,今后将更加突出.但是维修技术是以实用技术在产业界发展起来的,而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各工业发达国家对光学工业都比较重视,并予优先发展。据统计,日本、联邦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光学仪器产值年增长率均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本文从技术经济方面,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光学工业的发展动向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工具技术》2006,40(5):81-81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秘书长曹延安认为,日本模具业正在萎缩的现象只是日本模具业的表面现象,其实日本正在有意将模具制造业转移到其它国家。日本模具业在经过1998年产值达到1.87万亿日元的高峰后。尽管连续几年增速放慢,但仍在增长,而且从去年开始已有所回升。另外日本的模具技术仍旧是世界领先。日本模具业的增速放缓主要是由向其它国家转移造成的,而不单是技术问题。首先是日本本国模具业有向中国、东南亚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株式会社山武是日本著名的综合自动化仪器仪表厂商,创建于1906年,是该行业创业最早的日本企业。1950年,与美国霍尼韦尔进行资本合作,成为战后日本首家与美国公司合资的企业。由于企业本身有良好的基础,合资期间的山武在经营上依然保持着很大的独立性,历代董事长和总经理都由日本人担任。与许多日本企业一样,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山武也在技术、管理及企业规模等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日本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迅速地接近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很大贡献。1961年山武的股票在东京证交所上市。目前,山武集团在日本…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日本制定了《信息技术基本法》,根据这部法律,从2001年初,日本开始实施“e-日本战略”,其目标是到2005年使日本的信息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5年过去了,日本稳步发展了自己的信息基础设施。为此,日本政府又提出了新的“u-日本战略”,其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系统,以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方便地获取和交换信息,并且通过信息技术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和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打造一个理想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社会。网络社会初步成型在20世纪最后10年中,在全球信息和传播技术发展的浪潮中,日本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18.
概述在我国当前经济调整过程中,轻工业将有较大的发展。如何提高轻工业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机械设备的更新与发展。在轻工业中应用和推广液压技术是实现这一目的的较好途径,另外还可使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所以在轻工业中发展液压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液压技术是一门较新的科学技术,从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后,从航空、军工、机床等行业开始,发展极为迅速。近20年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液压传动的主要优点是: (一)从结构上看,  相似文献   

19.
世界经济的发展正在进入“亚洲时代”,其现代工业的发展速度已超出了人们的预想。日本FA行业的亚洲市场战略仍然举棋不定,面对多元的需求结构不知所措。欧、美各国正急于向亚洲地区接近,而亚洲地区各国也正快速形成互补经济体制。在不远的将来,“亚洲时代”很可能要主导世界经济,届时日本将置于何处? 对此,日本《生产财》杂志社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有日本机床制造厂及经销商社等有关首脑与经营方面人士共5人参加,本文是座谈会上主要发言的综合报导。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遥控技术应用已经十分广泛。20世纪60年代,日本、德国等国家开始将无线遥控技术应用于起重机械,我国从80年代开始引进、研制、使用起重机遥控器。由于起重机属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特种设备,故对起重机遥控器的安全性要求也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