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荆江大堤护岸险工典型矶头近岸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荆江大堤为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在荆江大堤迎流顶冲段修建了护岸工程。本文在不同的险工段选择观音矶、杨二月矶和龙二渊矶等三个典型矶头,根据近50年原型观测资料,统计不同时段典型矶头附近局部冲刷坑的特征,分析了典型矶头近岸河床年际、年内演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全面概括了三峡工程蓄水前上述三矶头险工状况,为清水下泄河道冲刷情况下应急工程加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荆江大堤文村甲护岸工程于2002年3月中旬长江最枯水位期间发生了严重的崩岸险情。究其原因有:一是重大河势变化,导致枯水主流进入左汉,变支汊为主泓,河床大幅冲深,且随着冲刷的扩展。主流线贴岸,在护岸工程坡脚淘刷出深坑,使护岸工程失去支承而垮塌;二是护岸区河床土质结构松散。易被冲刷。值得注意是,文村甲护岸工程尚未稳固,上下游河势也未稳定,仍有再次发生崩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后,由于库区泥沙淤积,清水下泄,下游河道必然受到影响。通过对三峡水库建库前后荆江河段主要水文测站多年的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水库建库前后荆江河段主要控制站宜昌、枝城、沙市、监利的断面面积及低水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受水库蓄水后清水下泄影响,荆江河段尤其是枝城、沙市站断面下切较大,低水水位流量关系线下移,同流量级下水位降低;宜昌站由于前期受葛洲坝工程影响,断面已基本稳定,受三峡工程运行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荆江关洲河段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治平  邓良爱 《人民长江》1999,30(5):27-28,39
关洲汊道位于葛洲坝工程下游长江荆江河段首部。其两汊年内水沙分配随来流少左右易位,临界流量为20000m^3/s,即20000m^3/s以上,左汊为主汊,20000m^3/s以下,右汊为主汊,水沙分配的这种变易性规律,与该河段特定的汊道河槽形态及相应的水力泥沙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5.
下荆江莱家铺弯道河床演变及航道条件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荆江河道蜿蜒曲折,河岸崩塌、滩槽变化频繁,不利于防洪、航运。经过收集整理下荆江莱家铺弯道近40 a的实测地形资料,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滩槽变化及浅滩演变特点,并结合逻辑推理、数值模拟实验,探讨了河床演变影响因素,揭示了河床演变及航道条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弯道凸岸边滩将持续冲刷,遇较大洪水存在切滩隐患;弯道下游过渡段左侧的中洲子高滩崩退趋势加剧,致使弯道进口及过渡段河道展宽,形成交错浅滩,航道条件有恶化趋势。对该弯道河道治理及下荆江演变规律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蓄水后,改变了下游来水来沙条件,河床演变也相应发生变化.长江中游窑监水道属典型的弯曲分汉河型,在分析三峡蓄水运用前后河床演变的基础上,采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预测了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20a河床演变趋势.计算表明,窑监河段主流仍保持在乌龟洲右汉,主支汉的河势没有发生变化,虽然整个河段呈冲刷趋势,但出浅碍航段航深随着枯水位降落有减小的趋势.在对历史演变分析及演变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航道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修建后,由于水库调蓄作用,进入坝下游荆江河道的水沙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荆江河道产生较明显的冲刷,已引起局部河段的河势调整,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对两岸堤防、已建护岸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及河道的稳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进而影响该地区的防洪、航运、生态与环境,以及河流的综合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采用长江防洪实体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了三峡工程运用初期不同时期荆江重点险工段调关弯道的冲淤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河势调整趋势。研究成果可为该段河道的治理和河势控制工程规划、设计等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运用改变了下泄水沙条件,坝下游弯曲河型均呈现“凸冲凹淤”演变规律,以致碍航问题日益突出。为研究弯曲河型滩槽演变特点及其成因,以下荆江河段荆江门弯道为例,利用三峡蓄水后近15 a实测地形资料,采用逻辑推理及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预测了航道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用后,凸岸边滩年际间呈持续冲刷趋势,冲刷位置不断下移导致河段展宽引起航道条件恶化;在平滩流量(20 000~25 000 m3/s)持续时间>15 d的年份,凸岸边滩冲刷后退,反之淤长;冲淤幅度与年均来沙量,尤其细沙(d≤0.125 mm)含量密切相关,基本呈同步变化趋势;荆江一期工程实施后,在当前水沙条件下凸岸边滩会继续受冲,形成枯水双槽,航道条件将恶化。水沙过程的改变是弯曲河型滩槽演变的主要原因,遇大水且来沙量较少的年份,荆江门河段很可能出浅碍航,这可为下荆江弯曲河段航道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荆江河段沙市(二郎矶)站水位流量关系精度,利用沙市(二郎矶)站2015~2020年水位、实测流量资料以及辅助水尺断面水位资料,对现有落差指数法中的参数进行分析优选,优化校正流量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使用优化后的参数计算的沙市(二郎矶)站水位校正流量关系点更为集中,定线更为简洁,且精度可靠,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减少流量测次、提高测验效率、简化水文资料整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荆江河段近岸河床演变规律及崩岸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慧  严光云  段光磊 《人民长江》2006,37(12):53-54
由于受水沙条件变化、河床边界、河势调整和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荆江河段多年来崩岸频繁.根据荆江河段实测原型资料详细分析了险工护岸段近岸河床演变规律,介绍了近期荆江主要崩岸段特点及其分布规律,并对崩岸机理及工程措施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崩岸是长江堤防重大隐患之一,找出崩岸的机理,为崩岸的预警预报和整治工程提供较为科学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和护岸工程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简述长江中下游河道基本情况和整治任务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建国50a来河道整治工程的实践,包括规模宏大的护岸工程,蜿蜒河道裁弯工程,分汊河道稳定和堵汊工程以及重点河段综合整治;介绍了护岸工程的传统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对新世纪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工作提出了建议。再经过50a的奋斗,长江一定会成为堤防稳固、河势稳定、水环境优良,永远造福于人类的河道。  相似文献   

13.
经济社会的发展依赖于水利,而水利的改革和发展呼唤科技的支持.只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科学治水方针,实施科技创新与专利保护的和谐管理,才能紧紧追踪世界水科学的发展,在探析中国水利行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深层原因的基础上,揭示因缺乏专利工作造成的"和谐"失调,并运用席酉民的和谐管理理论,对水利科技创新与专利保护的和谐管理机制进行构架, 以实现水利行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下荆江裁弯对荆江洞庭湖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唐日长 《人民长江》1999,30(4):20-23
下荆江中洲子、上车湾河湾实施裁变工程,沙滩子河湾发生自然裁弯,迄今已有20余年。裁弯后,荆江分流入洞庭湖的水量、沙星锐减、加速了江湖关系变化。根据原型实测资料,对裁弯后荆江河道和江湖关系演变、工程效益和对江湖防洪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指出1980年后,荆江河床已处于部淤平衡状态;洞庭湖口洪道和城陵矶-武汉河段泥沙淤2积问题对防洪影响较小,并对三峡工程运用后,进一步贯彻“江湖两利”方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2007年汛期淮北大堤新植草皮护坡成坪前水毁严重问题,避免草皮护坡修复中产生二次损毁,开展经济、速成型草皮护坡专项研究,开发出"狗牙根草茎建植堤防护坡技术",应用效益显著。利用该技术建植的草皮,可广泛用于堤防护坡,对砂性土质堤防应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多种型式板桩护岸的优缺点,结合工程实际根据当地工程地质、施工条件、工程造价等方面的要求选择高分子聚合物板桩护岸,并进行相应的渗流和抗滑稳定、桩顶位移、河道过流能力计算,结果表明河道边坡抗滑和渗流稳定在各个工况下均满足规范要求,桩顶位移在允许范围内,河道流速满足河道不冲不淤要求.高分子聚合物板桩护岸效果良好,可被...  相似文献   

17.
王俊 《人民长江》2002,33(8):18-19,39
安徽省境内长江可崩岸线长约727km,其中崩岸段岸线长约300km,占可崩岸线的41%,近百年来有些弯道累计崩退宽度达几百米,曾造成多处江堤退建,受主流顶冲的岸段也常发生窝崩和条崩。概要介绍安徽省长期以来在护岸工程建设方面所采取的几种重要护岸型式(包括丁坝、沉排、沉柳、抛投小颗粒石料、土工编织布沙袋护岸和平顺抛石护岸)及其效果,还介绍了在抛石定位,虚吨位控制方面的一些经验以及近期护岸情况。  相似文献   

18.
河流人工强化净水工程技术与净水护岸方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现有国内外对污染河流人工强化净水工程技术,并着重对在我国有推广前景的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和生态浮岛技术进行了阐述和工程实例分析.同时提出了一种将净水技术与必须建设的工程项目结合起来的新的净化污染水体思路,并推荐了净水石笼护岸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下游河床冲刷对护岸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卢金友 《人民长江》2002,33(8):23-25
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水沙条件的改变,长江中下游河道将发生相应的调整变化,这种演变趋势对沿江地区防洪、航运、取水、岸线利用等均将带来一定影响。通过数学模型计算,长江中下游宜昌至大通各河段冲刷达到最大时的平均剖刷深度约为0.5-5.3m,其中以下荆江河段的平均冲刷深度为最大,约为5.3m,上荆江河段次之,约为3.5m。简述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演变规律和河床演变趋势及其可能对护岸工程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一维悬移质数学模型 ,对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区冲淤变化进行了联合计算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荆江松滋口和藕池口的建闸调度方案对江湖冲淤和三口分流分沙的影响。结果表明 :建闸控制后 ,三口分流分沙量减少 ;松滋口减幅最大 ;长江干流河道冲淤变化较小 ;松滋口分流道淤积 ,洞庭湖区淤积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