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期合并肝功能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期间我院收治的97例孕前肝功能正常,孕后28周出现肝功能异常且待产时指标仍未正常产妇为研究对象,另选取50例肝功能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情况以及新生儿体重、胎儿窘迫发生率。结果:肝功能异常组妊娠期高血压、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组和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组羊水污染程度重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组新生儿平均体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异常组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合并肝功能异常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对母儿结局产生不良影响。应密切监测妊娠期合并肝功能异常产妇母儿情况,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甲亢孕妇妊娠结局,为妊娠结局预测及妊娠合并甲亢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63例甲亢孕妇为患者组,按照患者组甲亢控制情况,分为控制组和未控制组2个亚组,同期64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妊娠结局,总结处理对策。结果 :正常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产检次数显著低于患者组,新生儿体重高于未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与正常组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未控制组,其产检次数、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未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妊高征、心力衰竭、胎膜早破、流产、早产、剖宫产、贫血、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与正常组产妇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甲减、甲亢及新生儿死亡或死胎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与正常组围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甲亢显著增加母婴风险,按照产妇甲状腺功能实施早期、规范的甲亢控制治疗可有效降低妊娠不良结局发生风险,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分娩方式选择及母婴结局,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剖宫产指征。方法: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13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按照患者心功能分级,将其分别纳入心功能Ⅰ~Ⅱ级组(n=96)、心功能Ⅲ~Ⅳ级组(n=39),比较两组患者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心功能Ⅰ~Ⅱ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心功能Ⅲ~Ⅳ级组,其心脏病类型以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心功能Ⅲ~Ⅳ级组心脏病类型以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Ⅰ~Ⅱ级组、心功能Ⅲ~Ⅳ级组阴道分娩产妇心衰发生率均高于同组剖宫产产妇,心功能Ⅲ~Ⅳ级组产妇终止妊娠孕周低于心功能Ⅰ~Ⅱ级组,其产妇心衰发生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Ⅰ~Ⅱ级组、心功能Ⅲ~Ⅳ级组阴道分娩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早产率均高于同组剖宫产产妇,其1 min Apgar评分低于后者,心功能Ⅲ~Ⅳ级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低于心功能Ⅰ~Ⅱ级组,其新生儿早产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阴道分娩风险较高,心功能Ⅰ~Ⅱ级者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心功能Ⅲ~Ⅳ级者建议适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以保证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先兆流产保胎成功后妊娠结局,总结先兆流产保胎适应证。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327例孕产妇,将先兆流产保胎成功者纳入保胎组,将无先兆流产及其他高危因素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妊娠结局,随访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2组产妇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不良结局、新生儿0~3岁综合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流产保胎成功后不会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但需注意保胎适应证选择,以保证妊娠的安全性及新生儿发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剖宫产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43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及阴道分娩组,比较2组母婴结局。结果:93例行阴道试产产妇中,56例(60.2%)阴道分娩成功。阴道分娩组产妇出血量、初次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率、产褥期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2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有着较高的成功率,且较剖宫产更有利于母婴结局的改善,建议不存在剖宫产绝对指征的产妇接受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6.
冯方方  洛若愚 《现代仪器》2015,(1):59-60,73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与孕妇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6月到2014年5月住院待产和门诊产前检查的孕妇150例,其中早产胎膜早破患者50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50例,正常分娩未发生胎膜早破50例,分别在分娩前取宫颈分泌物检测UU、CT,分析胎膜早破与孕妇UU、CT感染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影响。结果:经过检测早产胎膜早破、足月胎膜早破、正常妊娠中UU阳性率分别为70.0%、44.0%、20.0%,CT阳性率分别46.0%、32.0%、10.0%;早产胎膜早破、足月胎膜早破UU与CT阳性率与正常分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343、7.986,P<0.05),早产胎膜早破的UU与CT阳性率高于足月胎膜早破中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95、4.105,P<0.05);将UU、CT感染阳性者作为观察组,UU、CT感染均阴性者做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早产、低出生体重、绒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等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的发生与孕妇UU、CT感染密切相关,UU、CT感染可以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绒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易利红 《现代仪器》2016,(4):105-107
目的 :分析诱发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的危险因素,为POF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224例POF患者纳入患者组,按2:1原则选择居住地区和年龄相近未发生卵巢早衰女性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个性特征等一般临床资料,并运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POF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结果:人流流产次数≥2次、有腮腺炎病史、有被动吸烟史、睡眠质量差、A型性格、情绪焦虑是诱发POF的危险因素,经常锻炼身体、豆制品摄入多是POF的保护因素。结论 :流产、病史、吸烟史、个人生活习惯等因素在POF发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引导女性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女性对POF的认知,并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群体实施早期预防干预,有望降低POF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17例患者中注射垂体后叶素组84例(A组),子宫动脉阻断组61例(B组),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患者126例(C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B组手术时间高于A组、C组,其术中出血量低于其他2组;A组、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92%(3/61)、5.95%(5/8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12/126),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肌瘤残留率、复发率低于A组、C组,A组肌瘤残留率、复发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妊娠时间、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腹腔镜、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子宫肌瘤剔除相比,子宫动脉阻断后切除病灶虽然技术要求较高,但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与妊娠结局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及切除术后输卵管功能与妊娠结局分析。方法 :195例有生育需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输卵管开窗取胚术96例为开窗组,行输卵管切除术99例为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输卵管功能与妊娠结局。结果:术后7d,切除组83例(83.84%)患者β-HCG恢复至正常水平,高于开窗组的66.67%(64/96),切除组术后7dβ-HCG下降率高于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β-HCG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实施,无中转开腹者,术后均未见皮下气肿、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窗组术后3个月患侧输卵管通畅率为11.46%(11/96),低于对侧输卵管的95.96%(9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输卵管切除术相比,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未促进患者术后输卵管功能与妊娠结局的改善,且患者术后β-HCG恢复较慢,对于多数患者而言,输卵管切除术仍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regnancy with thrombocytopenia,PT)的原因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为PT的预防及母婴结局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至2016年收治的133例PT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100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导致PT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产妇母婴结局的差异,探讨PT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年龄低于对照组,其产前贫血发生率、临床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T是导致PT的最常见原因,占46.62%,其次为ITP,占21.80%;病因为PHD、ITP患者,其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产妇分娩前PLT的降低,其产后出血发生率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50×109/L的PT患者,其新生儿结局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50×109/L的PT患者,随着其PLT的降低,新生儿双顶径、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逐渐下降,宫内窘迫率、发育迟缓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病因复杂且往往伴有产前贫血、临床出血症状,并对母婴结局存在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妊娠剧吐对孕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临床诊治思路。方法:选取163例因妊娠剧吐入院的孕妇及120名正常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甲状腺功能及甲亢发生率,记录妊娠剧吐致孕妇甲亢的治疗方式及随访结局,总结妊娠剧吐致孕妇甲亢的诊疗体会。结果:观察组FT3、FT4高于对照组,其TS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孕妇甲亢发生率为41.10%(67/163),高于对照组的4.17%(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7例妊娠剧吐致甲亢孕妇均接受控制呕吐、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其中59例(88.06%)于1~2个月后复查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妊娠剧吐极易引发孕妇甲亢,多数孕妇接受对症治疗可恢复,但鉴于妊娠剧吐致孕妇甲亢的严重后果,对于少数甲状腺功能持续恶化的孕妇而言,应考虑早期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在工程爆破中,保证爆破能安全进行是工作的首要问题。爆破工程中的危险性因素包括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爆破振动、爆炸冲击波、爆破飞石及爆破毒气等,针对这几种因素加以分析,以期能加强工程爆破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尿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为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至2014年2月我院就诊随访资料完整的317例尿毒症患者资料。按照其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记录患者死亡原因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频率等一般临床资料,将存在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尿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317例患者中,126例死亡,191例存活,死亡率为39.75%,患者死亡原因以心血管疾病(26.98%)为主,其次为呼吸循环衰竭(26.19%)。多因素回归分析示,FPG升高及合并糖尿病、肺部感染是影响尿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LB、Hb、血钠、透析频率升高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死亡与感染、血糖控制不佳有关,针对危险因素实施早期干预治疗并注重营养支持、规范透析频率、纠正贫血状态,有望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探讨预测方法。方法 :整理我院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抢救的177例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猝死原因,将患者分别纳入心脏性猝死组(n=109)、非心脏性猝死组(n=6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病史资料,运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探讨心脏性猝死的预测及防治对策。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发病先兆、发病时间6:01~12:00、心电图室速/室颤、QTc间期延长、LVEF <35%、心脏扩大均为心脏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众多,早期筛选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并开展长期干预,有望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02月-2013年02月在本院建档行血糖筛查的孕妇1154例,将不同孕周筛查出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14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筛查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分为三组:早期干预组(A组)、中期干预组(B组)、晚期干预及未干预组(C组),分别72人、54人、17人。随机选取该期间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0例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及运动治疗,必要时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仅作自然观察。分别对3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妊娠并发症、围产儿并发症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并与对照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7.68%。A组孕期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幅度与C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B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围产期并发症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结论:早孕期及中孕期综合管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改善和降低围产期并发症及围产儿不良结局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卵巢转移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月到2015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904例经手术治疗并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选取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输卵管转移、宫旁转移、CA125水平等可能与发生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90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54例发生卵巢转移,转移率5.9%,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与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输卵管转移、宫旁转移、CA125水平、阴道受浸润、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盆腔其它部位转移相关。多因素显示:输卵管转移、CA125水平、合并肌瘤、盆腔其它部位转移是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子宫内膜癌保留卵巢有一定风险,对于未绝经强烈要求保留卵巢患者,在经过手术病理分期后,排除高危因素,对有随访条件患者可予保留卵巢。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生儿发生难治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61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肺炎类型,分为难治性肺炎组,普通型肺炎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资料及转归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新生儿难治性肺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结果:261例肺炎患儿中,125例为难治性肺炎,136例为普通型肺炎。胎膜早破≥24 h、Apgar评分≤7分、胃管喂养、吸氧、吸痰/插管是影响新生儿难治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难治组住院天数、肺炎疗程、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其治愈率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难治性肺炎往往治疗效果欠佳,疗程较长且住院费用较高,注重新生儿发生难治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及时予以干预,是降低难治性肺炎发病率、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78例行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年龄、性别、手术时间、髋关节手术史、并发症、出血量、引流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明确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有30例(5.19%)发生感染。2组合并糖尿病、长期应用激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未感染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显著长于为感染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引流时间、长时间应用激素、髋关节手术史、血清白蛋白均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手术时间长、合并糖尿病、引流时间长、长时间应用激素、髋关节手术史、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下均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为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11例预激综合征患者,按照其合并房颤情况,将合并房颤者纳入房颤组,将未合并房颤者纳入非房颤组,计算患者合并房颤率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 :111例预激综合征患者中,共有26例合并房颤,合并房颤率为23.42%。房颤组男性比例、既往有吸烟史比例及显性房室旁路比例高于非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发生房颤(是=1,否=0)为因变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男性、显性房室旁路为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心脏电生理检查示显性房室旁路是导致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发生风险上升的危险因素,可据此早期评估患者房颤发生风险并予以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为重症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23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照其临床特征分为重症组(n=75)及普通组(n=248)。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表现以高热不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并伴神经系统异常症状为主。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3岁、热程≥3 d、热峰≥39℃、白细胞计数≥12×109/L、中性粒细胞≥5×106/L、空腹血糖≥9 mmol/L、出现神经反射异常是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存在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患儿,应密切观察其症状体征变化,早期干预,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率,降低患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