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长期效果,并了解鼠神经生长因子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访时间大于2年的184例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单纯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的109例为NC组,术后辅助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的75例患者为m NGF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率,观察术后短期、长期疗效。结果:患者术后三叉神经周围部分脑池容积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m NGF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NC组的84.40%,其术后短期面瘫、面部麻木发生率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 NGF组术后复发率为8.33%,低于NC组的1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 NGF组术后持久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NC组的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m NGF组满意率为90.67%,高于NC组的7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早期、长期安全性及疗效均值得肯定,术后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观察组,n=50)患者采用右前外侧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B组(对照组,n=52)患者采用左后外侧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单肺通气时间、胸腔开放时间、手术时间,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w、术后1M、术后3M检测患者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比、体重)、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中单肺通气时间、胸腔开放时间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气指标(PaO_2、PaCO_2、SaO_2)和肺功能指标(VC、FVC、FEV1、MV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W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1M、3M血气指标(PaO_2、PaCO_2)和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术后1M、3M血气指标SaO_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脓胸、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前外侧切口和左后外侧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前者缩短了患者术中胸腔开放和单肺通气的时间,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完全缝合与部分缝合对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须拔除阻生智齿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均以传统角形切口入路行智齿拔除术,A组术毕行部分缝合,B组术毕行完全缝合,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局部肿胀、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种处理方式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A组、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38%、8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均于术后7 d内痊愈。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48 h肿胀长度均显著增加、张口度均显著降低,并于术后7 d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肿胀长度、张口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48 h相比,两组患者术后7 d VAS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毕完全缝合与部分缝合对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而部分缝合能够简化手术操作,较完全缝合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内外侧联合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为肱骨髁间骨折治疗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132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外侧联合入路组(A组)、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B组)各66例,实施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年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变化,并于术后1年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出血量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26±2.75)个月,A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低于B组的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运动范围及Meyo评分均较术前上升,A组屈曲、屈曲/伸展范围、旋前、旋前/旋后范围较B组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优良率为77.27%,高于B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相比,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具有更佳的安全性与更为理想的术后恢复效果,可有效保证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直径股骨头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早期不稳定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7例THA术后早期不稳定接受翻修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股骨头假体直径,将采用36 mm直径股骨头假体翻修的54例患者纳入A组,将采用28 mm直径股骨头假体翻修的63例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Harris评分变化及术后1年关节活动度及假体脱位、假体磨损情况,分析大直径股骨头假体的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A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关节活动度、假体磨损率高于B组,其假体脱位数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直径股骨头假体在THA术后早期不稳定翻修术中具有确切的疗效与良好的安全性,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且能够明显降低假体脱位风险,但较大的直径可能加剧假体磨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86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分别行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治疗、常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分析两种治疗术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下降,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可靠,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晚期癌症患者住院及居家姑息治疗模式的生活质量及费用,为晚期癌症患者治疗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73例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模式,将接受住院姑息治疗的患者纳入住院组(n=89),将接受居家姑息治疗的患者纳入居家组(n=84),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医疗费用、满意度,探讨两种方案的临床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QLQ-52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组间QLQ-5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组月平均直接费用、医疗总费用高于居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月平均间接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组经济成本、居住环境满意度低于居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控制程度、护理服务、心理疏导及总体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家姑息治疗模式能够在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服务满意度的前提下,明显降低其医疗费用、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修补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疗效与安全性,为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行修补术的271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资料。149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修补术,122例接受开腹修补术,调查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比较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次数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及中转开腹手术者。腹腔镜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8.72%,低于开腹组的2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开腹组食管裂孔疝复发率分别为4.03%(6/149)、4.10%(5/12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GLQI量表总分及各条目评分均较术前增加,腹腔镜组整体评分增加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修补术相比,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亦可保证确切的治疗效果,且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喉狭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总结治疗体会。方法: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66例喉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B组行CO2激光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48±0.71)mL,低于B组的(9.74±1.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疼痛程度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B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疼痛不适外,两组患者均未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喉狭窄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但不适于合并软骨支架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用于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0.1%(A组)、0.3%(B组)、0.5%(C组)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评估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膝关节主动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HSS)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B、C组术后72h安静及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B、C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术后72h及术后1周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2组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膝关节主动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优于A组(P<0.05),A、B2组术后肢体麻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其余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0.3%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而且有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PFNA组27例、DHS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术后髋关节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1 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DHS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月、术后6月以及术后12月,PFNA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FA较DHS方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着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小、骨折愈合时间短以及髋关节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带线锚钉弹性与钩钢板内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比较33例带线锚钉弹性内固定患者,和59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效果及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Constant评分,总结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 :带线锚钉组术中出血量、恢复工作时间低于锁骨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切口感染、肩峰下撞击/粘连、内固定断裂、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带线锚钉组、锁骨钩钢板组优良率分别为96.97%、94.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带线锚钉组肩关节外展上举、前屈上举活动度均高于锁骨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均明显升高,带线锚钉组疼痛、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升高较锁骨钩钢板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带线锚钉弹性内固定具有术后恢复快、无需二次手术的优势,能够进一步提高肩关节功能恢复质量,有望逐步替代传统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内镜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与置入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3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缓释化疗组(A组,32例)和支架组(B组,31例)。A组在内镜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B组在内镜下置入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及梗阻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定期复查内镜,随访18个月比较患者生存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开始A组有效率高于B组,8周后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热、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痛、纵膈脓肿、食管气管瘘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开始A组生存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镜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能够有效减轻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脊柱截骨术治疗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对31例符合TCS诊断标准及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行脊柱截骨术,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其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症状恢复情况及手术前后脊柱裂神经功能评分(SBNS)变化、改良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变化。结果:3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共有3例(9.68%)患者发生并发症,存在术前神经症状的患者,多数症状消失或好转。患者术后6个月SBNS评分较术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SBN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2个月SBNS分级亦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下腰痛主诉的17例患者患者术后12个月改良JOA评分较术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改良JOA评分改善率为(96.45±11.37)%。结论:脊柱截骨术治疗TCS安全性佳、疗效确切,可作为TCS的首选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73例,分为A组(FTS组,n=38)、B组(对照组,n=35)。A组患者围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处理措施,B组患者采用传统处理措施。分别于术前(T1)、术后1d(T2)、术后5d(T3)清晨空腹采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WBC)表达水平,并于相同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手术部位及肿瘤Dukes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T1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CRP、SAA、IL-6、WBC)表达水平和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点A组患者CRP、SAA、IL-6、WBC的表达水平及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A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能降低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减轻疼痛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Coflex与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中期疗效及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47例LS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案,分为Coflex组(n=23)与融合组(n=24),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e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神经功能(JOA)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腰椎X线片、MRI片变化,比较其中期疗效及相邻节段退变状态。结果:Coflex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SF-36量表得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Coflex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疼痛、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末次随访L3/4椎间活动度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Pfirrmann分级升高3例(13.0%),显著低于融合组的11例(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未见术后感染、内固定断裂、移位、棘突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Coflex与融合治疗LSS均可取得良好的中期疗效,而Coflex装置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更小且创伤更低,对患者康复及预后质量的保证具有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单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我院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脊柱结核患者中随机择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患者96例和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患者87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分析两种术式的临床价值。结果:单纯后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低于前后路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 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单纯后路组VA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2组Cobb角、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改善(P<0.05),同时点组间Cobb角、神经功能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脊柱结核均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单纯后路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治疗费用更低,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前后路联合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横开口法与纵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AC)的效果与安全性,总结治疗体会。方法: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153例AC患者,按照POEM开口类型,将术中纵向切开食管右侧壁粘膜者纳入纵向组(n=69),术中横向切开粘膜者纳入横向组(n=84),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及AC临床症状评分系统(Eckardt评分)变化,探讨两种开口方法的疗效与安全性,总结治疗体会。结果:横向组术中环形肌切开时间低于纵向组,其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也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29%,高于横向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组术后1个月有效率为94.20%,横向组为94.05%,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Eckardt评分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Eckardt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EM横向、纵向开口方式选择不影响疗效,横开口法术中环形肌切开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操作难度、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前路和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80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分为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ALIF)组和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PLIF)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椎体高度、JOA评分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LIF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及平均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椎体高度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间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1年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1年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IF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ALIF与PLIF均为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术式,但ALIF术中出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对照分析行PFNA内固定(30例)和半髋关节置换(3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近远期并发症及术后1年内髋关节Harris评分变化,总结两种术式的临床选择依据。结果:PFNA内固定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低于半髋关节置换组,其卧床时间、患肢负重时间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内固定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6.67%,与半髋关节置换组的6.67%、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逐渐改善,PFNA内固定组术后1~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低于半髋关节置换组,但术后12个月评分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PFNA内固定组临床优良率为80.00%,与半髋关节置换组的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均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