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园林水景声音喜好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平  徐晓蕾  孙明霞 《建筑科学》2015,31(4):79-83,101
采用客观物理分析和主观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类型园林水景声音特性和被人们喜欢的程度。首先,使用专业声学设备对济南市的46个水景声音进行采集与测量,选取15个典型水景声音进行研究。分析水景声音的声压级和频谱图像等物理特性。在半消声室内回放录制的水景声音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水景声音的物理特性、视觉影像和主观描述与喜好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人们不喜欢声压级大、频谱曲线平直的大流速流量水景的声音;水景周边环境对小流速流量水景声音音质影响明显;水景的视觉影像影响水景声音被喜欢的程度;人们喜欢"舒缓的"水景声,不喜欢"急促的、低沉的"水景声;喜欢"潺潺"的水景声,不喜欢"轰轰"的水景声。  相似文献   

2.
从声景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探究竹林声景的物理量和人主观喜好感受的心理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语义差异法对竹林空间中不同声景元素的喜好度进行主观评价,同时测量评价位置的客观物理指标,最后拟合主客观数据建立了竹林声景喜好度评价模型(Preference Evaluation of Bamboo Forest Soundscape,PEBFS)。研究结果表明:1)地球物理声能使评价者产生较稳定的喜好倾向,并随着等效A声级增大而增强喜好感;2)生物声在较安静时可以使评价者产生较好的喜好度感受,但在等效A声级增大时易受其他声元素影响而降低喜好感受;3)人工声能使评价者产生一定的厌恶感,并随着等效A声级的增加而增强厌恶感;4)各声元素的主客观数据拟合趋势符合心理物理学定律,其中地球物理声和生物声相对倾向于费希纳定律,而人工声倾向于斯蒂文斯定律。最终得到竹林声景喜好度评价模型,可在实际应用中模拟出游客的心理感受状态,为景区声景规划和环境提升提供了有效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周志宇  康健  金虹 《建筑科学》2012,28(8):40-45,88
为研究历史街区声喜好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选择哈尔滨4个典型历史街区进行调查发现:不同历史街区的主导声音不同,在这些主导声音中,人们最喜欢喷泉声,最不喜欢施工声.在部分历史街区内,年龄因素与喷泉声、鸟叫声、音乐声声喜好有正相关趋势,与汽车声、施工声、手机声声喜好有负相关趋势,与其它声音相关性不显著;性别因素除对手机铃声声喜好有影响外,对其它声音的影响不显著;收入因素除对喷泉声、鸟叫声和汽车声有显著影响外,对其它声音影响不显著;学历因素与京剧声声喜好有正相关趋势,与其它声音相关性不显著.除此之外,对索菲亚教堂历史街区受访者的年龄因素、收入因素与喷泉声声喜好进行偏相关分析发现,年龄因素对于喷泉声声喜好的影响源于收入因素.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包头市五当召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声漫步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声环境实测,并将现场录制的声音导入Multi-Instrument软件中进行声学参数分析,最后使用SPSS软件分析了声景和视觉景观以及声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景区内声景可分为自然声(48.7%)、生活声(23.2%)和人工声(28.1%)三大类;声景多样性(SDI)为0.79;人们最喜欢自然声中的"鸟叫"和"虫鸣";景区各测点平均等效A声级为50.1d B;声景的舒适度与声景安静度、声景类型、空间尺度、声音的响度和尖锐度都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李亨  谢辉  葛煜喆 《风景园林》2021,28(4):71-77
以提升医院室外空间声景品质,为未来医养环境与康复景观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与科学参考为目标,采用声漫步方法对大型综合医院室外空间声景进行评价,重点分析案例医院室外空间的声环境与声景感知特征。研究发现:医院室外空间平均噪声值比标准限值高出5.2~10.4 dBA;各医院门诊大楼附近室外空间受道路交通噪声和交谈声影响较大,其噪声值比医院室外空间平均噪声值高出4.2~5.8 dBA;"近处有自然声,远处有人为声"被认为是医院室外空间的声期待特征;等效A声级与声景舒适度、声景自然度、视听协调度呈显著负相关。从低频噪声控制、动态静态交通优化、声掩蔽、自然声强化、视觉景观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医院室外空间的声环境控制与声景优化建议。本研究证实了同步声漫步声景评价的有效性,并可从声景营造视角为医院康复景观的深入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声景有赖于人们在特定环境中对各种声音的评价,乡村声景的宁静特质为“聆听”提供了更多体验空间.基于声音与听者的关系,采用实地调查、声漫步、访谈问卷等方法,对环境声谱进行了案例分析,对主观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村民对乡村环境常被感知到的声音声舒适评价先增高后降低;不同地区村民对交通声的评价无显著差异性:乡村人群对乡村环境中出现较多的交通声、家畜鸣叫声的声喜好与城市人群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该文基于声景观评价原理,以宣化古城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SD法依据不同环境特点建立主观评价体系,其次实测等效连续A声级,进行声音好感度、协调度的评价。最后利用SPSS数学回归模型预测出最佳Laeq值为46.4dB,并筛选出古城区声音好感度、协调度的最大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宣化古城声景观好感度较好,协调性稍弱,市民偏爱风雨声、鸟虫鸣叫声等自然声。其结论可以为古城镇或城市中心古城区的小尺度声景观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有山地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设计, 常忽略居民审美喜好,导致其不能完全符合 游憩者喜好。本文以山地居住区环境中植物 景观为研究对象,对重庆城区不同环境中的 居住区植物景观展开调研,运用视觉美景度 (SBE)评价,结合主成分因子提取法,构建 适用于山地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评价模型。结 果显示:第一,景观色彩丰富程度,对山地居 住区环境影响最大;第二,因地制宜地梳理 山地居住区植被显著度与景观空间序列,能 提升居住区环境整体质量;第三,植物群落 类型多样性与美景度值呈负相关,根据居住 区内地形条件分区域营造植物景观更符合居 民审美喜好。  相似文献   

9.
夏炎  杨熙 《城市建筑》2023,(16):73-77
声景观是传统旅游型村落整体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传统旅游型村落的声景观进行研究,有助于解决传统空间形态规划和旅游管理保护维度单一、优化视角老套的问题。文章以宏村核心区为研究区域,采用主观问卷与客观测量相结合的测量方法,综合聚类分析、空间插值等分析方法,首先对声景观的类型进行聚类分析,接着对研究区域内的三种声景观指标(背景噪声、瞬时声级和等效连续声级)进行一日之内、工作日与非工作日,以及旅游淡季、旺季的时空差异分析,最后给出相应优化策略。评价结果表明宏村核心区的声景观可聚类为三种类别,且声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南北差异与时间差异,为宏村景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当前针对声景观的研究多数是以探索人们喜好的声音为主,而很少考虑声景观与视觉景观的相互作用。为探讨城市绿地中声景观与视觉景观相互作用对于精神复愈的作用,选取了8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绿地。以能够反映样地景观特点的视频作为复愈能力评测的媒介,通过计算机技术将选取的5种声音(单一鸟鸣声、多种鸟鸣声、蛙叫声、流水声和中国古典音乐)与在所选样地上录制的8段视频进行组合,选择191位大学生作为评价人员,对城市绿地的精神复愈性能力进行评价;并邀请5位景观专业的研究生对城市绿地的景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绿地中存在水流声或蛙叫声会降低绿地的精神复愈能力;把单一鸟鸣声和多种鸟类鸟鸣声设置在地形起伏较平坦的环境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精神复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