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仪器》2017,(2)
目的:探究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老年髌骨下极粉碎骨折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33例老年髌骨下极粉碎骨折患者为对象进行前瞻性分析。患者均接受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记录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开始功能锻炼时间、下地行走时间等指标,检测其膝关节活动度、髌骨高度并与健侧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总结治疗体会。结果:13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复位及固定效果满意,无中转髌骨完全切除者且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均获骨性愈合。128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12±2.71)个月,患者开始功能锻炼时间为术后(2.57±0.31)d,膝关节屈曲达90°时间为术后(7.85±0.92)d,膝关节屈曲达120°时间为术后(10.62±0.88)d,下地行走时间为术后(13.95±1.27)d。与术后1周相比,患者术后2周~术后8周膝关节屈曲度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周~术后8周,患者患侧与健侧膝关节屈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患侧髌骨高度Insall-Salvati指数为(1.01±0.25),与健侧的(0.99±0.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年Bostma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90例,良38例,优良率为100.00%。结论: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老年髌骨下极粉碎骨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在保证髌骨完整性的前提下促进髌骨长度的恢复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现代仪器》2015,(5)
目的 :探讨采用钢丝张力带联合髌骨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2009年2月至2013年8月,采用钢丝张力带联合髌骨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78例,其中男49例,女29例,年龄18~75岁,平均48.5岁,均急诊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6.9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失效等情况,末次随访B?stman评分,优69例,良8例,差0例,优良率100%。结论 :采用钢丝张力带联合髌骨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能做到坚强固定,利于早期功能康复,骨折愈合率高,且并发症少,是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现代仪器》2016,(3)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0年—2013年3年间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中随访时间>1.5年,资料完整者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手术入路,分别纳入前路组、后路组、前后联合入路组,比较各组患者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力学参数变化及围术指标、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后路组,后路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前后联合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后路组术前脊髓感觉功能、运动功能、Cobb's角、椎体水平移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脊髓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均显著提高,但前后联合入路组上述指标仍显著低于前路组及后路组;各组患者Cobb's角、椎体水平移位均显著降低,但前后联合入路组上述指标仍显著高于前路组及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植骨融合率均为100%。前路组植骨融合时间为(11.73±2.45)周,后路组为(16.85±2.16)周,前后联合入路组为(21.40±2.78)周,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损伤类型、损伤节段及脊髓受压部位、受压程度等多种因素,选取合理的入路方案,是保证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现代仪器》2017,(4)
目的 :比较髓内钉髌上与髌下入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与安全性,为胫骨干骨折的治疗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科17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髌上入路组、髌下入路组各86例,分别行髓内钉髌上、髌下入路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恢复情况,探讨两种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髌上入路组术中射线透照次数低于髌下入路组,术后髌前痛发生率低于髌下入路组,术后矢状位成角、肢体短缩低于髌下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术后6个月Rasmussen评分为(28.26±1.17)分,临床优良率为94.19%,均高于髌下入路组的(23.37±1.68)分、7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髌下入路相比,髓内钉髌上入路治疗胫骨干骨折疗效更为确切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代仪器》2017,(3)
目的:比较横开口法与纵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AC)的效果与安全性,总结治疗体会。方法: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153例AC患者,按照POEM开口类型,将术中纵向切开食管右侧壁粘膜者纳入纵向组(n=69),术中横向切开粘膜者纳入横向组(n=84),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及AC临床症状评分系统(Eckardt评分)变化,探讨两种开口方法的疗效与安全性,总结治疗体会。结果:横向组术中环形肌切开时间低于纵向组,其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也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29%,高于横向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组术后1个月有效率为94.20%,横向组为94.05%,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Eckardt评分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Eckardt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EM横向、纵向开口方式选择不影响疗效,横开口法术中环形肌切开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操作难度、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