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冯凯  谢宝君 《现代仪器》2015,(2):11-15,19
目的 :探讨分析64层CT三维重建对确定肾癌分期、了解肾脏血管变异情况价值,为肾癌术前诊断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方法 :选取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Somatom Sensation40/64螺旋CT检查,参考Robson分期方法对64-SCT扫描结果肾癌患者进行分期,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分析肾脏血管变异情况。结果:CT分期结果总准确率为95.71%(67/70),其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准确率分别为92.00%、94.12%、95.65%、100.00%;CT分期Ⅲa期、Ⅲb期、Ⅲc期准确率分别为100.00%、100.00%、50.00%;对肾癌患者静脉栓诊断准确率为100.00%,对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仅为66.67%,对临近器官或远处转移诊断符合率为100.00%。70例患者35只肾脏发生动脉血管解剖异常。结论 :64-SCT多期扫描及三维重建可以对肾癌患者进行准确术前分期,为术前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准确信息;同时可清楚显示肾脏肿块血供情况,及肿块与周围器官、血管、收集系统关系,为实施后腹腔镜手术提供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2.
基于CT影像人体结构的特征知识,提出了用3个主要步骤实现脊髓的自动提取功能.并在检测脊髓概率区关键步骤中,基于脊髓及其周围结构的特征知识,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特征模型进行脊髓内一点的检测,并基于该点进行区域增长得到脊髓概率区,进而在脊髓概率区内实现脊髓的检测.在临床60例患者CT图像序列的试验中,躯干轮廓检测率全部达到100%,脊髓概率区的检测率有2例为99%,其余均为100%,基于脊髓概率区的脊髓检测率全部可以达到100%.引入特征模型自适应修正,可以实现全部60例患者CT图像序列脊髓的自动提取.运行于笔记本平台上,患者CT图像序列脊髓检测时间可以达到3 s左右,完全满足临床要求.脊髓自动提取功能的实现,避免了临床放疗医师进行手动勾画的烦琐工作,同时也降低了勾画结果对放疗医师技术水平的依赖,在临床放射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CT影像中肺裂检测是判读肺病病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涌现了许多新理论、新方法,但是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满足对所有病症图像精确检测的目标。在总结国内外最近几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检测肺裂方法进行分类和讨论,并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综述其相关方法的同时阐述每类检测肺裂方法的特点,对其他研究者在肺裂检测方法的选择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做好鹰潭市雷电天气监测预警工作,文章使用江西雷电资料、天气资料、江西WebGIS雷达拼图和抚州SA雷达PUP产品等资料,采取统计学、天气学和雷达气象学等方法,对鹰潭市雷电天气进行分型,对雷达拼图回波特征、雷达PUP产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鹰潭市雷电天气监测预警和预报服务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赣东北汛期致洪暴雨多发、突发、灾害重且形势多变的特点,从降水特征、天气形势分型、物理量诊断、雷达回波形态、雨强指标选取等方面,采用数理统计、天气学分析和图像识别等方法,对2008—2018年赣东北致洪暴雨的天气分型和雷达拼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以有效监测赣东北致洪暴雨过程,从而提前发布洪水预警消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T及MRI联合Weber分型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CT、CT联合Weber分型、CT联合MRI及Weber分型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经MRI检查,64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中浅韧带损伤及深韧带损伤患者分别为34例及30例。以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经CT检查,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CT诊断与核磁共振诊断的一致性较强(Kappa值=0.623,P=0.014)。以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经CT联合Weber分型检查,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CT诊断联合Weber分型与核磁共振诊断的一致性较强(Kappa值=0.823,P<0.001)。CT联合MRI及Weber分型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浅韧带的准确率、阳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CT、MRI,MRI的准确率、阳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CT;CT联合MRI及Weber分型诊断深韧带的准确率、阳性预测值、灵敏度高于CT、MRI,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与MRI相同;MRI的准确率、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食管癌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特征,探讨CT诊断效能。方法 :整理接受根治性手术的15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记录不同部位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计算术前CT诊断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总结食管癌淋巴转移特征以及CT诊断效能。结果 :155例患者术中共摘除各区域淋巴结1182枚,其中141枚(11.93%)淋巴结病理检查阳性;淋巴结转移率为38.06%,转移部位以纵膈区为主。胸下段食管癌上腹区转移率高于胸上段、胸中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共检出转移淋巴结84枚,其中下颈区29枚,纵膈区41枚,上腹部14枚,转移淋巴结形态呈椭圆形或球形,边缘清晰锐利,部分可见淋巴结中心液化。CT诊断下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0.00%、84.78%,诊断纵膈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62.86%、84.92%,诊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1.43%、97.35%。结论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可发生于下颈区、纵膈区、上腹部,以纵膈区为主,且胸中段食管癌转移率最高、胸下段食管癌最易发生上腹部淋巴结转移;术前CT对于下颈区、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较高,但对于纵膈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则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尘肺病并发肺结核的CT表现特征,以期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州市胸科医院2022年1—12月诊治的尘肺病患者92例,其中并发肺结核患者46例为研究组,未并发肺结核患者46例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患者的CT征象对比研究,分析尘肺病并发肺结核的CT表现特征。结果 研究组空洞、实变、树芽征、蜂窝状影、斑片影及胸膜增厚、积液的检出率分别是36例(78.26%)、18例(39.13%)、29例(63.04%)、7例(15.22%)、18例(39.13%)、17例(36.96%),高于对照组[分别是4例(8.70%)、2例(4.35%)、6例(13.04%)、0例(0.00%)、4例(8.70%)、6例(13.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相比单纯尘肺病,尘肺病并发肺结核CT上更易检出空洞、实变、树芽征、蜂窝状影、斑片影及胸膜增厚、积液。  相似文献   

9.
邵健  吕震  柯映林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7):1018-1021,1036
为有效地确定多自由曲面产品模具分型线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特征识别技术和有限元方法相结合的模具分型线确定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提出了基于图的特征识别方法来对产品中的侧凹特征进行识别,并在识别的基础上对产品模型进行简化;然后,提出了基于有限元的离散方法,对简化的产品模型的所有组成面进行离散,并根据网格面的可视性来判别组成面的可视性;最后,将产品中的所有组成面分成可视面组、不可视面组和退化面组,并通过抽取可视面组或不可视面组的最大边环来确定模具的分型线。研究实践表明,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多自由曲面产品模具分型线的确定问题,提高模具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预后特点,总结临床个体化诊治思路。方法:以2012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确诊为乳腺癌且未接受过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时间3年以上。按照患者分子分型,将其分别纳入Luminal A型组、LuminalB型组、HER-2过表达型组及三阴型组,对比各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3年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总结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预后特点。结果:89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Luminal A型42例,Luminal B型19例,HER-2过表达型13例,三阴型15例。HER-2过表达型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均高于Luminal A型组、Luminal B型组、三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ER-2过表达型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高于Luminal A型组、Luminal B型组,其无病生存率、生存率低于Luminal A型组、Luminal B型组;三阴型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高于HER-2过表达型组、Luminal A型组、LuminalB型组,其无病生存率、生存率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预后存在明显差别,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乳腺癌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分析分型面自动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事例推理的注塑模分型面设计方法,给出了基于事例推理的分型面设计总体框架。运用特征造型技术进行塑件三维建模,以主形状特征为索引构建了含有分型面信息的塑件事例知识库。采用正向推理策略与相似性求解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模具分型面的自动推理设计,给出了分型面位置设计的推理方法与流程,提高了模具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CT重建技术在检测物体内部细小缺陷时,具有噪声难以滤除、分辨率低、对比度差等特点,滤波器设计和实现具有难度.文中提出一种特征CT重建技术,能有效改善上述缺陷,它是以突现构件特征为目的的CT重建算法,重建图像的目的不是达到整体图像质量最好,而是从突现重建图像特征出发,达到重建图像作用.文中首先介绍了二维及三维特征CT重建算法理论,并通过详细分析、实验结果与参数计算的对比,验证了特征CT重建方法在高频信息、抗噪能力、滤波器设计及实现速度方面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54岁,既往身体检查,无不舒。因健康查体胸片示:左后下纵膈旁见欠规则形阴影,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图像如图1~图3所示:左下肺见欠规则形密度增高影,其内部见分隔样囊状低密度区,局部肺野透亮度减低,邻近肺叶内肺纹理未见明显延伸病变内。注射造影剂后见左下肺病变呈较明显强化改变,内部分隔样囊状低密度区未见明显强化改变。病变血供来自于降主动脉左后壁一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X线、多层螺旋CT及MRI联合Weber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71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X线、多层螺旋CT及MRI联合Weber分型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71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经MRI诊断结果为:31例A型占43.66%(31/71)、23例B型占32.39%(23/71)、17例C型占23.94%(17/71)。以MRI诊断结果为金标准,X线、多层螺旋CT及MRI联合Weber分型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准确率A型占100.00%(31/31)、B型占95.65%(22/23)、17例C型占100.00%(17/17)高于多层螺旋CT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准确率A型占93.55%(29/31)、B型占91.30%(21/23)、C型占88.24%(15/17)(P<0.05);多层螺旋CT、多层螺旋CT及MRI联合Weber分型诊断均高于X线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准确率A型占83.97%(26/31)、B型占82.61%(19/23)、C型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我省CT机进行影像质量控制检测,对发现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方法。方法 :按照国家规定标准GB/T17589-1998《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规定的性能检测指标进行检测方法评价。结果:在抽查的160台CT机中,全部9项指标合格的有146台,合格率达到91.25%,有14台CT机存在不合格项。放射科门和控制室门的泄漏超标率分别为23.75%和15.00%,主要是由于铅当量不足和结合处密封不严。电离辐射标记和机房面积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6.25%和81.25%。结论 :抽查的CT机性能状况基本达标,但部分医院仍有待采取改进机房设施、完善检测质量、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机房和操作人员等措施,建立CT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遥感影像分类中多特征利用的问题,提出一种综合利用光谱和形态剖面特征的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原始影像经形态属性滤波器滤波所得的形态剖面特征和影像光谱值一起组成特征向量;然后依据训练样本各特征分量的方差确定不同地物类别相应特征分量的初始权重,并通过训练样本的特征加权获得各类别的初始中心;随后,根据初始权重计算每个训练样本到各聚类中心的加权距离,将最小距离对应的类别作为训练样本的初始类别;再对每一类别,根据该类训练样本中那些被错分为其他类别样本的均值与该类初始中心的距离来调整该类初始权重;最后,根据调整后的权重,采用加权距离最小分类方法对整个影像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形态剖面特征有效地弥补了光谱信息区分能力不足的缺点,调整后的权重强化了区分能力强的特征分量.  相似文献   

17.
探讨零件逆向工程中工业CT的采样方法 ,提出一种有利于三维模型重构的采样方法———考虑零件特征造型方式的适应性采样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GIL-MAL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IL-MALT患者31例,回顾分析病理资料,总结其病理特征。结果:本组31例中,20例(64.51%)分布于胃部,11例(35.49%)位于肠道;22例(70.97%)无或者存在少量CBL细胞呈现低度恶性,7例(17.07%)低密度性合并小区域高密度恶性淋巴瘤成分,5例(12.20%)高度恶性MALT淋巴瘤;3例(7.32%)为黏膜下层浸润,25例(60.98%)为浆膜内浸润,3例(7.32%)为浸润突破浆膜外;以单发病灶为主80.6%(25/31),多发病灶占19.4%(6/31)。结论 :GIL-MAL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且存在多发病灶风险,临床误漏诊率较高,明确其病理特点并在内窥镜下进行多次多点活检对于提高确诊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剜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体会。方法:回顾2013年3月~2017年3月收治行后腹腔镜下肿瘤剜除术的63例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手术方法、手术效果等,分析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治疗局限性肾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总结手术技巧体会。结果:6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术中共切除肿瘤135枚;2例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分别给予保守治疗、介入栓塞后成功止血,其他患者均未见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未见包膜及周围脂肪组织侵犯;术后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远处转移及切口种植。结论: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剜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安全、可行,应强调切除边距选择、切除范围判断、缝合止血彻底,以及残存肾单位的保留,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与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PET/CT表现。方法 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察,对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原发灶PET/CT影像多呈不规则形状,信号不均匀。SUVmax值8,最小为1.7,平均值4.35,10例患者中9例发生复发或转移,PET/CT发现肺转移8例,软组织转移6例,脑转移1例,局部淋巴结转移6例,骨转移5例。而相应的CT检查仅发现肺转移5例,骨转移2例,软组织转移均没有发现。结论18F-FDGPET/CT有助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和分期,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