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尿微量白蛋白(MAU)用于预测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以我院2012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437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合并糖尿病组及未合并糖尿病组,并按照其冠脉造影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及以上病变组。比较各组患者RBP4、MAU水平差异,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糖尿病的CHD患者单支病变患者构成比显著低于未合并糖尿病CHD者,其双支病变、三支及以上病变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未合并糖尿病CHD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冠脉病变支数的上升,两组患者Gensini评分及RBP4、UAER水平均显著上升,相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间比较,合并糖尿病Gensini评分及RBP4、UAER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示,合并糖尿病组血清RBP4水平与FPG、LDL-C、HOMA-IR水平、Gensini评分等多种因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UAER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CHD患者RBP4、MAU阳性率明显升高,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BP4和MAU检测有望预测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为CHD早期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肌钙蛋白I(c Tn I)、心功能与Tei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98例AMI患者纳入AMI组,并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心功能、Tei指数及c Tn I,比较其组间差异,运用Pearson法分析Tei指数与c Tn I、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血清c Tn I为(3.60±0.48)ng/m L,高于对照组的(0.09±0.02)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SV、SI、CO、LVEF、E/A低于对照组,其LVEDd、LVESd、ICT、IRE、E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Tei指数为(0.56±0.07),高于对照组的(0.36±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示,Tei指数与血清c Tn I浓度呈正相关(r=0.9916,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8951,P<0.05)。结论 :AMI患者Tei指数与c Tn I均可反映心功能,根据Tei指数变化能够早期判断患者心功能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真实世界中不同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 DCB)在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介入治疗的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且有完整随访记录的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DCB生产厂家的不同,分为国产组和进口组。根据相关临床资料,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靶病变所处靶血管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病变的预处理及DCB处理相关内容比较,仅扩张压力方面,国产组略大于进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随访阶段心血管不良事件均未发生。两组DCB使用个数、DCB费用、住院天数及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B在冠脉ISR病变介入治疗中使用效果较好,术后随访情况有待进一步跟踪,真实世界数据有待扩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介入诊治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分析不同介入诊治方案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作者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在北京宣武医院进修期间收治的1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其诊治方式,将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患者纳入诊断组(n=64),将接受DSA诊断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的患者纳入诊治组(n=71),并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正常组。检测正常组入组次日,诊断组、诊治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比较诊治组不同介入方案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诊断组、诊治组各时期血浆ET-1、v WF均高于正常组,其NO、VEGF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组、诊治组患者术前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诊断组、诊治组血浆ET-1、v WF均较术前升高,NO、VEGF较术前降低,诊治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组术后24 h血管内皮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诊治组术后24 h血浆ET-1、NO、VEGF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外支架置入患者,其术后即刻、术后24 h血浆ET-1水平低于颅内支架置入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处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状态,DSA、PTAS等介入诊治手段进一步加剧血管内皮功能损伤,颅内支架置入导致损伤程度上升,术中应注意血管内皮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选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在我院行血运重建术的无保护左主干患者,根据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A组(药物洗脱支架组,n=48例)、B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n=52例)。统计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心功能指标、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住院期间疗效及术后3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左主干病变的主要位置位于开口部和体部,A组患者左主干+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Syntax积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运完全重建人数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总死亡人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年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总人数、总死亡人数、脑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采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方法可减少患者围术期的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死亡率,但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会增加患者远期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与梗死冠脉数量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情况进行分组,比较抬高组、无偏移组和下移组冠脉病变数量、梗死相关血管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抬高组与下移组冠脉病变数量以三支病变为主,发生率高于无偏移组,而无偏移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发生率高于抬高组与下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抬高组梗死相关血管以左主干和左前降支近端为主,占比明显高于无偏移组与下移组,下移组以左回旋支为主,占比明显高于抬高组与无偏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抬高组与下移组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和非致病性心肌再梗发生率均高于无偏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VR导联ST段改变可能提示三支病变和不良预后,其中抬高可能提示左主干和左前降支近端病变,下移可能提示左回旋支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15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无肾病组、早期肾病组、临床肾病组;视网膜病变组、无视网膜病变组;神经病变组和无神经病变组,比较各组间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无肾病组、早期肾病组、临床肾病组Hcy和CysC表达水平依次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组Hcy和CysC表达水平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病变组Hcy和CysC表达水平高于无神经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表达水平与CysC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96,P<0.05)。结论 :Hcy和CysC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关,可作为监测微血管并发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浆金属蛋白酶-9(MMP-9)对急性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基线血浆MMP-9浓度,而后按照观察组患者自发性HT发生情况,将其分为HT组、非HT组两个亚组,比较其基线血浆MMP-9浓度差异,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ROC曲线,总结MMP-9对急性脑梗死后自发性HT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浆MMP-9浓度为(1095.36±214.27)μg/L,高于对照组的(915.28±107.4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5例(15.72%)于入院后7~10 d内发生自发性HT,HT组基线MMP-9浓度为(1368.85±371.09)μg/L,高于非HT组的(1013.26±179.0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血浆MMP-9升高以及合并房颤是影响急性脑梗死后自发性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示,以血浆MMP-9浓度=1225.81μg/L为界值,预测急性脑梗死后自发性HT的AUC为0.768,灵敏度为72.6%、特异性为70.1%,预测价值良好。结论:血浆MMP-9浓度是急性脑梗死后自发性HT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根据患者血浆MMP-9浓度选择溶栓治疗方案,从而降低溶栓后HT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改变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54例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及同期75名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糖尿病组、糖耐量正常组,按患者是否并发大血管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89)、大血管病变组(n=65)。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hemerin水平变化及糖耐量正常组入组日次血清Chemerin水平,并运用相关性分析,计算血清Chemerin水平与受试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结果:154例糖尿病患者中,共有65例(42.21%)于治疗后24个月发生大血管病变。糖耐量正常组、单纯糖尿病组(治疗前)、大血管病变组(治疗前)FPG、Hb A1c、LDL-C、Chemerin、IMT逐渐升高,HDL-C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试者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治疗24个月后FPG、Hb A1c、LDL-C、Chemerin、IMT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单纯糖尿病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Chemerin水平与糖尿病患者Hb A1c、LDL-C、IMT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的升高伴随着血糖、血脂以及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有望为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冠心病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PVCs)与特发性PVCs的特点,总结临床治疗思路。方法 :分析317例PVCs患者类型。冠心病PVCs者纳入A组(n=235),特发性PVCs者纳入B组(n=82),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总结两种PVCs的临床特点。结果 :A组年龄、WBC、LDL-C高于B组,其男性比例、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亦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99例(42.13%)PVCs起源于左室,B组患者中,21例(25.61%)PVCs起源于左室,两组患者PVCs起源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PVCs起源部位以右室为主,LCX、RCA病变所致右室PVCs高于左室,LAD病变所致左室PVCs高于右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室早数量低于B组,其室速发生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LVEDD、LVESD高于B组,其LVEF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PVCs好发于老年男性人群、每日室早数量较少但易引发室速;特发性PVCs多起源于右室,患者室速发生风险较低但较多的室早数量可引发心肌病样改变。二者均应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TAP技术与单支架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脉分叉病变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支架组与TAP组各56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1d和3d的血清IL-6水平,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6个月后通过超声心动随访支架再狭窄率。结果:TAP组手术成功率为100%,单支架组手术成功率96.42%。术后即刻TAP组再狭窄5例(8.9%),单支架组再狭窄6例(11.11%),手术成功率和再狭窄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点TAP组的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单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P组出现心绞痛3例(5.35%),再次血运重建1例(1.8%);单支架组出现心绞痛2例(3.7%),再次血运重建4例(7.4%);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P组再狭窄率7.27%低于单支架组的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有效性优于单支架,手术安全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水平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3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分为合并NAFLD组与未合并NAFLD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糖脂代谢指标及Betatrophin等指标,分析Betatrophin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FPG、FINS、HbA1c、TC、TG、HDL-C、LDL-C、Betatrophin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NAFLD组与未合并NAFLD组年龄、BMI、TC、TG、HDL-C、LDL-C、Betatrophin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Betatrophin与TG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Betatrophin与TG呈正相关(r=0.504,P<0.05)。Betatrophin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8,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0.003)。结论 :Betatrophin可能通过影响脂质代谢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急性心梗(AMI)直接和择期PCI术对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影响。方法:将我院164例初次发病A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发病时间24 h内)和择期PCI组(发病时间>24h)。2组患者于术后2周、2个月和6个月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并比较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D)、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射血分数(EF)和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差异。结果 :2组患者PCI术后2个月和6个月后的ED、EDVI、ESVI均明显低于2周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组患者2周和2个月时的ED和EDVI均低于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组术后2周、2个月、6个月时ESVI均低于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PCI术组2周、2个月、6个月时的EF数值均明显高于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组自主神经系统心脏调节功能的恢复作用优于择期组,2组同期各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CI及择期PCI均可有效抑制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功能,调节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急诊PCI更优于择期PC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对老年急性心梗(AMI)的临床诊断与预后价值,为老年急性心梗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97例老年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电图QRS时限是否>100ms分为QRS时限延长组(即研究组)和QRS时限正常组(即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N-末端脑肽钠前体水平、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以及心脏功能Killip分级等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的N-末端脑肽钠前体水平、心脏功能Killip分级I级的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研究组患者的LVEF数值、心功能Killip分级II、III级的比例以及MACE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QRS时限延长能够有效反映AMI患者心脏功能,且对AMI患者的休克、死亡、心衰等合并症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我院行肺癌根治手术的开胸患者65例,年龄40~75岁,ASA I-Ⅲ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32)患者在麻醉前于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B组(n=33)患者在麻醉前行硬膜外阻滞。两组患者均于缝皮时开启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泵静脉镇痛。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1)、硬膜外或椎旁给药15min后(T2)、诱导插管后(T3)、切皮时(T4)、拔管前(T5)时生命体征(MAP、HR)的变化,并分别于术后6h(T6)、12h(T7)、24h(T8)、48h(T9)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T1、T6、T7、T8、T9时采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5m L检测血浆中炎症因子IL-6、IL-10和TNF-α的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T1时间点的HR、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5时刻B组患者HR、MAP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6-T9时间点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时间点IL-6、IL-10和TNF-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T9时间点两组患者IL-6、IL-10和TNF-α均高于T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均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但胸椎旁神经阻滞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更适合于开胸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动脉溶栓时间,血管再通后脑水肿发生率及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75例轻中度AIS应用动脉溶栓治疗患者资料,按照其发病至溶栓时间分为0~1 h组(n=18)、1~3 h组(n=31)及3~6 h组(n=26),随访1年,比较各组患者血管再通后脑水肿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至随访结束时,0~1 h组患者血管再通后均未出现脑水肿,1~3 h组及3~6 h组患者血管再通后均出现脑水肿。末次随访时,1~3 h组及3~6 h组患者脑水肿部位均出现了明显的软化灶。各组患者溶栓后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显著下降,1~3 h组、3~6 h组各时期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0~1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 h组、3~6 h组各时期组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 h组、3~6 h组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生活能力恢复预后良好率显著低于0~1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 h组、3~6 h组2组间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生活能力恢复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发病至溶栓时间1~6h时,患者血管再通后脑水肿发生率为100.0%,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恢复,在今后的治疗中,应及时对AIS患者实施动脉溶栓治疗,以降低脑水肿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胱抑素C(Cys C)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120例患者,根据ACS确诊分型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选取同期我院正常体检成人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检测IMA、Cys C两项指标,并分析其对ACS诊断的临床意义及不同检测方法对ACS诊断的影响。结果 :AMI、UAP、SAP三组患者的IMA、Cys 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AMI组患者IMA、Cys C表达水平高于UAP组及SAP组,但UAP组同SAP组IMA、Cys C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A联合Cys C指标检测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单纯IMA、Cys C,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MA、Cys C两项指标的高表达与ACS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有助于ACS的早期诊断及危险程度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桥本氏甲状腺炎(HT)与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性,为甲状腺癌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4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按照其病变性质,将患者分别纳入甲状腺乳头状癌组(n=159)、甲状腺良性结节组(n=245),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归纳影响甲状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按照甲状腺癌患者是否合并HT,将其分别纳入合并HT组(n=46)、未合并HT组(n=11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HT与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保护因素,合并HT、结节直径≥2 cm为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合并HT组TgAb阳性率、TPOAb阳性率及TSH水平高于未合并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T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HT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有望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功能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口服曲美他嗪。比较疗效及治疗6个月后血浆内皮素-1及血浆一氧化氮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浆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浆内皮素-1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预后影响因素,为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71例行急诊PCI治疗AMI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年龄、性别等对患者预后影响。结果:共有93例患者于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占34.3%,心血管事件以复发心绞痛为主,占21.0%,其次为再次血运重建,占15.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发病至PCI时间、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冠脉病变支数≥1支、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ed artery,IRA)为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LAD)是影响AMI患者急诊行PC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急诊行PCI介入治疗后AM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繁杂,应选择合理有效治疗方案控制或逆转危险因素,降低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