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Coflex与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中期疗效及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47例LS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案,分为Coflex组(n=23)与融合组(n=24),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e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神经功能(JOA)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腰椎X线片、MRI片变化,比较其中期疗效及相邻节段退变状态。结果:Coflex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SF-36量表得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Coflex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疼痛、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末次随访L3/4椎间活动度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Pfirrmann分级升高3例(13.0%),显著低于融合组的11例(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未见术后感染、内固定断裂、移位、棘突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Coflex与融合治疗LSS均可取得良好的中期疗效,而Coflex装置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更小且创伤更低,对患者康复及预后质量的保证具有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后路脊椎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畸形的效果与安全性,总结治疗体会。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行后路脊柱截骨术的1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畸形患者,记录其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6月、12月随访观察影像学指标变化,于12个月进行全部患者脊柱裂神经功能评分(SBNS)、疼痛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1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共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均痊愈。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全部患者SBNS评分、疼痛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冠状面主弯Cobb角、矢状面后凸Cobb角、冠状位躯干偏移及矢状位躯干偏移亦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脊椎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畸形的安全性良好,在保证侧凸矫形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单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我院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脊柱结核患者中随机择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患者96例和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患者87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分析两种术式的临床价值。结果:单纯后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低于前后路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 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单纯后路组VA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2组Cobb角、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改善(P<0.05),同时点组间Cobb角、神经功能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脊柱结核均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单纯后路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治疗费用更低,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前后路联合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17例患者中注射垂体后叶素组84例(A组),子宫动脉阻断组61例(B组),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患者126例(C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B组手术时间高于A组、C组,其术中出血量低于其他2组;A组、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92%(3/61)、5.95%(5/8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12/126),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肌瘤残留率、复发率低于A组、C组,A组肌瘤残留率、复发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妊娠时间、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腹腔镜、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子宫肌瘤剔除相比,子宫动脉阻断后切除病灶虽然技术要求较高,但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与妊娠结局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用于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0.1%(A组)、0.3%(B组)、0.5%(C组)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评估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膝关节主动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HSS)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B、C组术后72h安静及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B、C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术后72h及术后1周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2组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膝关节主动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优于A组(P<0.05),A、B2组术后肢体麻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其余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0.3%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而且有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喉狭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总结治疗体会。方法: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66例喉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B组行CO2激光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48±0.71)mL,低于B组的(9.74±1.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疼痛程度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B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疼痛不适外,两组患者均未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喉狭窄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但不适于合并软骨支架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跳跃性脊柱结核(Skipped multi-segmental spinal tuberculosis,SMSST)的效果与安全性,探讨SMSST治疗方式的选择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SMSST患者资料,按照患者术式,将其分别纳入前路组(n=49)、前后路组(n=37)、后路组(n=43),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植骨融合率,以及术前、术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Cobb角、血沉(ESR)变化,探讨3种治疗方式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其他两组,前后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患者植骨融合率均为100%,平均融合时间为(8.13±1.97)个月。三组患者均未见手术、药物相关并发症。三组患者术后1年ASIA分级均达到E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术后1年VAS评分、Cobb角、ESR均降低,JOA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点三组患者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SMSST患者病变特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腰椎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Lumbar spondylolisthesis,LSL)的疗效,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择152例LSL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LIF组、PLIF组,分别实施TLIF与后路腰椎融合(P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变化,并于末次随访时评价其植骨融合状态,分析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T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JOA评分均逐渐上升,VAS评分、ODI指数均逐渐下降(P<0.05);两组患者恢复情况、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能够在达到与PLIF相仿的LSL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小术中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的早期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7例腰椎结核病例,按照治疗方案,49例纳入后路组,48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患者纳入前后路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后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卧床时间显著低于前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纠正角度、后凸角纠正率、纠正丢失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年ASIA分级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脊髓功能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植骨均全部融合,后路组平均融合时间(5.7±1.4)个月,前后路组平均融合时间(5.9±1.0)个月,2组患者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年血沉、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同时期组间术后血沉、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达到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相同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低、卧床时间更短,其确切的临床及良好的安全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内外侧联合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为肱骨髁间骨折治疗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132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外侧联合入路组(A组)、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B组)各66例,实施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年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变化,并于术后1年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出血量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26±2.75)个月,A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低于B组的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运动范围及Meyo评分均较术前上升,A组屈曲、屈曲/伸展范围、旋前、旋前/旋后范围较B组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优良率为77.27%,高于B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相比,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具有更佳的安全性与更为理想的术后恢复效果,可有效保证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前路和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80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分为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ALIF)组和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PLIF)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椎体高度、JOA评分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LIF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及平均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椎体高度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间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1年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1年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IF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ALIF与PLIF均为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术式,但ALIF术中出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直径股骨头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早期不稳定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7例THA术后早期不稳定接受翻修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股骨头假体直径,将采用36 mm直径股骨头假体翻修的54例患者纳入A组,将采用28 mm直径股骨头假体翻修的63例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Harris评分变化及术后1年关节活动度及假体脱位、假体磨损情况,分析大直径股骨头假体的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A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关节活动度、假体磨损率高于B组,其假体脱位数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直径股骨头假体在THA术后早期不稳定翻修术中具有确切的疗效与良好的安全性,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且能够明显降低假体脱位风险,但较大的直径可能加剧假体磨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完全缝合与部分缝合对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须拔除阻生智齿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均以传统角形切口入路行智齿拔除术,A组术毕行部分缝合,B组术毕行完全缝合,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局部肿胀、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种处理方式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A组、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38%、8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均于术后7 d内痊愈。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48 h肿胀长度均显著增加、张口度均显著降低,并于术后7 d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肿胀长度、张口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48 h相比,两组患者术后7 d VAS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毕完全缝合与部分缝合对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而部分缝合能够简化手术操作,较完全缝合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与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1例乳糜尿患者,根据患者术式将其分为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组(A组,12例),观察组B组及对照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组(B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显著低于A组,其手术治疗费用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乳糜试验转为阴性。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A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71±0.53)年,均未见乳糜尿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可有效治疗乳糜尿、防止复发,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其确切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灌注方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为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24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60例,均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A组术后单用吡柔比星(THP)灌注治疗,B组术后单用羟基喜树碱(HCPT)灌注治疗,C组术后联用THP、HCPT灌注治疗,D组术后应用THP、HCPT交替灌注治疗。比较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及术后2年复发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A组、B组、C组、D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5.00%、93.33%、9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患者2年复发率分别为13.33%、1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A组、B组的30.00%、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尿路刺激征、血尿、肝肾功能损害及血象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1.67%、1.67%、3.33%,均低于A组、B组、C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用THP、HCPT灌注治疗及THP、HCPT交替灌注治疗均可有效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交替灌注方案毒副作用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73例,分为A组(FTS组,n=38)、B组(对照组,n=35)。A组患者围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处理措施,B组患者采用传统处理措施。分别于术前(T1)、术后1d(T2)、术后5d(T3)清晨空腹采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WBC)表达水平,并于相同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手术部位及肿瘤Dukes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T1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CRP、SAA、IL-6、WBC)表达水平和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点A组患者CRP、SAA、IL-6、WBC的表达水平及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A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能降低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减轻疼痛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观察组,n=50)患者采用右前外侧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B组(对照组,n=52)患者采用左后外侧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单肺通气时间、胸腔开放时间、手术时间,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w、术后1M、术后3M检测患者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比、体重)、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中单肺通气时间、胸腔开放时间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气指标(PaO_2、PaCO_2、SaO_2)和肺功能指标(VC、FVC、FEV1、MV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W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1M、3M血气指标(PaO_2、PaCO_2)和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术后1M、3M血气指标SaO_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脓胸、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前外侧切口和左后外侧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前者缩短了患者术中胸腔开放和单肺通气的时间,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对改善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2015年收治的39例管状胃消化道重建食管癌患者为A组,自2010年—2013年行全胃重建39例患者为对照组(NC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内生存质量变化,探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后FVC均较术前降低,NC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日均胃肠减压量、术后住院时间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低于NC组的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逐渐升高,A组生活质量总分及食欲减退、进食疼痛评分升高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能够降低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早期恢复与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术与传统开放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择期在全麻下行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48例,A组采用传统开放疝修补术,B组采用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术。比较两组患者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较A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腹壁切口疝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较A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术与传统开放疝修补术相比,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进食时间,降低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系统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2010年8月~2014年11月期间50例单个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与观察组(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系统治疗)各25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内固定后引流量、透视次数、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两组患者内固定前、1周后矢状位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随访8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内固定后矢状位Cobb角增加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丢失情况,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平均出血量及内固定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短)于对照组,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内固定1周后,其矢状位Cobb角均明显低于内固定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内固定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个月后,观察组内固定后矢状位Cobb角增加(2.2±1.5)°,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丢失(2.4±1.3)%,与对照组的(2.3±1.4)°、(2.2±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应用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且安全,与开放手术相比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