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不同病因导致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间172例不同病因所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病因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6例,均给予抗生素、体位引流、气道湿化、营养支持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灌洗期间发生窦性心动过速1例、血氧饱和度下降2例,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观察组体温正常、咳嗽消失、胸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WBC、呼吸频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aO_2、PaO_2/FiO_2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治疗72 h后WBC低于对照组,其PaO_2、PaO_2/FiO_2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58%,高于对照组的5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肺部感染安全、有效,且不同病因所致肺部感染患者在接受该方案治疗后均可在短期内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常频与高频叠加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2例PPHN患儿均分为叠加组、高频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分别给予常频与高频叠加通气、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情况、恢复情况、治疗效果及各项相关指标变化,分析两种治疗模式的临床价值。结果:叠加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胸片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高频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长、住院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OI均逐渐下降,a/APO_2、PaO_2/FiO_2均逐渐上升,叠加组治疗后各时点OI均低于高频组,a/APO_2、PaO_2/FiO_2均高于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叠加组临床总有效率为高于高频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高频组,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高频振荡通气相比,常频与高频叠加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PPHN有着更为理想的效果与安全性,且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机械通气潮气量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影响,为小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潮气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我科救治的124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均分为A组(10~12 m L/kg)、B组(6~8 m L/kg)。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期间PEEP、Fi O_2及Pa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Pa O_2、P/F、p H、BE均较治疗前升高,Pa CO_2均较治疗前下降,A组Pa O_2、P/F、p H、Pa CO_2变化较B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机械通气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及肺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68%,略高于B组的6.4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94%,高于B组的6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潮气量选择10~12 m L/kg,对于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预后质量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胸腔镜辅助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多发肋骨骨折患者272例,158例接受胸腔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114例患者行传统开胸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术期血气指标变化。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胸引流管留置时间低于开放组,其切口利用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13%低于开放组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 h的PaO_2、SaO_2、PaO_2/FiO_2均较术前升高,PaCO_2均较术前降低,胸腔镜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传统术式而言,胸腔镜辅助治疗多发肋骨骨折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肺通气时应用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术中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适合的PEEP水平。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随机分成3组。A组患者采用单肺间歇正压(IPPV)通气;B组在单肺IPPV通气基础上,采用PEEP5cm H_2O通气;C组患者在单肺IPPV通气基础上,采用PEEP10cm H_2O通气。监测3组患者侧卧位双肺通气10min、单肺通气10min、单肺通气35min3个时点的血气变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呼吸力学指标变化、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结果:3组间的pH、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单肺通气10min和35min时A组PaO_2显著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HR、MAP、Ppeak、Pmean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在单肺通气10min和35min时A组SV、CO均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肺通气时应用PEEP5cm H_2O通气能够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与IPPV相比,可提高PaO_2水平,增加PEEP水平值是对于增加PaO_2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哮喘急性发作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住院的113例哮喘发作期患儿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儿童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儿童血清25(OH)D水平以及肺功能指标,并按照观察组患儿急性发作程度,再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运用Pearson法,分析25(OH)D水平与患儿肺功能及急性发作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其维生素D缺乏率、维生素D不足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程度的加重,其血清25(OH)D水平逐渐降低,FEF25、FEF50、FEF75亦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FEF25、FEF50、FEF75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哮喘患儿血清25(OH)D水平的下降伴随着肺功能损伤的加重以及急性发作程度的上升,根据患儿血清25(OH)D水平适当补充维生素D,对于哮喘的预防与病情控制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观察组,n=50)患者采用右前外侧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B组(对照组,n=52)患者采用左后外侧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单肺通气时间、胸腔开放时间、手术时间,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w、术后1M、术后3M检测患者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比、体重)、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中单肺通气时间、胸腔开放时间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气指标(PaO_2、PaCO_2、SaO_2)和肺功能指标(VC、FVC、FEV1、MV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W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1M、3M血气指标(PaO_2、PaCO_2)和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术后1M、3M血气指标SaO_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脓胸、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前外侧切口和左后外侧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前者缩短了患者术中胸腔开放和单肺通气的时间,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正畸患儿应用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对牙周影响及疼痛程度。方法:180例正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锁托槽组、传统托槽组各90例,比较两组患儿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变化,观察两种托槽对患儿牙周和疼痛指数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矫治器佩戴后PLT、GI、SBI均较佩戴前上升,矫治器佩戴后观察组同时期牙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矫治器佩戴后1~3 d 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逐渐升高,佩戴后3~7d疼痛程度逐渐下降;佩戴后1~3 d,观察组同时期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获得有效随访,观察组牙列排齐时间为(14.39±2.08)周与对照组的(15.88±2.13)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托槽脱落率为1.11%,低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对牙周指数影响更小,且能够减轻正畸患儿矫治器佩戴初期疼痛程度、降低托槽脱落率,较传统托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单药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对照组27例。2组患者均行标准一线化疗方案治疗,治疗12周期后,观察组行恩度单药维持治疗,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为安慰剂治疗。评价2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功能状态(KPS)、体力状况(PS)和生活质量。记录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48.15%,对照组为29.6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控制率为85.19%,对照组为74.0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恩度/生理盐水维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功能状态和体力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平均功能子量表、健康状况子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症状子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行恩度治疗后毒性反应分级多分布于I~II级,IIII~IV较少。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单药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肯定,且能有效提高患者功能状态、体力状况和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药物为恩替卡韦,观察组为替诺福韦酯,治疗4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率、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肝脾超声指标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L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肝功能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ST、TBIL均较治疗前下降,ALB较治疗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ST、TBIL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肝脾超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脾厚度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脾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病毒学突破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结论:替诺福韦酯清乙肝病毒清除效果优于恩替卡韦,可有效控制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进展,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奥拉西坦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均>50岁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分别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对照组)和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韦氏记忆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及海马体积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的各韦氏记忆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经历、再认、再生、联想、触觉、背书等参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和右侧海马平均体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奥拉西坦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在急性溶血性贫血(Acute hemolytic anemia,AHA)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118例AHA患儿纳入AHA组,并选取同时期100名无溶血性贫血史的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儿童血清LDH水平,比较AHA组不同病情患儿血清LDH差异,并分析AHA患儿治疗前后血清LDH变化,分析LDH在AHA诊断及疗效评估中发挥的作用。结果 :AHA患儿血清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血清Hb水平低于后者,随着患儿病情的进展,其血清LDH水平逐渐升高、血清Hb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DH与Hb水平呈负相关(r=-0.693,P<0.05)。118例AHA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81.36%(96/118),随着患儿病情的加重,其有效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A组患儿治疗后血清LD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完全缓解者血清LDH水平下降最为明显,其次为部分缓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AHA水平变化能够为AHA的早期筛查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评估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呼吸衰竭且具备机械通气指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照组采取序贯性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总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H、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H、PaO2均升高(t=3.266.23,P<0.05或P<0.01),PaCO2(t=5.36、3.64,P<0.05或P<0.01);除观察组PaCO2高于对照组(t=3.47,P<0.05)、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12,P<0.05)外,治疗后两组pH、PaO2、机械通气总时间及死亡率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06.23,P<0.05或P<0.01),PaCO2(t=5.36、3.64,P<0.05或P<0.01);除观察组PaCO2高于对照组(t=3.47,P<0.05)、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12,P<0.05)外,治疗后两组pH、PaO2、机械通气总时间及死亡率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01.36,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均能有效改善患者氧合能力,减轻呼吸肌疲劳,纠正低氧血症,均具有较好效果。区别在于肺保护性通气低潮气量可减少肺部损伤、序贯通气减少了有创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所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CAP所致ALI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及对照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BiPAP组加用BiPAP,对照组加用面罩吸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功能变化及住院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均逐渐下降,氧合指数及动脉血氧分压均逐渐上升,BiPAP组治疗后1 h上述指标即出现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呼吸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PAP能够及时、有效地改善CAP所致ALI患者呼吸功能,降低气管插管率与病死率,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可降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用鼻喷激素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9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孟鲁司特钠)、B组(雷诺考特)及C组(2种药物联合),每组30例,持续治疗2个月。观察3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腺样体厚度(A)、鼻咽腔宽度(N)及A/N比值变化,评价3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并观察患儿复发情况。结果:3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A、A/N均较治疗前降低,C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70.00%,均低于C组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A组、B组随访期间复发率分别为46.67%、40.00%,均高于C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单药治疗而言,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用鼻喷激素对腺样体肥大患儿预后质量的改善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且能够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患儿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前白蛋白(Pre albumin,PA)、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为COPD患者病情判断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呼吸内科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0例COPD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PA、CRP水平,计算稳定期患者血清PA、CRP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PA低于对照组,CR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FEV_1%、FEV_1/F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PA与FEV_1%呈正相关(r=0.630),与FEV_1/FVC呈正相关(r=0.450,P<0.05);CRP与FEV1%、FEV_1/FVC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PA水平可反映COPD患者肺功能及营养状态,对评估COPD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指导具有价值,CRP在判断COPD患者肺功能方面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5年5月收治94例S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均实施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CVVH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炎性因子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 d后血清胆红素、肌酐、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尿素氮、白细胞计数、TNF-α、IL-6、体温、心率、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血清IL-1水平显著降低,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观察组主要症状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为95.7%,高于对照组8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VVH能够迅速、有效改善SAP患者肾脏功能,改善机体炎性状态,促进内环境稳态恢复,对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定量超声评估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_2D3]干预前后肾病综合征患儿骨密度变化,为肾病综合征患儿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分别纳入维生素D+钙剂组(A组)、活性维生素D组(B组)、活性维生素D+钙剂组(C组),各31例,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并按照组别口服相应药物,3组患儿治疗均持续6个月。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应用定量超声评估患儿与对照组以及患儿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并检测其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白蛋白(ALB)、磷(P)、钙(Ca)、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3以及尿钙变化,分析1,25(OH)_2D3对患儿骨密度的影响。结果:各组受试儿童入组时骨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肾病综合征患儿骨密度均较入组时下降,A组下降最为明显,其次为B组,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6个月后血清25-羟维生素D3、ALB、PTH、Ca及尿钙均较入组时上升,血AKP、P较入组时下降,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各组间对比,C组25-羟维生素D3高于A、B组,C组血钙高于A组,A组尿钙水平较B、C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后各组间ALB、P、AKP、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对肾病综合征患儿骨密度造成明显影响,1,25(OH)_2D3联合钙剂能够有效改善骨代谢,防治骨质疏松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的血液灌流方案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影响。方法 :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且资料完整的22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资料,拒绝进行血液灌流56例为对照组,其余患者按照入院前3日内灌流次数分为治疗组1(2:1:1)、治疗组2(2:2:2)、治疗组3(3:2:2)。比较4组患者存活率、SOFA评分及Pa CO2、Pa O2、AST、ALT、Crea、CK-MB,并比较RBC、PLT、PT、APTT。结果 :治疗组3存活率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指标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3指标改善优于治疗组2、治疗组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3的RBC、PLT略低于正常值,PT、APTT较正常值延长,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的PT、APTT延长,与治疗组1、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多次血液灌流有利于持续清除体内百草枯成分,对救治百草枯中毒有积极作用,但是需要密切监测循环、血细胞和凝血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光动力治疗对病毒疣的效果与安全性,并观察其对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方法: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96例病毒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及5-氟尿嘧啶外用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98%,高于对照组的8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均较轻微且未经特殊处理自行好转。观察组治疗4周后CD_4~+、CD_4~+/CD_8~+、IFN-γ均较治疗前升高,CD_8~+、IL-10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血清细胞因子与治疗前及观察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5.49%(5/91),低于对照组的20.00%(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治疗病毒疣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且可改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