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的一站式CT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拟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完成一站式CT检查,且于24h内完成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比较CTP与DWI的梗死检出率。采用CTA评估患者颅内积颈内动脉的狭窄情况,并对颅内动脉及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与CTP检测的脑组织灌注的相关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DWI检出91例患者的147个梗死区,CTP检测结果 89例患者检出121个梗死区。CTP与DWI的梗死患者检出率分别为87.25%、89.21%,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TP梗死区检出数量低于DWI。CTA检测发现102例患者颈内动脉狭窄52例,双侧动脉狭窄6例;颅内动脉狭窄73例,23例同时出现颈内和颅内动脉狭窄。CTA检测颈内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与CTP检测的CBF和TTP成正线性相关(P<0.05),与CBV无显著相关性(P>0.05),同时颅内动脉的狭窄程度与CBV、CBF、TTP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TP梗死检出率与DWI相当,但梗死灶检出能力低于DWI。CTA检查能准确评估狭窄、闭塞部位、程度,通过CTA及CTP的一站式联合检查能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硬化性狭窄部位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脑动脉硬化性狭窄分为有狭窄组(84例)和无狭窄组(46例),询问患者病史,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84例合并脑动脉狭窄患者共发现196处狭窄血管,颅内段血管狭窄60条,占30.61%,其中MCA狭窄几率最高,占51.67%;颅外段血管136条,占69.39%,其中E-ICA狭窄几率最高,占40.44%。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年龄≥50岁、低HDL-C、高LDL-C、高TC、高TG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饮酒史、低HDL-C、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56、1.22、2.69、4.15。结论 :颅外段血管狭窄的几率较高,脑动脉硬化性狭窄与高血压、饮酒史、LDL-C、糖尿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临床冠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疑似冠脉疾病并在1周内分别采用256层MSCT、DSA诊断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二者对不同冠脉分段狭窄程度的评估结果;将DSA结果记为“金标准”,分析256层MSCT诊断冠脉狭窄的效能;统计256层MSCT对不同冠脉分段斑块形成的诊断结果。结果:冠脉血管节段可评价率为96.14%;256层MSCT、DSA对不同冠脉分段及总狭窄程度分布、狭窄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6层MSCT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7.92%、99.45%、98.57%、0.974;256层MSCT检出的568个冠脉狭窄段中共检出1036个斑块,其中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分别有429个、200个、407个,占比分别为41.41%、19.31%、39.29%。结论:256层MSCT可诊断冠脉疾病,其诊断价值与DSA相当,且还可检出冠脉斑块形成情况及斑块性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超及TCD联合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8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TCD、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 研究组基底动脉、椎动脉Vd小于对照组,PI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狭窄程度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斑块形成率(69.12%)、内膜增厚率(89.71%)高于对照组(2.94%、5.88%)(P<0.05);联合诊断敏感度(98.53%)、准确度(97.79%)高于TCD(75.00%、86.03%)、颈动脉彩超(82.35%、88.97%)检查(P<0.05),联合诊断特异度(97.06%)与TCD(97.06%)、颈动脉彩超(95.59%)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颈动脉彩超及TCD可有效明确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变情况,有助于提升诊断敏感度与准确度,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Chemerin因子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发展进程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患者动脉狭窄率,将155例ICVD患者分别纳入轻度狭窄组(狭窄率<50%)、中重度狭窄组(狭窄率≥50%),并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Chemerin水平及血脂、血糖、血压、C反应蛋白水平,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Chemerin与其他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hemerin水平评估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参考价值。结果 :155例ICVD患者中,84例动脉狭窄率<50%,纳入轻度狭窄组,其余71例动脉狭窄率≥50%,纳入中重度狭窄组。对照组、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SBP、TG、LDL-C、CRP及Chemerin因子水平依次升高,HDL-C水平依次降低。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Chemerin因子、CRP、LDL-C、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重度狭窄组Chemerin因子、CRP、LDL-C、TG、HDL-C、SBP与轻度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Chemerin因子水平与SBP、LDL-C、CRP呈正相关(P <0.05)。ROC曲线显示,以血清Chemerin因子≥95.03 ng/mL判断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曲线下面积为0.761,其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6.15%、70.39%(P <0.05)。结论 :Chemerin因子水平与ICVD患者血压、血脂、炎症反应水平有关,且Chemerin因子水平升高伴随着动脉狭窄程度的加剧与ICVD的进展,有望成为临床ICVD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在梗阻性尿路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28例确诊为梗阻性尿路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MSCTU与MRU诊断结果准确性。结果 :MSCTU检查诊断为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癌、肾输尿管结核、肾输尿管畸形、输尿管良性狭窄等梗阻性病变的检出率均为100%,准确率高于MRU检查结果(P<0.05)。结论 :对于梗阻性尿路疾病MSCTU有较高空间分辨率,可准确判断结石直径、形态,准确率优于MRU。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超声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70例超声资料,对其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大小、部位、斑块回声、有无管腔狭窄及其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170例缺血性脑病患者中颈部动脉血管异常163例,异常率为95.88%,检出斑块205处;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部位主要是颈总分叉处,其次依次是颈总动脉、颈内起始处,最后是颈外动脉。205个斑块中颈动脉血管重度狭窄患者斑块发生率较中度和轻度血管狭窄组斑块发生率高。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中以软斑、溃疡斑为多见。重度狭窄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及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发生与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联合心肌声学造影(MCE)对心肌缺血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1-2020.6期间本院心血管科收治的心肌缺血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CAG)、CDE和MCE检查.以CAG诊断结果为基准,对CDE和MCE诊断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胸腔积液引流沉淀物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MPE患者120例,所有患者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引流沉淀物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法),同时胸腔积液行脱落细胞学检查作为对照组(细胞学法);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组织病理法检查出MPE阳性108例,阳性率为90.0%,细胞学法检出MPE 77例,诊断阳性率为64.2%,两组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法检出的108例中,明确组织类型者105例,明确率为97.2%,而细胞学法检出的77例中,明确组织类型者61例,明确率为79.2%,两组组织类型明确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积液引流沉淀物组织病理学检查对MPE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微创和快速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138例疑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均于术前行妇科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价值及其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 :138例最终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7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患64例,病理诊断Ⅰa期15例,Ⅰb期31例,Ⅰc期14例,Ⅱb期10例,Ⅲa期4例,Ⅲc期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Ⅰa期11例,诊断符合率为73.3%,Ⅰb期27例,诊断符合率为87.1%,Ⅰc期12例,诊断符合率为85.7%,Ⅱb期10例,诊断符合率为80.0%,Ⅲa期4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Ⅲc期2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灵敏度为81.6%(62/76),特异度为96.8%(60/62),准确性为88.4%(122/138)。彩色多普勒超声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轮廓不光整,可见分布不均、粗大、回声稍强光点,内膜与子宫肌层分界较为清楚;彩色多普勒可测得杂乱点状血流信号,血流频谱为低阻型;宫腔内可见暗区及盆腔积液,正常子宫壁肌层光点分布均匀,双侧附件区可表现正常。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一种简便、无创检查方法,对于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均较高,对临床分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多层螺旋CT(MSCT)联合多维重建技术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为该类疾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73例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MSCT联合VR、SSD、CRP等多种重建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统计并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73例患者经MSCT检查确诊隐匿性肋骨骨折107处,骨折多发于肋骨角(59.81%)且以非完全线性骨折为主(91.59%)。所用多维重建技术的诊断精度依次为:CRP(100.0%)>MPR(97.19%)>SSD(85.89%)>VR(78.50%)>MIP(27.88%)。结论 :MSCT联合多维重建技术对隐匿性肋骨骨折具有较为明确的诊断价值,MSCT与CRP/MPR及VR等联用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86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DCG)和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动态心电图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66.7%,准确性为83.7%。超声心动图的敏感性为23%,特异性83.3%,准确性为31.4%。结论动态心电图因其监测时间长,对缺血性ST段改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偏头痛患者脑血管情况及颅内病变情况。方法 :以住院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同一时期无偏头痛患者为对照,进行神经影像学比较。结果 :58例偏头痛患者中,有脑腔梗病灶19例(32.76%),有脑白质变性17例(29.31%),有脑血管异常37例(63.79%)。61例对照组中有脑腔梗病灶9例(14.75%),有脑白质变性5例(8.20%),有脑血管异常13例(21.3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与脑白质病变、脑腔梗有关,血管因素可能参与偏头痛的发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治疗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狭窄范围>70%)78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48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3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1年脑部并发症、心脏血管并发症以及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一般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一年CAS组患者脑部总并发症与CEA组患者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及局部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不会增加颈动脉狭窄患者脑部、心脏血管以及局部并发症,可以安全用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一般情况差,年龄大、血管狭窄位置高或处于锁骨下,对侧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等情况患者可以优先选用CAS;对于一般情况好,血管狭窄部位可以通过外科手术进行处理的患者可以选用CEA。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的病因及腹腔镜的诊治价值。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征得317例CPP患者知情同意后行腹腔镜探查手术,根据腹腔镜检查结果判断病因,符合条件者实施腹腔镜下盆腔病变相应处理,并于术后6个月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妇科检查共检出246例(77.60%)患者存在阳性体征,超声检查共检出240例(75.71%)患者存在异常改变,其余患者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均未见阳性体征或异常改变。腹腔镜检查共明确251例患者病因,占79.18%,患者病因以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主,占28.69%,其次为慢性盆腔炎、子宫腺肌病,分别占20.72%、11.16%。251例明确病因的CCP患者中,术后6个月完全缓解149例,基本缓解63例,无缓解39例,总有效率为84.46%。结论:腹腔镜在CPP病因诊断及治疗中均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布加综合症的超声征象及对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确诊为布加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及分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血流超声可见肝静脉或下腔静脉局限性狭窄,远端管腔扩张。血流速度减慢,甚至出现逆流。部分可见云雾状影,彩色血流显示狭窄处血流速度增快。癌栓型15例,血栓型17例,单纯膜性狭窄25例,肝外肿物压迫13例,原因不明5例,漏诊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率为91.46%。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布加综合症准确率高,可通过无创检查判断病因,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 (DCE-MRI)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I(DSC-MRI)扫描结果对脑胶质母细胞瘤及单发脑转移瘤术前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完善MRI检查,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脑胶质母细胞瘤和单发脑转移瘤的58例患者,行肿瘤及瘤周区域的DSC-MRI扫描获得相对脑血容量值(rCBV)、瘤体信号强度的恢复百分比(PSR),行DCE-MRI扫描获得肿瘤瘤体的容积转运常数(K_(trans))、回流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比较参数变化,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DSC-MRI参数显示胶质母细胞瘤和脑转移瘤的瘤体位置的rCB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胶质母细胞瘤瘤周位置的rCBV值显著高于脑转移瘤,同时胶质母细胞瘤的PSR水平显著高于脑转移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参数显示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瘤体部分的K_(trans)、K_(ep)、V_e值比较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胶质母细胞瘤瘤周的K_(trans、K_(ep)、V_e值均显著高于单发脑转移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MRI检查中可通过瘤周区rCBV值及肿瘤实质区域PSR值对胶质母细胞瘤和单发脑转移瘤进行鉴别,DCE-MRI检查中则主要通过对肿瘤毛细血管通透性情况,区别二者血管屏障破坏程度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超声仪在高危心血管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设计2019年4月~2020年6月就诊的97例疑似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心脏彩超、冠状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胸部正位片、心电图检查。分析超声仪在高危心血管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超声仪可诊断出心血管疾病:包括扩张性心肌病、心肌节段运动失调、心律失常、射血分数异常。经过DSA、胸部正位片、心电图检查、病史诊断后,发现超声仪在筛查心梗、心律失常、心衰、扩张性心肌病等疾病时,与多种综合检查在诊断高危心血管疾病有极好的一致性。结论:超声仪在筛查高危心血管疾病、对高危心血管疾病类型判断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急性肠梗阻的病例27例,回顾分析患者CT多平面重建检查的结果,将CT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统计CT对肠梗阻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及CT对肠梗阻病因诊断的准确率及敏感性。结果 :CT对肠梗阻疾病诊断准确率为100%;对肠梗阻的病因诊断中,误诊2例,准确率为92.59%,误诊率为7.41%。结论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准确性较高,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单纤维肌电图(Single fiber electromyography,SFEMG)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诊断及预后评估中价值,为MG的早期诊断与转归判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72例MG患者,对其眼轮匝肌、指总伸肌SFEMG进行检测,分析其诊断价值,并比较不同Osserman分型患者治疗前后SFEMG变化,探讨SFEMG在MG预后评估中发挥的作用。结果 :眼轮匝肌SFEMG异常电位诊断MG的灵敏度为85.92%,高于指总伸肌的67.18%,两部位SFEMG异常电位诊断MG的特异性均为100.00%。72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09±1.15)个月,患者治疗1年后,病情定量评分及平均jitter值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情定量评分变化为(78.37±11.59)%,jitter变化值为(24.36±4.18)%,但jitter变化与病情定量评分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眼轮匝肌SFEMG对MG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其检查参数变化与患者病情改善具有一定关联但相关性不明显,对MG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