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血栓弹力图的HDCP孕妇凝血状态。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9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正常的妊娠孕妇9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的凝血指标(PT、TT、APTT、FIB、INR、D-D)、血小板指标(PLT、MPV、PDW)、血栓弹力图参数(R、K、α、MA)等检测结果的变化。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T、TT、APTT、PLT、R值、K值水平均降低(P<0.05),FIB、D-D、PDM、MVP、α角、MA水平均提高(P<0.05);R与PT、TT、APTT成正相关,K与APTT成正相关,K与FIB、PLT成负相关,α与FIB、PLT成正相关,MA与FIB、PLT成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凝状态的检测上,R值的敏感性更高;在纤维蛋白原升高的检测上,α与MA的检测敏感性更高。结论血栓弹力图(TEG)与部分凝血指标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对TEG各参数的检测有利于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定量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3.6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FIB、PLT三项凝血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T显著短于对照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I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 lymphoma,NHL)化疗后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NHL患者化疗后凝血功能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79例NHL患者作为NHL组,配对法选择7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NC组,比较2组化疗前凝血功能,比较NHL组化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分析病理分期、分级等因素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以及凝血功能异常与NHL患者复发的关系。结果:NHL组化疗前APTT、FIB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L组化疗6周期后FIB较化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化疗期间APTT、PT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淋巴瘤患者APTT高于惰性淋巴瘤;Ⅲ~Ⅳ期NHL患者、乳酸脱氢酶升高者,其FIB高于Ⅰ~Ⅱ期、乳酸脱氢酶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复发者,其化疗6周期后APTT、FIB高于治疗有效、未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化疗周期后APTT、FIB异常率均高于未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L化疗前处于明显凝血功能异常状态并以APTT、FIB异常为主要表现,化疗期间FIB的降低预示着病情好转,且凝血指标的变化与患者病理分型、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均具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不同年龄段血小板和凝血参数的变化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GDM组孕妇395例和正常组孕妇471例,两组孕妇再分为三个年龄段组:≤29岁组,30~34岁组,≥35岁以上组。检测孕妇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以及围产期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等不良并发症资料的收集。结果:GDM孕妇与正常孕妇PT、FIB和MPV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孕妇与正常孕妇各年龄段各参数之间存在差异:≤29岁GDM孕妇FIB、MPV与正常组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4岁GDM孕妇FIB与正常组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GDM孕妇PT与正常组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孕妇与正常孕妇参数异常率中FIB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岁和30~34岁GDM孕妇FIB异常率显著高于相应年龄组正常孕妇,≥35岁GDM孕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孕妇和正常孕妇围产期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胎儿窘迫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血小板和凝血参数与正常孕妇相比部分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孕妇部分参数在30岁左右就存在显著变化。做好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孕期保健,可减少妊娠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创伤性凝血病的早期诊断依据,为该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救治的77例多发伤患者纳入此次前瞻性对照研究。按照创伤性凝血病发生与否,发生组(n=31)、未发生组(n=36)。检测两组患者入院6 h内、入院24 h、入院48 h、入院72 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蛋白C(PC)、蛋白S(PS)、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3)、D-二聚体(D-D)以及凝血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归纳创伤性凝血病早期实验室指标变化趋势,总结诊断依据。结果:发生组入院6 h内、入院24 h、入院48 h、入院72 h血浆PC、PS、FDP、AT3、D-D、血浆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APTT均高于未发生组;两组患者入院48 h、入院72 h上述指标均较入院6h内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入院6 h内、入院24 h、入院48 h、入院72 h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未发生组;两组患者入院48 h、入院72 h血小板聚集率均较入院6 h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PC、.PS、FDP、AT3、D-D以及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的显著变化,能够为创伤性凝血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前后凝血功能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83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CKD患者透析前后常规凝血指标及凝血因子变化,并与6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总结CKD患者透析前后凝血功能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参考意义。结果 :观察组透析前后PT、FIB均高于对照组,其PLT均低于后者(P<0.05);与透析前相比,观察组透析后PT、DD下降,TT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前后FⅦ:C、FⅧ:C、FX:C、FⅪ:C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透析前相比,观察组透析后FⅦ:C、FⅧ:C、FX:C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前即处于凝血、纤溶系统紊乱状态,透析可加剧这一状态并造成患者出血、血栓风险上升,故应重视凝血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D-dimer,D-D)、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及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水平变化。方法:以92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8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比较2组受试者、轻度与中重度脑梗死患者血浆D-D、hs-CRP、AT-Ⅲ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浆D-D、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其AT-Ⅲ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轻度组D-D水平显著低于中重度组(P<0.01),其AT-Ⅲ水平显著高于中重度组(P<0.05)。2组患者hsCRP水平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D-D、hs-CRP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r=0.631、r=0.652,AT-Ⅲ(r=-0.609)与脑梗死病情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凝血功能异常、炎性因子高表达状态,使血浆D-D、hs-CRP、AT-Ⅲ水平显著上升,指标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病情预测、预后评估等均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实验室指标对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37例EHS患者,按照其预后分为存活组与病死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凝血功能等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差异,评价实验室指标对该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137例患者中,124例痊愈出院,无后遗症,其余13例病死,病死率9.5%。存活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异常率均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及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血K~+、Na~+、Cl~-水平显著高于病死组,其异常率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血D-二聚体(D-D)水平显著低于病死组,其血小板(PLT)水平显著高于病死组,其D-D、PLT异常率均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检测CK、LDL、cTnI、K~+、Na~+、Cl~-、D-D、PLT等实验室指标可早期评估EHS患者预后,为临床处理措施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T)、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度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1例SLE患者及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患者组与正常组。按照SLE患者疾病活动度分为稳定期组(n=47)及活动期组(n=44),检测各组FET、ds-DNA抗体及NGAL水平。结果 :活动期组血清FET、ds-DNA抗体、NGAL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组、正常组,稳定期组血清FET、ds-DNA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组与正常组NGA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组血清FET异常率为40.43%,显著低于活动期组的8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ET与ds-DNA抗体、NGAL水平及SLEDAI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FET、NGAL水平与SLE患者疾病活动度有着密切关联,能够有效指导SLE的实验室诊断及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0.
赵明丽 《分析仪器》2022,(2):148-15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类十分常见的临床慢性炎症相关性的呼吸系统疾病,且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为了探究全自动凝血检测仪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液中生化指标检测中的应用。本研究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呼吸内科病房确诊为COPD急性加重期(n=83)及稳定期(n=25)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正常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n=25)。分析各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用于患者血浆各指标检测后,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加重COPD组及稳定期COPD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著升高(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显著减少(P<0.05)。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各生化指标变化更为明显。D-D、FIB水平升高为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CL-TOP型全自动凝血检测仪的检测结果基本符合实验室诊断学的标准,可用于临床指标的检测。而D-D、FIB水平能够用于评估COPD特别是急性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的血液灌流方案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影响。方法 :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且资料完整的22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资料,拒绝进行血液灌流56例为对照组,其余患者按照入院前3日内灌流次数分为治疗组1(2:1:1)、治疗组2(2:2:2)、治疗组3(3:2:2)。比较4组患者存活率、SOFA评分及Pa CO2、Pa O2、AST、ALT、Crea、CK-MB,并比较RBC、PLT、PT、APTT。结果 :治疗组3存活率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指标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3指标改善优于治疗组2、治疗组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3的RBC、PLT略低于正常值,PT、APTT较正常值延长,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的PT、APTT延长,与治疗组1、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多次血液灌流有利于持续清除体内百草枯成分,对救治百草枯中毒有积极作用,但是需要密切监测循环、血细胞和凝血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七氟烷和丙泊酚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拟行后腹腔镜手术的肾囊肿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七氟烷组)37例和B组(丙泊酚组)3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抽取静脉血检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原浓度(FIB)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检测炎症因子(IL-6、TNF-α、IL-8)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液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P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FIB及体温与术前相比无差异,组间比较术前术后两组患者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术后表达均高于术前水平,且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烷和丙泊酚均不影响后腹腔镜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但丙泊酚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更适用于后腹腔镜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血小板参数、血脂水平与冠心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68例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血小板抑制率分为抵抗组(≤30%)与敏感组(> 30%),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小板参数、血脂水平,分析血小板参数及血脂水平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结果 :抵抗组糖尿病患者占比高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抵抗组PLT及MPV高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及PC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抵抗组LDL-C高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nary Logistic回归发现,PLT、MPV及LDL-C是冠心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LT、MPV及LDL-C与冠心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紧密相关,可作为筛查氯吡格雷抵抗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内镜及腹腔镜治疗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的疗效与安全性,总结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方法 :按照治疗方法,对比开腹组(n=74)、腹腔镜组(n=48)、内镜组(n=63)三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结果 :内镜组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1 d疼痛评分、术后1 d恶心评分、术后1 d呕吐低于腹腔镜组,腹腔镜组上述指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治疗有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及腹腔镜治疗PPC疗效肯定且较开腹安全性更佳,应当区分适应征,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羟乙基淀粉(130/0.4)对骨科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拟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全麻患者200例,根据给予羟乙基淀粉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患者给予羟乙基淀粉10m L/kg;B组患者给予羟乙基淀粉20m L/kg。记录扩容前(T1)、输液后15min(T2)、输液30min(T3)、输液60min(T4)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尿量变化情况。T1和T4时间点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m L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小板聚集功能(PAG)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血红细胞压积(HCT)含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T1时刻HR、MAP、CVP及尿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刻,两组患者HR、MAP与T1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组间比较也无差异;两组患者T2~T4时间点CVP、尿量明显高于T1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稍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PT、APTT、FIB、PAG、PLT、Hb、H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时间点两组患者APTT明显高于T1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4时间点PLT、Hb、HCT明显低于T1时间点且B组患者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麻患者给予10m L/kg、20m L/kg剂量的羟乙基淀粉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小,均能保证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regnancy with thrombocytopenia,PT)的原因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为PT的预防及母婴结局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至2016年收治的133例PT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100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导致PT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产妇母婴结局的差异,探讨PT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年龄低于对照组,其产前贫血发生率、临床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T是导致PT的最常见原因,占46.62%,其次为ITP,占21.80%;病因为PHD、ITP患者,其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产妇分娩前PLT的降低,其产后出血发生率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50×109/L的PT患者,其新生儿结局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50×109/L的PT患者,随着其PLT的降低,新生儿双顶径、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逐渐下降,宫内窘迫率、发育迟缓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病因复杂且往往伴有产前贫血、临床出血症状,并对母婴结局存在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拟在我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8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硬膜外麻醉组,50例),B组(全身麻醉组,48例)。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6h(T2)、术后24h(T3)抽取两组患者的静脉血5m L,检测患者血清中血小板含量、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凝血原酶时间(PT)、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水平,并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6h(T2)、术后24h(T3)、麻醉后3d(T4)、麻醉后5d(T5)时间点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分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T1时点PT、APTT、FIB、D-二聚体、血小板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点,两组患者PT均高于术前水平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APTT明显高于B组而FIB、D-二聚体、血小板含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1、T5时间点MMS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间点A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全麻相比,对老年骨科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凝血功能而且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更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补体C3、C4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122例SLE患者以及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患者组、对照组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SLE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2000(SLEDAI-2000)将患者分为轻度活动组(5~9分)、中度活动组(10~14分)、重度活动组(>14分)。比较患者组、对照组以及患者不同亚组SLE患者补体C3、C4以及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变化,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补体C3、C4与各类实验室指标及SLEDAI-2000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C3、C4、ALB、HDL-C、LDL-C、IgA、IgM低于对照组,其Ig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病情活动度上升,其C3、C4、ALB、HDL-C、LDL-C、IgA、IgM逐渐下降,IgG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C4与ALB、HDL-C、LDL-C、IgA、IgM均呈正相关,与IgG均呈负相关,且C3与SLEDAI-2000呈负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补体C3、C4水平的下降与病情进展与病情活动度的上升有着密切关联,C3在反映SLE病情活动度方面的价值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5例TAO患者(TAO组)及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NC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TNF-α水平,以及TAO组接受1个疗程米歇尔方案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变化,并计算血清TNF-α水平与TAO患者临床活动性积分(CAS)、疾病严重度评分(NOSPECS)的相关性。结果 :TAO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患者均完成1疗程米歇尔方案治疗,其中36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55.38%,治疗有效者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低于治疗无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AO患者CAS评分与NOSPECS评分的增加,其血清TNF-α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示,血清TNF-α水平与患者治疗前CAS评分(r=0.608)、NOSPECS评分(r=0.559)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TAO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疾病活动度显著相关,据此实施病情评估与疗效评价有望为TAO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患者,60例接受自体血回输,60例常规异体输血,比较两组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电解质(K+、Na+和Cl-)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自体血回输组中25%的自体回输患者需加输异体血。在术后第1d,自体血回输组患者的RBC、Hct、PLT明显低于术前,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T在手术后有所延长,但自体血回输组延长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钠、血钾水平在术后1d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体血组术后1d变化不明显。两组患者7d后各指标基本恢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体血回输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8.3%,两组比较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血回输并发症少,血液和凝血相关指标恢复快,适宜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