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现代仪器》2015,(3)
目的 :探讨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乳腺癌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以良性乳腺疾病的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由调查员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完成调查,采用单因素进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1个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流产次数多、绝经年龄大、有肿瘤家族史、乳腺癌家族史、乳腺增生、被动的吸烟、工作压力大、睡眠质量差、生活满意度差、不正确佩戴文胸、烟熏食物较多摄入。相反,母乳喂养及长时间母乳喂养、足够的体育锻炼、初潮年龄晚、较多生育史、蔬菜摄入较多则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家族恶性肿瘤发病史、家族乳腺癌疾病史、乳腺增生、吸烟、工作压力大、睡眠质量差、生活满意度差、烟熏食物摄入。保护因素为: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长、蔬菜摄入多。结论 :乳腺癌发生是体内外各方面综合作用结果,探究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和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大型脑膜瘤术后血肿形成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为大型脑膜瘤术后血肿发生率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95例行手术治疗的大型脑膜瘤患者资料,观察其术后血肿发生率,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大型脑膜瘤术后血肿的发生原因,探讨防治策略。结果 :共有10例患者发生术后血肿,发生率10.5%。术后发生血肿患者无1例痊愈,其轻残率、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术后未发生血肿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型脑膜瘤术后血肿的发生对患者预后可造成明显不良影响,针对肿瘤较大、术中止血不彻底等血肿形成原因,完善术前检查、术中操作、术后管理等各项环节是降低术后血肿发生率、保证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现代仪器》2017,(2)
目的:比较整形保乳术与常规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指导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145例病理分期Ⅰ~Ⅱ期早期乳腺癌患者,整形保乳组74例,常规保乳组71例,调取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预后情况,并评价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活质量差异。结果:整形保乳组手术时间、乳房美观度优良率、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及平均得分高于常规保乳组,其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后血肿、皮下出血、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形保乳术与常规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均可取得确切的治疗效果,整形保乳术具有更为理想的美容效果,对患者早期恢复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较常规保乳术存在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左侧乳腺癌术后旋转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RapidArc)计划和固定野动态调强(dIMRT)放疗计划方式在剂量学上的差异。方法 20例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基于Eclipse系统分别采用RapidArc及dIMRT计划方式,对比靶区剂量、危及器官保护的差异。结果 RapidArc计划V95及V105显著低于d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肺剂量分布上,RapidArc的V5,V30显著高于d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idArc的V20低于d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肺剂量分布上,RapidArc的Dmean、V5、V10显著高于d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乳腺剂量分布上,RapidArc的Dmean、V5、V10显著高于d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剂量分布上,RapidArc的Dmean低于d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20、V30显著高于dIMRT... 相似文献
6.
《现代仪器》2016,(5)
目的 :总结、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78例行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年龄、性别、手术时间、髋关节手术史、并发症、出血量、引流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明确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有30例(5.19%)发生感染。2组合并糖尿病、长期应用激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未感染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显著长于为感染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引流时间、长时间应用激素、髋关节手术史、血清白蛋白均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手术时间长、合并糖尿病、引流时间长、长时间应用激素、髋关节手术史、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下均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现代仪器》2016,(1)
目的 :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探讨防治策略。方法 :2000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共收治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1370例,从中选取704例接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治疗患者,照其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低位直肠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总结防治策略。结果 :704例患者中,共有64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9.1%,其中56例(87.5%)经保守治疗痊愈,其余8例行横结肠造瘘术,无死亡病例。多因素分析结果,肥胖、Dukes分期C+D期、肿瘤距齿状线距离3~5 cm、术后腹泻、合并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合并肠梗阻是影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应用术前、术中和术后综合防治措施,是降低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关键,对患者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服务需求特征及其关联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156例乳腺癌患者。量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其一般资料以及围术期对各类护理服务项目的需求,包括护理服务需求内容、频数。质性研究以理论饱和为原则,根据分层抽样法选取1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访谈,采用Apriori关联分析法分析各项护理服务需求的关联性,计算需求或需求集的支持度、置信度以及提升度。结果 乳腺癌患者参与围术期护理服务需求项目总数为94项,包括日常活动、出院指导、健康教育、心理指导、家庭支持、饮食指导、护理技能及态度共7类。质性研究共凝练出3个主题:乳腺癌患者对围术期护理服务的支持度和满意度、乳腺癌患者认为围术期护理服务的不足、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服务的潜在需求。结论 乳腺癌患者存在着不同的围术期护理服务需求,临床护理人员可根据需求的关联特点,进行合理的临床护理服务,以提高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现代仪器》2017,(3)
目的:分析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总结临床防治策略。方法:对我科655例PDA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将发生血小板减少患者纳入减少组,将未发生血小板减少患者纳入未减少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间差异,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PDA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655例患者中,共有59例发生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9.01%。减少组、未减少组INR、缺损直径、封堵器直径、封堵前后肺动脉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NR、缺损直径、封堵器直径、封堵前肺动脉收缩压、封堵后肺动脉收缩压是影响PDA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DA封堵术后存在一定血小板减少发生风险,其与患者自身状态及治疗设备具有一定关联,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实施血小板计数密切监测及早期干预为降低其并发症发生风险关键。 相似文献
10.
11.
《现代仪器》2017,(1)
目的 :分析儿童颅咽管瘤全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全切的37例颅咽管瘤患儿,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防治措施及干预效果。结果:37例患儿中,3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9.19%,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依次为尿崩症(86.49%)、电解质紊乱(75.68%)及垂体功能低下(54.05%)。4例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患儿术后6个月时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均为生活自理级;3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患儿中,术后6个月时生活自理级22例(66.67%),生活半自理级7例(21.21%),其余4例(12.12%)为生活帮助级。结论 :儿童颅咽管全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高,且可对患儿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应重视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技巧、对术后并发症积极处理可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现代仪器》2017,(5)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原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整理行ESD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的283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其随访期间食管狭窄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计算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总结影响患者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并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计算影响因素与食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283例患者中,共有33例术后发生食管狭窄,发生率为11.6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浸润深度m3为影响上消化道ESD术后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环周范围<1/2为保护因素(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病变环周范围、病变浸润深度与食管狭窄程度均具有关联性(P<0.05)。结论:上消化道ESD术后食管狭窄与病变环周范围、浸润深度有关,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并实施预防性球囊扩张有望降低术后食管狭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现代仪器》2018,(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LEE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复发预测指标的预测效能。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整理我院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407例行LEEP术CIN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按照复发与否,将患者分别纳入复发组、未复发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CIN患者LEE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预测效能,计算其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12~4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407例患者中,共有34例于随访期间复发,复发率为8.35%。病理分级CIN 3级、宫颈阴道部外切缘阳性级宫颈管切缘阳性是影响CIN患者LEE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病理分级CIN 3级、宫颈阴道部外切缘阳性、宫颈管切缘阳性预测CIN患者CIN术后复发的准确率分别为70.27%、90.42%、89.19%。结论 :CIN患者LEEP术后复发与病理分级、切缘状态有关,上述指标能够为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提供一定参考,但也存在灵敏度不高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鼻内镜下前囟钩突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4例鼻内镜下经前囟钩突切除术治疗的CR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26例)和未复发组(98例),比较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