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ST/ALT、ALB/Ch E比值变化规律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152例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为A级组、B级组、C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血清AST/ALT、ALB/Ch E比值,分析其与Child-Pugh积分间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组的血清AST/ALT与ALB/Ch E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呈现显著增长趋势(P<0.05);Child-Pugh分级越高,AST/ALT>1.5和ALB/Ch E>0.8所占比例越高(P<0.05);AST/ALT与ALB/Ch E比值与Child-Pugh积分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T/ALT与ALB/Ch E升高为Child-Pugh积分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清AST/ALT、ALB/Ch E比值升高,比值与Child-pugh积分呈正相关,测定血清AST/ALT、ALB/Ch E比值并结合Child-pugh分级对肝硬化的病情评估与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药物为恩替卡韦,观察组为替诺福韦酯,治疗4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率、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肝脾超声指标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L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肝功能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ST、TBIL均较治疗前下降,ALB较治疗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ST、TBIL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肝脾超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脾厚度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脾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病毒学突破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结论:替诺福韦酯清乙肝病毒清除效果优于恩替卡韦,可有效控制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进展,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变化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MODS患者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科129例MODS患者及同期未发生MODS者100例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此外,比较入组28 d后存活、死亡患者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计算血清CHE与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相关性,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HE评估MODS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MODS组患者平均APACHEⅡ评分为(22.98±7.25)分,高于对照组的(9.11±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较入组时下降(P<0.05),对照组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存活、病死患者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均较入组时下降,病死患者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均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CHE水平与患者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429,P<0.05);ROC曲线示,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判断MODS患者病死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0.771(P<0.05)。结论 :血清CHE变化与MODS患者病情严重度及预后具有密切关联,患者入院后24 h血清CHE水平在判断其病死风险方面参考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15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无肾病组、早期肾病组、临床肾病组;视网膜病变组、无视网膜病变组;神经病变组和无神经病变组,比较各组间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无肾病组、早期肾病组、临床肾病组Hcy和CysC表达水平依次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组Hcy和CysC表达水平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病变组Hcy和CysC表达水平高于无神经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表达水平与CysC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96,P<0.05)。结论 :Hcy和CysC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关,可作为监测微血管并发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在重型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169例重型乙肝患者临床治疗,根据人工肝模式不同,分为单纯PE组(单纯PE治疗)与联合组(先行DPMAS治疗,再行低置换量PE治疗),经1:1倾向性匹配评分,得到2组各50例患者。治疗3次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浆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小板(PLT)]、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ALT、TBIL、ALB、TB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联合组ALT、TBIL、TBA水平明显低于单纯PE组(P<0.05);2组P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TA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但PL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PT、PTA、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外周血CD4+、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联合组外周血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单纯PE组(P<0.05),CD8+明显低于单纯PE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67%,明显低于单纯PE组的27.33%(P<0.05)。结论:相比单纯PE治疗,PE联合DPMAS治疗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可更好改善患者肝功能及T细胞亚型分布,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187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病程将发病时间<2周者纳入急性期组(n=143),将发病时间2周至6个月者纳入恢复期组(n=44)。同时选取120名健康体检者为NC组。比较受试者一般资料、血脂水平、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脑梗死发病的相关因素,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Cys C与受试者年龄、血脂水平、Hcy等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年龄、CysC、Hcy及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有脑梗死家族史比例均高于NC组,其血清HDL-C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血清CysC水平为(1.31±0.28)mg/L,高于恢复期组的(0.99±0.25)mg/L,恢复期组血清CysC水平亦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CysC与年龄、Hcy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CysC可能通过影响Hcy、HDL-C水平增强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为冠心病早期诊断、预防与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以我院2011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5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Gensini评分分为低分组、中分组及高分组。比较各组患者SUA及Hcy水平,计算SUA及Hcy水平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结果 :中分组SUA、Hcy水平显著高于低分组,高分组SUA、Hcy水平亦显著高于中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A、Hcy水平均与Gensini评分正相关(r分别为0.476、0.43,均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SUA、Hcy水平升高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常规检测上述指标有望早期判断患者冠心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变化,了解不同类型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方法:613例高脂血症患者,按照其高脂血症类型,将胆固醇(TC)≥6.22 mmol/L患者其纳入高TC组,将甘油三酯(TG)≥2.26 mmol/L患者纳入高TG组,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患者纳入低HDL-C组,将高TC、TG患者纳入混合组,并选取同期150名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血脂、血糖、血清瘦素及脂联素水平,分析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高TC组TC、LDL-C高于对照组,高TG组TG、HDL-C高于对照组,低HDL-C组HDL-C低于对照组,混合组TC、TG、LDL-C、FPG高于对照组,其HDL-C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L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C组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低于其他各组,低LDL-C组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高于其他各组,高TG组瘦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组受试者血清瘦素与脂联素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存在差异,其水平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制约可能是导致患者血脂水平、FPG、肝肾功能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在罗氏Cobas 8000检测系统上进行血清指数分层设置并评估不同溶血、黄疸、脂血程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病理家学会(CAP)溶血、黄疸、脂血干扰物质(2014-IFS survey)加入不同浓度干扰物质对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溶血标本对ALT、AST、TBIL、LDH、K等项目显正干扰影响,TG和CREA等项目显负干扰影响。黄疸标本对ALT、AST、TBIL、GGT、ALP、GLU、TG等项目显正干扰影响,TP、ALB、CHE、UREA、UA、PHOS、CHOL、HDL-C、LDL-C、CREA等项目显负干扰影响。脂血标本对ALT、AST、GGT、ALP、CHE、UREA、GLU、UA、PHOS、CHOL、TG、LDL-C、CREA等项目显正干扰影响,ALB、TBIL、HDL-C、ApoA1、LP(a)等项目显负干扰影响。结论 不同检测项目、不同检测系统试剂受溶血、黄疸、脂血的干扰程度不同,实验室应根据检测系统建立每个项目的溶血、黄疸、脂血指数界值,客观反映标本质量,及时辨别不合格标本,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改变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54例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及同期75名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糖尿病组、糖耐量正常组,按患者是否并发大血管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89)、大血管病变组(n=65)。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hemerin水平变化及糖耐量正常组入组日次血清Chemerin水平,并运用相关性分析,计算血清Chemerin水平与受试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结果:154例糖尿病患者中,共有65例(42.21%)于治疗后24个月发生大血管病变。糖耐量正常组、单纯糖尿病组(治疗前)、大血管病变组(治疗前)FPG、Hb A1c、LDL-C、Chemerin、IMT逐渐升高,HDL-C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试者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治疗24个月后FPG、Hb A1c、LDL-C、Chemerin、IMT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单纯糖尿病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Chemerin水平与糖尿病患者Hb A1c、LDL-C、IMT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的升高伴随着血糖、血脂以及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有望为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57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UTP)、血清白蛋白(ALB)、肝肾功能、血脂、炎症因子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2.9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UTP、TG、TC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cr、A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显著降低尿蛋白水平,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减少炎症因子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热灌注化疗栓塞术及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肝癌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来自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两所医院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晚期肝癌诊断。共122例患者入组,按照患者治疗方案,将接受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治疗者纳入化疗栓塞组(n=69),将接受热灌注化疗药物栓塞治疗者纳入热灌注栓塞组(n=5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直径、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肝功能变化,并对比近期疗效及患者3年生存情况,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AFP均较治疗前下降,热灌注栓塞组治疗3个月后AFP低于化疗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均以恶心呕吐、腹泻为主,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肿瘤直径均较治疗前下降,热灌注栓塞组治疗3个月后肿瘤直径低于化疗栓塞组(P <0.05)。治疗3个月后,化疗栓塞组总有效率为46.38%,低于热灌注栓塞组的64.15%(P <0.05)。化疗栓塞组总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均低于热灌注栓塞组(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栓塞相比,热灌注化疗药物联合序贯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效果更为确切,且未降低患者肝功能、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应用于合并轻度肝功能异常的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效果及对肝功能影响。方法 :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口服血脂康胶囊;观察组采用血脂康以及依折麦布联合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90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0d、60d、90d检测患者的血脂、肝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前两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30d血清TC水平即显著下降,治疗60d后TG、LDL-C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90d TC、TG、LDL-C明显下降(P<0.05),而HDL-C无明显上升(P>0.05);90d观察组TC、TG、LDL-C、HLD-C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脂血症合并轻度肝功能受损患者,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降脂效果显著,而且能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为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417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资料。计算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并比较发生组、未发生组患者临床特征,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 :417例患者中,共有29例于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为6.95%;肝功能衰竭分级:A级21例B级6例,C级2例;29例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中,4例死亡,死亡率为13.79%。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1000 m L、肿瘤直径≥10 cm、合并癌栓和(或)胆栓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不规则切除及术前TACE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有一定的肝功能衰竭发生风险,这与手术创伤、肝功能状态、肿瘤直径、术前治疗方案及手术方案均具有密切关联,应全面评估患者肝功能衰竭发生风险并选择危险度更小的治疗方案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药物干预+健康教育应用于Ⅱ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血糖控制、生活质量提升与肝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给予利拉鲁肽、二甲双胍降糖治疗3个月,观察组(100例)给予健康教育联合利拉鲁肽、二甲双胍降糖治疗3个月。采用配对t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控制[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日间血糖波动幅度(MODD)]、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谷氨酰转肽酶(GGT)、球蛋白(GLB)]以及生活质量[欧洲生命质量-五维视觉类比量表(EQ5D-VAS)、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6(SDSCA-6)、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变化和差异。结果:2组治疗后MAGE、SDBG、MPPGE、MODD、ALT、AST、TBIL、GGT、GLB降低(P<0.05),EQ5D-VAS评分、SDSCA-6、SF-36评分增高(P<0.05)。在F...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35例,按照脑梗死面积分组,检测各组IMT值,Hcy值,进行比较。结果 :大、中、小面积梗死组IMT、Hcy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小面积梗死以颈动脉硬化为主,大面积梗死则以斑块形成为主。三组颈动脉硬化率、斑块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P<0.05)。三组血高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5,P<0.05)。脑梗死面积与颈动脉IMT值呈显著正相关(r=0.705,P<0.01);脑梗死面积与血Hcy呈显著正相关(r=0.774,P<0.01)。结论 :动态观察颈动脉IMT值和Hcy可以早期预测急性脑梗死程度,有利于脑梗死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尿微量白蛋白(MAU)用于预测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以我院2012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437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合并糖尿病组及未合并糖尿病组,并按照其冠脉造影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及以上病变组。比较各组患者RBP4、MAU水平差异,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糖尿病的CHD患者单支病变患者构成比显著低于未合并糖尿病CHD者,其双支病变、三支及以上病变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未合并糖尿病CHD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冠脉病变支数的上升,两组患者Gensini评分及RBP4、UAER水平均显著上升,相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间比较,合并糖尿病Gensini评分及RBP4、UAER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示,合并糖尿病组血清RBP4水平与FPG、LDL-C、HOMA-IR水平、Gensini评分等多种因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UAER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CHD患者RBP4、MAU阳性率明显升高,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BP4和MAU检测有望预测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为CHD早期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5例TAO患者(TAO组)及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NC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TNF-α水平,以及TAO组接受1个疗程米歇尔方案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变化,并计算血清TNF-α水平与TAO患者临床活动性积分(CAS)、疾病严重度评分(NOSPECS)的相关性。结果 :TAO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患者均完成1疗程米歇尔方案治疗,其中36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55.38%,治疗有效者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低于治疗无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AO患者CAS评分与NOSPECS评分的增加,其血清TNF-α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示,血清TNF-α水平与患者治疗前CAS评分(r=0.608)、NOSPECS评分(r=0.559)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TAO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疾病活动度显著相关,据此实施病情评估与疗效评价有望为TAO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关系,为冠心病病变程度的无创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73例冠心病患者(患者组)及同期1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按照Gensini评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组(<20分)、中度组(20~40分)、重度组(>40分),比较各组受试者血UA检测结果及异常率,运用Pearson法计算血UA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结果 :中度组、重度组血U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对照组血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的加剧,其血UA异常率逐渐升高,UA异常者Gensini积分高于UA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UA水平与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47,P<0.05)。结论 :血UA水平异常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联,其检测结果有望用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无创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补体C3、C4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122例SLE患者以及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患者组、对照组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SLE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2000(SLEDAI-2000)将患者分为轻度活动组(5~9分)、中度活动组(10~14分)、重度活动组(>14分)。比较患者组、对照组以及患者不同亚组SLE患者补体C3、C4以及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变化,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补体C3、C4与各类实验室指标及SLEDAI-2000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C3、C4、ALB、HDL-C、LDL-C、IgA、IgM低于对照组,其Ig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病情活动度上升,其C3、C4、ALB、HDL-C、LDL-C、IgA、IgM逐渐下降,IgG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C4与ALB、HDL-C、LDL-C、IgA、IgM均呈正相关,与IgG均呈负相关,且C3与SLEDAI-2000呈负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补体C3、C4水平的下降与病情进展与病情活动度的上升有着密切关联,C3在反映SLE病情活动度方面的价值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