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究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风险评估的价值,归纳评估依据。方法:按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将8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纳入发生组、未发生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进行比较,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并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对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评估的价值。结果 :813例患者随访期间共有78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9.59%。PPI每上升0.1、24 h MSBP每上升10 mm Hg、24 h MMP每上升10 mm Hg,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分别上升1.161倍、1.215倍、3.536倍(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能够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评估提供可靠参考,针对PPI、24 h MSBP、24 h MMP的靶向治疗亦有望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方法。方法:按照是否出现血压晨峰现象(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将2015年7月至2018年3月期间入组的109例高血压患者分别纳入MBPS组(清晨血压> 135/85 mmHg且清晨收缩压>夜间收缩压)、非MBPS组,随访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其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比较不同清晨高血压分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计算血压晨峰值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109例患者中,44例达到MBPS判断标准,占比为40.37%。MBPS组血压晨峰值、清晨MAP及24 h SBP高于非MB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BPS组各类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非MB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持续型患者各类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激增型、非持续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BPS组血压晨峰值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r=0.791,P <0.05),非MBPS组血压晨峰值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r=0.185,P> 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控制不佳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应注重MBPS尤其是持续型MBPS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张文杰  杨璐 《现代仪器》2011,(5):50-51,54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波动与ST-T改变及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88例高血压和/或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痛组25例,高血压无并发症组28例.冠心病组35例,所有患者均同步监测24h动态血压(ABPM)和动态心电图(DCG),观察不同组血压波动与ST-T改变和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ABPM与DCG同步检出高血压合并冠心痛组血压变化与ST-T改变和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8%,明显高于高血压无并发症组42.9%和冠心病组65.7%,表明高血压合并冠心痛患者血压变化与ST-T改变及心律失常有关联。结论 ABPM与DCG同步检测有助于鉴别血压变化与心脏的关系,对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3年7月住院治疗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脑卒中是否复发来分为复发组(n=43)和非复发组(n=15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既往史、血脂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复发组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比例、甘油三酯(TG)水平、体力活动不足史比例高于非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OR=3.150)、吸烟史(OR=1.544)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史、吸烟史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不同服药时间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330例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根据服药时间将患者分为清晨服药与睡前服药两组,每3个月及每次对药物或剂量进行调整后,两组患者均进行24h的动态血压检测,通过随访记录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心血管发病率两组有明显差异,睡前服药组(6.1%)低于清晨服药组(25.9%)。而在心力衰竭方面,睡前服药组的发生率(4.3%)也低于清晨服药组的发生率(15.1%)。结论:慢性肾病伴高血压患者睡前比清晨服药能更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赵宝华 《现代仪器》2016,(4):85-86,120
目的 :比较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为H型高血压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以我院2012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由联合组、固定复方组,各60例,分别应用依那普利联合叶酸片、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持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颈总动脉内膜厚度(CIMT)变化,并比较其心脑血管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收缩压、舒张压、Hcy、CIMT均降低,固定复方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联合组降压、降Hcy总有效率低于固定复方组,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血浆Hcy的控制效果更为理想,其临床应用价值优于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治疗后合并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2010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1109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GUSTO出血分级标准,按照患者治疗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将发生出血事件者纳入出血组,将未发生出血事件者纳入未出血组,计算患者治疗后合并出血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ACS患者治疗后合并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1109例患者中,共有52例治疗后发生出血,发生率为4.69%,其中大出血18例,中度出血15例,小出血19例,分别占34.62%、28.85%、36.53%。多因素分析示,年龄≥60岁、女性、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消瘦、肌酐清除率<30 m L/min、血红蛋白<110 g/L(女)或<120 g/L(男)、合并糖尿病、既往消化道溃疡史、既往粘膜/腔道出血史及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均为影响ACS患者治疗后合并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CS患者治疗后合并出血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状态、治疗方案等,应早期评估患者出血风险并调整治疗策略,尽可能降低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为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11例预激综合征患者,按照其合并房颤情况,将合并房颤者纳入房颤组,将未合并房颤者纳入非房颤组,计算患者合并房颤率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 :111例预激综合征患者中,共有26例合并房颤,合并房颤率为23.42%。房颤组男性比例、既往有吸烟史比例及显性房室旁路比例高于非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发生房颤(是=1,否=0)为因变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男性、显性房室旁路为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心脏电生理检查示显性房室旁路是导致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发生风险上升的危险因素,可据此早期评估患者房颤发生风险并予以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15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脂、血压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和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治疗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出血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955例A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治疗后出血发生情况分为出血组、未出血组,统计出血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归纳影响ACS患者治疗后合并出血的相关因素,探讨防治策略。结果 :955例患者中,共有48例患者发生治疗后出血,发生率为5.0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年龄≥65岁、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既往出血事件、既往CABG手术史、合并肾衰、合并心衰、合并血小板减少、接受氯吡格雷治疗、接受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是影响ACS患者治疗后合并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CS患者治疗后合并出血发生风险较高,年龄、既往史、合并症、治疗方案均可影响出血事件发生率,应早期评估患者出血风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探讨预测方法。方法 :整理我院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抢救的177例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猝死原因,将患者分别纳入心脏性猝死组(n=109)、非心脏性猝死组(n=6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病史资料,运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探讨心脏性猝死的预测及防治对策。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发病先兆、发病时间6:01~12:00、心电图室速/室颤、QTc间期延长、LVEF <35%、心脏扩大均为心脏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众多,早期筛选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并开展长期干预,有望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原因,为AECOPD患者合并PE的早期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74例AECOPD患者,将合并PE患者纳入PE组,将未合并PE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AECOPD合并PE的危险因素。结果:374例患者中,81例(21.66%)合并PE,其余293例(78.34%)未合并PE。PE组卧床≥7 d、合并糖尿病、合并静脉血栓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胸痛、咯血、发热、胸腔积液、不对称下肢水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内皮素-1、血红蛋白、白细胞、肺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卧床时间≥7 d、合并静脉血栓、PaO_2<60 mm Hg、PaCO_2<39 mm Hg、D-D升高、肺动脉压升高是影响AECOPD合并P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根据AECOPD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能够评估其PE发生风险,根据患者PE发生的高危信号实施早期合理诊治有望降低其PE发病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影响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HF)射血分数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75例DCM合并HF患者,按照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LVEF<50%组及LVEF≥50%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检查指标,并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DCM合并HF患者心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检出LVEF<50%的患者73例,其他102例患者均LVEF≥50%。2组患者合并高血压、脉压差≥70 mm Hg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50%组IVSD、LVPWD厚度大于LVEF<50%组。合并高血压、脉压差≥70mm Hg是导致患者心功能下降危险因素,IVSD、LVPWD代偿增厚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合并高血压、脉压差≥70 mm Hg、IVSD、LVPWD均为影响DCM合并HF后LVEF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及处理方案。方法:671例年龄≥65岁于我院接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照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发生Ⅱ~Ⅴ级并发症者纳入A组,将未发生并发症或Ⅱ级以下并发症者纳入B组,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及处理策略。结果:671例患者中,共有89例(103例次)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3.26%,其中24例为Ⅰ级并发症,65例为Ⅱ~Ⅳ级并发症(无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患者),患者术后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肠梗阻、腹腔感染为主。合并肺部疾病、术中出血量≥100 m L是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前合并肺部疾病及术中出血量较高者具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注重术前肺部疾病的治疗与术中出血量的控制有望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桥本氏甲状腺炎(HT)与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性,为甲状腺癌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4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按照其病变性质,将患者分别纳入甲状腺乳头状癌组(n=159)、甲状腺良性结节组(n=245),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归纳影响甲状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按照甲状腺癌患者是否合并HT,将其分别纳入合并HT组(n=46)、未合并HT组(n=11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HT与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保护因素,合并HT、结节直径≥2 cm为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合并HT组TgAb阳性率、TPOAb阳性率及TSH水平高于未合并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T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HT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有望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有氧运动强度对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体质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患者有氧运动强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前瞻性对照分析180例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高强度组、中强度组、对照组3组均给予脑卒中合并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根据心肺功能运动试验(CPET)中峰值功率(PP)检查结果,高强度组、中强度组分别以80%PP、60%PP,进行为期12周的有氧运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检测3组患者有氧代谢能力、体质指标,并运用Barthel指数评价其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 :患者完成既定训练计划,3组患者干预12周后峰值摄氧量、无氧阈、最大代谢当量及Barthel指数均较干预前上升;高强度组干预12周后各项有氧代谢能力指标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中强度组、对照组,中强度组各项有氧代谢能力指标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干预12周后体重、BMI均较干预前下降,高强度组、中强度组干预12周后腰围均较干预前下降;高强度组干预12周后体重、BMI均低于中强度组、对照组,中强度组腰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氧运动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体质和日常生活能力,间歇性高强度有氧运动较持续中强度训练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脂水平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归的影响,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转归预测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180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基线资料、检测其入组后血脂水平,并对患者实施3年随访,于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血糖转归情况,比较不同血糖转归患者基线资料与血脂水平,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脂水平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归的影响。结果 :180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共有1603例获得有效随访,IFG、IGT患者糖尿病转变率分别为12.93%、15.09%,均低于IFT+IGT患者的3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是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归的危险因素;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下,与基线TG水平0.35~0.98 mmol/L(TG1)相比,TG水平1.41~2.07 mmol/L(TG4)者糖尿病转变风险上升1.283倍(P<0.05)。结论 :TG水平升高可造成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转变风险上升,根据基线TG所处范围评估患者糖尿病转变风险,对于指导临床血脂调节、糖尿病的预防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选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在我院行血运重建术的无保护左主干患者,根据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A组(药物洗脱支架组,n=48例)、B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n=52例)。统计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心功能指标、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住院期间疗效及术后3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左主干病变的主要位置位于开口部和体部,A组患者左主干+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Syntax积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运完全重建人数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总死亡人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年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总人数、总死亡人数、脑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采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方法可减少患者围术期的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死亡率,但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会增加患者远期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11例接受玻璃体切除治疗的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术中视盘表面新生血管膜剥除不彻底、血管残端处理不当、视网膜激光光凝不足等手术操作不当等导致再出血患者。将术后出血患者纳入出血组,将术后未出血患者纳入未出血组,对比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血糖水平等一般临床资料,回归分析总结影响PDR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311例患者中,共有84例发生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27.01%。多因素回归分析示,糖尿病病程、随机血糖、Hb A1c、收缩压、视网膜灌注压、合并高血压是影响PDR玻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玻璃体腔填充硅油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除手术因素外,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与其病程、血糖、血压具有密切关联,玻璃体腔填充物的选择对术后再出血的发生亦具有一定影响,注重血压、血糖控制,合理选择填充物为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根管充填方式对一次法根管治疗牙髓炎术后急症(Interappointment emergencies,IAE)发生率的影响,为牙髓炎IAE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84例(107牙)牙髓炎患者资料,将发生IAE患者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IAE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根管充填方式的差异,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患者IAE的危险因素。结果 :84例患者中,共有39例患者发生IAE,IAE发生率为46.43%。不同根管充填效果、治疗器械患者IA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可见根管充填未恰填、使用K锉治疗及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填充是导致牙髓炎IA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一次法根管治疗牙髓炎的IAE发生率较高,在使用Cortisomol糊剂、保证术中充填效果的基础上,使用手用Pro Taper一次法根管治疗牙髓炎可能降低IAE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