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广东电网2008年冰灾调查分析及其防御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平原  何宏明  潘春平 《广东电力》2010,23(3):34-37,44
对引起2008年广东粤北地区严重冰灾的极端气象及电网受损设备进行综合分析和调查。根据粤北电网覆冰采样情况、覆冰区域、覆冰厚度、原设计冰厚,分析线路杆塔、地线、绝缘子、金具受损类型、状况及其原因,提出今后广东电网新建和改建线路应注重路径选择、提高设备防范标准,研究有效的防冰、除冰技术手段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输电线路冰区划分方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我国南方冰灾对当地电网安全运行造成极大的危害,输电线路发生大面积倒杆(塔)、断线(串)事故,原因之一是输电线路冰风荷载大大超过国家规定的设计标准。介绍了我国现行的覆冰区送电线路标准,重点分析了我国目前常见的冰区划分及冰厚订正方法。建议应针对此次电网冰灾认真分析、调查地区线路受损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冰区划分方法及订正系数,在此基础上合理提高输电线路抗冰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3.
湖南2008年冰灾引起的倒塔原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为分析湖南2008年冰灾引起的倒塔原因,现场调查了2008年湖南冰灾期间≥220kV输电线路的受损情况,发现倒塔线路覆冰厚度主要集中在20~60mm,同时微地形和微气象造成覆冰加重和覆冰的不均匀性,档距、塔形等对线路倒塔也存在影响。分析倒杆断线的形式认为覆冰太厚超过设计值、垂直荷载压垮和不平衡张力拉垮是造成线路倒塔的原因,提出了湖南输电线路抗冰按20mm设计建设最小骨干网架、采用短路融冰等的具体建议,以供杆塔的防冰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线路导地线覆冰舞动产生的巨大动态荷载对导地线、金具、杆塔等造成机械损坏,同时造成短路跳闸。对线路产生覆冰、舞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架空输电线路防止覆冰、舞动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为进一步做好电网防冰减灾关键技术研究框架下"输电线路杆塔冰灾破坏模式研究"、"中重冰区输变电工程抗冰设计参数优化及通用设计研究"、"危急状态下输电线路失效技术原则及措施研究"、"冰灾后杆塔状态评估与恢复技术研究"、"输电线路抢修技术及工器具研究"5个项目研究工作,国  相似文献   

6.
广东电网冰灾事故分析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2008年初在广东韶关,清远两地冰灾现场的调查情况,系统地介绍粤北电网的线路覆冰程度、杆塔受损统计结果及现有覆冰线路的设计标准,对产生本次冰灾的气象成因和线路各部件受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广东电网覆冰线路的建设提出建议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架空输电线路风雨致振动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架空输电线路在风雨激励下被破坏的实际状况,建立了"三塔两跨"有限元分析模型,其中,输电杆塔采用三自由度梁单元,导(地)线采用索单元。提出了雨荷载的计算方法以及与风湍流共同作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荷载组合原则,分析了输电杆塔、导(地)线和结构体系的结构动力特性及其相互关系,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设计与灾害荷载的不同工况组合,在时域对输电杆塔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架空输电线路的运动耦合性对结构动力特性有不容忽视的影响,降雨对架空输电线路的响应具有明显影响,且有与风湍流同时作用的激励特征,结构体系发生连续倒塔破坏的原因是风雨共同作用导致结构体系局部动态受压失稳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500 kV酒杯塔覆冰破坏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初电网冰灾破坏原因统计分析表明,500 kV输电线路铁塔受损严重,其中酒杯塔倒塔基数占倒塔总数的36.2%。为了弄清酒杯塔在覆冰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选取湖南冰灾区500 kV线路中的酒杯塔进行均匀覆冰荷载和不均匀覆冰荷载作用下的主要受力杆件的敏感度及整塔的破坏形态分析,从而确定酒杯塔覆冰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薄弱点。研究结果为我国冰灾区酒杯塔设计和加固补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中国电网冰灾事故频发,输电线路覆冰监测对电网冰灾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弧垂作为导线覆冰后一明显变化量,可用于远程在线覆冰监测.因此,该文根据导线力学分析,建立综合荷载下,基于弧垂、温度测量的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厚度数值计算模型,并以连续档下不同塔线连接类型线路,以及大高差非均匀覆冰线路为对象,提出其标况下状态方程参数计...  相似文献   

10.
恶劣气候对浙江电网输电线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少华  叶自强 《中国电力》2011,44(2):19-22,57
恶劣气候对浙江电网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对近年浙江电网输电线路发生的冰灾、风灾及雷击跳闸事故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架空线路的防灾减灾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严重覆冰导致杆塔及导线过荷载,不平衡张力及绝缘子串冰闪是造成冰灾的主要原因;新建线路应尽量避开垭口、分水岭、湖泊、峡谷等微地形易覆冰区;台风强度过大导致铁塔主材不堪重负是倒塔的根本原因;对于新建线路,应修订和细化原有气象分区,适当提高架空线路的防台风标准。浙江省的雷电灾害具有区域分布特征,建议安装线路避雷器等措施来降低雷击跳闸率。  相似文献   

11.
以某500 kV典型输电线路的塔-线体系为模型,借助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在不考虑导线与地面碰撞接触的情况下,模拟不均匀覆冰工况下,四分裂子导线同时断裂、相继断裂两种工况下,断线冲击荷载对输电塔的动力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塔头上的应力和位移动力效应明显,采用拟静力法计算断线冲击荷载是偏于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2008 年初我国南方地区输电线路冰灾事故情况,以500 kV 交流柳贺乙线路工程为例,对其导线、地线、绝缘子和金具以及杆塔的过载能力进行计算分析。对引起凝冻灾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今后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防凝冻灾害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东电网覆冰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娅  张峰  冯钦华 《广东电力》2009,22(5):12-15
为防止冰灾对输电设施造成大面积破坏,实时监测线路运行状况,广东电网公司借鉴国内外已有输电线路预警系统的经验,建设了广东电网覆冰在线监测系统。为此,对该系统的建设思路和原则、结构、功能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可实现对线路走廊图像、气象、覆冰、导线温度等的实时监测,并能发出预警信息,具有使用方便、运行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利用架空线路走廊,交直流同塔输电将是电网未来发展的趋势,开展同塔交直流线路间电磁耦合干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EMTDC建立了双回交流与单回直流同塔输电线路耦合模型,研究了交流线路不同排列方式、导线相序和运行状态对直流线路电磁耦合的影响,计算了耦合地线以及耦合地线根数变化对直流线路电磁耦合的屏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交流线路呈倒三角且相导线采用ABC/ACB相序排列时,直流线路上的电磁耦合分量较小;交流线路故障严重破坏了电气参数的平衡,导致直流线路电磁耦合分量变大;耦合地线根数越多,屏蔽效果越好,耦合地线根数达到一定数量时,屏蔽效果将趋于饱和。  相似文献   

15.
明确了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地面工频电场、自然功率和线路阻抗等参数的工程计算方法,针对规划的330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重点研究了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相导线布置形式与地面工频电场、自然功率和线路阻抗的关系,通过计算、分析对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相导线布置形式进行合理选择,对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设计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台风灾害是导致沿海地区输电线路倒塔(杆)、断线等线路损毁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电网抵御台风的能力,进行台风灾害下输电线路失效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中将输电线路看做由杆塔和线路共同组成的塔线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因素修正的台风灾害下输电线路塔线系统的失效预测方法。该方法结合传统的风荷载受力模型以及多因素分析的数据挖掘技术,分为基于模型驱动和基于数据驱动2个部分。模型驱动部分考虑杆塔和输电线路实际风荷载及设计风荷载的物理力学模型;数据驱动部分考虑电网信息、气象信息、地理信息等多因素信息,通过对历次台风灾害下的样本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合当前预测信息,求取修正系数对模型驱动结果加以修正,进而获得输电线路塔线系统的综合失效概率,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处理。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500kV同塔4回输电线路绕击的耐雷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研究同塔4回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采用改进电气几何模型对其进行了分析。同塔4回输电线路导线数目多,避雷线需同时保护多相导线,因此必须通过确定雷电绕击的范围以得到绕击计算时所需的击距系数k、临界击距rsc、最大击距rsmax、年落雷次数N和雷击击距为r的概率等基本条件。在实际分析验证典型塔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模型,改变相应参数得出绕击跳闸率n与杆塔高度hc、避雷线保护角θs、地面倾角θg、击距系数k等的对应变化关系。结果表明,n随hc增加、θs增大、θg增大、k减小而增大,采用负θs和降低hc是提高500kV同塔4回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8.
多回直流输电线路的离子流场计算(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  张波  何金良 《高电压技术》2008,34(12):2719-2725
An upwind finite element(FE)based algorithm to calculate the ion flow field in the vicinity of multi-circuit DC transmission lines is described.The initial value estimation and boundary condition are optimized,so details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s such as bundle conductors and ground wires can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simulation model.Comparison between measured and computed ground level total electrical field and ion current density shows satisfactory agreement.The ion flow field of a ±500 kV HVDC project with bipolar lines on the same tower is simulated.The total electrical field and ion current density on ground level are compared among different line arrangements.  相似文献   

19.
对广西电网输电线路在2008年1月遭遇的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受损情况进行了介绍,对雨雪冰冻天气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影响及对广西电网110 kV线路发生倒塔、断线事故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现有线路加固改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特高压输电线路工频电场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针对特高压输电线路分裂导线等效半径较大的特点,在建立特高压输电线路分裂导线模型的基础之上,基于边界元法对单回平行排列、同塔双回、紧凑型及单回酒杯塔型4种不同的输电线路分裂导线表面及线下距地1 m处的工频电场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针对我国复杂的地理条件可以采用不同的导线分布模式,其中紧凑型输电方式不仅可以改善线路下电磁环境,而且还可大幅减少输电走廊的宽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