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金龙  张静 《通讯世界》2017,(20):276-277
首先,本文通过对高等学校慕课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然后简要阐述了JSP+Mysql语言的基本概况,然后对高等学校慕课管理系统进行了流程分析,最后简述了基于JSP+Mysql的高校慕课(MOOC)教学系统设计及实现.通过该系统的设计,从而有效的提升了高校慕课(MOOC)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邵益彤 《中国新通信》2024,(3):115-117+223
“慕课”(MOOC)作为一种新型在线开放课程,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而构建高效、稳定的慕课教学平台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关注慕课平台建设的关键要素,采取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高校可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慕课教学体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本文首先通过分析高等教育中“慕课”教学现状,探讨了慕课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接着通过调查和分析国内外慕课平台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慕课”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设与完善慕课平台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孟小燕 《通讯世界》2016,(19):281-282
“慕课”(MOOC)是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了解慕课在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近五年CNKI中MOOC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文献进行了基于研究数量、期刊来源、研究内容维度等信息的梳理.研究结论;①2012年慕课处于起步阶段,2012年之后文献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②慕课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慕课的相关概念、特征;慕课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教学的实践研究、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平台开发、应用模式等;慕课的设计与开发、基于各种新型学习方式如移动学习、在线互动学习模式下的慕课学习研究都会是今后慕课的潜力领域.  相似文献   

4.
随着"慕课"大规模地进驻中国,对中国开放式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发起了巨大的挑战,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慕课的由来和发展,阐述了慕课对教师教学能力产生的影响以及慕课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轩丹阳 《数字化用户》2022,(10):245-247
本文主要分析慕课平台的定义,并提出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中慕课建设所遇到的困境,在重点探究慕课平台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动画教学改革创新时,合理提出创新对策,并以OBE模式明确动画教学改革发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慕课和翻转课堂已逐渐成为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慕课和翻转课堂自从引入我国以来,在高校教育中深受重视,并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慕课与翻转课堂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对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探索,可以有效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学习的优势互补,促进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加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当前很多学校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其目的是通过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促进学校教育工作水平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和慕课等教学方式实现完善和创新发展,翻转课堂和慕课教学方式,对于推动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工作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所以,需要合理探究慕课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特征,然后针对性地应用慕课教学方式,改善传统高职计算机教学方式,推动高职计算机混合式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朱渔  ;罗来曦 《电子世界》2014,(19):108-10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传统网络式教育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因此,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应运而生。本文重点以EDX慕课平台为基础,对课程教学设计模式及应用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参与慕课平台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电子世界》2018,(6):86-87
慕课是当下教育领域的实践热点,本文分析了慕课教学的优势及课程教学现状,设计了基于慕课的plc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并加以实施,最后通过分析发现,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信心,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相似文献   

10.
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海龙 《电子测试》2016,(7):156-157
慕课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大型网络在线教育系统,它以传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管理系统为基础发展而来。慕课将传统的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网络教学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网络教学课程体系。慕课的发展以及慕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必然对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慕课的概念、特点,当下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慕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学录像是慕课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数字化资源,是学习者在线学习最快捷、最直观的主要信息来源,其画面的清晰度、艺术性对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画面美观、制作精良的教学录像能够帮助学习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本文探讨了慕课教学录像在拍摄过程中的布光技巧,帮助课程建设团队拍摄出具有艺术性的画面,提高教学录像的拍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Java web技术的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网络在线教育迎来了发展高峰.虽然技术的提升让线课程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相较于实际课堂来说,网络课程还是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线课程中多数是一些小规模课程的教学,导致参与教学的主体主要是针对于本校学生,并且无法保证参与在线教育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慕课平台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因此,本文以Java web的慕课平台设计为研究的出发点,旨在完成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科学高效的慕课平台,从而促进学校在线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我国教育界正掀起一场理念与技术相结合的变革,"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一系列网络教学的新名词频频出现各类媒体,本文论述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实质及相互关系;探讨了微课、慕课的应用方式,指出翻转课堂不是唯一的模式,可以形式多样的使用微课、慕课。  相似文献   

14.
慕课时代的到来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体系、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充分利用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针对"信号与系统"慕课建设的诸多环节和要素进行实践探索,建设的"信号与系统"慕课已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线,累计上线人数约3万人,积累了一定的MOOC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5.
在科技与人类思想高度发达的时代,任何新生事物都会得到迅速的成长发展。"慕课"就是这样一种迅速崛起的新时代产物,它影响了全球高等教育模式的发展轨迹。《纽约时报》就评价称"慕课是新时代突如其来的影响教育发展的新兴产物。"他们甚至把出现"慕课"的2012年称为"慕课元年"。更有许多教育专家与科学家认为"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对教育影响最大的一次革新,它是未来教育的雏形"。如此之高的评价也让"慕课"得到了充分施展的空间。本文就围绕慕课这一新生事物,对我国高校计算机游戏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展开探讨,简要探索了高校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的内容,由此提出了基于慕课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慕课在中国迎来了巨大发展。在中国大学的MOOC网站上,各个大学名师的教学视频资源得到共享。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作为地方性高校,为迎接慕课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内容,积极探索慕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方法,做到合理利用慕课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教学质量与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慕课是一种在线的、开放的新课程教学模式,近年来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将慕课引导大学英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对慕课特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别从迫切要求教学模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在课下在线学习英语知识;慕课教学让学生更愿意学习英语知识等方面对慕课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高职气动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能力弱,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结合学校慕课平台建设,探讨将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在气动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本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普遍认为“信号与系统”学习难度大的现状,开展了基于慕课的教学改革。就某些教学难点,探讨了对于数理基础较弱学生的教学,改进措施包括借鉴精品慕课资源、回顾高数和复变函数等知识点和线上线下协同教学。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信号表示、系统分析涉及的物理概念理解更加透彻,学习兴趣增加。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慕课注入了新的学习模式与元素,将更能体现传统课堂经验,并结合云端运算技术与相关教育科技,掌握学习者学习历程与状况,也开创了教育新面貌,建立了慕课的全新型态,并促使欧美诸多名校纷纷推动或加相关计划。当前,随着国内知名高校对于推出基于网络的慕课平台之后,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到这一队列当中,当前,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在探索实施慕课教学。而慕课教学从技术角度来讲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其中即包括视频的录制技术、后期制作合成技术等,可以说,一部好的系列慕课就是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本文将对计算机在慕课制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