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泾灌溉,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兴废变迁和管理运用过程中,积累了十分宝贵而丰富的灌溉管理经验。在今天我们贯彻治理整顿方针,全党全国重视农业,发展农业的热潮中,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积极探索和加强水利管理,充分发挥水利对农业生产的“命脉”作用的各项具体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历代引泾水利管理所执行的水利法规,对发展农业所起的重大作用中,进一步认识今天贯彻“水法”、健全和完善各项水利配套法规,  相似文献   

2.
引泾灌溉有两千二百余年历史,工程规模宏大,虽屡经兴废,但对陕西省以至我国旱作地区的灌溉工程建设影响深远。研究祖国在灌溉科学上的丰富遗产,对我们水利建设是有帮助的。现就历代引泾工程的沿革,进行初步探讨,不尽之处,请予指正。一、渠首枢纽工程根据史书记载,历史上引泾灌溉渠首工程的兴建和改建有十余次。变动的原因是由于河床不断刷深,导致引水困难,渠首逐次向上游迁移,渠首移位,渠名也随之改变。引水方式  相似文献   

3.
渭水 《水利天地》2007,(2):27-27
郑国,战国时期韩国杰出的水工,奉命帮助秦国兴修了著名的引泾灌溉渠。公元前246年。为了延缓秦国的扩张步伐,韩国桓惠王想用修建水利工程的办法消耗秦国国力。因为兴修水利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秦国忙于修渠,势必难以发动对外战争,这样韩国就会赢得一个发展壮大的机会。他表现出十分关心支持秦国发展的样子,派出使臣带着治水干才郑国面见秦王赢政,提出帮助秦国在泾河上修筑一条引水灌溉渠道。  相似文献   

4.
<正>郑白渠为古代关中地区的大型引泾灌区,是秦代郑国渠和汉代白渠的合称,近代泾惠渠灌区的前身。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郑国渠,10年后完工。干渠西起泾阳,引泾水向东,下游注入洛水,全长300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余顷。由于泾水含有大量泥沙,灌溉时既可补充作物需水,又可补充养分,改良了灌区内的盐碱地,农作物产量得  相似文献   

5.
近读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八十多年前撰写的“论引泾”,对其“效古、求实、创新、敬业”之论感怀至深,实当倡之。“论引泾”开篇云:“引泾之事非创于今,乃吾陕历史最古最有荣誉之事。”泾渠之沿革由秦及今凡大变更者七:日郑渠、日白渠、日丰利渠、日王御史渠、日广惠渠、日通济渠、日龙洞渠。其灌田之效有大者,有小者。今处科学昌明、工业竞进之时代,古人之所未及者,且须图创发之。  相似文献   

6.
生物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水是生命的三大要素之一。水,对人类来说是“不可须臾离也。”然而,水之为物,又常常是桀骜不训的,要使它就范并服务于人类,就必须对它加以驾驭,加以合乎规律的利用,即可化害为利,否则,害大于利。司马迁说:“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一语道出了古往今来江河沧桑给人类带来的多少甘甜与辛酸!我国大部处于东南亚季风区域,雨水不匀,水旱不时,洪旱灾害几乎无年无之,对农业威胁特甚,地处西北的陕西省尤其如此。故有识之士咸知“水利举而百业兴”的道理。历代许多执政者都把兴水利、除水害作为发展农业和治国安邦的第一要义,不为无因,而且事迹卓著,史不绝书。  相似文献   

7.
引泾灌溉,历史悠久,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积累了十分宝贵而丰富的灌溉管理经验。本文试图对古代引泾水利管理所执行的水利法规及其在发展农业方面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赵鸿君 《陕西水利》2022,(11):188-190
引泾灌溉工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充分展示了我国水利灌溉工程的发展历程,以及先进的工程科技、管理理念与价值。结合历代引泾灌溉工程的研究,以古鉴今,以期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引泾灌溉始于秦。一九二九年在清代龙洞渠的基础上修了“泾惠渠”,到解放时,渠道破烂,土壤恶化,沼盐为害,灌溉面积不到五十万亩。粮食平均亩产二百六十多斤。解放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经过民主改革,实行计划用水,扩建、改善渠道,引水能力由16秒立米增加到五十多秒立米,灌溉面积扩大到一百三十万零五千亩。灌区水源主要靠引泾河水自流灌溉,无水库调节。渠首大坝以上年来水量虽有19.5亿立米,但季节分配不均,枯洪变化较大,含沙量高,实际引入年水量只有3.7亿立米,据年需水量8.3亿立米,差4.6亿立米,占年总需水量的55%。其中:夏灌需水量4.5亿立米,实际引水量1.2亿立米,差3.3亿立米,占夏灌总需水量的73%,不能完全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以江苏省常熟市海洋泾引排综合整治工程为实例,紧紧围绕水利工程拆迁范围广、动迁安置难等特点,遵循政府投资项目基本建设规律,依据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政策与工程实际,破解征地拆迁难题,分析总结水利工程征拆工作方法与技巧,做到以人为本、和谐拆迁,为水利工程征拆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12.
泾惠渠总干石渠段泉水出露丰富,渠道改造工程既要考虑衬砌中的排水,还要考虑渠道改造后收集泉水进行灌溉和城乡供水。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改造工程所采用的集水、排水技术和建成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晓明 《陕西水利》2010,(6):12-13,3
省泾惠渠管理局刘晓明同志利用两个多月时间深入灌区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了这篇资料翔实、观点新颖、措施得力的调研报告。王锋厅长阅后予以高度评价,指出这是一篇“既务实又创新,既部署当前又谋划长远”的调研材料,“值得一读”,“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落实”,同时批转本刊予以刊载。  相似文献   

14.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水管理的新理论及评价指标对泾惠渠灌区的灌溉管理体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泾惠渠现有的水管理形态为统制型,并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契约型。  相似文献   

15.
<正>陕西省泾惠水利水电设计院,成立于1987年,属国有企业。具有工程设计水利行业(引调水、灌溉排涝、河道整治)专业乙级资质,同时具有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乙级资质。设计院一直遵循着"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企业精神和"务实、创新、高效、诚信"企业宗旨,先后完成了陕西省泾惠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和世行贷款项目;陕西省雨水集蓄利用"十二五"规划和牧区水利规划;洛川县苹果节水灌溉工程;泾惠渠张家山抽水站  相似文献   

16.
<正>陕西省泾惠水利水电设计院,成立于1987年,属国有企业。具有工程设计水利行业(引调水、灌溉排涝、河道整治)专业乙级资质,同时具有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乙级资质。设计院一直遵循着"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企业精神和"务实、创新、高效、诚信"企业宗旨,先后完成了陕西省泾惠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和世行贷款项目;陕西省雨水集蓄利用"十二五"规划和牧区水利规划;洛川县苹果节水灌溉工程;泾惠渠张家山抽水站工程;黄陵县沮河堤防工程和县城供水工程;镇安、洛川、富县、安塞等县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  相似文献   

17.
<正>陕西省泾惠水利水电设计院,成立于1987年,属国有企业。具有工程设计水利行业(引调水、灌溉排涝、河道整治)专业乙级资质,同时具有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乙级资质。设计院一直遵循着"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企业精神和"务实、创新、高效、诚信"企业宗旨,先后完成了陕西省泾惠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和世行贷款项目;陕西省雨水集蓄利用"十二五"规划和牧区水利规划;洛川县苹果节水灌溉工程;泾惠渠张家山抽水站工程;黄陵县沮河堤防工程和县城供水工程;镇安、洛川、富县、安塞等县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铜川市北雷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设计,项目涉及到陕北、陕南、关中,业务范围有水库  相似文献   

18.
李仪祉是民国初期著名的水利专家。他历尽艰辛修建的泾惠渠等“关中八惠”,开辟了我国近代水利工程之先河,是对陕西水利建设的巨大贡献。洛河赤子郑白宏愿李仪祉先生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富原村,此地素有“旱乡”之称。流传着有“龙山、马湖,渴死寡妇”的民谣,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吃水比油难,旱灾更无情”的深深烙印。他遥望洛河白白流去,感慨万千,自称“洛河小儿”,立志改变山河,报效祖国。他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毕业后,1909年又就读于柏林皇家工程大学,攻习土木工程。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他离德回国。1913  相似文献   

19.
刘璇 《陕西水利》2013,(6):182-184
李仪祉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水利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毕生以治水为志,求郑白之愿,效大禹之业,兴学执教、治黄导淮、凿泾引渭,泽被三秦大地,惠普大江南北,被誉为"陕西近代水利的奠基人"、"中国现代水利先驱"和"亚洲近代水利科技先驱".  相似文献   

20.
一、泾东百万人民盼水泾河位于关中中部,是渭河最大的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9.8亿米~3,目前利用不到5亿米~3,年约有15亿米~3的水顺流而下,而泾东旱腰带雨量偏少,平均3年即出现一次百日以上大旱,年年都出现50日无雨的中旱。因之,农业缺水不能高产,工业受水制约影响发展,人民生活用水也很困难。旱区177.5万群众盼水,他们说:“当地工程都修完,未能享到水利甜,吃水还比吃油难,要大变,快上泾高干。”二、泾河水资源亟待开发泾河水量年际变化大。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9.8亿米~3,而最大为41.84亿米~3(1964年),最小为8.47亿米~3(1971年)。丰枯比高达4.94,变差系数为0.45。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7~10月,占全年径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