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岩相约束下的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盆地深层致密气藏沉积和成岩演化复杂,不同岩相储层的成岩演化是揭示沉积-成岩耦合及认识致密储层甜点成因的关键,也是甜点预测的基础。本研究将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和X-衍射等资料相结合,选取东海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深层花港组典型致密气藏,研究不同岩相储层的成岩演化。通过开展岩石学特征研究,划分主要岩相类型,结合埋藏史分析成岩演化序列,分析不同岩相砂岩成岩差异及成岩演化过程,建立不同岩相的成岩演化模式,揭示沉积对成岩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花港组储层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体,主要发育块状层理中-粗砂岩、砾质砂岩、平行层理中-细砂岩和泥砾质砂岩四种岩相类型。块状层理中-粗砂岩和砾质砂岩刚性石英含量较高,粘土含量较低,胶结物类型以薄层绿泥石和硅质胶结为主;前者经历的成岩作用较为完整,埋藏后期仍然发育有一定的原生孔隙和次生溶孔,容易形成较好储层;但后者常常因为分选性较差,最终易形成压实紧密,硅质胶结强烈的致密储层。平行层理中-细砂岩刚性石英含量较低,粘土含量较高,胶结物类型以厚层绿泥石、伊/蒙混层和伊利石相伴生为主;由于沉积分异作用,碎屑颗粒常呈层状定向排列,埋藏后期细粒层部分压实致密,粗粒层部分保留有块状层理砂岩性质,发育局部孔隙带,形成次一级储层;泥砾质砂岩塑性泥岩撕裂屑含量较高,同时混杂有大量泥质杂基,在埋藏早期就已经压实致密,各类孔隙均不发育,基本为非储层。  相似文献   

2.
川西侏罗系致密砂岩储层中,存在局部构造、卸载、层理及溶蚀等数种裂缝类型,而由地史过程中的隆升卸载作用形成的古卸载裂缝是主导裂缝,也是油气富集、成藏及产出过程中的主要渗滤通道.   相似文献   

3.
从有机包裹体及成岩作用研究的角度对崖21-1构造油气成藏作了初步分析。崖21-1构造上第三系砂岩储层烃类丰度高,演化程度也较高,储层经历了两期烃类运聚过程,运聚时储层温度在145-165℃,埋深在3100-3600m,时间为上新世-第四纪,油/气源来自梅山组。构造顶部下第三系砂岩储层为含烃水层,少量的烃类是崖城组烃源岩早期排烃的产物。构造顶部砂岩储层中可能存在一致密胶结带,此胶结带对向上运移的油气起了封堵作用。构造形态及沉积特征是形成胶结带的主要原因,而成岩胶结作用与油气运移的时间导致油气运聚最终与构造顶部浅层无缘。推测在胶结带下方和构造翼部可能形成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4.
苏里格气田南区是苏里格气田主体向南的延伸,距离物源区远,储层埋深大,成岩作用强。落实有效砂体分布及主控因素,是苏南等气田边部地区高效开发的基础。以苏南盒8、山1段储层为目标,结合构造、沉积、储层、成岩分析,研究了有效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总结了有效砂体的主控因素。苏南有效砂体多分布在心滩和分流河道底部等粗砂岩相,垂向上发育孤立型、垂向叠置型、侧向搭接型3种模式,平面上分布在中、东部2条主砂带内。在有效储层形成过程中,宽缓的构造坡降是沉积、成藏的背景,强水动力条件下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控制了储层的分布格局,而成藏前的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深刻改造了储层,塑造了有效砂体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川西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裂缝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侏罗系致密砂岩储层中,存在局部构造、卸载、层理及溶蚀等数种裂缝类型,而由地史过程中的隆升卸载作用形成的古卸载裂缝是主导裂缝,也是油气富集、成藏及产出过程中的主要渗滤通道。  相似文献   

6.
川东开江古隆起区石炭系气藏成藏机理剖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东地区是四川盆地稳定地块中的相对构造活动带,区内发育10排高陡构造带,其中主要的含气构造带位于开江古隆起区。川东获得天然气探明储量占全川近60%,使川东尤其是开江古隆起区成为四川乃至全国天然气的主产区。文中着重剖析了形成于开江古隆起区的3类石炭系成组气藏的成藏机理,指出开江古隆起的早期成藏及石炭系丰富的气源为现今大气田和成组气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位于开江古隆起顶部的大天池为最有利的富气构造带;继承非均质成组气藏为主要的富气类型。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岩性气藏成藏条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为弱成岩疏松砂岩地层,近几年围绕构造圈闭的勘探成效不大,岩性气藏将成为该区天然气储量的又一增长点。在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分析了该盆地第四系独特的沉积条件及岩性气藏成藏条件:①盆地周边的构造坡折带是岩性圈闭的有利发育区;②构造背景上的斜坡带是岩性气藏发育区;③深层岩石的弱成岩作用有利于岩性圈闭的形成。根据对三湖地区第四系构造背景、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岩性圈闭发育条件等的综合分析,得出三湖地区七个泉组发育有岩性尖灭带、盆地内沉积低隆起或鼻隆起带、斜坡带及透镜体等类型的岩性圈闭的认识。最后,提出了三湖地区岩性气藏的勘探技术对策:应加强保低频保振幅地震处理与综合解释,高分辨率露头层序的建立,测井资料的精细对比分析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含油气盆地中储层的形成和演化受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构造成岩作用的定量评价对深入认识储层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储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构造成岩作用的内涵以及储层形成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利用构造成岩强度来定量表征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形成演化及储层质量的影响。构造成岩强度是指储层在形成演化过程中所受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程度,可以用构造成岩指数进行定量表征。构造成岩强度不仅能够反映储层在埋藏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深度、温度和压力等成岩演化控制因素对储层的影响,同时还能够反映不同构造时期的构造变形强度及其演化对储层的影响。对库车前陆盆地深层白垩系致密砂岩储层开展的构造成岩强度定量评价表明,储层的形成演化与构造成岩强度密切相关,随着构造成岩强度增加,储层基质的孔隙体积减少,天然裂缝的发育程度增加。从库车前陆盆地山前构造带到前缘隆起带,构造成岩强度依次由大变小,储层的基质孔隙度逐渐增高,而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则逐渐降低。构造成岩强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可为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定量评价及预测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含油气盆地中储层的形成和演化受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构造成岩作用的定量评价对深入认识储层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储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构造成岩作用的内涵以及储层形成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利用构造成岩强度来定量表征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形成演化及储层质量的影响。构造成岩强度是指储层在形成演化过程中所受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程度,可以用构造成岩指数进行定量表征。构造成岩强度不仅能够反映储层在埋藏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深度、温度和压力等成岩演化控制因素对储层的影响,同时还能够反映不同构造时期的构造变形强度及其演化对储层的影响。对库车前陆盆地深层白垩系致密砂岩储层开展的构造成岩强度定量评价表明,储层的形成演化与构造成岩强度密切相关,随着构造成岩强度增加,储层基质的孔隙体积减少,天然裂缝的发育程度增加。从库车前陆盆地山前构造带到前缘隆起带,构造成岩强度依次由大变小,储层的基质孔隙度逐渐增高,而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则逐渐降低。构造成岩强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可为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定量评价及预测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有机包裹体及成岩作用研究的角度对崖21-1构造油气成藏作了初步分析.崖21-1构造上第三系砂岩储层烃类丰度高,演化程度也较高,储层经历了两期烃类运聚过程,运聚时储层温度在145~165℃,埋深在3100~3600m,时间为上新世一第四纪,油/气源来自梅山组.构造顶部下第三系砂岩储层为含烃水层,少量的烃类是崖城组烃源岩早期排烃的产物.构造顶部砂岩储层中可能存在一致密胶结带,此胶结带对向上运移的油气起了封堵作用.构造形态及沉积特征是形成胶结带的主要原因,而成岩胶结作用与油气运移的时间差导致油气运聚最终与构造顶部浅层无缘.推测在胶结带下方和构造翼部可能形成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1.
焉耆盆地发现宝浪、本布图油田后,种马场构造带以其两凹一隆的构造背景成为焉耆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 1996~ 1997年部署钻探了马 1、马 2、马 3井,录井见到丰富的油气显示,但未获工业油气流。研究认为钻探失利是所钻圈闭构造位置较高、剥蚀强烈、油气保存条件差所致。种马场构造带储层岩石结构及成分成熟度低,成岩作用强烈,储层物性较差,但西部好于东部。目的层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均处于晚成岩A期、次生孔隙较发育;种马场构造带处于燕山期南北两凹陷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亦可捕获四十里城次凹喜山期二次生成的油气,油源丰富;地层剥蚀程度和断层的活动性是油气保存的关键因素。综合分析认为种马场构造带低断阶、中生界保存较全的断鼻、断块圈闭及八道湾组内部的背斜、岩性圈闭具有油气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近几年南鄱阳坳陷油气勘探取得的地球物理和钻井新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以南昌凹陷为例,解剖赣江断裂带的运动学特征及其对盆地形成、演化和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赣江断裂带是NNE向构造带,控制了一系列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提出了南鄱阳坳陷的形成和演化是在燕山期古构造格局的限制下,受控于赣江断裂带的活动,以走滑伸展为主要特征。早期(冷水坞期)具走滑—拉分盆地性质,中期(周家店期—南雄早期)为左行走滑—伸展盆地,晚期转化为右行走滑伸展(南雄中晚期)和新生断陷盆地(清江期)。南鄱阳坳陷油气成藏以二叠系烃源岩二次生烃、晚期成藏为特色,具备上、下(构造层)两套成藏组合,其成藏条件与赣江断裂带的构造控制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雷家碛地区盒8段广泛发育辫状河砂体,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气储层。为解决因地震资料品质约束造成的气层预测困难问题,开展了实验室岩心分析测试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①雷家碛地区盒8段以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等,面孔率低,孔喉分选差,孔隙结构复杂,为典型致密砂岩储层;②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均为破坏性成岩作用,而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均有效改善了岩石的储集性;③各成岩作用对岩石的改造可引起岩石物理参数变化,依据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的"甜点"属性与叠前反演得到的泊松比属性,在平面上划分出建设性成岩作用所形成的有利区,可有效预测天然气富集区。根据上述方法部署的LX-41井,其钻探结果与预测结论较为一致。研究成果对类似区域的"甜点"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带上古生界孔隙发育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鄂尔多斯西缘逆冲带上古生界的岩心、薄片等资料进行了分析。从该区的构造、成岩作用、沉积相等方面分析了地层孔隙发育主要受构造和成岩等因素的影响,逆冲带的构造作用不仅使其产生许多裂缝,使孔隙度增加,而且构造抬升使地层承受的压力得到释放而减小,因而地层遭受的压实作用也相应减小。成岩作用所处阶段上提,从而使孔隙度、渗透率增加。在成岩作用中,受压实、压溶、胶结充填和溶蚀作用的影响较大。其中压实、压溶和胶结充填作用严重地损害了储层物性特征,使本区原生孔隙大大减少;而溶蚀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使储层物性得到了改善,次生孔隙相对增多。另外,沉积微相决定了砂岩的分选性、粒度及杂基含量,进而影响了成岩作用及孔隙发育的演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克拉苏构造带是库车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的最有利区带,背斜构造油气藏是该区主要的勘探类型,但未钻探的圈闭中,背斜圈闭落实程度较低,难以提供有利钻探目标。对克拉苏构造带东西构造变形差异进行分析,结合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成藏的特征,在已有的断背斜、断鼻成藏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揉皱(断)背斜、压力不均衡2种新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16.
后河地区是陆东凹陷油气最为富集的地区,但储层物性差,储层控制因素不清,优质储层难以准确预测,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勘探部署。为了弄清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重点开展了储层特征研究及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受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溶蚀孔为主,发育中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物性整体较差,但局部地区发育较好储层。横向上,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控制,扇三角洲前缘相带储层物性较好;纵向上,受溶蚀作用的影响,九佛堂组两段次生孔隙较发育。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嘴油田地层水平面分布特征和垂向变化规律的研究,揭示了该油田油气运移、聚集规律。红山嘴油田原油来自二叠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原油沿着不整合面和燕山期构造运动形成的近南北向断裂带,从东南向西北方向运移。从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和地层水的化学特征对比中得出,地层水的保存环境直接指示了油气藏的成藏环境;地层水所指示的封闭环境,均有良好的油气藏发现。燕山期构造运动断开了红山嘴油田石炭系至白垩系。通过断层两盘的地层水特征对比,发现燕山期运动后所形成的南北向断裂带处于开启状态,红车断裂带北段油气藏封闭性差,出现油气散失;通过原油密度分布与饱和烃气相色谱关系研究,得出红车断裂带北段经过水洗和生物降解后形成红山嘴稠油区。红车断裂带南段,由于白碱滩组巨厚层泥岩盖层的封盖作用,油气藏保存条件较好;在近东西向断层遮挡等情况下,形成了良好的断块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东北缘含气藏构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四川盆地周边冲断褶皱变形带内有很大的含天然气前景.然而,气藏的分布是非均一的.通过对川东北构造变形带的平衡地质剖面研究,结合对构造演化过程中有机质成熟历史和油气产出特征的分析,认为川东北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构造变形过程中天然气的二次运移造成在有利的构造圈闭中富集;特别是在生储盖条件类同的前提下,气藏的分布主要受发育在弱能干层中台阶状逆断层所控制的具有一定高宽比的相关褶皱中.据此,对川东北区天然气藏的靶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中秋1凝析气藏成藏条件及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12月,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中秋1井在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测试获高产工业气流,发现了该构造带迄今为止最大的整装凝析气藏。为了给该构造带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依据,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分析资料,明确了中秋1大型凝析气藏的油气藏特征和气藏类型,分析了该气藏天然气成藏条件并推演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中秋1大型气藏属于低含凝析油凝析气藏,天然气为煤成气,主要来自区内侏罗系腐殖型煤系烃源岩;②该构造带能够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是三叠系和侏罗系发育的两套巨厚高演化烃源岩、白垩系发育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规模有效砂岩储层、喜马拉雅晚期以来的构造活动形成的大规模楔状叠瓦构造圈闭、古近系和新近系巨厚膏盐岩形成的优越保存条件,以及油气生成与圈闭形成的良好时空匹配;③该气藏具有先油后气、晚期快速气侵聚集成藏的成藏模式,总体上是一个"早期聚油、晚期气侵、改造调整、快速成藏"的成藏过程。结论认为,该构造带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是新中国最早开展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地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共在24个地层层位中发现了油气藏且以气为主。为了预测该盆地各层系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和目标,系统总结了该盆地海相、陆相地层的沉积特征,分析了多旋回构造运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对沉积、成岩及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自震旦纪以来,该盆地经历了从海相沉积向陆相沉积的转变,以海相沉积为主:②多韵律沉积形成多套生—储组合,纵向上具有多层系油气成藏的特征;③多旋回构造运动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对沉积、成岩及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进一步分析了油气成藏特征及气藏富集规律,结论认为:①该盆地具有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共存、多层系供烃、多种储层类型、多种圈闭类型、多期成藏、多种成藏模式等特征;②其天然气的富集与烃源强度、大型古隆起、有利沉积相带、沉积—构造间断面、构造裂缝发育带等因素有关。最后,结合油气地质基本条件、富集规律与勘探现状,预测了该盆地各层系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