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数据中心中冷却气流的数值仿真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首先指出了数据中心气流流动与传热是一个多尺度问题,接着详细介绍了文献中现有机柜数值模型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合适机柜数值模型的条件;然后介绍了一个船用小机柜的多尺度仿真结果。对数据中心气流温度的快速获取问题,介绍了POD方法的基本思想。最后讨论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中心机房气流仿真软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风切变对民用飞机飞行安全的威胁,讨论了对机载风切变探测和警报系统的功能要求,并根据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工作,规定了前视式风切变探测和警报系统的一组初步的性能指标。针对整个系统要求,讨论了基于多卜勒微波雷达,多卜勒激光雷达和红外辐射计等可选机载遥感低空风切变技术,而且针对典型的微下冲气流环境和地面杂波,评价了每种传感器的性能。最初的模拟结果证明,所有这三种传感器均显示出探测风切变的潜力,并能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使飞行员回避危险区域,或避免遭遇。雷达模拟和分析表明,采用bin to bin自动增益控制,地杂波滤波器,有限探测距离和合理的天线倾角探测,可以精确探测“湿”微下冲气流引起的风切变。尽管采用较高频率可以改善雷达探测性能,但对“干”微下冲气流来说,一般的X波段系统已能预警风切变的危险。本文还介绍了与微波雷达并存的激光雷达系统的逐步模拟结果。分析表明,波长在2.1微米的HO:YAG激光雷达和波长在10.6微米的CO_2激光雷达即使在中雨条件下也能为驾驶员提供从载机到机前2—4公里范围内风切变的危险信息,虽然HO:YAG激光雷达的潜在性能优于CO_2激光雷达,但目前还无法应用它。被动式前视红外技术用以探测低空风切变的有效性是不容置疑的,但仍需要通过大量研究工作来确立  相似文献   

3.
代辛恩  万超  张国俊 《微电子学》2016,46(3):379-382
由于张弛振荡器存在传输延迟,其锯齿波电压在与高低阈值电压比较时会出现电压过冲和电压下冲现象,其中,下冲电压较大且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快下冲恢复张弛振荡器。采用可控电流源,使其在下冲时开启,减小了下冲电压,大大缩短了下冲恢复时间;使用翻转速度很快的锁存比较器,减小了延迟,进一步缩短了下冲恢复时间。基于CSMC 2 μm 36 V工艺进行Hspice仿真,结果表明,该振荡器的下冲电压和下冲恢复时间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由微下冲气流引起的低空风切变对飞机飞行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尤其是在起飞和着陆阶段,危险性更大。因此需要确定一个标准来评判所遭遇的风切变的危险性,以此作为告警与升级告警的依据。这个标准就是危险因子。本文从飞行动力学理论推导出的F因子公式出发,分析了红外探测器所测温度梯度△T与F因子的关系,结合机载告警的特点,初步认为用温度梯度△T和温度梯度变化率△T共同作为告警依据,即红外危险因子是可行的。为提高红外危险因子的有效性,本文还就飞机状态和一些环境因素进行了讨论,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软件消抖存在输出信号下冲电平超出后续数字芯片输入电平范围容,易危害数字芯片,且按键闭合时信号下降速度过快易引起容性串扰等缺点。针对软件消抖电路的不足,分析了硬件消抖电路,建立了数学模型,仿真并实测了按键消抖电路的时域响应。针对硬件消抖电路中仅使用滤波电容消除按键抖动的方法,通过仿真和实测阐述了该方法反而会导致下冲持续时间更长,对后续电路危害性大。分析计算了在按键导线中串接电阻以消除下冲,仿真并实测了整个硬件消抖电路的瞬时响应,实测了硬件消抖电路按键按下和释放整个过程的时域波形,消除了按键抖动和下冲。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进动弹头目标的微动模型及其微多普勒特征,提出了运用目标体进动模型分析旋转对称弹头目标微多普勒的方法,克服了以往的用固定散射中心点模型分析弹头目标微动问题存在的散射中心变化、遮挡的缺陷.理论分析了弹头目标的微多普勒,并利用时频分析方法分别从理论仿真回波数据和电磁仿真回波数据中提取出旋转对称进动弹头的微多普勒;三者基本一致,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摆动锥体目标微多普勒分析和提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红卫  谢良贵  文树梁  匡勇 《电子学报》2008,36(12):2497-2502
 本文研究锥体目标的摆动特性及其微多普勒特征.在引入微多普勒相关概念和信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锥体目标的摆动模型,并对其微多普勒分别用代数法和矩阵法进行了理论推导.通过仿真,采用时频分析方法从雷达回波中成功提取出摆动的微多普勒特征,且与计算结果完全一致,从而验证了摆动模型及其微多普勒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同时,研究了速度和加速度对微多普勒的影响以及微多普勒对雷达照射时间和重返时间的要求,所得结论对微多普勒的提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信号完整性分析是高速电路设计的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反射、串扰、过冲和下冲、延时等影响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的主要因素。利用信号完整性仿真工具HyperLynx,对印制板进行了详细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对设计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9.
肖增文  赵学增 《压电与声光》2006,28(1):99-101,105
在轻敲工作模式下,原子力显微镜(AFM)压电微悬臂以较大的振幅振动。以纳米管针尖为例建立了压电微悬臂振动的数学模型并描述了纳米管尖端的振动轨迹,从纳米管尖端的振动轨迹和仿真图形的关系,指出压电微悬臂振动影响测量精度的有关参数及减小由振动产生膨胀变形的方法。根据数学图形学膨胀理论仿真出纳米管尖端振动轨迹对标准线宽模型的影响,AFM测量线宽的试验验证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10.
UV-LIGA工艺中SU-8光刻胶的热溶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SU-8胶的热溶胀效应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在现有微模具的UV-LIGA工艺的基础上,利用AN-SYS对SU-8胶的热溶胀性规律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SU-8胶模的溶胀实验,建立了热溶胀变形的速率模型,并计算了不同电铸时间下微模具的顶部线宽,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仿真结果可用来优化掩模图形的设计及预测电铸后微模具的尺寸。  相似文献   

11.
范钱旺  沈颖刚  张韦  石玲  陈贵升 《电声技术》2007,31(8):67-69,74
基于有限元法,运用声学软件Sysnoise建立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了赫姆霍兹共振式消声器内部有、无气流时的声压分布特性、速度分布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赫姆霍兹共振式消声器在频率较低时以一维平面波形式传播,高频时以高次模式波传播,且气流对声压、速度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红艳  孔曲 《压电与声光》2010,32(1):23-23,36
该文对微机械气流式水平姿态传感器敏感机理进行了三维的有限元分析.利用ANSYS-FLOTRAN CFD软件,通过建模、划分网格、加载和求解等途径,计算了微机械气流式水平姿态传感器敏感元件密闭腔体中气流速度在不同倾斜状态下的分布.阐明微机械气流式水平姿态传感器的敏感机理,为气流式水平姿态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开辟了更精确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前,微加工和精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微型化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加工尺度提高到微米甚至纳米级,并且能够在材料内部实现三维立体微加工.飞秒激光可以突破衍射极限的限制,打破了加工极限,是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的热点.本文综述了飞秒激光加工的发展历程和机理,并从库仑爆炸模型、微爆炸模型、色心模型以及双光子电离模型等方面对激光加工机理进行了阐述.对于飞秒激光的超快作用过程,仿真是分析加工机理、研究激光与材料作用过程的主要手段.分析了飞秒激光仿真所采用的双温模型、分子动力学模型及复合模型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为飞秒激光加工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最后指出了目前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微摆动雷达目标运动的一般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微摆动目标雷达回波模型,分单散射点、2个散射点和散射线3种情况给出了微多普勒计算方法,将微摆动模型应用于人体摆臂,建立了人体摆臂微动的微多普勒模型,最后给出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无电容型LDO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带瞬态增强的无电容型LDO。采用频率补偿方案,有效减小所需的片上补偿电容,节约了芯片面积。采用了过冲/下冲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负载瞬间变化时输出电压的变化,通过调节功率管栅极电压,提升了LDO的瞬态响应速度。采用0.13 μm标准CMOS工艺,对设计的瞬态增强无电容型LDO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片上补偿电容为2 pF时,系统静态电流为30 μA,当负载在1 μs内从1 mA变化到50 mA时,输出电压过冲为88 mV,下冲为50 mV,与不带过冲/下冲检测电路的LDO相比,分别提高了56%和54%。  相似文献   

16.
微多普勒理论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多普勒被认为是雷达目标的"惟一"特征,"惟一"是指不同的微运动会有不同的微多普勒,从而基于目标微动差异提取相应的微多普勒特征可用于雷达目标识别.在介绍微多普勒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刚体目标的一般微动模型及其微多普勒理论模型,并具体研究了锥体弹头和诱饵的微多普勒.最后通过仿真对雷达回波基带信号采用时频分析方法提取出弹头和诱饵的微多普勒特征,从而为真假目标的识别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Y2000-62028-879 0100422传输线互连的过冲与下冲控制=Overshoot and under-shoot control for transmission line interconnects[会,英]/Lee,J.& Shragowitz,E.//1999 IEEE 49th ElectronicComponents and Technology Conference.—879~884(PC)研究了过冲和下冲特性与电路参数的关系。鉴别了过冲与下冲存在条件。导出了由线长、终端和上升时间引起的过冲与下冲幅度的解析解。并说明了互连长度在过冲与下冲控制中的作用。给出了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便携式机箱狭小内部空间中相接各个模块,承担着信息能量传输交换功能PCB上的微带线存在电磁耦合干扰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化简的建模仿真分析方法.文中将机箱模型建模并基于微绕理论简化模型,结合机箱内部PCB及其上微带线的电磁特征建模,并在微带线上添加相应的时钟信号激励和负载,实现了不用PCB间微带线的耦合特性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中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微机械加工工艺表面形貌模拟的三维仿真模型及算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与比较,并辅以实例的仿真结果,以使对微机械加工的三维工艺仿真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ICP刻蚀机反应腔室气流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嘉  朱煜 《半导体技术》2007,32(1):43-46,83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机反应腔室的气流分布是影响等离子体分布与刻蚀工艺均匀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使用商业软件CFD-ACE 中的连续流体与热传递模型,对反应腔室中气流分布进行了仿真研究,讨论了不同质量流量(50~250 cm3/min)入口条件下电极表面附近气压分布情况,同时讨论了不同腔室高度(H=0.08,0.12,0.14m)对气流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电极表面附近气压分布呈现中心高边缘低的特征,并随入口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升高;气流分布均匀性随腔室高度增加而有所提高,而同时平均密度却会下降.通过对比发现3D与2D模型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