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策。方法对多次免疫后抗-HBs仍为阴性的228名研究对象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按0、1、6个月20μg×3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于210d抽血,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抗-HBs检测。结果228名乙型肝炎疫苗多次免疫无应答者,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后,抗-HBs阳性172名,阳转率75.4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97.20m IU/ml。结论对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多次免疫无应答者,增加接种剂量或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可提高抗-HBs阳转率。  相似文献   

2.
应用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按0、1、2月免疫程序,每一次接种10μg,接种后5年的抗体阳转率为72.0%,平均抗HBs水平为40.5mIU/ml。在接种后5年加强免疫1次(10μg),1个月后的抗体阳转率升高到97.3%,平均抗-HBs水平升高到548.8mIU,/ml(详见本刊1991,4(4);181)。本文是报道加强免疫后2年的抗体应答。共采集血样65份,应用美国Abbott试剂盒,SPRIA方法检测,抗体阳转率为90.8%,平均抗-HBS水平为362.3mIU/ml。与加强免疫后1个月的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其中抗体阴转的6例又进行了HBsAg和抗-HB…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与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在青年中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江西省上饶市卫生学校抽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健康状况良好的1520岁学生910名,随机分为A、B、C 3组,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分别经上臂外侧三角肌全程接种3针1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2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和1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全程免疫后1个月采集接种者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Bs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A组与C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分布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500 mIU/ml的分布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均<0.01),抗-HBs GMC﹤10和1020岁学生910名,随机分为A、B、C 3组,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分别经上臂外侧三角肌全程接种3针1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2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和1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全程免疫后1个月采集接种者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Bs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A组与C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分布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500 mIU/ml的分布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均<0.01),抗-HBs GMC﹤10和10499 mIU/ml的分布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1或<0.001)。有1名接种者在接种后0.5 h有局部疼痛症状,第2天疼痛消失,未见其他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接种高剂量乙肝疫苗的抗-HBs阳转率和抗-HBs GMC水平均高于低剂量乙肝疫苗,提示青年应接种高剂量乙肝疫苗,以建立有效的防御乙肝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在固定的人群中对乙肝疫苗免疫后,感染HBV者的抗体情况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血清学检测和临床学观察。观察对象平均年龄10岁,性别均衡,经血清学检测HBV感染标记全部阴性并无肝炎史者151人。按0、1、2免疫程序常规接种乙肝疫苗10μg/次后,连续4年定期采血,分离血清,用SPRIA法和Ab-bott试剂盒检测HBsAg、抗HBc和抗HBs;用改良赖氏法检验SGPT,并由专职医务人员进行定期临床随访。在经过免疫的儿童群体中,在追踪观察的第2年,140人中检出HBV感染者4例。第2年,在101人中检出1例,累积感染率分别为2.86%和4.95%。在5例感染者中,乙肝疫苗接种后的第6个月,抗-HBs时点高峰值分别为6.1、3.7、7.3、7.8、  相似文献   

5.
乙肝基因工程疫苗阻断ayw/HBsAg亚型母婴传播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验证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对ayw/HBsAg亚型的阻断效果,应用长春生物所研制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制品研究接种131例新生儿,其中HBV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108例,有ayw亚型83例(维族73例、哈萨克族10例)、adr亚型25例(汉族),HBsAg、抗一HBe、抗一HIn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中ayW4例(维族),adrlg例(汉族),对照组39例,其中HBV-M全阴性母亲的新生儿10例(汉族)。用血清乙肝疫苗免疫高危人群29例(护土),用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免疫,基因疫苗20pgX3,血源疫苗30pgX3、按0、卫、6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统一观察抗一Hffe水平及副作用。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生儿接种3剂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 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 techniques in Saccharomyces cerecisiae yeast,Hep B-SCY)后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广东省高州市和阳春市住院分娩孕妇进行筛检,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等血清学指标,待孕妇分娩后,选择无疫苗接种禁忌的健康新生儿且符合本项目入选条件的作为观察对象,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剂10μg Hep B-SCY。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定量检测。结果共548名受试者纳入免疫原性分析。母亲HBsAg阳性和阴性的新生儿分别为271人和277人,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8. 89%和99. 6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分别为636. 44和681. 66 mIU/m 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 71%(19/701),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主要以1级不良反应为主。未观察到与接种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生儿接种3剂10μg Hep B-SCY后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60μg)抗-HBs阳转率及接种反应。方法对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89名(男52名,女37名)因按常规免疫程序(0、1、6)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未产生免疫应答者重新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60μg)2针次,间隔4周。分别于末次免疫后1和6个月采血,分离血清,采用乳胶化学检测法检测抗-HBs水平,并计算阳转率;分别于首次和末次免疫后30 min及72 h内,观察局部(疼痛、瘙痒、硬结)和全身(发热、乏力、腹泻)不良反应。结果末次免疫后1个月,男性抗-HBs阳转率为96%,女性为97%,末次免疫后6个月,男性抗-HBs阳转率为98%,女性为100%,男女抗-HBs阳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2针次后,抗-HBs阳转率接近100%。首次和末次免疫后30 min及72 h内,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未超过6%。结论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60μg)可提高按常规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未产生免疫应答人群的抗-HBs阳转率,且疫苗接种后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制高敏感度、宽线性,且能定量的HBsAg化学发光免疫诊断试剂。方法 将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用改良过碘酸钠法标记抗-HBs单抗、山羊抗-HBs多抗,经亲和层析纯化用于制备固相包被板;国家标准品标定HBsAg校准品,优化反应条件,建立HBsAg双抗体夹心一步法检测试剂。结果 试剂灵敏度adr<0.2ng/ml,adw<0.5ng/ml,ay<0.5ng/ml,23份HBsAg阴性Pannel符合率100%;批内CV3%~4.04%,批间CV9.47%~12.5%;准确率91,9%~110.4%;检测限0.023ng/ml;0.1~200ng/ml范围线性相关系数r=0.999 1;与EIA试剂对比分析相对灵敏度100%,相对特异性99.03%;37℃放置12d稳定性与2~8℃存放无异。结论 该HBsAg化学发光免疫诊断试剂适合于临床诊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广州市不同地区10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方法对本市老城区、新城区和农村1995~2005年出生、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的儿童,按分层随机抽样3890人,检测其HBsAg和抗-HBs水平,并计算阳性率。结果1995~2005年,三地区出生的儿童HBsAg阳性率逐年下降,抗-HBs阳性率逐年上升;老城区HBsAg阳性率比新城区和农村明显下降,老城区和新城区抗-HBs阳性率比农村明显上升;三地区10、5、0岁儿童HBsAg阳性率依次下降,抗-HBs阳性率依次上升。结论广州市10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免疫保持在高水平,农村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较老城区和新城区偏低,可能是造成乙型肝炎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疫苗不同途径和剂量接种后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136名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全部阴性的儿童随机分为不同途径、不同剂量组和对照组,按0、1、6个月的程序接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接种后随访观察2年。全程免疫后12个月,肌肉注射10μg组、5μg组和皮内注射2μg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100%、100%和89.47%;抗-HBs浓度分别为286.44、172.97和126.87mIU/ml。2年时,各组抗-HBs阳转率和浓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疫苗保护率分别为87.57%、83.03%和81.35%。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同时或分别接种的抗-HBs持久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同时或分别接种的抗-HBs的持久性进行了研究。同时接种组(1组)和分别接种组(2、3A、3B组)的抗-HBs阴转率和GMT均无显著差异,提示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可以同时接种。抗-HBs的持久性与全程免疫后抗-HBs的峰值呈正相关,峰值<100 mIU/ml者,3年后有43.48%抗体转阴。建议全程后抗-HBs<100 mIU/ml者,3年后宜加强一针。  相似文献   

12.
人用冻干无佐剂狂犬病疫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人用冻干无佐剂狂犬病疫苗(武生欣宁)接种人体后的临床反应和免疫效果。方法40名健康者分别于0、3、7、14和28d接种疫苗,观察接种者副反应,并于接种后采血,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结果第1针和第2针接种后副反应率分别为2.5%和7.9%,后3针副反应率为0。免疫前抗体均为阴性,接种后第7天抗体阳转率为76%,第14天抗体水平GMT为9.42IU/ml,阳转率100%,第28天抗体水平GMT为9.83IU/ml,阳转率100%。结论人用冻干无佐剂狂犬病疫苗反应轻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应用乙肝血源疫苗对乙肝阴性母亲所生婴儿,用10μg 剂量按0、1、2月免疫程序,共免疫108人。3针免疫后1个月抗-HBs 阳性率为96.3%,1年抗-HBs 阳性率为95.2%,4年为83.2%,6年为72.7%。再免疫后抗体回升到98.5%,S/N 值也由6年时的44.28回升到165.17,即升高接近4倍。表明在免疫前 S/N 值<20抗-HBs 反跳水平最高,S/N>50反跳能力差。说明新生儿免疫6年后仍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4.
乙型脑炎狗肾细胞14-2PDK-CD株活疫苗于甘肃省武威市(非流行区)45人.接种观察表明,反应轻微,且抗体应答良好.疫苗接种后仅有4.65%的儿童出现低热反应(37.1~37.3℃),48~72小时后消失.儿童接种1针(0.5ml)后其抗体效价≥1∶5者占92.9%、≥1∶10者占42.9%;次年加免1针后,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百分之百上升至≥1∶10,GMT为29.3±1.44。成人接种1针(1.0ml),其抗体效价即上升至≥1∶10.与同时进行的乙型脑炎地鼠肾细胞14-2HK株活疫苗比较,其结果均无明显差异,表明两株活疫苗的免疫原性相似。  相似文献   

15.
<正> 采集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血浆,经(NH_4)_2SO_4沉淀、KBr浮升离心、蔗糖沉降法离心纯化HBsAg,胃酶消化、超过滤,获不含正常人血清蛋白成分的HB-sAg。SDS-PAGE纯度>90%,-20℃保存,待用于包被和标记用的HBsAg。用RIA法筛选HBsAg、抗-HBs及抗-HBc三项全阴的3~5份血清混合作为阴性对照。用RIA法测定抗-HBs阳性的血清调整约为50min/ml,作为阳性对照。检测程序为pH9.6碳酸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5μg/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和10μg/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免疫儿童后的抗体应答和免疫持久性。方法1151和996名6 ̄12岁儿童分别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14批酵母疫苗和5批CHO疫苗,于第1针免后3(T3)、7(T7)、12(T12)、24(T24)、36(T36)、60(T60)月检测抗-HBs应答,分别对接种10批酵母、5批CHO,4批酵母、4批CHO,2批酵母和2批CHO疫苗的儿童进行首针免疫后T24、T36和T60的随访,采用放免法(RIA)检测抗-HBs水平。结果首针免疫后12个月内,接种两种疫苗的儿童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差异均无显著意义;T24、T36时,接种CHO疫苗的儿童抗体阳转率显著高于酵母疫苗。结论应提高酵母疫苗免疫儿童现用剂量。  相似文献   

17.
接种两针甲肝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甲肝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进行了两针接种的效果观察。选某县农村小学的学生52人,年龄在6~12岁,均未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且HAV抗体阴性。采用医科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生产的甲肝减毒活疫苗(滴度控制在5.5LogCCID50/ml),按0、3个月免疫程序,每人在三角肌皮下接种两针,每针1ml。第2针接种7天HAV-IgG抗体阳转率为100%,抗体效价主要集中在1:8~1:32之间,占76.92%,GMT为1:14。另随机抽取免前HAV阳性儿童6人,经2针接种后,其中5人抗体增长2倍以上。经两外接种后,局部反应轻微,无发…  相似文献   

18.
<正> 在1981~1985年间,我们曾对进口人丙种球蛋白(人丙)进行了麻疹、白喉、百日咳、巨细胞病毒(CM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抗体检测。抗-CMV、抗-HBs和抗-HIV抗体的检测,使用美国Abbott的试剂盒,其它抗体使用国内的试剂盒。被检测的人丙来自西班牙22批、奥大利7批和  相似文献   

19.
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应用于Ⅰ型疫区人群的防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Ⅰ型(姬鼠型、HTN型)疫区人群观察Ⅱ型(家鼠型、SEO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共有15101人完成了全程免疫(0、28、42天3针基础免疫及1年后1针加强免疫)。经过1个流行年的观察,接种组无人发病,对照组共发病14例,保护率达100%。基础免疫后14天,IgG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及中和抗体(微量细胞病变法)阳转率及平均滴度(GMT)分别为71.4%,9.73和62.1%,20.00;加强免疫后14天,阳转率及GMT分别为100%,17.72和96.2%,24.3。接种总反应率为0.52%。主要为发热和局部红肿,分别为0.035%和4.74%,弱、中、强反应率分别为0.46%,0.06%和0%。  相似文献   

20.
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出品之抗-HBs放免试剂检测抗-HBs,有时比Abbott同类试剂(Ausab)检出率高。为确证其是否真实,对11份二者检出不一致的血清用血源HBsAg及基因重组HBsAg作中和试验。均能中和。以正常人血清免疫小鼠所获抗血清则与该试剂未出现非特异反应。证明此试剂具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性。这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该试剂灵敏度较高(一般为0.5~2.mIU/ml,Ausab一般为1~5mIU/ml)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