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IRCOFER法──一种成本低廉的直接还原工艺[德]P.WeberM.Hirsch等关键词CIRCOFER法,直接还原炼铁1前言世界钢铁工业的结构正在发生着变化,新兴技术带来了种种效益:(1)对于资金集中的大型企业来说,可大大降低总投资;(2)降低...  相似文献   

2.
含碳铬矿球团还原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含碳西藏铬矿球团的还原顺序。X射线衍射证明:还原温度低于1200℃时,还原产物是Fe及Cr_2O_3;还原温度高于1200℃时,还原产物是Fe、Fe_3C、(Cr,Fe)_7C_3,在还原初期阶段生成的Fe转变成Fe_3C_,最终转变成(Cr,Fe)_7C_3;当还原温度高于1300℃时,发现有MgAl_2O_4,MgSiO_4生成,热力学计算的结果与X射线衍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3.
叙述Corex炼铁法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前景,并对Corex工艺与传统的高炉工艺,全氧高炉工艺(FOBF)及平衡氧高炉工艺(BOBF)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4.
还原精炼条件下炉渣的泡沫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电弧炉还原期和LF炉精炼过程中造泡沫渣的工艺特点,向精炼渣中加入发泡剂使炉渣的泡沫化,通过在实验室内对各种碳酸盐,氯化盐发泡材料的发泡性能研究,得出几点结论:(1)碳酸盐和氯化盐中,CaCO3,CaCl2的发泡性能较好;(2)向CaCO3中加入Na2CO3会使CaCO3的发泡效果明显降低;(3)当起泡时间相差较大的几种发泡剂混合后,发泡过程中起泡高度会出现多个峰值;(4)采用以CaCO3为主要  相似文献   

5.
CCF旋风转炉熔融还原技术荷兰霍戈文钢铁公司、英国钢铁公司、意大利伊瓦尔公司等三家钢铁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新型的,称之为CCF(CycloneConverterFurnace)的旋风炉熔融还原技术。这项工作由欧洲煤钢联盟提供财政支持。该技术是包括两个还原...  相似文献   

6.
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还原法再生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世斌 《化工冶金》1997,18(3):234-238
利用热天平测试了CO、H2还原饱和硫剂微孔内Fe2(SO4)3的起始反应温度及还原速率,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反应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实验结果表明,脱硫剂还原法再生的反应温度较传统热分解法低约200℃、CO作再生脱硫剂的还原气体优于H2,CO不充剂内Fe2(SO4)3的反应级数为0.87,活化能为142.9kJ/mol。 ?  相似文献   

7.
详细研究了HCl体系中Fe(Ⅲ)、Co(Ⅱ)、Ni(Ⅱ)离子在P507萃淋树脂淋洗行为,发现Fe(Ⅲ)离子在P507萃淋树脂上以淋洗剂盐酸溶液的浓度约为4.0mol/1时Fe(Ⅲ)最容易被洗脱;把Fe(Ⅲ)离子还原为Fe(Ⅱ)离子,则Fe(Ⅱ)离子容易与Yb(Ⅲ)离子分离;用pH1.8HCl溶液首先淋洗出Co(Ⅱ)、Ni(Ⅱ)离子,然后改用0.0745mol/1HCl淋洗La(Ⅲ)离子,Co(Ⅱ)、Ni(Ⅱ)与La(Ⅲ)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8.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LaF_3-LiF二元熔体及添加La_2(CO_3)_3的LaF_3~LiF熔体中,920~950℃下,La ̄(3+)在石墨电极上还原的阴极过程。结果表明:在LaF_3-LiF熔体中,电位在-0.85V左右(相对于石墨参比电极),La ̄(3-)离子在阴极还原析出;在添加La_2(CO_3)_3,的LaF_3-LiF三元熔体中,La(CO_3)_3,分解为La_2O_3,La_2O_3首先电解,然后LaF_3电解,均在阴极上析出镧。镧离子的电化学反应是简单的一步反应,即La ̄(3+)+3e→La。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了稀土(Ⅲ)-DBF-偶氮膦配合物极谱吸附波及其分析应用的基础上,针对轻、重稀土与DBF-偶氮氯膦(DBF-CPA)形成的配合物的还原峰峰电位相近,其还原波相互重叠。本文采用化学计量学的非线性回归法,建立两组份(Ce,Tm)的浓度与波高之间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并采用正交设计,求出两种稀土混合的峰高对浓度的回归方程,应用求解该回归方程的偏微分方程组的方法,测定了Ce(Ⅲ)、Tm(Ⅲ)混合稀土标准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还原方法,从钐铕钆的盐酸水溶液中将Eu(Ⅲ)还原为Eu(Ⅱ),是实现Eu与Sm、Gd分离的重要步骤。本文在一个自行设计的迷宫式电解槽中,研究了阴极电位、料液流速、酸度、流比、阳极液中FeCl_3,浓度等因素对Eu(Ⅲ)电解还原的极化特性和还原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阴极电位越低、阴极料液流速越高,体系电流值就越大,Eu(Ⅲ)的还原速度加快。此外,料液酸度、流比、阳极液中FeCl_3浓度村Eu(Ⅲ)的还原速度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铬铁类合金还原脱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元篪  陈友根 《钢铁》1994,29(12):11-14,10
在1500℃,用CaSi-CaF2为脱磷剂对铬铁合金进行了还原脱磷实验,在脱磷剂用量为1/10合金量时,脱磷率近50%。对应于最大的脱磷率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初始(C),而且随着(Cr)的增加而增加,其定量关系式为(%C)=1.025+0.055(%Cr);(Cr)和温度对脱磷效果影响不大。这是与氧化脱磷所不同的。还讨论了还原脱磷剂的选择原则和顶渣使用的必要性。最后,结合作者前期氧化脱磷的研究结果。对  相似文献   

12.
CDR300型复合炉工艺方案构思,将COREX炉与直接还原竖炉并联在同一框架内。熔融气化炉生产的分部高温还原气(1050℃)与脱除CO2(加热到400℃)的部分预还原炉炉顶气混合成800℃ ̄850℃左右的还原气,一部分用作COREX预还原的还原气,另一部分用作直接还原竖炉的还原气。该工艺可同时得到年产热铁水20成t及直接还原铁12万t两种产品。  相似文献   

13.
矿——煤球团内的还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矿-煤球团内挥发分的还原作用可以忽略,碳的还原反应可以用一个均相非基元反应FexOy+C=FexOy+CO表示,碳的还原反应按Fe3O4→FeO→Fe逐级进行时,存在一个Fe3O4→FeO和FeO→Fe同时进行阶段。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试验基础上,选用二元(CaO-CaF2)和四元(CaO-CaF2-Al2O3-Na2CO3)2种脱硫剂在电炉初炼条件下,进行了3种工艺方案的脱硫对比试验,讨论了氧化性出钢条件下各种因素不锈钢脱硫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强化脱氧和改进挡渣工艺,采用四元系脱硫在该条件下取得较好的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15.
铬铁矿固态还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铬铁矿固态还原M.J.NIAYESH(南非兰德堡明泰克公司)本文论述的这项工作是应用外热式竖炉进行的合成铬铁矿球团还原,并确定了技术可行性。在研究生产Fe-Cr-C系合金的各种方法中,尝试了利用富氧喷煤熔炉的炉气进行铬铁矿预还原。确定的合成铬铁矿球团...  相似文献   

16.
用于冲拔(D&I)罐和深冲容器的加TiIF钢的发展据CAMP-ISIJVol.8(1995)P1431报道,韩国POSCO技术研究实验室对含Zr或者Nb的IF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便采用连续退火工艺生产软化回火黑钢板。然而,Nb-IF钢在连续退火机组...  相似文献   

17.
直接还原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强 《烧结球团》1999,24(1):24-28
介绍了三种直接还原新工:Fastmet法、CIRCOFER法和COMET法。这三种直接还原工艺均采用煤作一次能源,以粉矿为原料,将现有的气基和煤基直接还原工艺的优点结合起来,使直接还原技术发展更快。  相似文献   

18.
不锈钢弱氧化脱磷工业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奉山 《炼钢》1996,12(3):31-35
介绍在电弧炉中应用CaO-BaCO3-CaF2熔剂在18-8不锈钢初炼钢液(%C)=1.34(%Cr)=18.02)进行脱磷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当熔剂量在60kg/t钢时,可获得33%的脱磷率,并有较好的保铬作用,分析了不锈钢弱氧化脱磷的热力学条件及工艺因素。  相似文献   

19.
章庆和 《烧结球团》1994,19(5):13-16
为制订铁矿石(烧结矿,球团矿)冶金性能检测方法的三项国家标准,在检测中需发生和配制CO还原气(即高炉煤气模拟气体),以供使用。本试验在整个气体发生(含木炭干馏),配制,净化过程中,都采用了气相色谱进行分析,以控制合理的工艺条件,分析的主要成份是CO,N2,CH4,O2,H2等。  相似文献   

20.
固相还原法制取FeTi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康  宫方文 《有色矿冶》2000,16(4):39-42
本文旨在弄清以人造FeTiO3为原料,以CaH2为还原,采用固相还原法制以FeTI粉末的反应规律,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CaH2为还原剂在固态下还原人造FiTiO3制取FeTi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获得了纯度大于98.50%的FeTi粉末。X-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主要为FeTi,此外,还含有少量的Fe2Ti和Ti3O5。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产物呈不规则形状,粒度大约为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