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 《四川水泥》2013,(3):64-64
2009年之后开建的新增产能,几乎占现有产能的一半左右。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式调控之下,在抑制产能过剩政策出来之后,水泥产能又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2.
马克 《四川水泥》2013,(5):32-32
近几年,水泥行业谈得最多的是莫过于产能过剩。随便问一个水泥行业从业者,对水泥业现状的认识,回答肯定是产能过剩。对产能过剩的认识,业内人士已用全局性过剩来形容。一方面用以区分前些年的局部过剩;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过剩程度的更进一层,由产能过剩,上升到了新型干法产能过剩。然而,对于目前产能过剩的状况,并非所有人都清楚。某大报近期关于西南地区水泥市场产能过剩的报道,仍然把产能过剩归咎于落后产能,甚至认为落后产能仍是目前解决产能过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产能过剩的问题困扰水泥行业多年,当前这一现象仍在进一步加剧,盲目扩大产能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地遏制。越来越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不利于水泥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不仅造成资源消耗严重,还严重污染了环境,许多企业生存堪忧。《中国水泥》特别本期邀请众多行业内知名专家、有影响力人物对这一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对于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4.
<正>新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相关配套标准于今年正式实施,虽然目前只是针对新建水泥企业,但是留给水泥行业的过渡期,也仅仅只有一年的时间了。环保政策趋于严格,这对水泥企业来说是福是祸?当然不同的企业,将面临不同的境遇。有观点指出,随着各项环保指标的升级,水泥行业将迎来中小企业的倒闭潮。对此,笔者倒是有几点自己的看法,首先,严厉的排放标准,对现在的产能严重过剩的水泥行业来说,倒不失为一件好事儿,一方面可以从经济上有效遏制新增产能;另一方面,部份产能将退出市场,有助于产能集中度提高。另外,就企业而言,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凡竞争力落后的企业,  相似文献   

5.
关于水泥产能过剩与行业协会功能发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国家加大基础建设投资的拉动下,2011年水泥产量高达到20.9亿吨,满足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全局性的产能过剩及市场恶性竞  相似文献   

6.
林琳 《四川水泥》2013,(10):56-56
<正>近几年,贵州经济快速增长,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房地产建设以及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力度加大,区域内的水泥需求明显增加,水泥企业蓬勃发展争战市场的局面比比皆是。井喷式发展后,去年贵州的水泥产能过剩、低价徘徊问题便凸显出来。随着三中全会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及传统旺季的来临,目前贵州地区水泥市场情况如何?面对已产能过剩的局面,贵州近期仍新建了几条生产线,这对当地水泥市场影响怎样?另外,贵州省政府九月份发文推行水泥窑协  相似文献   

7.
对于我们水泥这个传统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决定企业竞争力,而且对整个水泥行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中国近年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拉高了水泥产品的市场需求,水泥项目投资持续增长,新增熟料产能的集中释放,打破了市场供需关系,造成了产能过剩困境.中国水泥产能过剩的成因有市场的因素,也有非市场的因素.要改变产能过剩现象,一是坚持行业结构调整,二是加大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将加速企业做大做强,加速产业链延伸,提升企业品牌和国际化水准,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禾子  长鸣 《中国水泥》2012,(9):20-27
"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为水泥行业的发展做出的精辟论断,同时也为水泥行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带着落实指导思想的精神,记者深入辽、吉、黑三省,对当前东北三省水泥行业和水泥市场出现的诸多有利与不利的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采访,试图从中找出一些可以借鉴的"密码".  相似文献   

9.
无锋 《四川水泥》2013,(3):30-32
未来3~5年内,水泥行业的日子仍将不会太好过,这可能是目前大多数水泥企业都不愿见到的事情。当然,像海螺这种超大型企业,在全国布点之后,此处不赚钱自有赚钱处,或许不会太在乎。  相似文献   

10.
马克 《四川水泥》2013,(8):32-35
<正>在全国水泥产能重度过剩的背景下,海螺的优势就能真正发挥吗?海螺的利益就最大化了吗?在这背后,海螺水泥,或者是郭文叁,究竟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20亿吨产能之争2013年3月11日,两会期间,郭文叁在安徽代表团召开的全体会议上表示,到去年底,全国共有熟料生产线1637条,其中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国水泥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选出了自己的新会长——乔龙德.11月2日,中国水泥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刚刚结束,中国建材杂志、中国建材报、中国水泥杂志、数字水泥网联合报道组在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的办公室对他进行了采访.没有过多的寒暄,开门见山,乔龙德首先感谢水泥协会各位代表和全国水泥人对他的信任."我现在身上有两副担子,一边是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一边又兼任中国水泥协会会长,责任重大,但我有信心做好!"  相似文献   

12.
水泥产业属国家严格限制的产能过剩行业,尽管政策三令五申,但违规项目依然我行我素。但是,在东北三省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却见识了多个违规项目,有的未批先建,有的越权核准;有的是地方小企业顶风作案,有的是上市公司暗渡陈仓……  相似文献   

13.
一、湖南省水泥行业上半年运行情况湖南省现有水泥生产企业221家,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企业50家,粉磨企业61家,白水泥及特种水泥生产企业5家,立筒、五级旋风、机立窑企业105家。2013年1~6月,生产水泥4854.6万吨,同比增长15.4%,生产水泥熟料2598.9万吨,同比增长10.3%,其中:新型干法熟料产量1933.3万吨,同比增长13.9%,新型干法水  相似文献   

14.
《四川水泥》2011,(1):60-60
据中国水泥协会初步统计,2010年全国新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03条,年新增设计水泥熟料产能2.43亿吨。其中日产4000吨及以上生产线115条,占新增水泥熟料总产能的72%;日产2000吨及日产4000吨以下生产线84条,占新增水泥熟料总产能的27.35%;日产1000~1500吨生产线4条,仅占新增水泥熟料  相似文献   

15.
<正>在38号文发布后到2012年底新建的线中,比38号文出台时核定的418条在建生产线多建了205条,多增熟料产能近3亿吨。6月底,是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要求各地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过剩行业的违规产能  相似文献   

16.
雷前治 《中国水泥》2011,(10):12-16
8月29日,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各省区市水泥协会会长、秘书长和部分大企业集团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上,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先生针对水泥工业现状及十二五发展趋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深入基层调研、多年潜心研究的基础上,以大量数据分析为依据,旗帜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未来五年水泥工业还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严重挑战,应对全局性的产能过剩最根本的办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升级。他的讲话综观全局、高屋建瓴,实践意义巨大,在会议上引起强烈反响。本刊编辑部根据其讲话录音整理成文,并经本人审阅,现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正>年年谈产能过剩,水泥产能却年年增。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化解水泥过剩矛盾。在4月25日召开的2013中国国际水泥峰会上,工信部官员如是说。监管部门决心不减,但企业却另有看法。记者了解到,部分企业认为地方利益保护,制约了落后产能的淘汰。  相似文献   

18.
《四川水泥》2013,(7):29-29
<正>工信部刚刚出台的各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名单中,水泥业又占大头,统计显示,2013年还将淘汰落后产能近亿吨。然而,笔者认为,从这份名录来看,水泥行业不管公布淘汰多少,除了宽慰人心,彰显决心之外,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我们知道,中国现有水泥产能超过全球的总量的一半,而决定水泥产能的最根本的是熟料产能。众所周知,国内现在的产能过剩是新型干法熟料产能的严重过剩,而近年来,包括今年的淘汰产能名单中,虽然也涉及到了水泥上市公司,但是没有一条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在名单中。  相似文献   

19.
山水在河南建设这条新型干法生产线,早有企业对此表示不满。新乡平原同力水泥某负责人就曾告诉笔者,山水在离我们不到10公里的地方又建了一条生产线,他们说是为山东菏泽等地区提供熟料,不过谁知道建成后会怎么样?  相似文献   

20.
近日,发改委有关人士指出,依据最近发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国民经济正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的开展,水泥行业9月份的数据也呈现上升转好迹象.但并不能盲目乐观,总体来看,我国水泥已进入全局性产能过剩、低速发展格局,因而更要严控新增产能,加快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完成产业转型升级. 面对"水泥产能过剩"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于未来水泥行业的发展众多水泥企业与媒体甚是堪忧,如今又有权威人士表示水泥行业进入全局过剩状态,这犹如一颗定时炸弹,让众多与水泥相关的企业感到了强烈的不安全感,然而笔者认为水泥产业进入全局过剩,我们不能仅仅对这一现象表示出恐慌与不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代表着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