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去年环境部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圆满完成全国1 586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任务,问题整改率达99.9%;基本消除36个重点城市1 009个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为95%。从空气质量来看,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79.3%,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1.8%、10.2%、10.8%。  相似文献   

2.
采用手工监测(重量法),对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城区灰霾天气下两个主要空气污染源:崇岗工业园区和某火电厂周边大气中颗粒物PM10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在灰霾状况下,石嘴山市区颗粒物粒径主要分布在0级(9.0~10.0μm)和1级(5.8~9.0μm),所含质量分别占总采样量的54%和25.7%.除去自然因素外,崇岗工业园区大气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PM10)对大武口市区PM10贡献率为50%~60%,大武口电厂对大武口市区PM10的贡献率均为40%~50%左右.同时,大武口城区PM10中阴阳离子含量表明,城市汽车尾气也是造成大武口市区PM10浓度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组合水处理工艺除藻效率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复旦大学基于藻毒素MC-LR在饮用水中的限值为1μg/L提出的饮用水源水中蓝藻细胞密度的限值为9.1×105个/L,并导出出厂水总藻细胞密度的限值应为(1.52-9.12)×106个/L,介绍了出厂水中叶绿素a的限值 0.3-0.5μg/L。按此三类限值(藻毒素,总藻密度,叶绿索a),对组合工艺(3个水厂的常规水处理工艺,3个水厂的强化常规处理工艺,3个水厂的深度处理工艺)的除藻,除藻毒素,除叶绿素a的效率进行了评价,认为水源水中藻细胞密度是出厂水藻密度是否符合限值要求的主要因素。故要加强水源防护。作者根据藻细胞尺寸及藻毒索,藻的致臭物, 叶绿素a的分子量大小,提出强化絮凝沉淀,采用高分子絮凝剂流化床接触絮凝澄清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气浮池等工艺可有效去除藻细胞及其所含藻毒素。不采用预氧化,防止破坏藻细胞,释放藻毒索,增加消毒副产物。以叶绿索 a评价净水效率测定方法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芮 《广州化工》2023,(21):101-103
以钴(Cobalt)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评估土壤中重金属钴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污染土壤重金属钴的致癌风险、非致癌风险均超出人体健康可接受水平。(2)针对致癌风险,贡献率从大到小顺序为:呼吸吸入室内土壤颗粒物>呼吸吸入室外土壤颗粒物>经口摄入=皮肤接触。(3)针对非致癌风险,贡献率从大到小顺序为:经口摄入>呼吸吸入室内土壤颗粒物>呼吸吸入室外土壤颗粒物>皮肤接触。(4)建议对该场地土壤需进行风险管控或修复直至符合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19,(11):2673-2676
以高岭土精细粉体模拟环境空气悬浮颗粒物,合成醋酸乙烯共聚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单体及其加料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与粉体的接触角随丙烯酸用量增加而降低,润湿性相应提高。离子性与非离子性乳化剂质量比为5,丙烯酸用量为4%时,接触角降至37.2°。聚合物促进粉体聚集,增加内聚力,降低了扬尘能力。上述结果用于城区空气治理,PM_(2.5)浓度降低5%、PM_(10)浓度降低10%以上。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11):2673-2676
以高岭土精细粉体模拟环境空气悬浮颗粒物,合成醋酸乙烯共聚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单体及其加料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与粉体的接触角随丙烯酸用量增加而降低,润湿性相应提高。离子性与非离子性乳化剂质量比为5,丙烯酸用量为4%时,接触角降至37.2°。聚合物促进粉体聚集,增加内聚力,降低了扬尘能力。上述结果用于城区空气治理,PM_(2.5)浓度降低5%、PM_(10)浓度降低10%以上。  相似文献   

7.
<正>河北凯泰化工有限公司硫酸装置循环水量为1 000 m3/h,保有体积约350 m3,在循环水系统加药的情况下存在酸冷却器结垢和冷却塔菌藻滋生问题,影响了装置的正常运行。为此,公司决定采用电解法进行除垢:(1)让水垢预先在阴极沉积并用刮刀去除;(2)让悬浮物在电场的作用下失稳,絮凝沉淀到反应室底部,在冲洗刮垢时随水垢一起  相似文献   

8.
为了同时提高新鲜蓝藻浆和陈腐蓝藻浆的浓缩效率,降低能耗,采用外加压力压破蓝藻细胞内气囊,蓝藻失去气囊浮力,再经结团絮凝沉淀分离。采用中试实验研究了加压结团絮凝浓缩处理新鲜和陈腐蓝藻浆的技术方法,优化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原藻浆含水率为99.2%~99.4%时,新鲜藻浆最佳的混凝剂(PAC)投加量与干藻质量比为1/20,最佳的助凝剂(PAM)投加量与干藻质量比为1/1 500;而处理陈腐藻浆时最佳的混凝剂(PAC)投加量与干藻质量比为1/1.5,最佳的助凝剂(PAM)投加量与干藻质量比为1/300。浓缩后出水浊度在1~8 NTU之间,处理新鲜藻浆时的叶绿素a控制在6 mg/m~3以内,处理陈腐藻浆时的叶绿素a控制在50 mg/m~3以内,浓缩藻泥含水率都小于97%。  相似文献   

9.
试样以磷酸—硫酸及硫酸铵溶解,用氯化铵—氢氧化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及三氯化铁、无水乙醇沉淀分离共存铁、锰、钙等元素,草酸络合掩蔽钼(Ⅵ)。在大约3.5mol/L盐酸介质中,以氯化亚锡还原铁(Ⅲ)至红色褪色,用三氯化钛还原钨(Ⅵ)为钨(Ⅴ),与硫氰酸盐形成黄色络合物[WO(SCN)_4]~-,在波长400nm处测定吸光度,测量范围0.025%~70.00%。  相似文献   

10.
针对富营养化水中藻细胞的去除,研制了通量大、强度符合使用要求的无机陶瓷膜。所研制的陶瓷膜具有通量大、过滤精度高、易反冲再生等优点。过滤压差为0.08MPa时,清水通量为15.79m^3/(m^2·h),对水中微型颗粒物的分离精度为0.06μm,且可反冲再生。对富营养化湖水深度处理实验表明,该陶瓷膜可有效去除“混凝-沉淀-砂滤”工艺出水中残存的藻细胞;对水中CODMn、TP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为富营养化源水中藻细胞的去除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富氧燃烧技术的广泛推广,对煤粉燃烧在富氧气氛下的颗粒物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在1800 K管式炉内进行煤焦燃烧试验,研究了富氧气氛下H2O(g)体积分数(0、5%、10%、20%、30%)对煤焦燃烧超细颗粒物的影响;采用荷电低压撞击器(ELPI+)获得超细颗粒物质量和数量浓度粒径分布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2O(g)对超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数量浓度粒径分布无影响,但会导致超细颗粒物的峰值波动。超细颗粒物总数量由最小粒径超细颗粒物决定,5种水蒸气浓度下EL?PI+第1级撞击器收集到的超细颗粒物数量占比均超过65%。超细颗粒物总质量由最大粒径超细颗粒物决定,5个水蒸气浓度下ELPI+第7级撞击器收集到的超细颗粒物质量占比均超过94%。低H2O(g)浓度会抑制超细颗粒物生成,H2O(g)体积分数为5%时的抑制作用最显著;高H2O(g)浓度会促进超细颗粒物生成。这是因为一方面H2O(g)与煤焦发生气化反应,使煤焦颗粒周围产生还原性气氛,促进矿物质还原为单质,进一步促进矿物质蒸发;另一方面气化反应是吸热反应,会降低煤焦颗粒燃烧温度,同时H2O(g)加入也导致烟气热容增加进一步降低,煤焦燃烧温度抑制煤中矿物质的蒸发,导致超细颗粒物生成减少,是2种作用相互竞争的结果。此外,H2O(g)的加入使超细颗粒物平均粒径增大,0~5%H2O(g)时超细颗粒物平均粒径增大最迅速。  相似文献   

12.
初始密度及饥饿对栅藻LX1氮磷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初始密度、饥饿处理对栅藻LXI(Scenedesmus sp.LX1)氮磷去除的影响,以探索微藻去除氮磷的强化手段.在本研究范围以内(0.125×106~12.5×106个·mL-1),初始密度为12.5×106个-mL-1的栅藻LX1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培养3d后时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4.7%和100%;去除速率分别为3.73、0.67mg·L-1d-1饥饿处理3d的栅藻LX1生长良好,培养5d后对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1.3%、82.2%,去除速率分别为1.54、0.33mg·L-1d-1,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4.4%和60.2%.高初始密度和饥饿处理有利于提高栅藻LX1对氮磷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大型海藻——角叉菜经70%乙醇提取后的藻渣中活性多糖的制备方法。采用闪式破碎辅助萃取结合热水提取,并优化其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制备角叉菜藻渣多糖的适宜条件为:提取时间2.5h,提取温度95℃,闪式破碎时间4min,料液(藻粉-水)比为1:25(g/mL)。结合溶剂除蛋白及不同浓度乙醇沉淀多糖,获得3种角叉菜多糖,并测得3种多糖组分的硫酸酯基团含量分别约为45.87%、26.78%、31.94%,均值约为34.88%。  相似文献   

14.
针对常规混凝药剂对含藻水体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本试验利用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为主要成分的"水王子"(PMSO)强化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处理含藻水体,考察其对含藻水体中藻类和高锰酸钾指数(COD_(M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PMSO复配PAC能有效地提升絮凝过程对藻和COD_(Mn)的去除效能。当PAC的投加量为30 mg/L、PMSO投加量从2 mg/L增加到15 mg/L时,絮凝过程对COD_(Mn)的去除率从23.4%增加到40.2%,藻的去除率从37.0%增加到98.0%;PMSO投加量的增加能够有效地提高絮凝过程对藻类和COD_(Mn)的去除效率;当原水中藻浓度增高时,藻和COD_(Mn)的去除率随之下降。PMSO与PAC总投加量一定,其复配比为1:2时,对藻和COD_(Mn)的去除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uO/ZnO/Al2O3催化剂;利用正交设计实验考察了铜锌摩尔比、铝含量、沉淀pH、沉淀温度、老化时间、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平均孔径的影响。研究表明:6个因素对CuO/ZnO/Al2O3催化剂孔径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铝含量>焙烧温度>沉淀温度>沉淀pH>铜锌摩尔比>老化时间;)在实验考察的因素和水平范围内,以平均孔径作为主要实验指标,选出CuO/ZnO/Al2O3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铜锌摩尔比为1︰1,铝含量为5%,沉淀pH为6.0,沉淀温度为60℃,老化时间为90 min,焙烧温度为400℃。  相似文献   

16.
针对苏南河网地区湖泊季节性高藻问题,在某水厂采用高锰酸钾、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进行联用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混凝沉淀除藻效果有限,增加混凝剂投量效果变化不明显.经药剂联用后,沉后水的藻去除率能达到80%~90%.同等条件下,联用PPC比高锰酸钾的除藻效果要好.藻去除率高5%以上,在机械混合池投加PPC和高锰酸钾比水源厂投加的除藻效果高10%左右.在高藻期,高锰酸盐复合药剂与常规混凝联用能实现有效控藻,卤代有机物(THM)和藻嗅味基本去除.  相似文献   

17.
混凝法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胶体颗粒物,降低水的浊度,在城镇水厂生产中应用广泛。本文主要论述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对混凝法处理低温高浊度原水的影响。通过烧杯搅拌试验得出:当1%的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量为0.5 m L/L,生石灰的投加量为15 mg/L时,混凝沉淀处理效果最佳,沉淀后源水浊度降至1.44 NTU。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亮斑扁角水虻武汉品系(武汉亮斑水虻)幼虫转化蓝藻藻泥与麸皮或玉米皮复配的饲料获得昆虫蛋白,优化了饲料配方,同时考察了水虻幼虫对蓝藻藻泥中藻毒素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最佳饲料配方为蓝藻藻泥∶玉米皮∶菌渣=4∶2∶1(鲜重比)时,其物料减少率为(63.90±0.46)%、水虻转化率为(11.46±0.56)%、幼虫死亡率为(2.92±0.46)%、50%预蛹时间(转化时间)为13.0 d。水虻幼虫对藻粉中藻毒素有一定的降解作用,降解率为40.98%,水虻幼虫转化藻粉后,只有0.81%的藻毒素转移到水虻幼虫体内,转移量小。该研究为大规模利用水虻幼虫转化蓝藻藻泥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水表号码检测装置(多采用脉冲式抄表与IC智能卡式水表)检测误差大且容易损坏的问题,采用图像传感器为水表采集部件,以DSP为图像核心处理单元,外扩DDR存储器与液晶显示器作为辅助设备,嵌入字符识别算法设计了一个字轮式水表号码识别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对水表号码识别的正确率在95%以上,实现了多路抄表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饮用水中藻毒素污染问题,本文对超滤膜(UF)、粉状活性炭(PAC)及其组合工艺去除藻毒素(MCs)的效果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独的超滤膜工艺对水体中溶解性藻毒素的去除率较低,一般低于5%.单独的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在投加量高于20mg·L-1时对MCs的去除效率较高,可迭82.16%;粉末活性炭与超滤联用工艺在PAC投加量为20mg·L-1时,产水中未检测出微囊藻毒素.该组合工艺运行稳定,可有效减缓膜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