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糖紫薯酥性饼干配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营养丰富且满足低糖标准的低糖紫薯酥性饼干,实验在普通酥性饼干工艺基础上,以低筋面粉、紫薯全粉为主要原料,甘草酸三钾替代蔗糖为甜味剂,制备低糖紫薯酥性饼干,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并确定低糖紫薯酥性饼干的配方,产品质量评价采用感官评分、质构特性分析和色差测定。结果表明:紫薯全粉和猪油对产品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即随紫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饼干感官总分显著增加,随猪油使用量的增加饼干的硬度、咀嚼性和内聚性显著降低,回复性显著升高;甘草酸三钾对口感有显著影响。低糖紫薯酥性饼干最佳配方为低筋面粉100 g、猪油35 g、紫薯全粉20 g、甘草酸三钾0.15 g、泡打粉1 g、全鸡蛋10 g、食盐0.5 g、水5~9 m L,此时饼干品质最佳,且含糖量符合国标对低糖食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烘焙连锁店自制自售的散装雪花酥为研究对象,研究电子束辐照对其杀菌效果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大肠菌群、霉菌、细菌的存活率减少,感官品质下降;当辐照剂量为3kGy时,雪花酥的大肠菌群(CFU/g)由初始的"500/400/300/450/300"降低到"10/10/10/10/10"、霉菌(CFU/g)由初始的"170"降低到"10"、菌落总数(CFU/g)由初始的"6000/7000/6500/8000/10000"降低到"200/100/150/150/200";当辐照剂量为5kGy时,雪花酥的菌落总数(CFU/g)降低到"10/10/10/10/10";2kGy及以上的电子束辐照可将雪花酥的大肠菌群、霉菌、菌落总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范围内;辐照剂量为1~3kGy时雪花酥感官品质没有明显变化;综合考虑,雪花酥采用2~3kGy电子束辐照处理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天然乳脂对烘焙食品中人造奶油、起酥油以及棕榈油的替代,本研究以猪油作为对照,以固体脂肪含量、酸价、过氧化值和脂肪酸含量为指标,分析黄油在不同烘焙温度和循环加热条件下,其理化特性及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从而研究天然乳脂在不同烘焙体系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黄油的固体脂肪含量(SFC)比猪油高,有较好的可塑性;与猪油相比,当烘焙温度为180~240℃时,随着温度和加热次数的增加,黄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变化不显著(P0.05),且分别在240℃和150℃时达到最大值,为1.62 mg/g、0.92 meq/kg,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黄油的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但与猪油相比,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黄油在不同烘焙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具有替代烘焙油脂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验证保健食品原料辅酶Q10主要质量指标的参数,并对不同工艺生产的产品质量一致性进行研究。方法 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40批次辅酶Q10原料的标志性成分、有关物质、异构体、污染物残留量及微生物指标等项目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搜集原料中辅酶Q10含量均大于99.2%;最大单一杂质含量范围在0.27%~0.37%之间,总杂质在0.45%~0.85%之间;所有样品菌落总数均小于10 CFU/g,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均未检出,酵母菌、霉菌总数均小于10 CFU/g;水分、炽灼残渣、污染物残留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要求。结论 采集的所有辅酶Q10作为保健食品原料均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和GB 1674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金雅芳  邓云 《食品与机械》2015,31(3):135-139
研究超高压处理对鱿鱼品质和货架期的影响。在25℃下,对鱿鱼进行200,400,600 MPa,5,10,20min的超高压处理。在4℃条件下储藏10d后,分析超高压对储藏期间鱿鱼的水分、蛋白质、脂肪、pH和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储藏前,超高压对鱿鱼基本组分基本没有影响,随压力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水分、脂肪、蛋白质含量及pH没有显著变化,但总菌落数显著下降,于600 MPa处理20 min后,总菌落数下降1.7lg CFU/g左右;储藏10d后,对照组的菌落总数上升至7.0lg CFU/g,而超高压处理各组仍保持较低水平。由此可见,超高压处理可以保留鱿鱼的营养品质、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6.
王金玲  王芳  赵明  张莹  辛敏  李梅 《食品科学》2008,29(5):435-437
辣白菜在生产过程中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污染,并且该产品是一种不经过热加工处理而直接食用的食品,因此残留有害微生物的辣白菜易引发人体痢疾等疾病.本实验将辣白菜在储藏的第1、5、8、12、15、19、22、 26、29、33d分别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乳酸菌数、pH值及所含病原菌种类的实验室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乳酸菌数量的增加,辣白菜中有害微生物数量逐渐降低,到储藏19d时,乳酸菌数量达到1×10 5CFU/g,细菌总数降至1×104CFU/g;到储藏25d时,乳酸菌数量达到1×10 7CFU/g,细菌总数远远小于1×104CFU/g;同时不耐酸性的有害病原菌已经不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南宁市售不同厂家的鲜湿类米粉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污染状况及后续繁殖动态。方法 按照GB 4789.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抽样方法, 从餐饮店抽取6批不同厂家的未开封的鲜湿米粉。按照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的检测方法, 分别在0、2、4、8、12、16、24 h对样品的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项目进行检测, 在24 h同时取部分样品在沸水中焯1 min后平行检测, 对计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0 h时, 各样品的菌落总数在3.1×103~6.9×107 CFU/g, 大肠菌群在0~8.5×105 CFU/g。在22 ℃条件放置下, 随着时间推移, 各样品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仍不断增殖。16 h(即保质期过后), 菌落总数达到7.2×107~1.9×109 CFU/g左右, 繁殖基本趋缓。24 h时, 在沸水中焯1 min后, 所有样品的菌落总数小于1.3×103 CFU/g, 大肠菌群均小于10 CFU/g, 远低于标准规定。结论 22 ℃储藏条件下并不能遏制鲜湿米粉的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增殖, 沸水焯1 min可有效降至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延缓丁酸梭菌芽孢形成,提高丁酸梭菌的生长效率,在20 L发酵罐水平研究了发酵基料添加鸟嘌呤(0.2 g/L)、Ile(0.5 g/L)对丁酸梭菌生长、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鸟嘌呤或Ile的最大生物量分别达到5.31×10~8CFU/mL和4.65×10~8CFU/mL,较对照(4.32×10~8CFU/mL)分别提高了22.91%和7.64%;丁酸的菌体得率(Yp/x)分别较对照(0.37 g/g)减少了48.64%和40.54%。鸟嘌呤和Ile均显著降低了丁酸的生成效率、促进了细胞的生长、延缓了芽孢的形成。当发酵基料同时添加鸟嘌呤和Ile时,生物量达到5.4×10~8CFU/mL,比对照提高了25%,为丁酸梭菌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为原料,选用从扬州市富春茶社老酵面团中筛选获得的3株乳酸菌为发酵菌,探究了3种单一乳酸菌和复合乳酸菌(1∶1∶1)发酵豆乳对面团发酵特性和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菌株发酵相比,复配发酵豆乳的酸度和活菌数更高,分别为85.06°T和9.66(lg(CFU/mL)),3株乳酸菌在豆乳中具有良好的共生关系。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发酵豆乳显著提高了面团发酵后的有机酸含量和活菌数,其中戊糖乳杆菌203发酵豆乳面团的乳酸含量和活菌数最高,分别为18.57 mg/g和8.94(lg(CFU/g));而发酵乳杆菌202发酵豆乳面团乙酸含量最高,为3.81 mg/g。与对照组馒头相比,添加发酵豆乳4组馒头的比容、弹性和高径比均显著提高,而硬度和咀嚼性均显著降低,复配组馒头获得了最高的整体可接受度。风味结果显示,在5组馒头中共检测出4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复配组馒头的风味物质相对含量和种类最多,分别为71.62%和47种。在4℃储藏4 d后,4组发酵豆乳馒头的水分损失率和回生焓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复配组的水分含量最高,为38.53%;回生焓值最小,为1.00 J/g。综上可知,添加发...  相似文献   

10.
膳食纤维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米糠膳食纤维、燕麦膳食纤维、大豆膳食纤维的性质以及将其添加到肌原纤维蛋白中,对混合凝胶持水性、硬度和流变学性质的影响;并探讨大豆膳食纤维和肌原纤维蛋白的添加量对混合凝胶性能的影响以及添加大豆膳食纤维的混合凝胶在储藏过程中的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混合凝胶性质的改善与膳食纤维本身性质相关,膳食纤维的持水性和溶胀性越高,混合凝胶的持水性和硬度提高越显著;大豆膳食纤维的添加量在3.0g/100g以内,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为3.0g/100g对混合凝胶的持水性、硬度和流变学特性的改善显著且较适宜;大豆膳食纤维添加量为3.0g/100g,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为3.0g/100g的凝胶在4℃储藏3周的过程中持水性几乎不变,而添加了相同量马铃薯淀粉的对照组的持水性则显著下降,硬度显著提高。上述结果预示膳食纤维在肉制品中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Par-baking戚风蛋糕因冷藏会产生比容减小、烘焙损失增大、水分含量降低等品质劣变,文章研究了添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Par-baking戚风蛋糕的芯部及表面水分含量、烘焙损失、比容、质构特性及微观结构方面的影响,以期找到HPMC对Par-baking戚风蛋糕品质改善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与全烘焙蛋糕相比,Par-baking蛋糕的烘焙损失、比容及表面水分含量降低,而芯部的水分含量、硬度、咀嚼性及胶黏性增加。冷藏会导致Par-baking蛋糕硬度、咀嚼性、胶黏性、烘焙损失显著(p0.05)增加,比容、芯部水分含量显著(p0.05)降低。添加HPMC后,冷藏14 d后的Par-baking戚风蛋糕芯部水分含量明显(p0.05)增加,蛋糕烘焙损失减小,比容增大(p0.05);HPMC添加量为0.45 g/100 g面粉时,比容最大,芯部硬度最低(261.12 g/g);微观结构实验表明,HPMC能够有效地减弱冷藏对Par-baking戚风蛋糕在内部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对低水分马铃薯淀粉的微观形貌、结晶结构、糊化特性、热稳定性、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低水分马铃薯淀粉的添加对鱼糜制品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水分马铃薯淀粉的水分含量不超过8%,其改性制备过程对淀粉颗粒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其表面出现皱缩、龟裂,导致其具有较大的无定形区域,表现为较小的结晶度。低水分马铃薯淀粉的起始糊化温度(To)、吸热焓值(ΔH)、析水率和胶稠度分别为57.16℃、16.26J/g、40.83%和80.43mm,均低于原马铃薯淀粉,且其膨润力(18.83g/g)显著大于原淀粉(13.06g/g),表现出较优的理化性质。添加了两种淀粉的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持水性和白度的测定数据表明:原淀粉和低水分马铃薯淀粉均可改善鲢鱼鱼糜制品的凝胶性能,增强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提升其持水性并且低水分马铃薯淀粉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其最佳添加量在8%左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氧化锌纳米颗粒对玉米储藏过程中霉菌区系及其品质的影响。方法 将玉米分成3份,经过不同浓度氧化锌纳米颗粒悬浮液的处理,以不添加氧化锌纳米颗粒作为对照,置于30℃下模拟储藏35 d,对不同处理组的玉米霉菌区系和储藏品质变化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储藏35 d后,处理组霉菌量为4.0×104 CFU/mL,而对照组霉菌量为1.4×106 CFU/mL,表明氧化锌纳米颗粒有效抑制了玉米储藏过程中霉菌的生长繁殖。玉米在整个储藏过程中优势霉菌主要为黄曲霉、黑曲霉、温特曲霉、桔青霉和查氏青霉等青霉属和曲霉属。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玉米中脂肪酸值、电导率、丙二醛显著上升,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下降,水分也呈下降趋势。揭示了低浓度氧化锌纳米颗粒对细胞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高浓度氧化锌纳米颗粒会对细胞膜系统造成破坏。结论 氧化锌纳米颗粒可以显著抑制玉米储藏过程中霉菌的生长繁殖,同时低浓度添加更有利于玉米的储藏。  相似文献   

14.
为延长挂面货架期,研究了中高温干燥对挂面储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高温干燥对挂面酸度及白度值无显著影响,但挂面脂肪酸值在经过高温干燥后显著下降(p<0.05)。同时,挂面水分、脂肪酶活性、脂肪氧化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作用效果越显著。其中挂面的菌落总数由40℃干燥时的4.10 lg(CFU/g)降低到80℃干燥时的1.98 lg(CFU/g),霉菌、酵母菌数量也显著降低。因此,提高挂面干燥温度有助于改善挂面的储藏品质,延长挂面保质期。  相似文献   

15.
木薯全粉对蛋糕品质及其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李明娟  张雅媛  游向荣  孙健  卫萍  周葵 《食品与机械》2017,33(10):179-183,189
以不同比例木薯全粉替代低筋面粉制作蛋糕,研究木薯全粉对蛋糕物理特性、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对其品质和质构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木薯全粉替代比例的增加,蛋糕回缩率先降后升,感官总分先升后降,烘焙损失率、密度、硬度和咀嚼性不断升高,比容、水分含量、弹性和内聚性不断降低;替代比例为10/90~30/70的蛋糕回缩率、烘焙损失率、密度均比对照低,水分含量比对照高,有利于蛋糕品质的提升;替代比例为30/70的蛋糕比容、感官总分、硬度、咀嚼性和内聚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替代比例超过40/60后,与对照组相比,蛋糕回缩率、烘焙损失率、硬度和咀嚼性显著升高(P0.05),比容、感官总分、水分含量、弹性和内聚性显著降低(P0.05),蛋糕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大豆油和猪油,研究油脂对金鲳鱼鱼糜凝胶理化性质和蛋白结构的影响。在油脂质量分数范围内(0%~20%),8%的猪油与大豆油使鱼糜白度、持水性、凝胶强度、储能模量(G’)和感官评价显著增加。而油脂质量分数高于8%后,鱼糜凝胶强度、持水性、G’等指标下降。与大豆油相比,含有猪油的鱼糜凝胶(8%)的指标更优。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油脂不仅以颗粒填充的方式占据蛋白间的空隙,还在表面形成界面蛋白膜,通过蛋白丝与蛋白基质结合。研究表明油脂在鱼糜凝胶中所产生的作用是由油脂-界面蛋白膜-蛋白质共同作用而形成。拉曼光谱图谱表明,添加油脂会使蛋白质α-螺旋相对含量下降,β-折叠相对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而大豆油的加入,使得鱼糜凝胶的无规卷曲相对含量也明显增加,而猪油处理组中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变化不如大豆油组。大豆油和猪油的添加均导致鱼糜凝胶的蛋白侧链疏水基团暴露。这些结果表明油脂的存在会改变鱼糜蛋白的微环境和分子结构,进而影响鱼糜凝胶的理化性质。当猪油质量分数为8%时,鱼糜凝胶表现出更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张金铎  孔保华  夏秀芳  施雪 《食品科学》2012,33(23):232-235
研究干酪乳杆菌的添加量对发酵牛肉串理化性质和感官特性的影响。将不同添加量的干酪乳杆菌分别与木糖葡萄球菌复配添加到牛肉中生产发酵牛肉串,测定发酵牛肉串在成熟过程中的pH值、水分活度(aw)、颜色、质构及感官指标的变化。添加干酪乳杆菌显著改善发酵牛肉串的品质,并且延长了货架期。菌种添加量107CFU/g和108CFU/g时牛肉串在发酵过程中气味、滋味、颜色、嫩度、黏聚性和咀嚼性差异不显著,而菌种添加量108CFU/g时发酵牛肉串总体可接受性较差,酸味较重。因此,确定发酵牛肉串中干酪乳杆菌的添加量为107CFU/g,发酵终点时牛肉串获得了较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以巴氏醋杆菌C9-4(Acetobacter pasteurianum strain C9-4)为麸曲发酵菌株,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醋酸菌麸曲的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佳制备条件为:乙酸添加量1.03 mL/100 g、乙醇添加量2.09 mL/100 g、接种量4.09mL/100g,该条件下醋酸菌菌落总数达到1.38×10~8 CFU/g。应用该条件,在食醋企业对醋酸菌麸曲进行逐级扩大培养,扩培过程中麸曲醋酸菌总数均能达到10~8 CFU/g以上。  相似文献   

19.
研究木糖葡萄球菌的添加量对发酵牛肉串理化性质和感官特性的影响。将不同添加量的木糖葡萄球菌分别与干酪乳杆菌(107CFU/g)复配作为发酵剂用于生产发酵牛肉串,测定发酵牛肉串在发酵成熟过程中的pH值、水分活度、颜色、质构及感官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108CFU/g木糖葡萄球菌的发酵肉串气味值最高(4.75±0.38),但木糖葡萄球菌菌种添加量为106、108CFU/g时,发酵肉串的色泽、质地、总体可接受性均低于木糖葡萄球菌菌种添加量为107CFU/g的肉串;而原料肉中添加107CFU/g木糖葡萄球菌的实验组在发酵终点时产品获得优良的感官特性(总体可接受性达到最高值5.31),pH值达到5.4,质构特性好,并与其他实验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方便面皮储藏期间淀粉易发生老化,使面皮变硬,降低食用品质。为延缓其老化,采用物性修饰的方法以降低面皮储藏期间硬度的增幅,优化最佳工艺配方。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含水量、马铃薯淀粉、羧甲基淀粉(CMS)、魔芋胶、聚丙烯酸钠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老化能力。由于聚丙烯酸钠具有优质的增稠性,添加极少量便可显著延缓老化,为降低生产成本,将聚丙烯酸钠与魔芋胶进行复配,比例1︰1时效果显著。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方便面皮最佳配方为:水分63%,马铃薯淀粉添加量8.66%,羧甲基淀粉(CMS)添加量0.34%,魔芋胶(0.06%)与聚丙烯酸钠(0.007%)最佳配比27︰25。此时, 4℃冷藏4 d的方便面皮其硬度增幅由原配料对照组的134.58%降至66.51%。研究表明,物性修饰可有效延缓方便面皮的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