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行智 《广州化工》2022,(19):177-179
对安徽省宿松县2018年至2022年6月华阳河湖群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其水质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华阳河湖群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大官湖水质优于黄湖,黄湖水质优于龙感湖。华阳河湖群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呈现下降趋势,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分级以中营养和轻度富营养状态为主,冬春季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高于夏秋季。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引黄工程主水源万家寨水库、太原市直接水源汾河水库、汾河81 km天然输水河道近5年水质演变情况的分析来预测引黄沿线的水质发展趋势,采用了Professional Water Quality Trend(PWQTrend)软件进行水质趋势预测分析,得知在2005-2009年污染物下降趋势大于上升趋势,即调查区地表水污染趋势已得到改善。尽管汾河水库、万家寨水库能够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但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汾河上游宁武、静乐、岚县、娄烦等县城市管网和污废水处理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于经济建设,引黄水质保护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及香农威纳指数对2011~2015年西溪湿地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西溪湿地水质总体较好,水体较清洁;但总体有下降的趋势,且水质变化呈季节性,冬春季水质优于夏秋季。水中总氮污染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嵌入式水源水库在水源品质提升和生态健康保障中的作用及潜在的生态风险,以东太湖中嵌入式水源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9月—2019年8月对该水库内外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进行综合调查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水库内外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嵌入式水源水库内水质得到明显提升,TP、TN和Chl-a浓度分别下降16.9%、33.3%、32.6%,透明度提升48.3%;综合营养指数(TSI)库内为50.25,相较于库外的65.1明显下降,营养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原水进入水库后,藻类密度从3.13×107 cell/L显著下降到2.32×107 cell/L(p<0.05);蓝藻仍然占优,但总体相对丰度从74.1%下降到52.4%.通过前置湿地净化和增加水力停留时间提升水质和水生态健康状况,通过物理沉降、水生植物吸收等作用有效降低原水体氮、磷含量,对微污染水源水有较好的净化作用.但是,该水库仍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如冬季候鸟导致的水体营养盐升高和水体流动性下降导致的产嗅丝状蓝藻大量繁殖的问题,应制定有效的对策(如利用生态湿地强化净化效果和增加水体流动性等手段)防范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赵欣  郜愫  李嘉海  王先云  陈蕾  胡涛 《净水技术》2021,40(z2):111-115
运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生态型水库金泽水库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来源和特性.结果 表明,金泽水库水体DOM荧光特性物质主要由类色氨酸、类酪氨酸和芳香类蛋白组成.在空间上,冬季水体DOM荧光强度为生态蓄水区<生态净化区<前置库区<取水口,夏季水体DOM荧光强度为取水口<前置库区<生态净化区<生态蓄水区;在时间上,水库水体DOM荧光峰强度为夏季<冬季<春季.通过计算荧光指数(FI)和生物指数(BIX),说明金泽水库DOM主要为生物源兼具强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东风西沙水源地水质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波  朱慧峰 《净水技术》2016,(4):58-62,116
为明确东风西沙水源地水质状况,该文在水源地试通水前后水质监测基础上,对各监测点水质进行单项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水前水库取水监测点水质单项指标以Ⅰ~Ⅱ类为主,单因子法综合评价为Ⅲ~Ⅳ类,汞偶有超标,但其浓度未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限值;综合水质指数(WQI)法评价水质主体为良(21≤WQI≤40)至尚好(41≤WQI≤60)。通水后水库江边取水和库中监测点单项指标均以Ⅰ~Ⅱ类为主,单因子法综合评价江边取水口水质为Ⅱ~Ⅲ类,库中监测点除总氮总磷外为Ⅱ~Ⅲ类;综合水质指数法评价水质均为优(WQI≤20)至良。东风西沙水源地水质总体安全,但应注意水库取水汞和氯化物污染风险以及库中富营养化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舒强  李亚强 《净水技术》2014,(6):99-102
对磨盘山水库5个采样点进行了典型水质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库水质常年达到GB3838—2002中Ⅰ类水体指标的项目为103项,介于Ⅰ类和Ⅱ类水体指标的项目为4项,超过Ⅱ类水体指标的项目为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2项;同时发现库区水中高锰酸钾指数与总氮变化趋势并不一致,总氮6月份达到最大值,而高锰酸钾指数缓慢增加,到9月份达到最大值,含量变化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8.
左凤丹  杨聪 《广州化工》2023,(18):91-93
为了解马家沟水库城市饮用水源的水质状况,选择马家沟水库为研究对象,2020-2021年,每月马家沟水库进行水质监测,获取20组有效数据,分析了马家沟水库水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马家沟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限值要求,水质良好。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氟化物呈现强的变异,呈现中等和强的变异系数表明,这些参数受季节影响对马家沟水库水质变化较大。马家沟水库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总体均保持在0.4~0.7范围,综合污染指数呈现小幅度变化趋于,表明马家沟水库水质全年总体趋于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护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研究通过对保山坝区3座水库(白胡子水库、北庙水库、长岭岗水库)在2021年1月—12月进行每月一次检测,掌握pH、CODMn、粪大肠菌群、氨氮、硝酸盐(以N计)、氯化物(以Cl计)、氟化物、硫酸盐8个主要指标变化规律,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水质状况。结果表明:水库水质整体较好,pH、CODMn、粪大肠菌群等指标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差异;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结果显示各水库的水质在不同水期存在一定的变化,其中丰水期的水质比枯水期更差,北庙水库的水质也比其他水库更差,此外,3座水库水质主要受到有机物、营养盐、粪大肠菌群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保山坝区水质现状,对其水环境管理和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综合水质指数法对滴水湖水质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新龙 《净水技术》2012,31(2):66-71
正确认识和评价滴水湖水质的变化特征是进行水环境管理的前提。通过监测2006-2009年滴水湖水体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以及总磷(TP)等5种主要污染因子的月度变化,利用综合水质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表明2006-2009年间滴水湖湖区整体水质已达到地表水IV类水标准(GB 3838—2002),水质状况有明显好转;有机污染物和总磷是滴水湖水体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11.
使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中山市长江水库近5 a水质营养化状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8~2021年长江水库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22年又有所降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最高的月份为6月份、最低的为2月份;枯水期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低于丰水期和平水期。按照营养化程度等级分级标准,2018年、2019年长江水库的综合营养状态为贫营养等级,2020~2022年为中营养等级;枯水期的综合营养状态为贫营养等级,丰水期和平水期为中营养等级。  相似文献   

12.
无定河流域是榆林市最大的流域,是沿线农业灌溉用水的重要水源,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2013)标准中农田灌溉水中各项污染物浓度限值要求,应用两种方法对2012—2018年榆林市境内无定河流域的水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并对该区域水质历年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相互弥补,单因子指数法确定pH为超标因子,地表水的水质整体偏碱性,综合污染指数介于0.63~0.86,水质为尚清洁水平,流域内水质基本适宜绿色农产品生产;随着时间变化虽有波动性变化,但长期而言趋于稳定。农业灌溉时,应加大水环境监测力度,及时掌握水质,研究发展趋势,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依据牛洋水库2012~2013年的水质监测和浮游植物调查数据,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及季节演替,同时运用细胞密度、群落多样性指数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等对水库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牛洋水库的浮游植物涵盖了6个门类共计30属33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中绿藻门占42.4%,其次是蓝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细胞密度的变化都具有季节性,春季、夏季和冬季硅藻均为绝对优势种类,分别占藻类总组成的79.3%、60.3%及70.3%;秋季刚开始以蓝藻为优势种,之后以硅藻为优势种,而蓝藻、绿藻为次优势种。依据浮游植物细胞密度评价,牛洋水库水体处于极贫营养至中营养水平;从多样性指数分析来看,水体介于轻微污染至中污染之间;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看,水体处于中营养至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为综合评价金泽水库及上游来水的水体环境质量,选择太浦河沿线及金泽水源地9个监测点,根据9项特征性水质污染指标,运用TOPSIS模型,对其水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各断面L_i值分析,水体质量由好到差依次为:金泽水库出水(0.5991)太浦闸下(0.548 8)库中央栈桥(0.3607)平望大桥(0.1900)引水河入库桥(0.1655)金泽水库取水口(0.1101)黎里东大桥(0.0786)芦墟大桥(0.0545)金泽水文站(0.0399)。通过与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对比,明确TOPSIS模型优劣。TOPSIS模型可为金泽水库及上游来水多指标的水质综合评价及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浙江省水库水源水氨氮等8个水质参数的阈值范围进行了调研。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文献查阅收集到的浙江省水库水源水氨氮、COD_(Mn)、p H、水温和浊度等水质参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到5个水质参数的阈值范围。通过实地调研和采样分析,验证了初得的5个水质参数的阈值范围,同时补充完善了氨基酸、腐殖酸和尿素等参数的阈值及范围,最终得到了浙江省水库水源水氨氮等8个水质参数的阈值范围。结果表明:氨氮、COD_(Mn)、pH、水温、浊度、氨基酸、腐殖酸和尿素的阈值范围分别为:0.01~0.32、0.0~4.5mg/L、6.70~8.81、4.1~34.0℃、0.9~10.9NTU,0.029~0.131、0.41~0.61和0.02~0.07 mg/L。该结果为微污染水源水强化混凝及产出水消毒过程中,含亚硝胺类的消毒副产物的形成规律和机理研究奠定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现阶段龙岗河水体状况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而为龙岗区河流的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及技术支撑,于2021年对龙西河和丁山河进行水样及底栖动物的采集和检测。文中采用了综合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及水质生物评价法对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综合污染指数反映出龙西河全年水质等级属于清洁,丁山河全年水质属于中污染及重污染水平的比例约为66.67%,水体污染程度较高,而结合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所指示的龙西河与丁山河的水质状况分别对应中污染和重污染等级。对龙西河水质产生较大影响的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TP、CODMn,影响丁山河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TN、TP、CODMn、BOD5。时间变化上,龙西河水质状况差异不显著,丁山河水质污染指数与降雨呈正相关,强降雨时期带来的农业、畜禽养殖等面源污染加剧了水质恶化。3种评价方法的有效结合能够从水质因子及生物多样性层面综合反映水体实际状况,可为该水系其他河流的水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2010年9月21日高州水库发生特大洪灾与泥石流,2012年4月对高州水库沉积物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其分析结果表明,高州水库表层沉积物中的9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为w(Mn)>w(Zn)>w(Pb)>w(Cr)>w(Ni)>w(Cu)>w(As)>w(Fe)>w(Cd)。地累积指数法评价表明,高州水库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强弱顺序为:Cu>Zn>Pb>Ni>Cd>Mn>Cr>As>Fe。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表明,高州水库部分点位Cd生态风险评级为强,应对其来源展开进一步研究,并关注其可能存在的生物效应。与高州水库洪灾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相比,9.21洪灾后新形成的沉积物受到的重金属污染在减轻。  相似文献   

18.
修倩  程沧沧 《广东化工》2013,40(12):125-127
对2008年-2011年来陆水湖水质状况、蓝藻爆发状况及影响因素、蓝藻生长对湖体水质的影响及饮水安全影响进行了研究,使用湖泊综合营养指数对水体进行水质评价与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陆水湖水体中的TN、TP超标明显,水质处于贫营养化向中富营养化过渡的阶段,水体处于轻污染水平。陆水湖作为一座城区人口近30万人的快速发展中城市的饮用水源,并且陆水湖是一个跨流域水库,涉及通城、崇阳、赤壁、嘉鱼三县一市,需多个县市联合行动,进行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某小型乡镇饮用水源水质劣Ⅴ类、中度富营养化、中度污染原因的分析,提出采用"控制进入污染物、水体治理、水生态修复、长期维护"的治理方法,并对该方法实施步骤进行详细的说明。该饮用水源采用提出的方法治理后,经泸县环境监测站监测表明该饮用水源水质逐步好转,在治理实施一年后,水质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该方法为小型乡镇饮用水源污染治理提供了又一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追溯新建水源库区污染物质的来源及变化,选取上海市金泽水库为研究区,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研究金泽水库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组成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DOM由类蛋白质组分、类色氨酸组分、类富里酸组分组成;通过计算腐化指数(HIX)、生物源指数(BIX)和荧光指数(FI),得出水体DOM是腐化程度很低、具有强生物活性,主要受生物源作用;在3月和6月总荧光强度表现为前置库区深度净化区生态净化区,12月总荧光强度随水流方向升高,类富里酸在不同月份均随着水流方向降低;总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表现为3月12月6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