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化消毒副产物及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种类,包括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大分子天然有机物、氯化消毒副产物和藻类及其代谢产物。常规给水处理工艺消毒副产物及对饮用水水质影响。并介绍了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的研究现状及其消毒副产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2.
从饮用水氯化消毒效果考虑,研究消毒的影响因素,确定最适的消毒条件,并对消毒副产物进行分析,弄清其形成的机理和成因,从替换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中综合介绍、分析了各种消毒剂的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从去除消毒副产物前驱物质,加氯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去除已生成的消毒副产物,对国内外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实验得出在不同的条件下(如pH,消毒时间,有效氯的量),水样消毒的变化规律,同时利用离子色谱仪,对水样消毒后消毒副产物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包括氯酸根,次氯酸根,溴酸根),通过总结出水样消毒的变化规律,已利于对饮用水的消毒进行充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处理中常用的消毒方式是氯消毒。氯消毒在控制微生物量的同时势必会增加消毒副产物产生的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将紫外/氯消毒方式应用到饮用水处理过程中。本试验以炭池出水及紫外消毒系统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紫外线对炭池出水微生物的灭活效果和添加不同浓度消毒剂(次氯酸钠)后的微生物灭活效果,以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饮用水消毒处理过程中,采用紫外/氯消毒方式,在较低的氯消毒剂投加量下,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进而控制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4.
评估了使用紫外辐射(UV)和Na Cl O对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中饮用水质量的影响。分析检测了11个采样点的细菌总数、总有机碳(TOC)、三卤甲烷(trihalomethanes,THMs)及游离氯4项水质卫生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消毒剂的变化导致供水管网水中THMs和游离氯浓度发生较大改变。在升级改造氯化装置后,各供水网络的采样点位的水消毒副产物含量增加,游离氯含量显著下降。为饮用水消毒副产物风险防控提供了实际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比较了新开发的顺序氯化消毒剂工艺与传统氯消毒工艺在常规工艺、常规+深度处理工艺、预氧化+常规+深度处理工艺中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特性。与传统的氯消毒相比,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可以有效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THMs减少35.8%~77.0%,HAAs减少36.6%-54.8%:而且消毒进水水质越差,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消毒工艺就越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液氯和次氯酸钠对饮用水消毒效果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次氯酸钠代替液氯消毒是未来饮用水消毒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对于次氯酸钠消毒对供水水质的影响一直缺乏生产性试验研究.以上海2个净水厂实际生产工艺考察了液氯和次氯酸钠2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对于其在微生物消毒效果、消毒副产物生成和对氮磷及有机物去除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2种消毒方式对微生物的杀菌效率基本相同,但是次氯酸...  相似文献   

7.
氯气(Cl2)和二氧化氯(ClO_2)是自来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氧化—消毒剂,它们对净化饮用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氯气消毒所引发的环境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二氧化氯作为自来水处理的新型氧化-消毒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消毒机理、使用安全性、有机副产物(三卤甲烷THMs)、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微生物指标)、使用成本等角度出发,对氯气和二氧化氯对饮用水的消毒效果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得出:二氧化氯对细菌、大肠菌的杀菌效果不低于氯气,两者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50-85)要求;二氧化氯具有不与水中有机物反应生成三卤甲烷和四氯化碳等消毒副产物的优点;使用过程安全性方面,采用氯气消毒,占地面积大,需要漏氯回收报警系统,安全要求高,二氧化氯消毒无需独立设置隔离加氯间,二氧化氯发生器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作为饮用水消毒剂比液氯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碘代消毒副产物(I-DBPs)因其具有比同类氯代和溴代消毒副产物更高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在近些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探索I-DBPs生成机制与控制方法是目前饮用水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水中存在的碘离子与消毒剂(或预氧化剂)反应是导致I-DBPs产生的主要途径,本文对氯、氯胺、臭氧、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生成I-DBPs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出不同消毒剂(预氧化剂)作用下I-DBPs的生成风险。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半封闭条件下一种稳定型含氯消毒剂的稳定性及抑菌性能。结果表明:稳定型含氯消毒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纯净水中其有效氯的半衰期可长达250d,在自来水中为80d左右;加入稳定型含氯消毒剂的纯净水在长达290d的实验期内基本上不生长细菌,而自来水中当有效氯不到0.5mg/L,细菌含量开始明显增加。加入稳定型含氯消毒剂的纯净水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消毒副产物的含量,但不影响饮用水的安全性。稳定型含氯消毒剂可广泛应用于饮用水的消毒。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消毒可有效去除水中病原微生物,但氯消毒剂可与水中的有机物、溴碘离子反应,在水处理厂和输水管网系统中持续生成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的消毒副产物(DBPs).家庭水处理方法是饮用水进入人体前的最后一道防线,可减少水中DBPs的含量及其对人体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进一步确保饮水安全.文中对家庭常用的饮用水处理方法(烹煮操...  相似文献   

11.
苍岩  郭晗  张小磊 《净水技术》2024,(5):35-44+79
二氧化氯(ClO2)处理饮用水生成的无机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ClO-2)和氯酸盐(ClO-3)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强烈关注。目前,国内外对控制ClO2无机消毒副产物已有广泛研究。文章总结了ClO2无机消毒副产物的各类来源,并针对性从发生器优化、反应过程控制以及生成后去除3方面,详细讨论了饮用水ClO2无机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在源头控制中“优选反应器、优化杂氯”,在消毒过程中“多种方式结合”,以控制无机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此外,消毒后可使用活性炭、Fe2+、硫化物、氧化法等技术去除无机消毒副产物。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饮用水中典型氯化消毒副产物生成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自由氯及氯胺消毒技术产生的典型卤代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生成机理与模型进行了综述,并同时对其它消毒副产物3-氯-4(二氯甲基)-5-羟基-2(5H)-呋喃酮(MX)以及二甲基亚硝胺(NDMA)的生成速率和影响因素做了详细介绍。探索消毒副产物的产生与常规水质指标间的关系,建立与之对应的生成模型,可有效指导水厂工艺的运行,从而有效降低消毒副产物在出厂水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氯消毒为使用最广泛的饮用水消毒工艺,但氯消毒过程中会产生以C-DBPs和N-DBPs为主的消毒副产物,其中后者的毒性更强。文章对N-DBPs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类消毒副产物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为N-DBPs控制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万峰  黄耀  于建伟  潘峰 《水处理技术》2013,39(6):37-40,44
为阐明饮用水厂运行中主要消毒副产物的形成特征及转化规律,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以北方某饮用水厂为研究对象,对采用预加氯的不同处理单元出水中3类消毒副产物,即8种卤乙酸(HAAs)、亚硝基二甲胺(NDMA)和4种三卤甲烷(THMs)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预氯化后3类副产物显著增加,HAAs、NDMA和THMs和质量浓度合计分别为33.1μg/L、9.0 ng/L和55.1μg/L;经双层滤料过滤后得到不同程度去除,5种可去除HAAs的去除率为15.7%~60.8%,NDMA去除率为48.1%,4种THMs的去除率为26.1%~49.2%。氯胺消毒下总出水中3类副产物含量也未明显增加,表明预氯化及氯胺消毒是进一步削减消毒副产物产生、降低饮用水健康安全风险的重要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由于对消毒工艺改进与消毒副产物控制的需求增加,过氧乙酸(PAA)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替代的消毒剂和氧化剂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用于水处理领域典型浓度的PAA溶液具有广谱杀菌能力,而且显示出有限的毒性、致畸性和遗传毒性作用,与含氯消毒剂相比尤其低。同时PAA的强氧化性也可以去除水中的微量污染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介绍了PAA的基本特性,分析了PAA应用于饮用水处理领域的优势,客观地展示了PAA在饮用水处理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孙婧  赵阁阁  张运波  王洪波 《净水技术》2020,39(4):80-85,107
消毒是饮用水处理中特别重要的一步。随着工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源中检测出大量种类复杂的有机污染物质,在消毒过程中这些有机物与消毒剂反应会产生一些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的消毒副产物(DBPs),例如三卤甲烷、亚氯酸盐、溴酸盐等。因此,能否有效控制DBPs的产生成为了评价饮用水消毒质量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去除消毒副产物前体物是控制DBPs产生的关键。高铁酸盐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新型水处理剂,具有强氧化还原能力,处理后的水中基本不会产生DBPs且能有效地抑制一些常见DBPs。文中综述常见的DBPs及前体物的种类、DBPs控制方法以及高铁酸盐在饮用水处理中对DBPs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消毒可以有效除去病毒、细菌等有害微生物,但消毒剂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多种消毒副产物(DBPs),危害人类健康。基于对消毒副产物种类、生成及污染现状的探讨,归纳总结了DBPs的典型生物毒性及其毒性作用机制。为有效防控DBPs环境风险,深入探讨了针对去除DBPs前体物、优化消毒剂及消毒过程、DBPs毒性的调控策略。最后对DBPs生物毒性作用机制及调控策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DBPs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外去除饮用水中有机物的方法有混凝澄清、活性炭吸附、膜分离以及离子交换法等,其中离子交换法可有效地去除饮用水常规处理产生的消毒副产物--低分子有机物.进而从离子交换树脂的本身特征、水质特征和有机化合物特征3方面详细讨论了离子交换去除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郑少娜 《广东化工》2012,39(7):167-168
详述离子色谱在饮用水中包括无机离子、消毒副产物及高氯酸根检测的应用;离子色谱在饮用水检测中具有准确、简捷、快速的优点,在饮用水水质检测中会有更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以采用生物活性炭工艺制成的生活饮用水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小杆线虫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氯消毒剂对小杆线虫的灭活效果和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小杆线虫对氯消毒剂的抵抗力很强,常规的氯消毒工艺很难将其全部灭活;2)Hom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氯消毒剂对小杆线虫的灭活动力学;3)不同生长阶段小杆线虫有明显不同的氯消毒抵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