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西柚皮为原料进行多酚的提取,并测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对西柚皮多酚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利用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法测定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用邻二氮菲法测定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西柚皮中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50(g/mL),该条件下西柚皮多酚提取率为(19.70±0.12)mg/g。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西柚皮多酚总抗氧化能力为(0.86±0.02)μmol/L,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20.34±0.30)%。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艾草黄酮提取工艺,并评价艾草黄酮抗氧化活性。方法:以艾草总黄酮得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确定艾草黄酮的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了超声—微波辅助水提法提取艾草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0 ℃水浴40 min,340 W超声27 min,600 W微波120 s,料液比1∶30 (g/mL);该条件下艾草总黄酮得率可达87.93 mg/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0.84%,OH自由基清除率为77.92%。结论:该提取方法艾草黄酮的得率显著优于传统煎煮和水浴加热提取法(P<0.05),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多酚提取得率(EP)、黄酮提取得率(EF)以及2,2-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设计确定黑枸杞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微波辅助提取效果较好;优化得到黑枸杞多酚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微波时间6 s,料液比1:25 g/mL,提取4次;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得率为(3.58±0.07)%,黄酮提取得率为(3.85±0.06)%;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5.76±1.40)%,IC50为0.37 μg/mL,黑枸杞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花椒叶中黄酮的工艺,并考察了其抗氧化活性。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响应面法对该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佳试验条件为乙醇体积百分数60%、液料比20∶1(mL/g)、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60℃。此时黄酮的提取率为10.13 mg/g,而模型预测黄酮的提取量为10.18 mg/g,理论预测值与接近试验结果接近。对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测定,发现对·OH清除率为57.21%,ABTS~+·清除率为47.32%,证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香蕉果皮为原料,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果皮总黄酮的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并对香蕉果皮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低共熔溶剂1,2-丙二醇/氯化胆碱摩尔比3∶1、温度88℃、时间40 min、料液比1∶15.0(g/mL)、含水量50%,在此条件下香蕉果皮总黄酮得率为5.13%±0.11%。优化提取的香蕉果皮总黄酮提取物清除DPPH·和ABTS+.的IC50分别为(1 646.90±12.07)μg/mL和(1 474.72±33.82)μg/mL,Fe3+还原能力为(0.42±0.01)mmol/g,对亚油酸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可达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的78.03%,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海棠叶为原料提取多酚。以多酚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多酚提取工艺,并研究不同有机萃取物的多酚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60 min、乙醇体积分数70%,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45.24%;乙酸乙酯萃取样品的多酚抗氧化活性最好,其DPPH·和ABTS+·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0.05、0.47 mg/mL。  相似文献   

7.
优化了马铃薯皮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在考察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温度、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对马铃薯皮黄酮得率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皮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液固比20∶1mL/g,提取温度70℃,微波功率700 W,提取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马铃薯皮黄酮得率为(6.50±0.06)mg/g。通过测定马铃薯皮黄酮对DPPH·的清除率及对菜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马铃薯皮黄酮具有较好的DPPH·清除能力,IC_(50)值为(1.02±0.07)mg/mL;且其能较好地缓解菜籽油过氧化值的上升,当质量为油重的0.02%时,其作用效果已与相同浓度的VC相当。  相似文献   

8.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从百香果果肉及果皮中超声辅助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并通过体外检测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及超氧自由基清除率,评价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百香果果肉黄酮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8 g/mL,超声时间51 min,乙醇体积分数70%;对于果皮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47 g/mL,超声时间41 min,乙醇体积分数70%。在果肉及果皮各自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黄酮得率分别为1.04%和2.71%。当各自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达到0.285 mg/mL时,其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51%和55%,超氧负离子的清除率分别到达51%和58%,表明百香果果肉及果皮中的黄酮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提取精油后的地椒残渣为原料,以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乙醇超声波辅助提取地椒总黄酮工艺,并通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OH自由基清除实验对地椒总黄酮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地椒总黄酮的最优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63%、液料比35:1(m L/g)、超声温度65℃、超声提取40 min,黄酮得率可达(4.28±0.08)%,与理论预测值误差较小。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95.3±0.9)%和(87.9±0.7)%,地椒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为地椒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以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分析的方法,优化了黄芥籽粕中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采用清除DPPH·和·O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黄芥籽粕黄酮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1%,料液比(g/mL)1∶16,超声功率280 W、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41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黄芥籽粕黄酮得率为10.042 mg/g,与理论预测值10.134 mg/g的相对误差为0.91%。黄芥籽粕黄酮与BHT清除DPPH·的IC_(50)分别为3.80、6.21μg/mL;清除·OH的IC_(50)分别为2.18、5.87μg/mL。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的黄芥籽粕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黄芥籽粕黄酮具有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复合酶辅助超声波法对百香果皮总黄酮进行提取,以黄酮得率为指标,单因素实验分析复合酶的用量、酶解时间、液料比、超声时间对百香果皮总黄酮提取的影响,响应面试验(Box-Behnken)进一步分析黄酮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优组合,并通过体外检测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及还原力。结果表明:复合酶辅助超声波提取百香果皮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复配比例2:1、复合酶的用量4.8%、酶解时间为1 h、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30:1 mL/g、超声时间41 min,在该条件下,百香果皮的黄酮得率为(2.20%±0.05%),回归模型的实测值与预测值2.24%(<1%)接近,模型可靠,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提取液浓度在0.44 mg/L时,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0.8%;当提取液的浓度为44 μg/mL时,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此时清除率为84.1%。通过复合酶辅助超声波提取百香果皮中总黄酮可为百香果皮的资源化利用提供途径。综上所述证明百香果皮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2.
分心木黄酮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Box-Benhnken)对核桃分心木中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0%,料液比为1∶25.6(g/m L),超声功率为261.8 W,微波功率150 W,提取温度为51.6℃,提取时间为8.5 min,分心木黄酮得率为5.17%。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分心木黄酮浓度为2 mg/m L时,对·OH和O2-·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66.2%、36.9%,而对DPPH·的清除率在分心木黄酮浓度为0.07 mg/m L时即达到70.2%,并且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法提取佛手果皮精油,在以酶解pH、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及酶解时间作为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进行提取工艺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分析提取的精油的化学组成,最后以ABTS+·和DPPH·清除率为指标,评价佛手果皮精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佛手果皮精油最佳提取工艺为:酶解pH5.2、酶添加量0.7%、酶解温度52℃、酶解时间2.1 h,此条件下精油得率为3.11%。从提取的果皮精油中共鉴定出42种化合物,其中乙酸芳樟酯的相对含量最高(14.72%),其次为d-柠檬烯(14.58%)、芳樟醇(8.89%)。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该法提取的佛手果皮精油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并呈现明显量效关系。当精油浓度为40 mg/mL时,其对ABTS+·的清除率为91.20%;浓度达70 mg/mL时,其对DPPH·的清除率达93.19%。此优化工艺精油得率高,且佛手果皮精油其可作为天然抗...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台湾林檎叶片总黄酮。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研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43 min、乙醇体积分数63%、料液比1∶41(g/mL)时,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12.23%;台湾林檎总黄酮对DPPH·清除率高达88.5%,接近于维生素C,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探究从中药鸡骨柴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基于正交试验,从不同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温度和萃取时间,探究提取鸡骨柴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基于DPPH、ABTS+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分析,评估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取黄酮的最佳条件为60%乙醇体积分数、1∶20液料比、60℃、萃取时间20 min。以抗坏血酸为参照,抗氧化活性分析显示,黄酮的DPPH、ABTS+、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和T-AOC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67.7±4.31)%、(96.69±5.52)%、(73.17±2.15)%和(2549.71±72.68)μmol/g,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中药鸡骨柴的总黄酮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优化获得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鸡骨柴黄酮的提取和抗氧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黑豆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黑豆花青素提取工艺条件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黑豆花青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温度60℃、提取3 h、料液比1∶15(g/mL),黑豆花青素得率为(1.101±0.101)mg/g,黑豆花青素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铁离子螯合剂的清除率分别为61.96%、84.82%和93.09%。黑豆花青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菊苣茎为试验材料,探讨菊苣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考察菊苣酸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并通过DPPH、·OH自由基清除率和铁还原力测定菊苣酸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以5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60℃、时间50 min、料液比1:21、超声功率180 W,在此条件下菊苣酸得率为1.51 mg/g。提取温度、料液比、超声功率对菊苣酸得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菊苣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浓度与DPPH、·OH自由基的清除率和铁还原力呈量效关系,IC50值分别为:6.07 mg/L、15.24 mg/L和9.90 mg/L。结论提取条件会影响菊苣酸得率,菊苣酸的抗氧化研究结果可为菊苣酸的深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螯合剂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猕猴桃果皮中的黄酮,以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螯合剂(-SH)六偏磷酸钠添加量对黄酮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70 min,提取温度80℃,螯合剂(-SH)六偏磷酸钠添加量0.6%,在此条件下猕猴桃皮黄酮的得率为1.518%。  相似文献   

19.
以桃花为主要原料,采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进行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硫酸铵质量分数、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这4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对桃花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DPPH·、OH·和O2?·清除率为指标,对桃花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硫酸铵质量分数15.2%,提取时间26 min,液料比27.8:1(mL/g),提取温度51℃。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理论值可达45.64%,验证值为45.65%,与理论值十分接近。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桃花总黄酮表现出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当浓度为0.56 mg/mL时,DPPH·清除率为94.21%,当浓度为0.672 mg/mL时,OH·和O2?清除率分别为91.23%和80.65%。响应面法优化双水相提取桃花总黄酮工艺合理可行,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黄酮得率,得到的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优化百香果果皮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并评价其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考察总黄酮提取液的吸光度值随温度、光照等条件的变化情况,研究其稳定性;以对·OH、NO2-清除率及总抗氧化力为指标衡量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百香果果皮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1%,液料比59:1 mL/g,提取温度56℃,超声功率240 W,提取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可达2.19%±0.03%,与回归模型预测值2.21%(<1%)相当,说明该工艺合理、可行。百香果果皮总黄酮在60℃以下黑暗环境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高温和紫外线对其则具有较大的破坏效果。抗氧化活性测试表明百香果果皮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与其浓度成正比,当总黄酮浓度为30 μg/mL时,对·OH、NO2-的清除率分别为81%、43%,总抗氧化力为0.687。综上所述,百香果果皮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但其生物活性易被高温和紫外线破坏因而应低温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